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大规模的强壮年劳动力涌进城市谋求更好的生存。然而,受到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到城市务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夫妻一方、老人或亲戚来照顾孩子。这种原本的家庭结构在本质上的“缺失”导致留在农村的孩子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关爱与照顾,由此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群体。在我所执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于距离7公里以内的农村,且都是走读生,他们一般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亲戚来照顾的。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不少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对此,在本文中,我主要就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详细说明。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在父母关爱、教育的缺失下,其在青春期所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演化成为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1)自卑心理
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我发现有7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从其成因来看,大部分留守学生尽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的关爱,但是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在父母关爱的缺失下,这些学生会感到自己缺少了保护,其安全感的缺失较为严重。同时,留守学生会在不经意间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如意,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
(2)性格孤僻
留守学生大都是由长辈来照顾的,由于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代沟,難以有效地进行心理交流。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家人的有效帮助,其在心理冲突和长久的烦闷下会感到内心压抑,久而久之对外界产生排斥,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进而将自我封闭起来,形成较为孤僻的性格。这种孤僻性格一旦形成将影响学生终生,在时间的积淀下,孤僻的心理会导致怪癖行为的产生,进而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逆反心理
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在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之中,往往存在着集体意识淡薄、目中无人等不良问题。更甚者在社会不良习性的侵蚀下,学会了抽烟、喝酒、打假等不良习性。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留守学生在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监督下,其将自己视为成年人,不计后果地做出一些有违本意的事情。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地排遣,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放逐自我,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键康教育对策
(1)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
以上所提及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其成人成才。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要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殊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因为留守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而对其产生排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家庭之外,还有教师的原因。倘若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观察其言行举止,探索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得到解决。对此,我在教育活动开展中,会树立育人意识,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后都会对所有学生给予关注,并积极、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因为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基本都处在距离学校7公里以内的农村,对此,我在放学的时候,会与所关注的学生结伴回家,在路上与该学生就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
以我们班的小A同学为例,他本是一名性格活泼的学生,但是最近,课堂上他不再愿意回答问题,课后也不愿意与其他学生玩耍。发现他的变化之后,我在回家的路上与其进行交流,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原来他发现尽管自己同学的父母也在外打工,但是他们会时不时往家里邮寄一些新衣服、新鞋子。而自己还穿着好几年前的衣服、鞋子,跟别人一比自己总是失落落的,觉得很自卑。发现问题的症结后,我立即与其父母取得了联系,并确定了共同教育的方案。第二天放学后我利用网络渠道,让小A同学与其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在视频中父母描述了他们的工作。看到父母辛劳的脸庞后,小A的心理很难受,听到父母讲述其每天要做的工作后,他深刻感知到了父母工作的不易,自己不能再给父母增添经济负担。因此,在父母和我的开导下,他慢慢地放下了攀比心理,不再因为自己的穿着而自卑,重新树立了自信心,恢复了以前的活泼。
(2)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造成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此,学校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由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的驱使下意识到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等。其次,学校还要开放心理咨询室,当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在隐私不被泄露的情况下,与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在有效的辅导下减少心理问题。然后,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在家校合力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与留守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反映给家长,而家长要做的不用太多,适时地与学生沟通、劝解学生就可以了。借此在家长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中可以降低学生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使学生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获得健康发展。
总之,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育人理念的驱使下,要对留守学生给予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教师指导和家校合力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在父母关爱、教育的缺失下,其在青春期所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演化成为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1)自卑心理
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我发现有7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从其成因来看,大部分留守学生尽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的关爱,但是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在父母关爱的缺失下,这些学生会感到自己缺少了保护,其安全感的缺失较为严重。同时,留守学生会在不经意间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如意,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
(2)性格孤僻
留守学生大都是由长辈来照顾的,由于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代沟,難以有效地进行心理交流。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家人的有效帮助,其在心理冲突和长久的烦闷下会感到内心压抑,久而久之对外界产生排斥,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进而将自我封闭起来,形成较为孤僻的性格。这种孤僻性格一旦形成将影响学生终生,在时间的积淀下,孤僻的心理会导致怪癖行为的产生,进而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逆反心理
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在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之中,往往存在着集体意识淡薄、目中无人等不良问题。更甚者在社会不良习性的侵蚀下,学会了抽烟、喝酒、打假等不良习性。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留守学生在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监督下,其将自己视为成年人,不计后果地做出一些有违本意的事情。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地排遣,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放逐自我,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键康教育对策
(1)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
以上所提及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其成人成才。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要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殊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因为留守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而对其产生排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家庭之外,还有教师的原因。倘若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观察其言行举止,探索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得到解决。对此,我在教育活动开展中,会树立育人意识,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后都会对所有学生给予关注,并积极、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因为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基本都处在距离学校7公里以内的农村,对此,我在放学的时候,会与所关注的学生结伴回家,在路上与该学生就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
以我们班的小A同学为例,他本是一名性格活泼的学生,但是最近,课堂上他不再愿意回答问题,课后也不愿意与其他学生玩耍。发现他的变化之后,我在回家的路上与其进行交流,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原来他发现尽管自己同学的父母也在外打工,但是他们会时不时往家里邮寄一些新衣服、新鞋子。而自己还穿着好几年前的衣服、鞋子,跟别人一比自己总是失落落的,觉得很自卑。发现问题的症结后,我立即与其父母取得了联系,并确定了共同教育的方案。第二天放学后我利用网络渠道,让小A同学与其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在视频中父母描述了他们的工作。看到父母辛劳的脸庞后,小A的心理很难受,听到父母讲述其每天要做的工作后,他深刻感知到了父母工作的不易,自己不能再给父母增添经济负担。因此,在父母和我的开导下,他慢慢地放下了攀比心理,不再因为自己的穿着而自卑,重新树立了自信心,恢复了以前的活泼。
(2)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造成初中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此,学校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由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的驱使下意识到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等。其次,学校还要开放心理咨询室,当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在隐私不被泄露的情况下,与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在有效的辅导下减少心理问题。然后,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在家校合力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与留守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反映给家长,而家长要做的不用太多,适时地与学生沟通、劝解学生就可以了。借此在家长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中可以降低学生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使学生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获得健康发展。
总之,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育人理念的驱使下,要对留守学生给予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教师指导和家校合力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