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教结合的预备教育的场所。大部分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内容都是教师和幼儿两种角色之间的教与学,但是实际上,家庭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双方都应该主动协作,共同担当教育的责任,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幼儿园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共建 家长 教师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30-02
幼儿园是什么地方?《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幼儿园,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是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从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至今已有170年的时間。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一个旨在发展幼儿的教育机构,专门招收3~7岁的儿童,并于1840年将该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并形成了一套包括游戏、唱歌、玩具“恩物”以及作业的学前教育体系,对世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福禄贝尔以“幼儿园”为他的机构命名,意思是这是一个大花园,幼儿是花草树木,教师是园丁,幼儿在“园丁”的爱护下健康地成长。
很明显,幼儿园是一个为3~6岁儿童成长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它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一系列教育行为使幼儿健康发展,二是“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为家庭服务。正因如此,幼儿园的管理、教育、教学,都是基于服务孩子和家长的理念,围绕着幼儿和教师两个主体展开研究和行动: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是研究教师如何与孩子互动;幼儿园的教学,提倡的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幼儿园的环境,注重的是区域学习环境、园所户外环境;幼儿园的管理,提倡的是幼儿园教工文化建设……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幼儿园是一个由教师来教育幼儿的地方。家长只是合作者,协助者,甚至在有些幼儿园里,家长只是旁观者。
但是实际上,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却远不止如此。
首先,家长是幼儿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从情感上来说,幼儿最依恋、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这样的依恋和信任的关系,幼儿会不由自主的向父母学习,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其次,家长决定了家庭教育环境。环境是无言之师。从精神环境来看,家长的教养方式、表达习惯,个体的价值观、审美取向、情绪状态,在不经意的重复中固化为一种家庭氛围;从物质环境来看,家长对家庭装饰、生活用具的选择偏好及使用习惯,会给幼儿产生价值层面的深刻影响。其三,家长本人就是幼儿身边的课程。家长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人际交往,是正处在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幼儿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可以说,家长在幼儿教育中从不缺位、无法缺位。无论幼儿园如何着力于规范在园幼儿和教师的行为和教学方式,家长都从客观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决定着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抛开了家长这个角色来实行幼儿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实际上也是幼儿园课程中与幼儿、教师同等重要的主体,应该要将家长这个主体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只有当家长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家长才能从中获益,并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不只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也是促进家长发展的。使家长在课程中获得发展与进步,才能使家长的行为与幼儿园同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园共育。
同时,把家长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让家长也成为课程的主体,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 世纪后半叶, 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 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 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 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 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家庭开端计划”不仅提出了方案的一般目标, 还分别对家长和儿童的发展提出了详细的目标。这为世界其他各国提供了很好地借鉴。
时至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个性需求和价值观向着多元化发展,个体的自由和解放的呼声更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该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认识并理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这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停留在传统教育观的教师还会将传道、授业、解惑当成自己职责的全部,但是,这里会产生一些问题:传道?今天我们的教师是否有道可传?授业?我们能否教给学生生存的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安身立命?解惑?事实上教师经常有被问倒的时候。在今天,如果教师仍只是已有信息的承载者和传递者的话,那么学校可以不要教师。因此,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固有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向孩子学习,更要向家长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与家长协作并获得家长的支援。
对于家长来说,加入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也将成为一件平常的事情,一是因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跨界合作会更加丰富课程内容,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切为了孩子”这样的愿望会促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合作越来越紧密,二是因为在这个分享与合作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使分享与合作的手段更加容易并且方法多样。因此,家长参与课程无论从家园共建的需求、教学的需求、家长本人的意愿都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不久的将来,许多幼儿园不再只是孩子的幼儿园,而是孩子、家长、老师共同的花园。
参考文献:
[1]刘波.幸福与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张素蓉.中、美、英家长教育权利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范秀双.论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J].教学与管理,2000年08期.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共建 家长 教师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30-02
幼儿园是什么地方?《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幼儿园,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是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从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至今已有170年的时間。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一个旨在发展幼儿的教育机构,专门招收3~7岁的儿童,并于1840年将该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并形成了一套包括游戏、唱歌、玩具“恩物”以及作业的学前教育体系,对世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福禄贝尔以“幼儿园”为他的机构命名,意思是这是一个大花园,幼儿是花草树木,教师是园丁,幼儿在“园丁”的爱护下健康地成长。
很明显,幼儿园是一个为3~6岁儿童成长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它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一系列教育行为使幼儿健康发展,二是“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为家庭服务。正因如此,幼儿园的管理、教育、教学,都是基于服务孩子和家长的理念,围绕着幼儿和教师两个主体展开研究和行动: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是研究教师如何与孩子互动;幼儿园的教学,提倡的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幼儿园的环境,注重的是区域学习环境、园所户外环境;幼儿园的管理,提倡的是幼儿园教工文化建设……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幼儿园是一个由教师来教育幼儿的地方。家长只是合作者,协助者,甚至在有些幼儿园里,家长只是旁观者。
但是实际上,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却远不止如此。
首先,家长是幼儿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从情感上来说,幼儿最依恋、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这样的依恋和信任的关系,幼儿会不由自主的向父母学习,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其次,家长决定了家庭教育环境。环境是无言之师。从精神环境来看,家长的教养方式、表达习惯,个体的价值观、审美取向、情绪状态,在不经意的重复中固化为一种家庭氛围;从物质环境来看,家长对家庭装饰、生活用具的选择偏好及使用习惯,会给幼儿产生价值层面的深刻影响。其三,家长本人就是幼儿身边的课程。家长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人际交往,是正处在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幼儿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可以说,家长在幼儿教育中从不缺位、无法缺位。无论幼儿园如何着力于规范在园幼儿和教师的行为和教学方式,家长都从客观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决定着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抛开了家长这个角色来实行幼儿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实际上也是幼儿园课程中与幼儿、教师同等重要的主体,应该要将家长这个主体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只有当家长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家长才能从中获益,并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不只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也是促进家长发展的。使家长在课程中获得发展与进步,才能使家长的行为与幼儿园同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园共育。
同时,把家长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让家长也成为课程的主体,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 世纪后半叶, 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 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 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 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 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家庭开端计划”不仅提出了方案的一般目标, 还分别对家长和儿童的发展提出了详细的目标。这为世界其他各国提供了很好地借鉴。
时至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个性需求和价值观向着多元化发展,个体的自由和解放的呼声更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该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认识并理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这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停留在传统教育观的教师还会将传道、授业、解惑当成自己职责的全部,但是,这里会产生一些问题:传道?今天我们的教师是否有道可传?授业?我们能否教给学生生存的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安身立命?解惑?事实上教师经常有被问倒的时候。在今天,如果教师仍只是已有信息的承载者和传递者的话,那么学校可以不要教师。因此,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固有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向孩子学习,更要向家长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与家长协作并获得家长的支援。
对于家长来说,加入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也将成为一件平常的事情,一是因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跨界合作会更加丰富课程内容,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切为了孩子”这样的愿望会促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合作越来越紧密,二是因为在这个分享与合作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使分享与合作的手段更加容易并且方法多样。因此,家长参与课程无论从家园共建的需求、教学的需求、家长本人的意愿都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不久的将来,许多幼儿园不再只是孩子的幼儿园,而是孩子、家长、老师共同的花园。
参考文献:
[1]刘波.幸福与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张素蓉.中、美、英家长教育权利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范秀双.论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J].教学与管理,200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