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22日起,一个名为“分贝筹”的网络募捐活动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该活动号召网友帮助“同一天出生的你”——网友在活动页面输入自己的生日,系统会自动匹配出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点击“一元助TA改变命运”,便可直接完成一元捐赠。
网友们在积极捐款的同时,也很快发现了这个爱心活动的疑点。比如5月5日出生的受助人“阿豪”和12月26日出生的“小豪”照片相似,3月29日出生的“美敏”和12月22日出生的“小敏”照片相似,1月3日出生的“阿碧”和11月24日出生的“贵碧”照片相似……
12月23日晚上,“分贝筹”发布通告回应质疑,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目前已紧急协调优化界面,避免系统再次出错。24日,“分贝筹”关闭了捐款通道,并称“已筹集善款2555898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12月25日,深圳市民政局约谈了主办方之一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责令其立即停止“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活动,该事件具体情况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爱心不能总是被拿来“测试”
越是高明的创意,越是应该建立在基础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前提,也是支撑活动的决定性条件。很难想象,当你输入自己的生日,找到了和你生日相同的一个孩子,感动之余,却发现朋友圈其他人晒出的也是这个孩子的图像,只是生日不同而已,那该有多诧异和失望。这样的做法未免令人厌憎,也是在肆无忌惮地消费公众的爱心。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此次“分贝筹”的主办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十分眼熟。没错,2017年8月份,在引发强烈舆论反弹的“一元画”募捐风波中,项目善款接受方同样是深圳爱佑未来。当时,尽管深圳爱佑未来也回应了1500万元善款的使用计划,比如大部分善款将用于为智力障碍人群提供艺术疗愈等等。但公众的诸多质疑并没有获得解答,诸如捐款记录查不到,善款去向所谓的“艺术疗愈”过于笼统、语焉不详,不够透明的信息披露等,其回应并不能消除捐助者和公众的疑虑。
无论如何,不能总是“測试”爱心。很多时候,爱心可能很坚韧,也可能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如果总是以不实信息、低级错误以及种种慈善募捐乱象来“测试”,伤害慈善组织及企业本身的信誉不说,更伤害了社会爱心和我国公益慈善事业。
公益活动需更专业的组织
平心而论,“同一天生日”活动拥有一个不错的创意。在网友与需要资助的贫困小朋友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有利于激发人们捐款的热情。何况,人性本善,“分贝筹”能在短时间内收到那么多捐款,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是,此类活动缘何屡屡遭致质疑?诚信,大概是公众最容易想到的理由。我们有理由期待,深圳市民政局能够通过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如果“同一天生日”活动里确实存在猫腻,主办方理应接受严肃处理。对此,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
公益行业存在的意义不应被怀疑。但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一份有情怀的工作并不是只靠情怀就能做好。相反,正因为公益行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与尊严,就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和专业性。而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尽管公益行业确实存在不完善之处,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从业者正在为公益这个崇高的目标而默默努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决不迁就,追究到底。对于公益事业的未来,则不妨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只有尽快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建立起更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让“同一天生日”等活动中的不和谐音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网友们在积极捐款的同时,也很快发现了这个爱心活动的疑点。比如5月5日出生的受助人“阿豪”和12月26日出生的“小豪”照片相似,3月29日出生的“美敏”和12月22日出生的“小敏”照片相似,1月3日出生的“阿碧”和11月24日出生的“贵碧”照片相似……
12月23日晚上,“分贝筹”发布通告回应质疑,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目前已紧急协调优化界面,避免系统再次出错。24日,“分贝筹”关闭了捐款通道,并称“已筹集善款2555898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12月25日,深圳市民政局约谈了主办方之一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责令其立即停止“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活动,该事件具体情况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爱心不能总是被拿来“测试”
越是高明的创意,越是应该建立在基础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前提,也是支撑活动的决定性条件。很难想象,当你输入自己的生日,找到了和你生日相同的一个孩子,感动之余,却发现朋友圈其他人晒出的也是这个孩子的图像,只是生日不同而已,那该有多诧异和失望。这样的做法未免令人厌憎,也是在肆无忌惮地消费公众的爱心。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此次“分贝筹”的主办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十分眼熟。没错,2017年8月份,在引发强烈舆论反弹的“一元画”募捐风波中,项目善款接受方同样是深圳爱佑未来。当时,尽管深圳爱佑未来也回应了1500万元善款的使用计划,比如大部分善款将用于为智力障碍人群提供艺术疗愈等等。但公众的诸多质疑并没有获得解答,诸如捐款记录查不到,善款去向所谓的“艺术疗愈”过于笼统、语焉不详,不够透明的信息披露等,其回应并不能消除捐助者和公众的疑虑。
无论如何,不能总是“測试”爱心。很多时候,爱心可能很坚韧,也可能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如果总是以不实信息、低级错误以及种种慈善募捐乱象来“测试”,伤害慈善组织及企业本身的信誉不说,更伤害了社会爱心和我国公益慈善事业。
公益活动需更专业的组织
平心而论,“同一天生日”活动拥有一个不错的创意。在网友与需要资助的贫困小朋友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有利于激发人们捐款的热情。何况,人性本善,“分贝筹”能在短时间内收到那么多捐款,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是,此类活动缘何屡屡遭致质疑?诚信,大概是公众最容易想到的理由。我们有理由期待,深圳市民政局能够通过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如果“同一天生日”活动里确实存在猫腻,主办方理应接受严肃处理。对此,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
公益行业存在的意义不应被怀疑。但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一份有情怀的工作并不是只靠情怀就能做好。相反,正因为公益行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与尊严,就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和专业性。而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尽管公益行业确实存在不完善之处,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从业者正在为公益这个崇高的目标而默默努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决不迁就,追究到底。对于公益事业的未来,则不妨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只有尽快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建立起更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让“同一天生日”等活动中的不和谐音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