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设计课堂问题,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
【关键词】提问;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83-01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为了确保学生的思想能够高度的集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加强对自主思考的培养。思考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有效的思考更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分析,探索事物的本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45min需要被高效率的利用起来,教师要严格的把控时间,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价值,会导致课堂出现“低效提问”的现象。
一、学教学过程中提问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如今的数学课堂,对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比较多,就是关注教师“教”的多,对于学生的“学”关注比较少。关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研究明显少,没有充分的尊重在课堂上教师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增强自信心,教师设计的问题没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没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勇敢的提出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没有深入研究教材,没有精心设计准备问题。一连串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没有时间来思考,虽然问题的答案记住了,但是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启而不发的提问方式只是让看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在实际上浪费了好多的学生的宝贵时间,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
二、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目的
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对巩固知识的掌握,探索未知领域或监控学习过程,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针对一定的学习内容,通过一定的学习认知,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促进师生平等和谐的交流。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灵活驾驭课堂,适时提升学生的提问质量和能力,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如何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1.提问的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扣教学三要素,教材,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首先学习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与思考中,进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教材合适学生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的运用知识,将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环节时,要明确提问的目的,高效率的提问,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性的,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教师要给以适当的鼓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耐心的纠正。教师提问不能过于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需要适度的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提问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来一起思考,让他们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不仅了解“是什么”,还能发现“为什么”。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平均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从多媒体上你发现了什么?(利用多媒体教学)(2)怎么分?(利用教学小棒试着分一分,三种方法哪种最公平?)(3)什么是平均分?(书本定义)(4)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问(提问把班里同学分为三竖排应该怎么分?)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最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吸引力,内容上应该新颖别致,结合当时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学习,接受知识,接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小学生自身童趣性的特点,提出的问题应该富有儿童情趣。让学生直观生动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能够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展开思考,由浅入深,使学生自己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
4.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
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数学科,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進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
第五,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问。讨论是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这种讨论带有探讨性的思维活动能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技能,养成讨论中形成容百家之长的宽容之心,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也是打开学生学习思路的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问题需要,组织学生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以便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结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
参考文献
[1]马立宁.问到关键时,答到精妙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思考探索[J].教师,2017(12).
[2]孟艳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391(07):108.
[3]孙青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学周刊,2019,386(02):48-49.
【关键词】提问;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83-01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为了确保学生的思想能够高度的集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加强对自主思考的培养。思考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有效的思考更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分析,探索事物的本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45min需要被高效率的利用起来,教师要严格的把控时间,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价值,会导致课堂出现“低效提问”的现象。
一、学教学过程中提问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如今的数学课堂,对教师的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比较多,就是关注教师“教”的多,对于学生的“学”关注比较少。关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研究明显少,没有充分的尊重在课堂上教师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增强自信心,教师设计的问题没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没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勇敢的提出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没有深入研究教材,没有精心设计准备问题。一连串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没有时间来思考,虽然问题的答案记住了,但是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启而不发的提问方式只是让看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在实际上浪费了好多的学生的宝贵时间,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
二、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目的
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对巩固知识的掌握,探索未知领域或监控学习过程,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针对一定的学习内容,通过一定的学习认知,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促进师生平等和谐的交流。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灵活驾驭课堂,适时提升学生的提问质量和能力,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如何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1.提问的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扣教学三要素,教材,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首先学习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与思考中,进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教材合适学生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的运用知识,将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环节时,要明确提问的目的,高效率的提问,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性的,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教师要给以适当的鼓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耐心的纠正。教师提问不能过于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需要适度的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提问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来一起思考,让他们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不仅了解“是什么”,还能发现“为什么”。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平均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从多媒体上你发现了什么?(利用多媒体教学)(2)怎么分?(利用教学小棒试着分一分,三种方法哪种最公平?)(3)什么是平均分?(书本定义)(4)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问(提问把班里同学分为三竖排应该怎么分?)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最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吸引力,内容上应该新颖别致,结合当时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学习,接受知识,接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小学生自身童趣性的特点,提出的问题应该富有儿童情趣。让学生直观生动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能够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展开思考,由浅入深,使学生自己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
4.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
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数学科,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進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
第五,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问。讨论是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这种讨论带有探讨性的思维活动能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技能,养成讨论中形成容百家之长的宽容之心,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也是打开学生学习思路的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问题需要,组织学生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以便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结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
参考文献
[1]马立宁.问到关键时,答到精妙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思考探索[J].教师,2017(12).
[2]孟艳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391(07):108.
[3]孙青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学周刊,2019,386(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