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到一些家长报怨,小学时孩子的班主任跟得紧,孩子还算乖,一上初中,孩子变“野了”;初中班主任也喊冤,学生升上初中,大多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少督促一句都不行,学生自我管理欠缺,现在来抓,学生科目多,哪有那么多时间;小学的班主任也叫屈,是初中班主任也过于放手了吧,我们小学班主任的又是爹又是娘的,哪像他们那么轻松。其实不但是小学升上中学,就是同是小学阶段或中学阶段,不同班主任新接班也有这现象。那么,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班级管理的可持续性及效能,使班级有序、和谐、递进地向前发展,使不同阶段班级管理更好地“链接”,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去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榜样与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阳光”。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
其二,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沃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开放、互动的。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师是江河湖泊,生是潺潺小溪涓涓细流。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提高,教学是在师生讨论中进行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这就使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师生双方都是轻松愉快的。再说社会发展不断走向文明,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树立起文明进步的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出良好思想品德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应调整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型为现代的“良师益友”型,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让制度文化规范人,相信学生能行。要使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如建立“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就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学生才会积极地接受管理,能动地参与管理。否则,学生将消极地抵制管理,根本不愿参与管理。心理学表明,学生所有的精神需要中,不论是卫生值日工作,还是列队出操,常规评比竞赛等,都应尊重和相信学生,尽量放手让他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让再“浅能”的孩子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经常让最不听话的孩子也当一回“芝麻官”,让其找到一种民主感,成功感。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学生上进心强,班主任只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善于提出一些鲜明、生动、富有号召力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就能发挥激励作用,使他们能主动地扬长避短,把争取上进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全班学生为实现他们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投入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去。
三、为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条件和机会。从班级管理的主客体角度看,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学生,学生是接受管理的客体,也是进行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只有把班主任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班级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班级全员优化管理。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民主管理班级,而不要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专断独行。例如,在每次开展班队活动之前,要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举行这次班会,充分接受他们的建议。而后把这个精彩的舞台全部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围绕一个主题自编自演,老师只当一名忠实的观众。如此以来,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管理方法,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目的在于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方法,增长才干。传授他们工作的方法是培养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在“授之以法”中,首先是“教”。既要教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怎样安排内容,怎样组织活动,还要教他们工作全过程的实施方法、步骤。“教”是“授法”最关键的一步。让学生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整个中小学传授方法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特别是新接班(或刚刚升上初中),因班主任要求有所不同,更要遵循这过程。“扶”就是“扶着走,送一程”,也就是在让他们放手工作前,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最后,再放手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放开手”之后,信任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放手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对他们工作中的成绩,哪怕只有一点一滴,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及时的鼓励。
一、树立榜样与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阳光”。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
其二,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沃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开放、互动的。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师是江河湖泊,生是潺潺小溪涓涓细流。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提高,教学是在师生讨论中进行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这就使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师生双方都是轻松愉快的。再说社会发展不断走向文明,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树立起文明进步的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出良好思想品德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应调整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型为现代的“良师益友”型,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让制度文化规范人,相信学生能行。要使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如建立“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就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学生才会积极地接受管理,能动地参与管理。否则,学生将消极地抵制管理,根本不愿参与管理。心理学表明,学生所有的精神需要中,不论是卫生值日工作,还是列队出操,常规评比竞赛等,都应尊重和相信学生,尽量放手让他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让再“浅能”的孩子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经常让最不听话的孩子也当一回“芝麻官”,让其找到一种民主感,成功感。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学生上进心强,班主任只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善于提出一些鲜明、生动、富有号召力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就能发挥激励作用,使他们能主动地扬长避短,把争取上进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全班学生为实现他们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投入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去。
三、为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条件和机会。从班级管理的主客体角度看,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学生,学生是接受管理的客体,也是进行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只有把班主任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班级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班级全员优化管理。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民主管理班级,而不要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专断独行。例如,在每次开展班队活动之前,要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举行这次班会,充分接受他们的建议。而后把这个精彩的舞台全部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围绕一个主题自编自演,老师只当一名忠实的观众。如此以来,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管理方法,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目的在于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方法,增长才干。传授他们工作的方法是培养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在“授之以法”中,首先是“教”。既要教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怎样安排内容,怎样组织活动,还要教他们工作全过程的实施方法、步骤。“教”是“授法”最关键的一步。让学生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整个中小学传授方法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特别是新接班(或刚刚升上初中),因班主任要求有所不同,更要遵循这过程。“扶”就是“扶着走,送一程”,也就是在让他们放手工作前,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最后,再放手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放开手”之后,信任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放手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对他们工作中的成绩,哪怕只有一点一滴,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及时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