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南弦子戏是流行于鲁南一带的一種古老戏曲形式,属于弦索声腔剧种。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带有乡土气息的念白,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并于2016年3月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在临沂地方戏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前往临沂市调查鲁南弦子戏的背景,以呈现第一手采风获得的资料。
【关键词】鲁南;弦子戏;沂南;唱腔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鲁南弦子戏是流行于鲁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曾广泛流传于在沂南、沂水、莒南、临沂县等地,还流传于郯城、苍山、费县、平邑、蒙阴等有关县市区,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优秀传统戏曲剧种,被引入到临沂地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引入时间最早,至今唱腔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原始声腔的古老戏曲,因此被誉为古老戏曲的活化石。
之所以称其为弦子戏,是因为它的主奏乐器为弦子。弦子是艺人根据需要自制而成的一种乐器,它的体积小于琵琶但大于柳琴,有四根琴弦:一根老弦、一根中弦、两根小弦。
一、北沿汶村
北沿汶村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城西南10公里处,山水相依,景色优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据一些老艺人口口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即公元1746年前后),村里当时在沂水县衙供职的尹廷佩将弦子戏引入到村子里,并打造了弦子戏戏班,从此便延续至今;还有个说法是鲁南各县区的弦子戏都源于这里,虽然没有文字资料考证,但足以说明鲁南弦子戏的历史悠久。目前,村里仍然活跃着一个“北沿汶村业余弦子戏春满园剧组”,剧组是由村里的弦子戏老艺人自发组织而成。自抗战以前至建国以后,沂南县境内原有的十几个业余弦子戏剧团,到如今仅剩下这一个仍保持活动,并且致力于传承演唱保护弦子戏的剧组。剧组成员都是“宁愿荒了地、不舍弦子戏”的地道的新老戏迷。
笔者于2018年10月第一次赴沂南北沿汶村的弦子戏之家,团长尹作安带领着两位剧团的老艺人为我介绍了北沿汶弦子戏剧团于何时最初组建,何时没落解散,到近几年又一次号召村里喜好弦子戏的艺人重新组建剧团。尹团长说,由于近几年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许多人来村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但庄户人也有庄稼地的事情要忙碌,因此便将自家的一个小屋临时改成了现在的“弦子戏之家”,展示了一些剧团的相关介绍,以供大家来参观、了解情况。笔者了解到,剧团的演员多数为尹姓家族的人员,有个别外姓除了外嫁进来的媳妇就是之前与尹姓祖辈父辈交好,因而学了这弦子戏。而年龄分布较为集中于中老年,年龄大的有80多岁了,已经不能继续演出;而年龄最小的是20多岁,若要算上兴趣爱好者,五六岁孩童也可将其算上。但普遍人员的年龄多集中在六七十岁。因而由此可见,在当今这个社会几乎都是老人家才爱听这弦子戏。笔者曾于“弦子戏之家”前方一处小餐馆中停留,因在交流中得知老板也是北沿汶村人,便问询了是否听说过弦子戏,可惜的是弦子戏只存在于这个名词中,对于唱词或是旋律都并不太清楚。老板提及到,家中只有老母亲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跟着村子其他老人一起哼唱弦子戏。和团长交谈过程中也了解到老艺人们因为自身的热爱,也因为责任感,自知责任重大,不忍心将这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对于当地的老一辈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宝贝)丢掉。因此,哪怕县里没有充足的经费,无力支撑剧团的开销,也要凑钱去买演出的服装,为的就是他们相信绵薄之力聚在一起,也能积少成多。不说能让现在年轻人爱上这个剧种,起码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这是自己家乡最传统的见证历史的剧种。也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执着和坚持,才能将这古老的戏曲保留下来,才有机会使得这一古老的剧种可以被更多人听到。
为了使笔者能充分感受到弦子戏的魅力,他们还当即为笔者演唱了几个曲牌。就笔者的感受而言,旋律是比较简单的,且会出现重复;但是,到底在唱些什么,就需要仔细聆听。虽然身为临沂人,也会说方言,但不得不说,对于第一次听的观众来说,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因为唱词都是文言体,语调又是当地方言,且衬词较多、一词多腔。这样的风格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对于占领主流市场的中年人、年轻人来说,已经无法欣赏这种传统艺术,听不懂到底在唱什么,以及唱一个剧目就要花费数几个小时(精简后的时长),因此,导致这一古老艺术慢慢地无法适应新时代而逐渐枯萎。说到这一点,老艺人们不无为之叹息。短暂的交谈后,怕耽搁老人家的日常劳作(那时正值秋收季节),便先行离开,约好了下次前来的时间。
二、临沂兰山区徐庄
临沂市兰山区有7个镇:白沙埠镇、枣园镇、半程镇、义堂镇、李官镇、方城镇、汪沟镇。笔者于2018年10月20日去了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徐庄,拜访了当地的徐庄弦子戏剧团,由于前几天和剧团的卢团长通过电话,他在电话里曾为我讲述了一些关于徐庄弦子戏剧团的历史,其中,笔者尝试问有没有“柳子”这一曲牌,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并且卢团长坚定地说:“我们弦子戏就是弦子戏,和山东柳子戏不是同源。”等我到达卢团长家里后,才发现有许多弦子戏团的演员早已经在等候了,还有几位喜爱弦子戏的老人坐在庭院里正围着一台dvd放映机看得津津有味,放映机中播放的正是几年前徐庄弦子戏剧团演出的弦子戏剧目。当时,卢团长想拿走放映机,让大家在屋里进行交谈时,几位老人家还生气了(认为中途打断他们,不让他们观看)。由此可见,当地的老人家大部分都对弦子戏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交谈中了解到,当地弦子戏的人员年龄大多为三四十岁左右,整体年龄段比沂南弦子戏的演员要年轻,可见在培养年轻演员上,徐庄弦子戏剧团较为注重新一代势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徐庄弦子戏剧团中的另一位团长——王永庆,王团长会的乐器很多,如二胡、弦子、电子琴等,因此,他还担任了现场的键盘定音工作。这就说明,徐庄弦子戏剧团在艺术指导上较沂南弦子戏剧团更为专业一些。徐庄弦子戏剧团的演出服装也相对较多,可见经济条件要稍好一些。随后,团长找了两位演员表演了《游西湖》中的一个唱段,唱腔一字多腔,却无身段上的表演。笔者问起来,团长说,鲁南弦子戏流传至今,因为传授方式一直都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形式,而由于老艺人年纪尚高,对于身段上的表演无法传授,因此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后,几乎没有太多身段的表演,有的也只是简单的一些步伐,姿态,但大多不成系统。虽说是有过一些专业人员被派下来教授过,但由于经费上较为紧缺,加之演员并不全是像现今全职的演职人员一般,除了表演还有家庭的琐事缠身,使得在两年前就停止了弦子戏的演出,更别说继续学习身段表演了。但是,对于一个戏曲剧种来说,如果没有演出这种形式作为依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受众主体,没有受众主体的艺术形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遗忘。谈到此处,一位拉二胡的艺人不免忧心起来:“这戏我从小就学,剧团大部分人都是我父亲教授的,但现在我们就算想演想学,在咱们小村子里,如果政府不提供支持、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仅凭我们也没办法啊。”在自谋出路上,北沿汶弦子戏剧团在自营企业的帮助下,配合旅游项目,在景区进行演出。虽然投入资金并不多,但是这种形式也可以让来过的人可以了解到临沂还有这样一出古老的戏曲剧种。
两次短暂的交谈,使笔者了解到鲁南弦子戏的部分历史来源。对于鲁南弦子戏的调查将会继续持续下去,以期在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挖掘出弦子戏重要的艺术价值,并结合现今的艺术潮流,为其探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安禄兴.山东地方戏曲音乐[G].济南:山东省出版管理处,1987.
[2]孟宪海.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临沂文化通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悦(1995—),女,汉族,山东省,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关键词】鲁南;弦子戏;沂南;唱腔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鲁南弦子戏是流行于鲁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曾广泛流传于在沂南、沂水、莒南、临沂县等地,还流传于郯城、苍山、费县、平邑、蒙阴等有关县市区,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优秀传统戏曲剧种,被引入到临沂地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引入时间最早,至今唱腔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原始声腔的古老戏曲,因此被誉为古老戏曲的活化石。
之所以称其为弦子戏,是因为它的主奏乐器为弦子。弦子是艺人根据需要自制而成的一种乐器,它的体积小于琵琶但大于柳琴,有四根琴弦:一根老弦、一根中弦、两根小弦。
一、北沿汶村
北沿汶村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城西南10公里处,山水相依,景色优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据一些老艺人口口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即公元1746年前后),村里当时在沂水县衙供职的尹廷佩将弦子戏引入到村子里,并打造了弦子戏戏班,从此便延续至今;还有个说法是鲁南各县区的弦子戏都源于这里,虽然没有文字资料考证,但足以说明鲁南弦子戏的历史悠久。目前,村里仍然活跃着一个“北沿汶村业余弦子戏春满园剧组”,剧组是由村里的弦子戏老艺人自发组织而成。自抗战以前至建国以后,沂南县境内原有的十几个业余弦子戏剧团,到如今仅剩下这一个仍保持活动,并且致力于传承演唱保护弦子戏的剧组。剧组成员都是“宁愿荒了地、不舍弦子戏”的地道的新老戏迷。
笔者于2018年10月第一次赴沂南北沿汶村的弦子戏之家,团长尹作安带领着两位剧团的老艺人为我介绍了北沿汶弦子戏剧团于何时最初组建,何时没落解散,到近几年又一次号召村里喜好弦子戏的艺人重新组建剧团。尹团长说,由于近几年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许多人来村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但庄户人也有庄稼地的事情要忙碌,因此便将自家的一个小屋临时改成了现在的“弦子戏之家”,展示了一些剧团的相关介绍,以供大家来参观、了解情况。笔者了解到,剧团的演员多数为尹姓家族的人员,有个别外姓除了外嫁进来的媳妇就是之前与尹姓祖辈父辈交好,因而学了这弦子戏。而年龄分布较为集中于中老年,年龄大的有80多岁了,已经不能继续演出;而年龄最小的是20多岁,若要算上兴趣爱好者,五六岁孩童也可将其算上。但普遍人员的年龄多集中在六七十岁。因而由此可见,在当今这个社会几乎都是老人家才爱听这弦子戏。笔者曾于“弦子戏之家”前方一处小餐馆中停留,因在交流中得知老板也是北沿汶村人,便问询了是否听说过弦子戏,可惜的是弦子戏只存在于这个名词中,对于唱词或是旋律都并不太清楚。老板提及到,家中只有老母亲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跟着村子其他老人一起哼唱弦子戏。和团长交谈过程中也了解到老艺人们因为自身的热爱,也因为责任感,自知责任重大,不忍心将这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对于当地的老一辈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宝贝)丢掉。因此,哪怕县里没有充足的经费,无力支撑剧团的开销,也要凑钱去买演出的服装,为的就是他们相信绵薄之力聚在一起,也能积少成多。不说能让现在年轻人爱上这个剧种,起码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这是自己家乡最传统的见证历史的剧种。也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执着和坚持,才能将这古老的戏曲保留下来,才有机会使得这一古老的剧种可以被更多人听到。
为了使笔者能充分感受到弦子戏的魅力,他们还当即为笔者演唱了几个曲牌。就笔者的感受而言,旋律是比较简单的,且会出现重复;但是,到底在唱些什么,就需要仔细聆听。虽然身为临沂人,也会说方言,但不得不说,对于第一次听的观众来说,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因为唱词都是文言体,语调又是当地方言,且衬词较多、一词多腔。这样的风格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对于占领主流市场的中年人、年轻人来说,已经无法欣赏这种传统艺术,听不懂到底在唱什么,以及唱一个剧目就要花费数几个小时(精简后的时长),因此,导致这一古老艺术慢慢地无法适应新时代而逐渐枯萎。说到这一点,老艺人们不无为之叹息。短暂的交谈后,怕耽搁老人家的日常劳作(那时正值秋收季节),便先行离开,约好了下次前来的时间。
二、临沂兰山区徐庄
临沂市兰山区有7个镇:白沙埠镇、枣园镇、半程镇、义堂镇、李官镇、方城镇、汪沟镇。笔者于2018年10月20日去了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徐庄,拜访了当地的徐庄弦子戏剧团,由于前几天和剧团的卢团长通过电话,他在电话里曾为我讲述了一些关于徐庄弦子戏剧团的历史,其中,笔者尝试问有没有“柳子”这一曲牌,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并且卢团长坚定地说:“我们弦子戏就是弦子戏,和山东柳子戏不是同源。”等我到达卢团长家里后,才发现有许多弦子戏团的演员早已经在等候了,还有几位喜爱弦子戏的老人坐在庭院里正围着一台dvd放映机看得津津有味,放映机中播放的正是几年前徐庄弦子戏剧团演出的弦子戏剧目。当时,卢团长想拿走放映机,让大家在屋里进行交谈时,几位老人家还生气了(认为中途打断他们,不让他们观看)。由此可见,当地的老人家大部分都对弦子戏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交谈中了解到,当地弦子戏的人员年龄大多为三四十岁左右,整体年龄段比沂南弦子戏的演员要年轻,可见在培养年轻演员上,徐庄弦子戏剧团较为注重新一代势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徐庄弦子戏剧团中的另一位团长——王永庆,王团长会的乐器很多,如二胡、弦子、电子琴等,因此,他还担任了现场的键盘定音工作。这就说明,徐庄弦子戏剧团在艺术指导上较沂南弦子戏剧团更为专业一些。徐庄弦子戏剧团的演出服装也相对较多,可见经济条件要稍好一些。随后,团长找了两位演员表演了《游西湖》中的一个唱段,唱腔一字多腔,却无身段上的表演。笔者问起来,团长说,鲁南弦子戏流传至今,因为传授方式一直都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形式,而由于老艺人年纪尚高,对于身段上的表演无法传授,因此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后,几乎没有太多身段的表演,有的也只是简单的一些步伐,姿态,但大多不成系统。虽说是有过一些专业人员被派下来教授过,但由于经费上较为紧缺,加之演员并不全是像现今全职的演职人员一般,除了表演还有家庭的琐事缠身,使得在两年前就停止了弦子戏的演出,更别说继续学习身段表演了。但是,对于一个戏曲剧种来说,如果没有演出这种形式作为依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受众主体,没有受众主体的艺术形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遗忘。谈到此处,一位拉二胡的艺人不免忧心起来:“这戏我从小就学,剧团大部分人都是我父亲教授的,但现在我们就算想演想学,在咱们小村子里,如果政府不提供支持、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仅凭我们也没办法啊。”在自谋出路上,北沿汶弦子戏剧团在自营企业的帮助下,配合旅游项目,在景区进行演出。虽然投入资金并不多,但是这种形式也可以让来过的人可以了解到临沂还有这样一出古老的戏曲剧种。
两次短暂的交谈,使笔者了解到鲁南弦子戏的部分历史来源。对于鲁南弦子戏的调查将会继续持续下去,以期在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挖掘出弦子戏重要的艺术价值,并结合现今的艺术潮流,为其探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安禄兴.山东地方戏曲音乐[G].济南:山东省出版管理处,1987.
[2]孟宪海.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临沂文化通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悦(1995—),女,汉族,山东省,研究生,青岛大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