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展项;辅导词;少年儿童
近年来,科技场馆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相较于学校教育而言,科技场馆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众多的展品展项,辅导员在工作中将会面临“如何向参观者介绍这些展品展项”“如何利用这些展品展项开展活动”等问题,而想要做好展品展项的介绍工作,辅导词的编写是第一步。下面就从基本原则和结构两方面浅谈辅导词的编写。
一、辅导词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技场馆的主要目的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展品展项作为科技馆内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撰写辅导词时,必须注重其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即辅导词的内容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捏造。辅导词中涉及的专业词汇、科学原理、历史事件等内容的描述都要准确无误。对于某些还未有定论的事件,如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多种版本,陨石撞击说、火山爆发说等等,但目前尚未有定论。这种情况,在撰写过程中更加应该尊重历史和科学资料,全面归纳整理,不应该以个人理解随意加工,妄下结论。
(二)通俗性
在编写辅导词时,既要重视其科学性,又要重视其通俗性。辅导词是通过辅导员的嘴说给观众听的,是为了“听”而写的,如果辅导词过于书面化,观众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辅导员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样辅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编写辅导词时,要让观众听得懂并且听得好。应该多使用日常词汇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尽量不使用拗口、艰涩的词语和谐音字,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多用短句代替长句,以便辅导员说起来顺口,观众听起来轻松。
(三)趣味性
一篇辅导词想要始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趣味性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容易让其丧失听讲的欲望。想要提升辅导词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幽默风趣、有亲和力的辅导风格可以快速拉近与观众问的距离;(2)适当地将有趣的故事融入辅导讲解中;(3)辅导过程中根据主题可穿插小游戏、小实验等,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提出符合观众认知的问题,不仅能够使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能调动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表现欲望极高的儿童,答对问题获得表扬能够提高自信心。
(四)灵活性
好的辅导词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辅导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点等有所区别。科技馆的参观群体大体可以分为普通观众、学生团体、家庭观众、贵宾等几大类,一般辅导员在开始辅导前就已经可以确定参观者属于哪类群体,这样就可以按照对象的整体情况对辅导词进行调整。以学龄前儿童团体为例,他们是参观科技馆的主要群体,相对于其他观众群体,儿童具有求知欲旺盛、兴趣浓厚等特点,但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需要辅导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适当借助游戏的手段,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辅导词的结构
辅导词的结构与普通文章的结构基本相同,由开头(引出展品)、中间(分析展品)和结尾(延伸展品)三个部分组成,开头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发好奇;中间充实内容、形成高潮;结尾升华主题、发人深省。
(一)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辅导词的开头,为整篇辅导词确定基调,对引出下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的展品辅导都是从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开始的,而后就正式开始对展品的介绍。开头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开门见山。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把要介绍的展品主题直接告诉观众,例如“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辅导的展品是……”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跑题。
(2)操作体验。有些互动性很强的展品,可以直接从观众体验开始。以展品“时空隧道”为例,它与脑科学相关,并且涉及内耳前庭等专业词汇,不好理解,直接让观众进入“隧道”中,在穿越时空隧道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有明显的晕眩感,有点类似平时晕车或是晕船的感觉,从而引发“为什么”的思考,这时再将原理告知,观众自然恍然大悟。
(3)故事引入。这种方法就是开头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将观众带入到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让观众想知道故事的发展以及结果。以展品“柔和的电击”的辅导词为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的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大多数人都想着赶紧跑到室内躲避这可能到来的雷雨时,而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却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放着风筝,风筝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绑了一段丝带,丝带上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对着儿子大喊:“威廉,拉紧风筝线。”此时,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原本光溜溜的麻绳,此时上面的纤维都“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z”字,接著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立即感受到了一种恐怖的麻木感,而他却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就是著名的风筝实验的故事,这一故事曾被作为语文教科书里的内容而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这个故事是个传言还是真有其事呢?观众可以通过展品感受电击的威力,从而思考故事的真实性。
(4)提出问题。以展品“天文AR”的辅导词为例:你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多少了解呢?当看到昼夜更替、四季交换时,你问过为什么吗?或许你知道地球所处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是你知道它们分别处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以及它们的大小吗?以一系列的问题开始,能够考察观众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用既有知识体系在脑海中思考问题的答案,而后辅导员再进行讲解,观众会将讲解内容与既有知识相对照,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低龄观众,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展品,例如:有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看,“小花瓶,开百花,用手一转,千变万化”。观众猜出谜底,自然就知道是哪件展品了,这种方式能够增加辅导词的趣味性、互动性。
辅导词的开头多种多样,以上列举的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编写时要根据展品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中间
展品辅导词,展品是关键,因此关于展品的介绍是整篇辅导词的中心,展品的组成、操作、现象、原理以及发现过程、相关应用等都要涉及,但在辅导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描述现象,灌输知识点,而是应该引导观众通过操作体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等方式,自行归纳总结经验和规律,从而获得知识以及能力的提升。以展品“离心力”的辅导词为例:
展品中有两根倾斜的玻璃管,管中装有水还有一个小球,小球大小相同,一个是金属的,一个是塑料的,你们能分辨出哪个是金属的?哪个是塑料的吗?对,沉到底部是金属的,浮在水面是塑料的。转动手柄让两根管子旋转起来,请你们观察两颗小球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是的,塑料球往下运动,金属球往上运动。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发现了吗,无论是水流星还是玻璃管中小球的运动,这些奇怪的现象都伴随着同一种运动。对,旋转,或者我们可以说是做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假想的离心力,总想着远离圆心往外跑,这就是离心现象。所以杯子里的水在旋转时总想远离圆心而紧紧贴着纸杯的内侧不会洒下来。可是为什么金属小球往上,塑料往下呢?我听到有人说是因为球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质量,对就是质量。金属球质量较大,因此离心效果比同体积的水更加明显,于是被甩了出去;而塑料球质量较小,离心效果不如同等体积的水明显,于是被压了下来,看来质量是影响离心力的一个因素。除了质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离心效果呢?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一个拴着绳子的砝码,现在请一位观众慢慢转动砝码,感受一下小球想要飞出去的力量有多大,然后再请你快点转动砝码,再快一点,怎么样,慢慢转费力还是快快转费力呢?他说转得快更费力,看来转动的快慢也会影响离心效果,转动的快慢其实就是速度不同,所以说除了质量以外还有因素会影响离心效果呢?对,就是速度。
由于该篇辅导词是针对少年儿童的,因此全篇所使用的语言是浅显易懂的,没有专业晦涩的语言出现。通过不断抛出问题,引导观众跟随辅导员的思路层层深入,辅以现场实验,最终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这样的辅导能够让观众始终参与其中,对该件展品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结尾
辅导词的结尾同样重要,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观众表达感谢聆听之意。不能由于辅导马上结束就敷衍了事、匆匆结尾,下面列举几个结尾:
“天文AR”的结尾:从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到第一艘航天器的升空,人类对宇宙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揭开面纱,许多神奇的天文现象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或许目前已知的一切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但只要我们继续探索的脚步,一切的难题终将被攻破。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结尾,点出科学进步的规律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最后引导观众展望未来。
“梦幻箱”的结尾:正是由于半透半反镜可以制造奇特的视觉效果,人们把他们用在各种有趣的情景中,在展厅中还有几件展品也用到了半透半反镜,你们能找到吗?这种问题式的结尾,给观众留下悬念,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继续参观。
“队列行进”的结尾:长时间观察这件展品后,大家是否感觉到眼睛有些许疲劳呢?这是由于图像的交替造成了频闪,使眼睛产生了视觉疲劳,这也是为什么看动画不能离屏幕太近的原因,所以各位小朋友看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定时休息,眺望远方,多观察绿色植物,让你神奇的眼睛得到充分放松,这样才不会像我一样早早戴上厚重的眼镜。这篇辅导词是针对低龄儿童的,展品原理与小朋友爱看的动画片一样都运用了视觉暂留,因此在结尾处针对展品体验时出现的视疲劳现象,呼吁小朋友要重视保护视力。
最后,当一篇展品辅导词编写完成,并不意味着结束,还需要接受观众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做出调整。并且對于科技馆的展品展项而言,由于科技是不断进步的,辅导词的内容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因此可以说辅导词永远无法定稿,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近年来,科技场馆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相较于学校教育而言,科技场馆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众多的展品展项,辅导员在工作中将会面临“如何向参观者介绍这些展品展项”“如何利用这些展品展项开展活动”等问题,而想要做好展品展项的介绍工作,辅导词的编写是第一步。下面就从基本原则和结构两方面浅谈辅导词的编写。
一、辅导词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技场馆的主要目的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展品展项作为科技馆内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撰写辅导词时,必须注重其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即辅导词的内容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捏造。辅导词中涉及的专业词汇、科学原理、历史事件等内容的描述都要准确无误。对于某些还未有定论的事件,如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多种版本,陨石撞击说、火山爆发说等等,但目前尚未有定论。这种情况,在撰写过程中更加应该尊重历史和科学资料,全面归纳整理,不应该以个人理解随意加工,妄下结论。
(二)通俗性
在编写辅导词时,既要重视其科学性,又要重视其通俗性。辅导词是通过辅导员的嘴说给观众听的,是为了“听”而写的,如果辅导词过于书面化,观众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辅导员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样辅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编写辅导词时,要让观众听得懂并且听得好。应该多使用日常词汇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尽量不使用拗口、艰涩的词语和谐音字,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多用短句代替长句,以便辅导员说起来顺口,观众听起来轻松。
(三)趣味性
一篇辅导词想要始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趣味性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容易让其丧失听讲的欲望。想要提升辅导词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幽默风趣、有亲和力的辅导风格可以快速拉近与观众问的距离;(2)适当地将有趣的故事融入辅导讲解中;(3)辅导过程中根据主题可穿插小游戏、小实验等,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提出符合观众认知的问题,不仅能够使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能调动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表现欲望极高的儿童,答对问题获得表扬能够提高自信心。
(四)灵活性
好的辅导词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辅导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点等有所区别。科技馆的参观群体大体可以分为普通观众、学生团体、家庭观众、贵宾等几大类,一般辅导员在开始辅导前就已经可以确定参观者属于哪类群体,这样就可以按照对象的整体情况对辅导词进行调整。以学龄前儿童团体为例,他们是参观科技馆的主要群体,相对于其他观众群体,儿童具有求知欲旺盛、兴趣浓厚等特点,但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需要辅导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适当借助游戏的手段,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辅导词的结构
辅导词的结构与普通文章的结构基本相同,由开头(引出展品)、中间(分析展品)和结尾(延伸展品)三个部分组成,开头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发好奇;中间充实内容、形成高潮;结尾升华主题、发人深省。
(一)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辅导词的开头,为整篇辅导词确定基调,对引出下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的展品辅导都是从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开始的,而后就正式开始对展品的介绍。开头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开门见山。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把要介绍的展品主题直接告诉观众,例如“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辅导的展品是……”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跑题。
(2)操作体验。有些互动性很强的展品,可以直接从观众体验开始。以展品“时空隧道”为例,它与脑科学相关,并且涉及内耳前庭等专业词汇,不好理解,直接让观众进入“隧道”中,在穿越时空隧道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有明显的晕眩感,有点类似平时晕车或是晕船的感觉,从而引发“为什么”的思考,这时再将原理告知,观众自然恍然大悟。
(3)故事引入。这种方法就是开头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将观众带入到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让观众想知道故事的发展以及结果。以展品“柔和的电击”的辅导词为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的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大多数人都想着赶紧跑到室内躲避这可能到来的雷雨时,而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却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放着风筝,风筝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绑了一段丝带,丝带上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对着儿子大喊:“威廉,拉紧风筝线。”此时,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原本光溜溜的麻绳,此时上面的纤维都“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z”字,接著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立即感受到了一种恐怖的麻木感,而他却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就是著名的风筝实验的故事,这一故事曾被作为语文教科书里的内容而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这个故事是个传言还是真有其事呢?观众可以通过展品感受电击的威力,从而思考故事的真实性。
(4)提出问题。以展品“天文AR”的辅导词为例:你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多少了解呢?当看到昼夜更替、四季交换时,你问过为什么吗?或许你知道地球所处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是你知道它们分别处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以及它们的大小吗?以一系列的问题开始,能够考察观众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用既有知识体系在脑海中思考问题的答案,而后辅导员再进行讲解,观众会将讲解内容与既有知识相对照,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低龄观众,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展品,例如:有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看,“小花瓶,开百花,用手一转,千变万化”。观众猜出谜底,自然就知道是哪件展品了,这种方式能够增加辅导词的趣味性、互动性。
辅导词的开头多种多样,以上列举的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编写时要根据展品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中间
展品辅导词,展品是关键,因此关于展品的介绍是整篇辅导词的中心,展品的组成、操作、现象、原理以及发现过程、相关应用等都要涉及,但在辅导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描述现象,灌输知识点,而是应该引导观众通过操作体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等方式,自行归纳总结经验和规律,从而获得知识以及能力的提升。以展品“离心力”的辅导词为例:
展品中有两根倾斜的玻璃管,管中装有水还有一个小球,小球大小相同,一个是金属的,一个是塑料的,你们能分辨出哪个是金属的?哪个是塑料的吗?对,沉到底部是金属的,浮在水面是塑料的。转动手柄让两根管子旋转起来,请你们观察两颗小球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是的,塑料球往下运动,金属球往上运动。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发现了吗,无论是水流星还是玻璃管中小球的运动,这些奇怪的现象都伴随着同一种运动。对,旋转,或者我们可以说是做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假想的离心力,总想着远离圆心往外跑,这就是离心现象。所以杯子里的水在旋转时总想远离圆心而紧紧贴着纸杯的内侧不会洒下来。可是为什么金属小球往上,塑料往下呢?我听到有人说是因为球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质量,对就是质量。金属球质量较大,因此离心效果比同体积的水更加明显,于是被甩了出去;而塑料球质量较小,离心效果不如同等体积的水明显,于是被压了下来,看来质量是影响离心力的一个因素。除了质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离心效果呢?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一个拴着绳子的砝码,现在请一位观众慢慢转动砝码,感受一下小球想要飞出去的力量有多大,然后再请你快点转动砝码,再快一点,怎么样,慢慢转费力还是快快转费力呢?他说转得快更费力,看来转动的快慢也会影响离心效果,转动的快慢其实就是速度不同,所以说除了质量以外还有因素会影响离心效果呢?对,就是速度。
由于该篇辅导词是针对少年儿童的,因此全篇所使用的语言是浅显易懂的,没有专业晦涩的语言出现。通过不断抛出问题,引导观众跟随辅导员的思路层层深入,辅以现场实验,最终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这样的辅导能够让观众始终参与其中,对该件展品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结尾
辅导词的结尾同样重要,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观众表达感谢聆听之意。不能由于辅导马上结束就敷衍了事、匆匆结尾,下面列举几个结尾:
“天文AR”的结尾:从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到第一艘航天器的升空,人类对宇宙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揭开面纱,许多神奇的天文现象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或许目前已知的一切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但只要我们继续探索的脚步,一切的难题终将被攻破。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结尾,点出科学进步的规律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最后引导观众展望未来。
“梦幻箱”的结尾:正是由于半透半反镜可以制造奇特的视觉效果,人们把他们用在各种有趣的情景中,在展厅中还有几件展品也用到了半透半反镜,你们能找到吗?这种问题式的结尾,给观众留下悬念,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继续参观。
“队列行进”的结尾:长时间观察这件展品后,大家是否感觉到眼睛有些许疲劳呢?这是由于图像的交替造成了频闪,使眼睛产生了视觉疲劳,这也是为什么看动画不能离屏幕太近的原因,所以各位小朋友看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定时休息,眺望远方,多观察绿色植物,让你神奇的眼睛得到充分放松,这样才不会像我一样早早戴上厚重的眼镜。这篇辅导词是针对低龄儿童的,展品原理与小朋友爱看的动画片一样都运用了视觉暂留,因此在结尾处针对展品体验时出现的视疲劳现象,呼吁小朋友要重视保护视力。
最后,当一篇展品辅导词编写完成,并不意味着结束,还需要接受观众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做出调整。并且對于科技馆的展品展项而言,由于科技是不断进步的,辅导词的内容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因此可以说辅导词永远无法定稿,永远有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