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湾曾经一度是全球历史的中心。它在20世纪后半叶遭到遗忘,被不同国家的国界切割成好几块,大家共有的过去被划分成不同国家的历史。战后的学术知识架构所定义的地区,也就是区域研究里的区域,严格地把南亚和东南亚区隔开来:他们之间的那条线,刚好划过孟加拉湾的中间。孟加拉湾整体区域的兴衰,几乎未曾被完整诉说。它见证了人类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也发生过不容忽略的环境变迁,对今天的局面亦有重大影响,说不定还是了解亚洲未来的关键。
数个世纪以来,军队、商人、奴隶和工人横渡孟加拉湾,这是一条印度与中国之間的海上公路,借由掌握这里定期转向的季风而航行于这片海域。15世纪末,欧洲各国和武装的特许公司将势力伸向亚洲水域之际,孟加拉湾成了他们互相竞争以及与亚洲对手竞逐的重要场域。取得先机的葡萄牙人在17世纪被日益壮大的荷兰和英国势力赶了回去。进入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已在孟加拉湾弧形海岸周围站稳脚跟。他们的滩头堡(称为“商馆”)离海岸很近,而且与当地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1800年,英国人成为最早支配孟加拉湾的霸主。当时,孟加拉湾已有各种文化联结交错,充斥着不断的迁徙,圣人和圣物的移动,高价奢侈品和日常必需品的交易。一种生态专门化过程已在进行:16世纪时,印度尼西亚一些“香料群岛”的食物已经完全依赖进口。印度洋东边的沿海地区已经通过大英帝国有了新形式的联结:借由士兵移防、驻军派遣、法律法规交流和官员移驻。
19世纪后半叶,孟加拉湾的上述联结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它被重塑成一个处于全球帝国经济核心的地区,它是由在东南亚的森林边疆寻找新利润的资本力量焊接而成的,是由化石燃料的力量而驱动的,汽船使得横渡海洋变得前所未有的快速、便宜又轻松。它由帝国法律管辖,这些法律既使人背井离乡,又阻止一些人的迁移;一方面,它让某些社群(如农民)被限制在当地,另一方面,它使得另一批人因为契据合同或债务而不得不移动。可以说,它是由人的劳动以及人的苦难塑造的。
移民劳工与当地人一起开垦土地、种植树木,收获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把森林变成巨大的利润来源。这些转变的影响无远弗届,难以估量。孟加拉湾发生的迁移既是全球变迁的缩影,也是全球变迁的加速器。马来亚的橡胶经由泰米尔移民劳工捆扎,供应了美国汽车工业所需。马来亚成为大英帝国最具经济价值的热带殖民地。在印度资本的支持下,缅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输出国,吸引数百万印度移民劳工投入其经济的各个领域。1840年至1940年,这个地区有约2800万人往来横渡孟加拉湾。这个区域输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民群之一,而且无疑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
无论联结如何紧密,孟加拉湾的世界还是在20世纪中叶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崩溃了。人们无法再横渡孟加拉湾,第一次是因为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日本在1941年12月侵略东南亚,孟加拉湾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战争造成的创伤,让公民身份和归属感有了新的、革新性的想法。然而,这场冲突最终的影响,却是强化了南亚与孟加拉湾对岸土地(东南亚)之间的区隔。分裂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就算孟加拉湾的海岸在血缘、商业、文化交流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结,也从来没有一个相对应的政治组织把这片海域包围起来。因为政治上不统一,孟加拉湾没有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许多人原来不需要在家庭之间作选择,从而在印度或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来回移动,现在却被迫作出选择;他们现在跨越的是国界,必须携带护照,取得签证。
(摘自浙江人民出版社《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 作者:[印度]苏尼尔·阿姆瑞斯译者:尧嘉宁)
数个世纪以来,军队、商人、奴隶和工人横渡孟加拉湾,这是一条印度与中国之間的海上公路,借由掌握这里定期转向的季风而航行于这片海域。15世纪末,欧洲各国和武装的特许公司将势力伸向亚洲水域之际,孟加拉湾成了他们互相竞争以及与亚洲对手竞逐的重要场域。取得先机的葡萄牙人在17世纪被日益壮大的荷兰和英国势力赶了回去。进入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已在孟加拉湾弧形海岸周围站稳脚跟。他们的滩头堡(称为“商馆”)离海岸很近,而且与当地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1800年,英国人成为最早支配孟加拉湾的霸主。当时,孟加拉湾已有各种文化联结交错,充斥着不断的迁徙,圣人和圣物的移动,高价奢侈品和日常必需品的交易。一种生态专门化过程已在进行:16世纪时,印度尼西亚一些“香料群岛”的食物已经完全依赖进口。印度洋东边的沿海地区已经通过大英帝国有了新形式的联结:借由士兵移防、驻军派遣、法律法规交流和官员移驻。
19世纪后半叶,孟加拉湾的上述联结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它被重塑成一个处于全球帝国经济核心的地区,它是由在东南亚的森林边疆寻找新利润的资本力量焊接而成的,是由化石燃料的力量而驱动的,汽船使得横渡海洋变得前所未有的快速、便宜又轻松。它由帝国法律管辖,这些法律既使人背井离乡,又阻止一些人的迁移;一方面,它让某些社群(如农民)被限制在当地,另一方面,它使得另一批人因为契据合同或债务而不得不移动。可以说,它是由人的劳动以及人的苦难塑造的。
移民劳工与当地人一起开垦土地、种植树木,收获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把森林变成巨大的利润来源。这些转变的影响无远弗届,难以估量。孟加拉湾发生的迁移既是全球变迁的缩影,也是全球变迁的加速器。马来亚的橡胶经由泰米尔移民劳工捆扎,供应了美国汽车工业所需。马来亚成为大英帝国最具经济价值的热带殖民地。在印度资本的支持下,缅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输出国,吸引数百万印度移民劳工投入其经济的各个领域。1840年至1940年,这个地区有约2800万人往来横渡孟加拉湾。这个区域输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民群之一,而且无疑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
无论联结如何紧密,孟加拉湾的世界还是在20世纪中叶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崩溃了。人们无法再横渡孟加拉湾,第一次是因为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日本在1941年12月侵略东南亚,孟加拉湾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战争造成的创伤,让公民身份和归属感有了新的、革新性的想法。然而,这场冲突最终的影响,却是强化了南亚与孟加拉湾对岸土地(东南亚)之间的区隔。分裂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就算孟加拉湾的海岸在血缘、商业、文化交流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结,也从来没有一个相对应的政治组织把这片海域包围起来。因为政治上不统一,孟加拉湾没有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许多人原来不需要在家庭之间作选择,从而在印度或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来回移动,现在却被迫作出选择;他们现在跨越的是国界,必须携带护照,取得签证。
(摘自浙江人民出版社《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 作者:[印度]苏尼尔·阿姆瑞斯译者:尧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