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开创财税改革的新局面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税领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国的财税改革从中央对地方放权让利、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利税分离开始,直到1994年以后,才形成比较规范、统一的分税制。
  
  一、建国六十年财税改革历程回顾
  
  建国以来的成就,最让大家心中有数的就是财税改革。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六万亿元。税收收入占90%以上,纳税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建国之初却并非如此。
  
  (一)理论探索时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计划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机制,使财政不仅执行着政府配置资源的活动,而且也执行了理当由企业和个人所执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从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承担者。
  1 财权财力的高度集中。建国初期,国家财政实际承担了国有企业职工“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统收统支管理体制下,国有经济单位(其中主要是国有工业企业)的纯收入基本上都交由财政集中支配,企业本身能够自主支配的财力极其有限。通过财政上的统收,“汇集”在国有经济单位中的高利润便转移到政府手中,形成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 “非税论”的传播。“左”的治税思想在理论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所谓的“非税论”。当时我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来自国有经济单位的缴款占大头;二是税利并存,以利为主,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的部分是不占大头儿。
  “非税论”在上世纪50年代的传播,对我国财税改革实践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首先。“非税论”全面贬低税收的地位和作用,扰乱了我国的治税思想。其次,“非税论”是我国历次简化税制、直至取消税收改革的理论基础。受“非税论”危害最深的是我国税收理论研究领域。在1978年以前的20多年时间里,税收理论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在许多税收基本理论问题上出现历史的倒退。
  
  (二)放权让利时期
  这个时期的让利放权具有直接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特征。改革只注重解决当时火烧眉毛的实际问题,而顾不上彻底地根除深层次弊端,每一个改革举措在解决老问题之后又产生了新问题,
  1 让利:财政改革的起点。在相当长时期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人的物质利益被视为洪水猛兽和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承认了人的物质利益。因而,刚开始的财政改革便以“让利”为主要特征。
  实行多劳多得政策,采取计件工资、发放奖金。成为调动职工积極性和提高国有企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财政有了更多自主权力,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改善。之后的财政赤字虽然有所下降,但财政的“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一路下滑,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2 放权:财政改革的探索。在财政改革的实践中,让利仅仅是对原有体制的一种调整,为改革赢得共识和支持,但放权则已经蕴含着改革的探索。
  (1)对地方放权
  1980、1985和1988年的3次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是财政放权不断加大的一个过程,但哪些权要下放,放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是一个不断摸索过程。由于各种分级包干制先天不足,且体制频繁变动,使政府间分配难以预期,助长了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
  (2)对企业放权
  把中央权力下放到地方属于一种行政性分权,并没有触动传统经济体制的实质。只要没有触及赋予企业自主权这个要害问题,也就不能跳出原有的框框。扩大或确立企业自主权就一直成为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经过两次利改税后。1987年开始实施承包制。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国家对企业放权的一种新探索,但是承包经营责任制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和打破“大锅饭”,“盈了归自己,亏了归国家”的“风险大锅饭”局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和风险。
  让利、放权作为调整和改革的主线,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起来了,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同时,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在这一系列让利、放权措施实行的同时,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却日渐放缓。
  (三)宏观调控时期
  1994年分税制改革试图对新体制框架的构建,使政府与市场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责权利关系-产生内在的激励。由于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稳定。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两个比重”逐年上升,中央财政实力增强,改变了过去“弱中央”的状况,使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中央得以做许多过去想做而无法做的大事。
  财政政策的发展功能和结构优化功能更为突出,公共管理、宏观调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撑。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确立和逐步健全,中国政府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合理应对。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我国财税制度的若干建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其中蕴含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在经历了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建设财政”,逐步走向“公共财政”,再到时下聚焦于民生问题的“民生财政”的改革历程后,财政改革在新形势下将面临新的任务。
  
  (一)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
  1994年,主要是在中央和省为代表的地方之间构建起分税制框架,而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即使在发达地区,也没进人实质性的分税制状态。一些事权在实际运行中间。最后要落实到最基层,要求地方政府有充分的财力去履行事权。但在实际运行中,财权和财力却背离这种事权下移的趋势而上移,从而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因此,只有事权、财权、财力三要素达到对称才能使政府运转正常。相对于事权。财权与财力都是手段,是为履行特定事权服务的。对一些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农业的地区。由于税源单薄。即使有了财权,也无法组织起与事权相匹配的财力,那么只有通过省以下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实现事权与财力的对称。而对一些有地方特色产业的地区,由于发展后劲足、蕴藏丰富财力,只有大胆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才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就需要针对各地实际情况,重新匹配事权、财权和财力的组合,以使财政体制与我国区域发展的状况相吻合,并有助于遏止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注重财税改革的公平、公正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调节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也是一种社会的公共需要。因为只要实行按要素分配。那就免不了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而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定限度之内,可能会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如果差距扩大了,就可能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旦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面临来自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危险,那么,调节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就演化为一种社会的公共需要。在 当前的背景條件下,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政府所能把握的、所能操作的无非是税收和财政当中的转移支付两个方面的手段,几乎所有的税收都具有再分配的功能,而不管是流转税还是直接税,只要是消费的份额比别人大,只要消费的物品档次比别人高,就得比别人多付税、多缴税。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更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适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相应调整税目税率,增强税收调节的力度,对于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将会收到积极效果。3次提高个税起征点后,再提高的呼声依然很强烈。当个税起征点要提高到3000元消息传出以后,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收入较高地区认为还应再提高,而东北、中西部等地区就会出现多数人不交个税的情况:但如果不提高个税免征额,又对东部地区一些家庭负担重、支出较大的纳税人不公平。从税收公平角度讲,个税调整要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等因素,在今后会朝着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进行。
  
  (三)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
  政策或制度是公共性的与社会民众的利益有密切关系,在其决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有民众的广泛参与。今日中国的税制改革还没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中国的税是在法上而不在法下。国家的税收立法,二十多种税中目前只有企业所得税经过全国人大立法,其他的税种都是政府出文件、立条例就征税,民主监督力度不够,民众的参与性不够。建国以来,我们的智慧还没有找到一种办法。就是如何来制约政府,把它的规模和职能控制住。西方通过《大宪章》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让财政税收民主化、法制化,让它在人民的控制之下,允许之下征税。
  政府在向社会公布财政收支状况、赤字状况和债务状况等方面信息时。应该全面、详细、及时,民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财政的每一次改革,确保财税改革顺利进行,特别要加强政府对各种救助承诺的透明度,使各类潜在的救助对象形成更明确的预期。从而避免风险累积和向政府转移。
  目前我国的财政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包括改革的路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法预知的,传统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方式不一定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在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和公共危机的理念引导下,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使财政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构建民生财政的过程,更加凸现财政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支撑作用。
其他文献
近日,根据《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成都市2011年度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运营项目支持资金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成都市商务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成立验收组,完成了对
一、内部控制制度应解决的问题和难点    (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
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渭河源景区禹王广场每年8月份会举行"公祭华夏文明先祖大禹"活动。人文始祖大禹,到底与渭河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叫鲧(音同"滚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回顾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中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几点对策
阿尔都塞基于结构主义和唯理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揭示意识形态的特性:理论上,意识形态较之科学,在理论的基点、框架、实质、路径、作用上都具有虚假性;实践
中国供销集团中棉工业公司控股企业邯郸金狮棉机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依据发展规划。正投资5亿元,将金狮棉机打造成国际棉机研发制造基地、再生资源
2012年6月28—29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加快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四川内江召开。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办发49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废旧商
《洛阳伽蓝记》中的30余条成语有首次出现的成语和沿用前代典故、典籍的成语,部分在结构方式或表义形式上和现行成语很相似的普通四字格因其意义的单层性、指称的行为过于局
奶牛养殖业是一项节粮、高效的产业,其平稳健康的发展,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平川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现
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主办的“可持续发展——塑料行业的贡献”主题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希望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探讨,分享国内外塑料组织在塑料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