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山区黑木耳栽培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林农致富的主要项目。目前,黑木耳栽培普遍采用全光照栽培技术,该技术与过去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相比有4项创新,值得推广。
1 培养料改进。培养料:锯木屑68%、稻糠30%、蔗糖1%、石膏粉1%,加入清水,使含水率达60%。以往培养料中加入麦麸、玉米面、黄豆粉等,实践表明,麦麸、玉米面、黄豆粉或稻糠单独加入,对黑木耳产量影响不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只加入廉价的稻糠为佳。
2 茵袋封口简化。采用食用菌专用聚丙烯折角菌袋,规格17x33x0.045厘米,每袋装湿料1千克(干料0.4千克)。按料水比拌料,机械装袋。装好的菌袋封口简化,即不用棉塞、海绵套塞等封口材料,而是将袋口用手捏着拧一下,便完成了封口。这种手拧封口的菌袋,倒置灭菌;拧开袋口接种,接种后,袋口重新拧一下,再正立放置发菌,其余管理同常规。菌袋封口简化与用棉塞、海绵套等封口相比,既节省了封口材料,又节省了人力,使装袋和接种效率大幅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全光AT出耳。催耳后的出耳阶段,不加任何遮阳设施,完全在全光下进行。选好出耳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催耳后的菌袋分床摆放,间隔10~15厘米,横竖看成一直线。实践表明,在全光下出耳,黑木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相对较好;同时,全光下出耳较遮阳网及大棚内出耳减少了材料与管理成本。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4.傍晚浇水。白天阳光晒,促进菌丝发育;傍晚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白天日晒,傍晚浇水的管理方式,创造了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干干湿湿”的生理条件:另外。白天日晒有利于控制杂菌滋生。提高生物转化率,增加了产量。
平菇采两茬料面要去皮
平菇采收两茬以后,料面往往会出现严重干燥板结。透气透水性差,菌丝衰老无力等不良现象,从而延迟出菇时间,降低菇体产量,甚至不出菇。若将料面刮去一层,可以较好地解决板结问题,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料面去皮的方法:对板结严重、菌皮过厚的料面,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的菌皮。对轻微板结、菌皮较厚的料面。可用铁丝纵横划出许多小沟,至露出菌丝。畦床栽培的,可用竹扫帚在床面上来回扫动,直到刮破老菌皮而露出里面的菌丝。袋栽的,可将两端的老菌丝刮去。
去皮对原基分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一般7~10天后即有新菇蕾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料面刮菌后要将刮下的老菌皮清除干净,以免产生杂菌。同时要将暴露的新料面按平,以利出菇整齐。此外,应等到菌丝恢复生长后才能喷水。
杜利群
食用菌冬管三要素
1 温度。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的长菇条件。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2 湿度。补水控湿,保暖防寒。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只有原重的50%~60%,此时应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天,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在冬季基本不需要进行补水。
3 空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寒风袭击。菇蕾发生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应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时间为10~20分钟。进出棚内操作时,应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的寒风袭击。
潘向梁
1 培养料改进。培养料:锯木屑68%、稻糠30%、蔗糖1%、石膏粉1%,加入清水,使含水率达60%。以往培养料中加入麦麸、玉米面、黄豆粉等,实践表明,麦麸、玉米面、黄豆粉或稻糠单独加入,对黑木耳产量影响不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只加入廉价的稻糠为佳。
2 茵袋封口简化。采用食用菌专用聚丙烯折角菌袋,规格17x33x0.045厘米,每袋装湿料1千克(干料0.4千克)。按料水比拌料,机械装袋。装好的菌袋封口简化,即不用棉塞、海绵套塞等封口材料,而是将袋口用手捏着拧一下,便完成了封口。这种手拧封口的菌袋,倒置灭菌;拧开袋口接种,接种后,袋口重新拧一下,再正立放置发菌,其余管理同常规。菌袋封口简化与用棉塞、海绵套等封口相比,既节省了封口材料,又节省了人力,使装袋和接种效率大幅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全光AT出耳。催耳后的出耳阶段,不加任何遮阳设施,完全在全光下进行。选好出耳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催耳后的菌袋分床摆放,间隔10~15厘米,横竖看成一直线。实践表明,在全光下出耳,黑木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相对较好;同时,全光下出耳较遮阳网及大棚内出耳减少了材料与管理成本。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4.傍晚浇水。白天阳光晒,促进菌丝发育;傍晚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白天日晒,傍晚浇水的管理方式,创造了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干干湿湿”的生理条件:另外。白天日晒有利于控制杂菌滋生。提高生物转化率,增加了产量。
平菇采两茬料面要去皮
平菇采收两茬以后,料面往往会出现严重干燥板结。透气透水性差,菌丝衰老无力等不良现象,从而延迟出菇时间,降低菇体产量,甚至不出菇。若将料面刮去一层,可以较好地解决板结问题,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料面去皮的方法:对板结严重、菌皮过厚的料面,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的菌皮。对轻微板结、菌皮较厚的料面。可用铁丝纵横划出许多小沟,至露出菌丝。畦床栽培的,可用竹扫帚在床面上来回扫动,直到刮破老菌皮而露出里面的菌丝。袋栽的,可将两端的老菌丝刮去。
去皮对原基分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一般7~10天后即有新菇蕾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料面刮菌后要将刮下的老菌皮清除干净,以免产生杂菌。同时要将暴露的新料面按平,以利出菇整齐。此外,应等到菌丝恢复生长后才能喷水。
杜利群
食用菌冬管三要素
1 温度。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的长菇条件。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2 湿度。补水控湿,保暖防寒。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只有原重的50%~60%,此时应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天,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在冬季基本不需要进行补水。
3 空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寒风袭击。菇蕾发生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应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时间为10~20分钟。进出棚内操作时,应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的寒风袭击。
潘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