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教育改革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由于实行义务教育,初中教育的对象已由原来的,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这就在不同程度上拉大了学生优劣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数学学科,所以要解决数学后进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后进生 转化
新的教育改革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由于实行义务教育,初中教育的对象已由原来的,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这就在不同程度上拉大了学生优劣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数学学科,所以要解决数学后进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 初中数学后进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进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对称轴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等等。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差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二、形成原因
1、学科方面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品位之高。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但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只是依靠一味的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和乏味。数学的高品位是“数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2、学习态度不主动。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的自主性差,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依赖性强,学习上缺乏主动,上课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更不可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3、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上课听课不专心,对老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一心不能二用,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会及时的复习巩固,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人意。
三、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1.动之以情,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体味成功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3、发现和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之乐。差生往往有一个坏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会,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课后东抄西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弱点,不是压制“交头接耳、不让说”,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或作为各种能力训练之先导,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既是演员、导演,又是观众,有时还是评论家,乐在其中。
(2)引导探索,让学生享受攀登之乐。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建立起使每个学生在解题中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将要给他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有所增强,从成功中得到了喜悦,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后,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有时可给适当铺垫,使大部分同学再次成功,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努力让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掌握学习主动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后进生智力发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后进生 转化
新的教育改革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由于实行义务教育,初中教育的对象已由原来的,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这就在不同程度上拉大了学生优劣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数学学科,所以要解决数学后进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 初中数学后进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进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对称轴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等等。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差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二、形成原因
1、学科方面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品位之高。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但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只是依靠一味的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和乏味。数学的高品位是“数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2、学习态度不主动。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的自主性差,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依赖性强,学习上缺乏主动,上课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更不可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3、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上课听课不专心,对老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一心不能二用,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会及时的复习巩固,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人意。
三、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1.动之以情,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体味成功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3、发现和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之乐。差生往往有一个坏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会,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课后东抄西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弱点,不是压制“交头接耳、不让说”,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或作为各种能力训练之先导,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既是演员、导演,又是观众,有时还是评论家,乐在其中。
(2)引导探索,让学生享受攀登之乐。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建立起使每个学生在解题中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将要给他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有所增强,从成功中得到了喜悦,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后,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有时可给适当铺垫,使大部分同学再次成功,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努力让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掌握学习主动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后进生智力发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