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
蒋介石称他为“导师”“恩人”,
毛泽东称他为“有经济眼光的人”。
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位于江南古镇南浔东大街东端。宅后原“东墅”故园废址上所建的“东园”(又名绿绕山庄),以及毗邻的庞家宜园,都已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火。据张静江侄子张乃凤在《读丝随笔》一书中回忆,现在的张静江故居只剩下左前三进,大概只是当时的十分之一而已。
这是晚清江南的大宅建筑。从2011年3月起,经七个月时间的维修和重新布置,如今又修旧如初。四周的封火山墙错落有致,很有气势。站在洪济桥上眺望,可见其灵动起伏的宅第屋顶天际线,很有特色。大门简朴无华,没有任何装饰,只是在石额上刻有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于20世纪90年代初写下的五个大字——张静江故居。黑色的大字镶嵌在花岗岩条石上,颇为醒目。
进门后,是轿厅,有一段石板过道。正厅上挂着张謇题写的“尊德堂”堂匾。灯笼高挂,点缀得氛围格外古朴肃穆。张謇虽是清末状元,但和张静江的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善志同道合,都是晚清实业家,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堂之画为吴昌硕之佳作。两侧是孙中山的手书对联,墨迹气魄宏伟,对仗工整:“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1923年,为革命活动筹措经费而辛苦奔波的张静江因骨痛病增剧,孙中山闻知后,特推荐留德名医李其芳为其电疗,并手书此联,让人送到张府。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乃何等地位!
正厅东边厅,现辟为张氏望族展室。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开埠,南浔一大批商人以经营辑里湖丝发迹起家,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为代表的豪门世家,其中被称为“象”的就包括张家和与其联姻的庞家。张氏祖籍安徽休宁,曾祖张振先于清康熙年间始迁南浔,以丝、盐起家,清咸丰初年已拥有巨资,光绪中期更称雄一方,成为仅次于刘家的南浔巨富。该展室中有张氏家族尊祖图、张宝善墓志铭、尊德堂平面图,以及尊德堂谱系字号。
这宅第是张静江祖父在晚清同治初年所建,为中西合璧建筑。大厅恢弘明亮,轩廊两端分别连接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厅堂内的门窗裙板朴实端庄,楼上居室大多置有西欧风格的天花顶。西侧书房的云头式梁架,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图形中间镶嵌着木雕镂空冰纹格,梁架上则是通体雕刻的连枝梅花图案。花厅后有一座中式小楼,前面走廊上置有欧式木栏。立面优美的弧券形彩色玻璃门窗,鲜艳夺目,颇具异国情调。楼前有小庭院,种植名木花卉,卵石铺地,清秀幽雅,别有风味。故居修缮期间,来自美国的张静江外孙女周丽纬一家,冒着细雨参观故居,周老太太感喟地说,当时故居内有一欧式洋楼,但早已荡然无存。
二厅、三厅,现为张静江展厅。该展厅的“前言”是三句话——
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
蒋介石称他为“导师”“恩人”,
毛泽东称他为“有经济眼光的人”。
张静江(1877-1950),原名增澄,家中七弟兄排行第二,人称他为“二先生”。他在青少年时就好交友,尚豪侠,慕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为人杰”诗句,自名“人杰”并成为他以后的官名。他秉性聪慧,喜接受新事物,常与人高谈阔论,胸怀大志。他年轻时,父亲张宝善以白银十万两为他捐了一个二品候补道衔。1902年,经岳父姚菊岐的牵线搭桥,他以一等商务参赞的身份随清廷驻法国公使孙宝琦赴欧。在巴黎,他受到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快成为一名激进的反清革命倡导者。他与吴稚晖、李石曾被誉为“旅法三剑客”,发起成立世界社,出版《新世纪》周刊、《新世纪丛刊》和大型知识性画报《世界》,猛烈地抨击清朝封建专制的统治,号召进行社会革命。这些主张恰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宗旨默契呼应,使反清革命的声浪更为高涨。巴黎之行,是张静江人生的觉醒时期,但只有遇见了孙中山,他的革命热情才找到了真正的寄托。
1905年,张静江在海轮上偶遇伦敦蒙难后的孙中山,这成为张静江人生的最重要的转折点。两人坦诚长谈后约定,如革命起事需要经费,孙中山可拍电报给张静江来解决。张静江始终信守诺言,每次都如数将钱寄给孙中山。从此,张静江卷入了惊心动魄的革命漩涡,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06年3月,张静江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随后,又推荐哥哥张弁群、舅舅庞青城等人加入同盟会。张静江不仅慷慨解囊,甚至毁家纾难资助孙中山反清革命,还动员南浔的富商投入这场革命。孙中山与他初识时称他为奇人,后来称他为革命圣人,并以“丹心侠骨”四字相赠。孙中山为此还让胡汉民写信致谢。张静江回复说:“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相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被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其实,张静江也并非是永久的富翁,他在巴黎的通运公司最终被拖垮,还把巴黎的开元茶店和上海马斯南路的六幢花园洋房也卖掉了,换成了革命活动的经费。他还凭借个人的影响,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捐款借贷。1920年,他遵循孙中山之命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继续为反清革命筹措经费。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在上海与陈英士又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的召唤,反对袁世凯复辟倒退,他的家族也惨遭袁世凯及其官衙的通缉和抄家,但他矢志不移,无怨无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静江携家眷先避居香港,辗转赴欧洲,最后移居美国纽约治病,但他仍然关注着中国的抗战和世界风云的变幻。在鹿山养病期间,他着手筹备了一次国际性的大会,旨在向全世界呼吁和平,反对战争。但由于种种原因,大会筹备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42年,张静江才在纽约寓所召开了首次“世界国际社会大会”,美国、法国及南美各国国际社团都派代表出席会议,一时冠盖云集,空前热烈。张静江被推选为大会主席,由李石曾主持会议。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夫人前往祝贺,并主持了闭幕式。这是张静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享有在国际上从事公众事业的荣耀。三年后,痼疾使他的双目失明,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寓所,终年74岁,安葬在纽约郊外ARDSLEY FERNCLIFF公墓,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南浔。
张静江展厅共分五个部分,即故乡情结、毁家纾难、扶持盟弟、经济救国、客死异乡。二厅正中有一尊张静江的塑像,栩栩如生。展览文图并茂,雅俗共赏,其中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张静江在辛亥革命、民国初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大量照片和资料,孙中山、宋庆龄、冯玉祥、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人的手札,“尊德堂”家庭合影和朱逸民、陈洁如的生活照片,法国通运公司的明信片,张静江的书法作品,孙中山给张静江的委任状,陈友仁提亲致张静江的手札,张静江子女的照片和张家的账本、寿礼簿、全福帖等等,还有张恒昌加入南浔商会的证书、中华革命党债券,辛亥革命纪念章、革命元勋纪念章和宋庆龄珍藏的《申报》(1912年1月2日)、陈洁如的《回忆录》,以及首届西湖博览会的大量资料、照片、文物等等。张静江的传奇一生浓缩这里,还差不多将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风云人物都凝聚在这里。
展厅里有一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对联,不仅书法艺术造诣达到极高境界,且可称为醒世恒言:“百炼此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于右任是深知张静江的人品和性格的。上联是对张静江毅然投身辛亥革命的由衷赞扬,下联则是劝其沉默是金。
张静江故居前后两道大门背后都有构思别致、雕刻精细的砖雕。其一是南浔儒商周庆云应张颂贤之请所题“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诗句。其二是吴昌硕的小篆“世守西铭”四字,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正蒙乾称篇》。西铭即订顽,意在知化穷神,修心养性,天人一体。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程。而张静江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经济建设的开拓和实践的先期代表,他遵循孙中山的遗训,极力主张经济救国。他仗义疏财,不惜倾家荡产资助孙中山反清革命是历史定格的不朽壮举,至今仍对后人有启迪的意义。张静江故居已成为旅游文化的一个亮点。
蒋介石称他为“导师”“恩人”,
毛泽东称他为“有经济眼光的人”。
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位于江南古镇南浔东大街东端。宅后原“东墅”故园废址上所建的“东园”(又名绿绕山庄),以及毗邻的庞家宜园,都已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火。据张静江侄子张乃凤在《读丝随笔》一书中回忆,现在的张静江故居只剩下左前三进,大概只是当时的十分之一而已。
这是晚清江南的大宅建筑。从2011年3月起,经七个月时间的维修和重新布置,如今又修旧如初。四周的封火山墙错落有致,很有气势。站在洪济桥上眺望,可见其灵动起伏的宅第屋顶天际线,很有特色。大门简朴无华,没有任何装饰,只是在石额上刻有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于20世纪90年代初写下的五个大字——张静江故居。黑色的大字镶嵌在花岗岩条石上,颇为醒目。
进门后,是轿厅,有一段石板过道。正厅上挂着张謇题写的“尊德堂”堂匾。灯笼高挂,点缀得氛围格外古朴肃穆。张謇虽是清末状元,但和张静江的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善志同道合,都是晚清实业家,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堂之画为吴昌硕之佳作。两侧是孙中山的手书对联,墨迹气魄宏伟,对仗工整:“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1923年,为革命活动筹措经费而辛苦奔波的张静江因骨痛病增剧,孙中山闻知后,特推荐留德名医李其芳为其电疗,并手书此联,让人送到张府。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乃何等地位!
正厅东边厅,现辟为张氏望族展室。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开埠,南浔一大批商人以经营辑里湖丝发迹起家,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为代表的豪门世家,其中被称为“象”的就包括张家和与其联姻的庞家。张氏祖籍安徽休宁,曾祖张振先于清康熙年间始迁南浔,以丝、盐起家,清咸丰初年已拥有巨资,光绪中期更称雄一方,成为仅次于刘家的南浔巨富。该展室中有张氏家族尊祖图、张宝善墓志铭、尊德堂平面图,以及尊德堂谱系字号。
这宅第是张静江祖父在晚清同治初年所建,为中西合璧建筑。大厅恢弘明亮,轩廊两端分别连接东、西轴线上的建筑。厅堂内的门窗裙板朴实端庄,楼上居室大多置有西欧风格的天花顶。西侧书房的云头式梁架,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图形中间镶嵌着木雕镂空冰纹格,梁架上则是通体雕刻的连枝梅花图案。花厅后有一座中式小楼,前面走廊上置有欧式木栏。立面优美的弧券形彩色玻璃门窗,鲜艳夺目,颇具异国情调。楼前有小庭院,种植名木花卉,卵石铺地,清秀幽雅,别有风味。故居修缮期间,来自美国的张静江外孙女周丽纬一家,冒着细雨参观故居,周老太太感喟地说,当时故居内有一欧式洋楼,但早已荡然无存。
二厅、三厅,现为张静江展厅。该展厅的“前言”是三句话——
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
蒋介石称他为“导师”“恩人”,
毛泽东称他为“有经济眼光的人”。
张静江(1877-1950),原名增澄,家中七弟兄排行第二,人称他为“二先生”。他在青少年时就好交友,尚豪侠,慕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为人杰”诗句,自名“人杰”并成为他以后的官名。他秉性聪慧,喜接受新事物,常与人高谈阔论,胸怀大志。他年轻时,父亲张宝善以白银十万两为他捐了一个二品候补道衔。1902年,经岳父姚菊岐的牵线搭桥,他以一等商务参赞的身份随清廷驻法国公使孙宝琦赴欧。在巴黎,他受到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快成为一名激进的反清革命倡导者。他与吴稚晖、李石曾被誉为“旅法三剑客”,发起成立世界社,出版《新世纪》周刊、《新世纪丛刊》和大型知识性画报《世界》,猛烈地抨击清朝封建专制的统治,号召进行社会革命。这些主张恰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宗旨默契呼应,使反清革命的声浪更为高涨。巴黎之行,是张静江人生的觉醒时期,但只有遇见了孙中山,他的革命热情才找到了真正的寄托。
1905年,张静江在海轮上偶遇伦敦蒙难后的孙中山,这成为张静江人生的最重要的转折点。两人坦诚长谈后约定,如革命起事需要经费,孙中山可拍电报给张静江来解决。张静江始终信守诺言,每次都如数将钱寄给孙中山。从此,张静江卷入了惊心动魄的革命漩涡,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06年3月,张静江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随后,又推荐哥哥张弁群、舅舅庞青城等人加入同盟会。张静江不仅慷慨解囊,甚至毁家纾难资助孙中山反清革命,还动员南浔的富商投入这场革命。孙中山与他初识时称他为奇人,后来称他为革命圣人,并以“丹心侠骨”四字相赠。孙中山为此还让胡汉民写信致谢。张静江回复说:“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相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被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其实,张静江也并非是永久的富翁,他在巴黎的通运公司最终被拖垮,还把巴黎的开元茶店和上海马斯南路的六幢花园洋房也卖掉了,换成了革命活动的经费。他还凭借个人的影响,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捐款借贷。1920年,他遵循孙中山之命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继续为反清革命筹措经费。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在上海与陈英士又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的召唤,反对袁世凯复辟倒退,他的家族也惨遭袁世凯及其官衙的通缉和抄家,但他矢志不移,无怨无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静江携家眷先避居香港,辗转赴欧洲,最后移居美国纽约治病,但他仍然关注着中国的抗战和世界风云的变幻。在鹿山养病期间,他着手筹备了一次国际性的大会,旨在向全世界呼吁和平,反对战争。但由于种种原因,大会筹备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42年,张静江才在纽约寓所召开了首次“世界国际社会大会”,美国、法国及南美各国国际社团都派代表出席会议,一时冠盖云集,空前热烈。张静江被推选为大会主席,由李石曾主持会议。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夫人前往祝贺,并主持了闭幕式。这是张静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享有在国际上从事公众事业的荣耀。三年后,痼疾使他的双目失明,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寓所,终年74岁,安葬在纽约郊外ARDSLEY FERNCLIFF公墓,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南浔。
张静江展厅共分五个部分,即故乡情结、毁家纾难、扶持盟弟、经济救国、客死异乡。二厅正中有一尊张静江的塑像,栩栩如生。展览文图并茂,雅俗共赏,其中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张静江在辛亥革命、民国初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大量照片和资料,孙中山、宋庆龄、冯玉祥、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人的手札,“尊德堂”家庭合影和朱逸民、陈洁如的生活照片,法国通运公司的明信片,张静江的书法作品,孙中山给张静江的委任状,陈友仁提亲致张静江的手札,张静江子女的照片和张家的账本、寿礼簿、全福帖等等,还有张恒昌加入南浔商会的证书、中华革命党债券,辛亥革命纪念章、革命元勋纪念章和宋庆龄珍藏的《申报》(1912年1月2日)、陈洁如的《回忆录》,以及首届西湖博览会的大量资料、照片、文物等等。张静江的传奇一生浓缩这里,还差不多将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风云人物都凝聚在这里。
展厅里有一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对联,不仅书法艺术造诣达到极高境界,且可称为醒世恒言:“百炼此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于右任是深知张静江的人品和性格的。上联是对张静江毅然投身辛亥革命的由衷赞扬,下联则是劝其沉默是金。
张静江故居前后两道大门背后都有构思别致、雕刻精细的砖雕。其一是南浔儒商周庆云应张颂贤之请所题“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诗句。其二是吴昌硕的小篆“世守西铭”四字,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正蒙乾称篇》。西铭即订顽,意在知化穷神,修心养性,天人一体。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程。而张静江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经济建设的开拓和实践的先期代表,他遵循孙中山的遗训,极力主张经济救国。他仗义疏财,不惜倾家荡产资助孙中山反清革命是历史定格的不朽壮举,至今仍对后人有启迪的意义。张静江故居已成为旅游文化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