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农业文明的发展建设。所以,农业经济自古至今在中国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经济贡献比重稳步增长,为了有效促进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现代农业完成经济加速转型则十分重要。文章基于中国国情,立足于现代农业视角,对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管理模式;农业科技园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044
近些年,中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越发深入,并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朝高效率、规范化、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模式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受此影响,通过在农业经济转型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手段,有助于在农业经济转型中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另外,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创新、改革,对助力经济转型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1.1 改革符合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比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发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具合理性和规律性。比如,现代农业重视合理配置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并在选种、化肥及农业配比等方面,都采用了现代化方法及手段。同时,现代农业不仅包含农产品自产自销模式,还促使传统营销路径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现代农业十分注重融合观赏、休闲功能,并打造出了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以此满足游者精神需求。因此,农业要顺应社会发展大势,而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则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1.2 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受生产关系的反向作用,双方的辩证关系适用于农业发展改革。研究农业发展历程发现,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互间无法适应时,就会产生全新改革。但是,在不同时代发展的农业都表现出了全新的特征,因此,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发生变化,经济发展促使传统模式发生变革,并创造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其进行匹配。所以,农业发展期间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并具备必须改革的必要性 [1] 。
1.3 国家政策得到落实、执行的有效路径以改革为主
基于国家视角分析,为了有效解决“三农”管理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村经济盘活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问题,就必须严格落实相关问题,做好反馈工作。同时,落实、实践农业相关政策期间,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才能为政府修改、完善政策提供帮助。因此,要想满足时代农业发展需求、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就必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当前,国内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正在改变,实践操作中,采用构建土地流转平台、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建农企协作路径、完善社会服务等方式,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农业经济发展当中,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所以,做好农业经济转型、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有助于国家农业政策落实、实施。
2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的发展走向
2.1 加大科技投资,主动融合“互联网+”
目前,农业经济转型的最佳方案即增加科技投资。通过大力增加科技投资,已经有效提高了农村单位土地产出比值,并且还改善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农业领域发展中,还要做好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受“互联网+”技术影响,积极融合农业经济与“互联网+”形態,势必会变成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全新趋势。而且“互联网+”发展模式对国家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属于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同时,国民经济借助“互联网+”模式也实现了高速发展,由于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产业重要支柱,所以在发展中积极应用“互联 网+ ”具备的数据收集、交流、共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并聚集大量财富。
2.2 重视土地流转,助力规模化健康发展
在国内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期间,要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原则为基础,允许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的流转,才能打造出全新的土地集中连片管理新模式,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明显提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目标,还增加了土地流转速度,更让规模化经营变成了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流趋势 [2] 。同时,通过健全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质量,在未来发展中,创新服务方式必然会有效支撑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开展。
2.3 聚焦生态农业,推广低碳环保
近些年,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备受瞩目,现如今,为了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农民就必须提高对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另外,过度关注农业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在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期间,同步关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主流趋势。而且,在推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积极融合农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高资源运用效率,通过融合传统农业精髓、现代科技成果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等方式,对农业发展时和环境、资源利用、保护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助力经济与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才会实现收获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标。
3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举措
3.1 农业经济转型时管理模式改革的举措分析
首先,创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国内农业经济转型时,应积极发展各类形式的农业范围经营及规模经营体系,强化管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推广、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的力度,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打破土地存在的无序化管理状态,有效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更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并大力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发展,并对价值链和产业链建设予以重视,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使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经济形式得到促进和发展;在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期间,要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主动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水产业等,采取深化利用渔业资源的形式,改善国内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更要积极发掘农产品出口优势,为打造国际品牌奠定基础 [3] 。 其次,重视资源友好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优化绿色产业链条时,可充分利用技术与创新完成目标。一方面,应降低或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充分运用、保护仅存的有限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现状加剧,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政策,运用相关举措杜绝污染,或积极调整、管控农药及化肥使用状况,降低污染;另一方面,要重视风沙防治问题,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护,而且要积极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相关的动植物资源,才能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效果,助力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探索农业生产投资多元化路径。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主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投入的力度,且要积极扶持落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优化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另外,要严格打击、惩罚环境污染行为,要健全、优化卫生、教育等社会性服务设施,才能完善农业投资环境。
3.2 引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
首先,引用外仓型管理模式。即“利用打开外销途径的手段,助力农业经济发展”。该模式主要在国内东部沿海地区被广泛使用。如采用该模式后,当地可利用政府帮扶政策等,有效管理农副产品,构建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模式,实现对外出口销售,从而帮助农民增加了实际收益 [4] 。
其次,引用龙头企业带动型管理模式。即“借助‘公司+基地+农户’联合协作形式,通过合理转移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形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现代生产基地的建设,从而创新传统的经管体系”。
再次,应用农业科技园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参加对象,通过企业化方法实施执行;政府在主动时应注入资金满足科技设备购买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新品种培育、实验等工作,采用构建农业生产开发基地的方式,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做好自然资源的利用。各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应积极发掘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立体化特点,完善新技术、新品种的管理理念,从而改善生产效率,助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3.3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需要关注的要点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数庞大,三农问题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在生产生活期间要激发农民积极性,保证农民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在推动农业管理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培育、引进,为农业生产提供帮扶,使农民掌握技能,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变革所需的人才需求。
其次,合理运用科学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是井然有序进行的,而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也是如此。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按部就班的原则,做好农业生产经营问题的整合及处理。比如,近些年国内农合社发展迅猛,土地流转效果显著,不过整体成果依旧不足;但偏远地区农民思想落后,抵制改革,所以,国内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必然费时费力。不过基于大局观分析,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势必会取得良好成果。
最后,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科学、敬重环境。由于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所以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选农业发展管理模式。在推动改革发展期间,要凸显各地区特色,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调整;而且,要在保证改革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助力地方特色健康发展。比如,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素有“黑土地”之称,因此,应采取机械化统一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及管理效率。综上所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期间,必须坚守“因地制宜”原则,为各地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才能助力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5] 。
4 结语
总之,在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改革期间,要基于中国国情,坚守人文主义、重视发展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等,才能满足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振娟.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山西农经,2020(18):24-25.
[2]吕传伟.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11):31-32.
[3]李紅美.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科技经济导刊,2020(7):208.
[4]叶益美.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3-14.
[5]刘伟伟.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时代经贸,2020(12):28-29.
[关键词] 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管理模式;农业科技园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044
近些年,中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越发深入,并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朝高效率、规范化、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模式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受此影响,通过在农业经济转型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手段,有助于在农业经济转型中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另外,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创新、改革,对助力经济转型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1.1 改革符合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比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发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具合理性和规律性。比如,现代农业重视合理配置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并在选种、化肥及农业配比等方面,都采用了现代化方法及手段。同时,现代农业不仅包含农产品自产自销模式,还促使传统营销路径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现代农业十分注重融合观赏、休闲功能,并打造出了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以此满足游者精神需求。因此,农业要顺应社会发展大势,而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则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1.2 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受生产关系的反向作用,双方的辩证关系适用于农业发展改革。研究农业发展历程发现,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互间无法适应时,就会产生全新改革。但是,在不同时代发展的农业都表现出了全新的特征,因此,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发生变化,经济发展促使传统模式发生变革,并创造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其进行匹配。所以,农业发展期间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并具备必须改革的必要性 [1] 。
1.3 国家政策得到落实、执行的有效路径以改革为主
基于国家视角分析,为了有效解决“三农”管理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村经济盘活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问题,就必须严格落实相关问题,做好反馈工作。同时,落实、实践农业相关政策期间,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才能为政府修改、完善政策提供帮助。因此,要想满足时代农业发展需求、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就必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当前,国内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正在改变,实践操作中,采用构建土地流转平台、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建农企协作路径、完善社会服务等方式,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农业经济发展当中,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所以,做好农业经济转型、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有助于国家农业政策落实、实施。
2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的发展走向
2.1 加大科技投资,主动融合“互联网+”
目前,农业经济转型的最佳方案即增加科技投资。通过大力增加科技投资,已经有效提高了农村单位土地产出比值,并且还改善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农业领域发展中,还要做好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受“互联网+”技术影响,积极融合农业经济与“互联网+”形態,势必会变成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全新趋势。而且“互联网+”发展模式对国家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属于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同时,国民经济借助“互联网+”模式也实现了高速发展,由于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产业重要支柱,所以在发展中积极应用“互联 网+ ”具备的数据收集、交流、共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并聚集大量财富。
2.2 重视土地流转,助力规模化健康发展
在国内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期间,要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原则为基础,允许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的流转,才能打造出全新的土地集中连片管理新模式,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明显提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目标,还增加了土地流转速度,更让规模化经营变成了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流趋势 [2] 。同时,通过健全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质量,在未来发展中,创新服务方式必然会有效支撑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开展。
2.3 聚焦生态农业,推广低碳环保
近些年,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备受瞩目,现如今,为了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农民就必须提高对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另外,过度关注农业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在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期间,同步关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主流趋势。而且,在推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积极融合农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高资源运用效率,通过融合传统农业精髓、现代科技成果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等方式,对农业发展时和环境、资源利用、保护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助力经济与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才会实现收获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标。
3 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举措
3.1 农业经济转型时管理模式改革的举措分析
首先,创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国内农业经济转型时,应积极发展各类形式的农业范围经营及规模经营体系,强化管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推广、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的力度,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打破土地存在的无序化管理状态,有效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更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并大力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发展,并对价值链和产业链建设予以重视,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使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经济形式得到促进和发展;在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期间,要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主动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水产业等,采取深化利用渔业资源的形式,改善国内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更要积极发掘农产品出口优势,为打造国际品牌奠定基础 [3] 。 其次,重视资源友好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优化绿色产业链条时,可充分利用技术与创新完成目标。一方面,应降低或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充分运用、保护仅存的有限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现状加剧,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政策,运用相关举措杜绝污染,或积极调整、管控农药及化肥使用状况,降低污染;另一方面,要重视风沙防治问题,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护,而且要积极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相关的动植物资源,才能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效果,助力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探索农业生产投资多元化路径。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主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投入的力度,且要积极扶持落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优化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另外,要严格打击、惩罚环境污染行为,要健全、优化卫生、教育等社会性服务设施,才能完善农业投资环境。
3.2 引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
首先,引用外仓型管理模式。即“利用打开外销途径的手段,助力农业经济发展”。该模式主要在国内东部沿海地区被广泛使用。如采用该模式后,当地可利用政府帮扶政策等,有效管理农副产品,构建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模式,实现对外出口销售,从而帮助农民增加了实际收益 [4] 。
其次,引用龙头企业带动型管理模式。即“借助‘公司+基地+农户’联合协作形式,通过合理转移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形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现代生产基地的建设,从而创新传统的经管体系”。
再次,应用农业科技园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参加对象,通过企业化方法实施执行;政府在主动时应注入资金满足科技设备购买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新品种培育、实验等工作,采用构建农业生产开发基地的方式,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做好自然资源的利用。各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应积极发掘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立体化特点,完善新技术、新品种的管理理念,从而改善生产效率,助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3.3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需要关注的要点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数庞大,三农问题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在生产生活期间要激发农民积极性,保证农民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在推动农业管理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培育、引进,为农业生产提供帮扶,使农民掌握技能,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变革所需的人才需求。
其次,合理运用科学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是井然有序进行的,而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也是如此。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按部就班的原则,做好农业生产经营问题的整合及处理。比如,近些年国内农合社发展迅猛,土地流转效果显著,不过整体成果依旧不足;但偏远地区农民思想落后,抵制改革,所以,国内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必然费时费力。不过基于大局观分析,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势必会取得良好成果。
最后,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科学、敬重环境。由于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所以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选农业发展管理模式。在推动改革发展期间,要凸显各地区特色,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调整;而且,要在保证改革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助力地方特色健康发展。比如,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素有“黑土地”之称,因此,应采取机械化统一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及管理效率。综上所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及管理模式改革期间,必须坚守“因地制宜”原则,为各地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才能助力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5] 。
4 结语
总之,在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改革期间,要基于中国国情,坚守人文主义、重视发展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等,才能满足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振娟.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山西农经,2020(18):24-25.
[2]吕传伟.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11):31-32.
[3]李紅美.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科技经济导刊,2020(7):208.
[4]叶益美.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3-14.
[5]刘伟伟.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时代经贸,2020(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