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重庆的初一学生,大多开始使用人教版的《中国历史》教材了,这对于新学生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新的挑战了。这种挑战来自于三个部分,第一是教材体量的增加;第二是教材结构的变化;第三是教法学法的改变。能否很快在教学中从川教版里走出来,不带惯性思维,并且能够迅速钻研新教材,熟悉新教法,对历史教学十分关键。
相比于川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的每一课的内容更多了,图片信息也更丰富,对同一个事物或者事件的表述更详细了,总的来说,人教版的体量大大增加了。相对于教材内容的增加,初一历史教学的课时却仍然不变。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课时讲授一课内容的话,有些篇目因为内容实在太多而变得很不现实。比如初一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虽然只有“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除了前两个子目内容比较正常之外,第三子目的内容就非常多了。“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一目包含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交通”和“秦朝疆域”等几个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花大量的篇幅和时间来讲述。整个第9课,光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有近1300字,再加上地图、结构图、人物图等各种图表,内容就更多了。再比如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三目共1400多字,并配有12幅图片加以说明。类似的大容量课还有很多,包括之后的初一下学期、初二和初三的教材。如何应对现在的大容量教材,是新教材运用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有信心,其实在川教版的教材里面,这种大容量的篇目也是有的,只不过一学期最多能遇到一两课,所以这个问题还能很好地化解。也就是说现在遇到的问题以前也碰到过,只不过偶然事件常态化了而已。有了这点认识之后,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寻求帮助。那么以往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第一要务是减少浪费时间的环节,比如视频、音频和回忆等导入的方式尽量要减少,四十分钟的时间每分钟都很宝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行。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明了但又不落俗套的导入,能够一下子将同学们带入本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重难点突出,把握住全篇的脉络,线索清晰、详略得当,那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小故事小典故要大胆舍弃,要仔细钻研课标要求,开展的活动力求简洁明了,始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再次,子目与子目之间的过渡不仅不能抛弃,反而變得更重要了,在容量如此大的课堂里面,没有好的过渡,会让课堂显得非常生硬,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所以要尽心打磨各种过渡性的场景。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课堂的时间转瞬即逝非常珍贵,我们可以把很多内容安排落实在课堂之外,指导学生做好每一课的预习和复习,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这样会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总之,在目前的历史课堂前中后三个时间段中,如何抓时间提效率非常重要,本着这个意识,在备课中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将一课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形式落实下去,也可以将一般内容落实在学生的预习中,课堂上用于理线索突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打造高效卓越课堂。
以上两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基本上已经圆满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可能不能完全解决,只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无定法,教当然也无定法,再者教学相长,遇到不同的学生就必须要用相适应的方法才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当然是有效的,特别是讲述法,更应该成为现在课堂的主要方法。
除此之外,面对新的教材,有几个教法应该重视起来,第一是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现在教室的多媒体比以前进步太多了,以前的多媒体就是电脑连上一个液晶电视而已,屏幕小声音小局限性非常的大,大大地限制了多媒体课堂运用的发挥。现在不一样了,教室差不多都用上了电子白板,一块屏幕有半个黑板那么大,上面可以展示的东西就多了,几乎想要展示的都可以很好地呈现出来。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块屏幕的作用,将抽象的同学们没有见过的东西以照片的形式显现,给同学们看最直观的东西,绝对能够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当然,在展现多媒体教学魅力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时刻牢记多媒体仅仅是个教学手段,千万不要喧宾夺主,让形式大于内容,最后搞得华而不实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二是要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第一我强调了讲述法,现在又提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二者看似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安排在课外,要给学生讲清楚学习的目标、范围和形式,最好是每次能够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果将问题分必答、选答和提高三部分就更好了。课后的自主学习,应当包括课后作业的落实和知识扩展两部分。现在人教版的教材,很多内容比较深入,但是课本上往往又只是点到为止,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讲,只能安排学生课后去自主学习。总得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有指导,教师必须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必有目标,学必有问题,自主学习必须要带着问题去学,否则这种自主学习会没有效果,流于形式。
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学生,历史课堂迎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切从零开始,在研读教材、学生、教法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历史课堂推向更加高效的轨道。
以上是我们在面对历史新教材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可能还会有新的感悟和新的方法。除了这些教学方法之外,历史作为一个小学科和中考学科,还面临这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其中有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因为平时历史没有考试,半期不考而期末只是选考,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境,毕竟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足的,如果没有鞭策和检验的手段,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此,我们准备了政史知识竞赛活动,先在全年级统一竞赛考试,然后每个班选三名同学到年级统一竞赛考试,最后选出获奖前十名。希望能过通过这些考试,在学生中引起学习历史的热潮,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
新教材,新征程,新学期,新教法,希望在新的课堂里,将每一节历史课堂高效卓越地呈献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析图的能力、自主学习历史文献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作者简介:何良骥,男,民族:土家族,出生年月:1983.12,籍贯:湖北巴东,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
相比于川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的每一课的内容更多了,图片信息也更丰富,对同一个事物或者事件的表述更详细了,总的来说,人教版的体量大大增加了。相对于教材内容的增加,初一历史教学的课时却仍然不变。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课时讲授一课内容的话,有些篇目因为内容实在太多而变得很不现实。比如初一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虽然只有“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除了前两个子目内容比较正常之外,第三子目的内容就非常多了。“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一目包含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交通”和“秦朝疆域”等几个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花大量的篇幅和时间来讲述。整个第9课,光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有近1300字,再加上地图、结构图、人物图等各种图表,内容就更多了。再比如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三目共1400多字,并配有12幅图片加以说明。类似的大容量课还有很多,包括之后的初一下学期、初二和初三的教材。如何应对现在的大容量教材,是新教材运用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有信心,其实在川教版的教材里面,这种大容量的篇目也是有的,只不过一学期最多能遇到一两课,所以这个问题还能很好地化解。也就是说现在遇到的问题以前也碰到过,只不过偶然事件常态化了而已。有了这点认识之后,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寻求帮助。那么以往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第一要务是减少浪费时间的环节,比如视频、音频和回忆等导入的方式尽量要减少,四十分钟的时间每分钟都很宝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行。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明了但又不落俗套的导入,能够一下子将同学们带入本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重难点突出,把握住全篇的脉络,线索清晰、详略得当,那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小故事小典故要大胆舍弃,要仔细钻研课标要求,开展的活动力求简洁明了,始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再次,子目与子目之间的过渡不仅不能抛弃,反而變得更重要了,在容量如此大的课堂里面,没有好的过渡,会让课堂显得非常生硬,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所以要尽心打磨各种过渡性的场景。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课堂的时间转瞬即逝非常珍贵,我们可以把很多内容安排落实在课堂之外,指导学生做好每一课的预习和复习,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这样会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总之,在目前的历史课堂前中后三个时间段中,如何抓时间提效率非常重要,本着这个意识,在备课中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将一课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形式落实下去,也可以将一般内容落实在学生的预习中,课堂上用于理线索突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打造高效卓越课堂。
以上两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基本上已经圆满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可能不能完全解决,只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无定法,教当然也无定法,再者教学相长,遇到不同的学生就必须要用相适应的方法才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当然是有效的,特别是讲述法,更应该成为现在课堂的主要方法。
除此之外,面对新的教材,有几个教法应该重视起来,第一是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现在教室的多媒体比以前进步太多了,以前的多媒体就是电脑连上一个液晶电视而已,屏幕小声音小局限性非常的大,大大地限制了多媒体课堂运用的发挥。现在不一样了,教室差不多都用上了电子白板,一块屏幕有半个黑板那么大,上面可以展示的东西就多了,几乎想要展示的都可以很好地呈现出来。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块屏幕的作用,将抽象的同学们没有见过的东西以照片的形式显现,给同学们看最直观的东西,绝对能够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当然,在展现多媒体教学魅力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时刻牢记多媒体仅仅是个教学手段,千万不要喧宾夺主,让形式大于内容,最后搞得华而不实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二是要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第一我强调了讲述法,现在又提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二者看似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安排在课外,要给学生讲清楚学习的目标、范围和形式,最好是每次能够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果将问题分必答、选答和提高三部分就更好了。课后的自主学习,应当包括课后作业的落实和知识扩展两部分。现在人教版的教材,很多内容比较深入,但是课本上往往又只是点到为止,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讲,只能安排学生课后去自主学习。总得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有指导,教师必须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必有目标,学必有问题,自主学习必须要带着问题去学,否则这种自主学习会没有效果,流于形式。
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学生,历史课堂迎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切从零开始,在研读教材、学生、教法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历史课堂推向更加高效的轨道。
以上是我们在面对历史新教材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可能还会有新的感悟和新的方法。除了这些教学方法之外,历史作为一个小学科和中考学科,还面临这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其中有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因为平时历史没有考试,半期不考而期末只是选考,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境,毕竟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足的,如果没有鞭策和检验的手段,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此,我们准备了政史知识竞赛活动,先在全年级统一竞赛考试,然后每个班选三名同学到年级统一竞赛考试,最后选出获奖前十名。希望能过通过这些考试,在学生中引起学习历史的热潮,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
新教材,新征程,新学期,新教法,希望在新的课堂里,将每一节历史课堂高效卓越地呈献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析图的能力、自主学习历史文献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作者简介:何良骥,男,民族:土家族,出生年月:1983.12,籍贯:湖北巴东,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