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罗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笔者采用“乐学·高效”教学模式,创设“伤心”“关爱”两种阅读情境,通过情感体验和语言训练,唤醒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参与意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感悟人文精神的阵地。
一、自主合作
聚焦词句,自读批划。在初读感知、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安排各小组进行了五分钟自读感悟活动。学生有的聚焦词语,抓住“面容灰白”“号啕大哭”“两脚站不稳”等直接描写卡罗纳外貌和神情的词语进行批注,有的抓住描写“我们”心理和行动的句子进行批注。课堂上,学生边圈词划句边写批注,默默读书、静静思索、细细品味。
体味语言,展开想象。在小组交流汇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根据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想象,细心体悟其中包含的情感。如,在理解“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这段文字时,学生在组内联系生活实际,纷纷表达自己的想象,不同的学生描绘了自己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这些画面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让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然而,这么多温馨的画面, 妈妈这么多的爱,卡罗纳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再也享受不到了。此时,他们对卡罗纳的“悲痛”有了切身感受。
入情入境,感情朗读。在学生感受了卡罗纳的“悲痛”后,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了串联整合:卡罗纳来了,只见他面容(灰白), 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当他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在伤感的音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这段话。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敢于表现的影响羞涩内敛的,大家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等方式,真正读出了卡罗纳的伤心、无助。
二、展示质疑
关注言行,比较研讨。作者描写卡罗纳身边的人关爱他的方法并不一样时,有的侧重于语言,有的侧重于动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一言一行背后散发出的爱。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在文中找到描写老师、同学、家长向卡罗纳表达爱的句子,接着引导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老师关爱卡罗纳的语段时,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两段语言描写的差异:前一段郑重严肃,两个“不许”直接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面上是对学生的要求,透过文字感受到的却是对卡罗纳内心无微不至的呵护;后一段温柔体贴,充满了对卡罗纳的理解和鼓励。
感知留白,体验发现。留白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阅读时主动进行补白,能更真切地体悟人物内心的情感。教师出示“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一句,让学生想想这些目光在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因为有前面的讲解与铺垫,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关爱:卡罗纳,你的脸色那么苍白,是不是很不舒服啊?卡罗纳,千万别把伤心憋在心里,跟我们说说话吧!卡罗纳,别伤心,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你的……
三、巩固建构
為引领学生快乐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设置了三种情境:A.第二天,卡罗纳还是脸色灰白,红肿着眼睛来上学。他只看了一眼我们为了安慰他放在桌上的礼物,就又趴在桌上轻轻地哭了起来。B.一天放学后,突然下起了大雨。窗外挤满了前来送伞的家长们。卡罗纳坐在座位上,眼圈红红的。C.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卡罗纳没有带语文课本,上课的时候。他低着头,一声也不吭。并提问:“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当你看到卡罗纳那么痛苦,那么忧伤时。你会怎样去关爱他?选择一个画面。试着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写一段话,细致地描写出自己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学生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续写的片段也十分精彩。有一名学生选择第三种情境,写了下面这段话:卡罗纳没带书吗?他埋着头的样子真让我心疼。我轻轻地把我的语文课本放在课桌的中间,悄悄地用手臂碰了碰他。卡罗纳抬起头来。我像往常一样对他努了努嘴。他会心地一笑。我们各用一只手按着书,认真地听老师讲起课来。这名学生运用细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卡罗纳的关爱。“碰”“努”等动词,“会心一笑”的神态,形象地展现出小伙伴间的亲昵和默契。
(作者单位:十堰市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孙爱蓉
一、自主合作
聚焦词句,自读批划。在初读感知、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安排各小组进行了五分钟自读感悟活动。学生有的聚焦词语,抓住“面容灰白”“号啕大哭”“两脚站不稳”等直接描写卡罗纳外貌和神情的词语进行批注,有的抓住描写“我们”心理和行动的句子进行批注。课堂上,学生边圈词划句边写批注,默默读书、静静思索、细细品味。
体味语言,展开想象。在小组交流汇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根据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想象,细心体悟其中包含的情感。如,在理解“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这段文字时,学生在组内联系生活实际,纷纷表达自己的想象,不同的学生描绘了自己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这些画面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让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然而,这么多温馨的画面, 妈妈这么多的爱,卡罗纳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再也享受不到了。此时,他们对卡罗纳的“悲痛”有了切身感受。
入情入境,感情朗读。在学生感受了卡罗纳的“悲痛”后,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了串联整合:卡罗纳来了,只见他面容(灰白), 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当他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在伤感的音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这段话。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敢于表现的影响羞涩内敛的,大家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等方式,真正读出了卡罗纳的伤心、无助。
二、展示质疑
关注言行,比较研讨。作者描写卡罗纳身边的人关爱他的方法并不一样时,有的侧重于语言,有的侧重于动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一言一行背后散发出的爱。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在文中找到描写老师、同学、家长向卡罗纳表达爱的句子,接着引导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老师关爱卡罗纳的语段时,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两段语言描写的差异:前一段郑重严肃,两个“不许”直接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面上是对学生的要求,透过文字感受到的却是对卡罗纳内心无微不至的呵护;后一段温柔体贴,充满了对卡罗纳的理解和鼓励。
感知留白,体验发现。留白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阅读时主动进行补白,能更真切地体悟人物内心的情感。教师出示“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一句,让学生想想这些目光在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因为有前面的讲解与铺垫,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关爱:卡罗纳,你的脸色那么苍白,是不是很不舒服啊?卡罗纳,千万别把伤心憋在心里,跟我们说说话吧!卡罗纳,别伤心,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你的……
三、巩固建构
為引领学生快乐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设置了三种情境:A.第二天,卡罗纳还是脸色灰白,红肿着眼睛来上学。他只看了一眼我们为了安慰他放在桌上的礼物,就又趴在桌上轻轻地哭了起来。B.一天放学后,突然下起了大雨。窗外挤满了前来送伞的家长们。卡罗纳坐在座位上,眼圈红红的。C.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卡罗纳没有带语文课本,上课的时候。他低着头,一声也不吭。并提问:“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当你看到卡罗纳那么痛苦,那么忧伤时。你会怎样去关爱他?选择一个画面。试着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写一段话,细致地描写出自己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学生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续写的片段也十分精彩。有一名学生选择第三种情境,写了下面这段话:卡罗纳没带书吗?他埋着头的样子真让我心疼。我轻轻地把我的语文课本放在课桌的中间,悄悄地用手臂碰了碰他。卡罗纳抬起头来。我像往常一样对他努了努嘴。他会心地一笑。我们各用一只手按着书,认真地听老师讲起课来。这名学生运用细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卡罗纳的关爱。“碰”“努”等动词,“会心一笑”的神态,形象地展现出小伙伴间的亲昵和默契。
(作者单位:十堰市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