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7%,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护理干预;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临床价值
基于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27例,男16例,女1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3-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1±1.16岁;分析患者文化水平,12例为高中以上学历,15例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分析患者婚姻状况,18例未婚,9例已婚;对照组患者为27例,男15例,女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1±1.27岁;分析患者文化水平,13例为高中以上学历,14例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分析患者婚姻状况,17例未婚,10例已婚。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安全、症状以及出院等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给与治疗组患者,除了上述的护理之外,还对其实施干预措施的护理。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了解患者以往的性格状况;对患者实施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基于独生子女较少离开家长,独立性较差,因此,他们缺少安全以及信任感,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心理支持性护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1];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同时,护理人员同患者一起探讨他们关心的家庭以及成员,从而很好地降低其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还应让患者家庭共同参加干预护理,促进患者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较好的、互相尊重的家庭关系,使患者受到家庭的尊重,并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地判断疾病的症状,以及应对疾病的有效措施等[2]。
1.3疗效判定由1名医生以及1名护理人员,通过使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低于20%;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20%;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50%;痊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8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医学界中,精神分裂症为较为常见的精神病,引起该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界中尚不明确。并且该疾病主要出现在青壮年人群中,该疾病的症状主要为行为、意志、情感、思维以及感知等众多方面的障碍,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同内心体验以及周围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症状,出现脱离现实的状况等[3]。
护理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提早介入对患者的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实施心理支持护理以及家庭健康教育等,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介入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较好的关系,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从而可以有效地减缓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临床特点[4]。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实施干预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9%,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7%,因此,干预护理值得在治疗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春红,吴树跃,汤妙瑜.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01):1456-1457.
[2]马久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4(35):215-216.
[3]许艳红,郝苏怡,张亚东.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26(12):214-215.
[4]王可英.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应用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5):216-217.
【关键词】护理干预;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临床价值
基于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27例,男16例,女1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3-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1±1.16岁;分析患者文化水平,12例为高中以上学历,15例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分析患者婚姻状况,18例未婚,9例已婚;对照组患者为27例,男15例,女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1±1.27岁;分析患者文化水平,13例为高中以上学历,14例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分析患者婚姻状况,17例未婚,10例已婚。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安全、症状以及出院等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给与治疗组患者,除了上述的护理之外,还对其实施干预措施的护理。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了解患者以往的性格状况;对患者实施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基于独生子女较少离开家长,独立性较差,因此,他们缺少安全以及信任感,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心理支持性护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1];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同时,护理人员同患者一起探讨他们关心的家庭以及成员,从而很好地降低其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还应让患者家庭共同参加干预护理,促进患者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较好的、互相尊重的家庭关系,使患者受到家庭的尊重,并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地判断疾病的症状,以及应对疾病的有效措施等[2]。
1.3疗效判定由1名医生以及1名护理人员,通过使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低于20%;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20%;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50%;痊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8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医学界中,精神分裂症为较为常见的精神病,引起该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界中尚不明确。并且该疾病主要出现在青壮年人群中,该疾病的症状主要为行为、意志、情感、思维以及感知等众多方面的障碍,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同内心体验以及周围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症状,出现脱离现实的状况等[3]。
护理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提早介入对患者的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实施心理支持护理以及家庭健康教育等,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介入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较好的关系,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从而可以有效地减缓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临床特点[4]。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实施干预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9%,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7%,因此,干预护理值得在治疗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春红,吴树跃,汤妙瑜.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01):1456-1457.
[2]马久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4(35):215-216.
[3]许艳红,郝苏怡,张亚东.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26(12):214-215.
[4]王可英.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应用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