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以学生个性的特点而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几种教学模式:一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延伸课堂教学;二是参与体味,身临其境多领悟;三是畅所欲言,说出见解思路开;四是竞争比赛,激励比拼促学习。通过这几种模式以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从而保障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习兴趣;引导
大学语文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在新时期,“材”指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林崇德先生在《学习与发展》一书中认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学习上有优劣完全决定于他学习的内因,这内因除了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动力。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个性特征而言,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求索”,以培养他们“我要学”的良好学习品质呢?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延伸课堂教学
学生到职校进行学习,已不同于中学,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根据授课班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以帮助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郭沫若《石榴》一课,这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一节课文(二课时),以往的教法一般是学生先自学阅读一节课后教师再挑重要的进行讲解,可这样的安排大部分学生(特别是调皮的那些)往往是不会自觉阅读的。由于授课班级是学信息教育专业,进校已一个学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平时也有上网(网吧)的习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决定把学生带到多媒体电脑房去上课,学生一听兴致很高,就连那几个上课从不带书的调皮蛋也拿着课本和笔记本高兴来到机房。上网过程学生之间不时告诉别人自己找到什么,也没发现学生利用这机会上网打游戏。当然首先课前我先拟好要上网查找的提纲:找什么(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跟石榴有关的资料等)?怎样找(哪个途径搜索)?解决什么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实在意义及写作手法)?通过这样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石榴除了水果价值外,还有观赏、药用等价值),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从而巩固了学生专业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多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师生共同为下一节课“备课”。
二、参与体味,身临其境多领悟
现代心理学揭示,认知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活动中通过内、外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表演式的课堂教学就是充分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要求,综合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形式,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课文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授文言文《鸿门宴》时,就可采用请师生、生生间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设计一个“鸿门宴”舞台,并创设一情境,根据文中出现的不同人物由学生自主扮演进行“现场模拟”,老师在场外由情节的发展进行唱词,这样师生共同导演了一个“历史纪实”的节目。通过这种表演,不仅给教学营造一种氛围,而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领悟作品内容本身人物形象的体验。
三、畅所欲言,说出见解思路开
职业教育的学生虽喜好说话、好奇心强,可一旦涉及学习上的话题就显得若无其事,课堂上不敢或不喜欢发言。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 “引”学生开口说话,也即是在教学上要多创设“说话”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说”话的机会。
而“引”就是 “引导”“引发”“引路”等。“引”的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地去发挥创造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推想出来,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中人物、主题或写作方法的领会。
如《孔雀东南飞》一课,教学后组织班里的男女同学讨论:假如你是焦仲卿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刘兰芝会怎么做?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结局好不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是唯一答案,结果多数学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这样让学生用问题对课文进行梳理和小结,可从不同角度再次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四、竞争比赛,激烈比拼促学习
竞争是指学生们在课堂里充分展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照优胜标准而使自己超过对手的过程。竞争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竞赛”式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说明文的表述形式》一课,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且掌握说明文的四种表述形式(叙事式、散文式、诗歌式、童话式),我就采用了分组抢答、仿例即兴作文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在基础知识要点的掌握上采用分组责任制、接受“群众”回答的方式;其次在让学生熟悉、掌握每种表述形式章法技巧时,由每组抽1名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仿照例文的样式即兴作文,由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这样通过分组进行竞赛,一节枯燥、索然无味的语文基础知识课不但显得生动有趣,完成预期目标,重要的是在同学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积极氛围。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尝试,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应用,都应为我们的施“教”服务,以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实现自身个性的张扬。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那么我们这些教师就是这“点火人”。
参考文献:
[1] 刘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8).
[2] 么振华.让坐着的学生站起来[N].中国教育,2005(12).
[3] 符国琴,李春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1).
[4] 贾付荣.语文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主体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9).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习兴趣;引导
大学语文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在新时期,“材”指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林崇德先生在《学习与发展》一书中认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学习上有优劣完全决定于他学习的内因,这内因除了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动力。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个性特征而言,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求索”,以培养他们“我要学”的良好学习品质呢?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延伸课堂教学
学生到职校进行学习,已不同于中学,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根据授课班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以帮助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郭沫若《石榴》一课,这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一节课文(二课时),以往的教法一般是学生先自学阅读一节课后教师再挑重要的进行讲解,可这样的安排大部分学生(特别是调皮的那些)往往是不会自觉阅读的。由于授课班级是学信息教育专业,进校已一个学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平时也有上网(网吧)的习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决定把学生带到多媒体电脑房去上课,学生一听兴致很高,就连那几个上课从不带书的调皮蛋也拿着课本和笔记本高兴来到机房。上网过程学生之间不时告诉别人自己找到什么,也没发现学生利用这机会上网打游戏。当然首先课前我先拟好要上网查找的提纲:找什么(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跟石榴有关的资料等)?怎样找(哪个途径搜索)?解决什么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实在意义及写作手法)?通过这样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石榴除了水果价值外,还有观赏、药用等价值),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从而巩固了学生专业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多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师生共同为下一节课“备课”。
二、参与体味,身临其境多领悟
现代心理学揭示,认知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活动中通过内、外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表演式的课堂教学就是充分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要求,综合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形式,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课文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授文言文《鸿门宴》时,就可采用请师生、生生间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设计一个“鸿门宴”舞台,并创设一情境,根据文中出现的不同人物由学生自主扮演进行“现场模拟”,老师在场外由情节的发展进行唱词,这样师生共同导演了一个“历史纪实”的节目。通过这种表演,不仅给教学营造一种氛围,而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领悟作品内容本身人物形象的体验。
三、畅所欲言,说出见解思路开
职业教育的学生虽喜好说话、好奇心强,可一旦涉及学习上的话题就显得若无其事,课堂上不敢或不喜欢发言。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 “引”学生开口说话,也即是在教学上要多创设“说话”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说”话的机会。
而“引”就是 “引导”“引发”“引路”等。“引”的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地去发挥创造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推想出来,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中人物、主题或写作方法的领会。
如《孔雀东南飞》一课,教学后组织班里的男女同学讨论:假如你是焦仲卿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刘兰芝会怎么做?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结局好不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是唯一答案,结果多数学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这样让学生用问题对课文进行梳理和小结,可从不同角度再次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四、竞争比赛,激烈比拼促学习
竞争是指学生们在课堂里充分展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照优胜标准而使自己超过对手的过程。竞争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竞赛”式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说明文的表述形式》一课,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且掌握说明文的四种表述形式(叙事式、散文式、诗歌式、童话式),我就采用了分组抢答、仿例即兴作文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在基础知识要点的掌握上采用分组责任制、接受“群众”回答的方式;其次在让学生熟悉、掌握每种表述形式章法技巧时,由每组抽1名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仿照例文的样式即兴作文,由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这样通过分组进行竞赛,一节枯燥、索然无味的语文基础知识课不但显得生动有趣,完成预期目标,重要的是在同学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积极氛围。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尝试,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应用,都应为我们的施“教”服务,以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实现自身个性的张扬。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那么我们这些教师就是这“点火人”。
参考文献:
[1] 刘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8).
[2] 么振华.让坐着的学生站起来[N].中国教育,2005(12).
[3] 符国琴,李春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1).
[4] 贾付荣.语文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主体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