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4岁的赵胜老人最近很忙,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他要参加多次展览,以便将自己珍藏的一万多枚体育火花(即火柴商标),展示给爱好收藏、喜欢体育文化的观众,其中奥运题材火花近3000枚。
在这位“火花大王”长达半个世纪的收藏过程中,体育题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还收集到全国300余家火柴厂和海外30多个国家的火花24万枚,包括北京市火柴厂自清光绪32年(1906年)至今100余年来的火花3800余枚,700多个品种。有人说他是独一无二的收藏者,因为他收集到很多绝版的精品、孤品火花。
1991年,北京火柴厂设计了一套剪纸火花,准备在申奥成功之后发行。这套火花有两套,每套12枚。正面是一片牡丹花叶,叶中分别衬托着12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形象,上边写“向奥运会冲击”几个字,下边写“BEIJING”“CHINA”等字样,背面为“北京”两字拼音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以及火花注册符号、印刷和内容编号及厂名等。这套火花独特新颖、朴素典雅,动静结合。但这套本来就印的不多的申奥火花,由于中国第一次申奥的功败垂成,最终未能出厂发行。
当他得知这消息后,他就到市场上去寻找,结果空手而归。不得已他给火柴厂领导打去电话。火柴厂给了他一个正式的答复:“这套火花的确出过,但因申办没成功,只出了一些火柴,送给有关单位,少量留作样品,没有投放市场。”听到这个情况,赵胜很失望,但他还是不死心。
他抱着一线希望直接到了厂里,领导让一个仓库管理员接待他。赵胜要求去仓库再找一找,管理员说,剩下的这套火花的标卡盒片等材料已被销毁,送造纸厂了,早已变成纸浆。但赵胜还是执意要亲自去仓库看看。管理员也被赵胜的执著所打动,给他打开了仓库门。每个仓库都有好几百平米,而且到处堆满了各种原材料和成品,赵胜就在每一个仓库中逐堆地寻找。也不知找了多久,赵胜眼前一亮,在一个墙旮旯处,他发现在地面和垫板之间的缝里,有几片正是他要找的申奥火花。赵胜说:“当时我好像听到心在咚咚跳动,心情激动的无法形容。”就这样他配齐了所需要的两套火花。
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两次均给赵胜的收藏带来了特别的惊喜。2001年北京再次申奥获得成功,好几个火柴厂出品了祝贺申奥成功的纪念火花,赵胜全部收集到了。其中四川自贡威远火柴厂出品的最为独特,2000年底为了纪念申奥,也是祝贺威远姑娘唐琳夺得悉尼奥运冠军,火柴厂特别印制了两枚火花,画面上印有“祝贺北京2008年申办成功”的字样,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自贡市火花协会又在这套火花上加印了新的内容和文字:一边为申办会徽和五环旗,一边为“新北京,新奥运”、“2008”,“2001、7、13、22时”等字样。因为他们加印的仅有100多套,靠着几十年的友谊,他从朋友处得到这套火花。这种火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在火花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赵胜18岁从乡下进北京火柴厂工作,由于从小喜欢邮票、香烟广告片,一到火柴厂他就爱上了火花收集。在他收集的体育题材火花中,从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城运会以及武术、棋类等一直到全民健身,真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值得一提的是全运会的火花,从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十届全运会,全国出品的所有的火花都被他收集到了。
赵胜根据火花收藏界详细的名录指导,将各届全运会出了多少套火花,每套多少枚等基本情况了然于心,这样收藏起来就方便多了。他说:“出的最多的是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有七八套:出的最少的是第四届全运会,仅出了一套。”
56年乐与路,赵胜将其中体味概括为:“勤奋加信心;机遇加幸运;信誉加朋友。”收藏过程中,赵胜遇到的挫折远不像他总结的15个字那样简单。
有些火花是某省的一个很小的县镇级火柴厂生产的,但他都努力通过火花收藏界的朋友,千方百计地搞到手;有些火花是朋友从千里之外带到北京赠予他的。“文革”期间,他被列为批斗对象,冠以市工业口的“黑苗子”,被关进牛棚进行改造,也尝到了“坐土飞机”的滋味。为了心爱的火花不被抄走,他把火花藏到了屋顶棚里和墙拐角处,一些珍品就用红宝书夹起来。等文革过后,因受潮发霉以及鼠害,赵胜损失了大半的火花。这使他的信心一下从高潮跌至谷底,恰好在此期间,一位四川的朋友也和他发生了同样的遭遇;但对方坚定收藏的决心让赵胜很受感动,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好抱怨和退缩的,应该振奋精神将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赵胜说:“收集火花并不是个花钱才能培养成的爱好。他集这么多年,如果从那时吸烟的话,按每包3块钱算,56年至少花掉六七万元,但他收集火花的总投资不过五六万而已。”
责编 马玉星
在这位“火花大王”长达半个世纪的收藏过程中,体育题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还收集到全国300余家火柴厂和海外30多个国家的火花24万枚,包括北京市火柴厂自清光绪32年(1906年)至今100余年来的火花3800余枚,700多个品种。有人说他是独一无二的收藏者,因为他收集到很多绝版的精品、孤品火花。
1991年,北京火柴厂设计了一套剪纸火花,准备在申奥成功之后发行。这套火花有两套,每套12枚。正面是一片牡丹花叶,叶中分别衬托着12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形象,上边写“向奥运会冲击”几个字,下边写“BEIJING”“CHINA”等字样,背面为“北京”两字拼音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以及火花注册符号、印刷和内容编号及厂名等。这套火花独特新颖、朴素典雅,动静结合。但这套本来就印的不多的申奥火花,由于中国第一次申奥的功败垂成,最终未能出厂发行。
当他得知这消息后,他就到市场上去寻找,结果空手而归。不得已他给火柴厂领导打去电话。火柴厂给了他一个正式的答复:“这套火花的确出过,但因申办没成功,只出了一些火柴,送给有关单位,少量留作样品,没有投放市场。”听到这个情况,赵胜很失望,但他还是不死心。
他抱着一线希望直接到了厂里,领导让一个仓库管理员接待他。赵胜要求去仓库再找一找,管理员说,剩下的这套火花的标卡盒片等材料已被销毁,送造纸厂了,早已变成纸浆。但赵胜还是执意要亲自去仓库看看。管理员也被赵胜的执著所打动,给他打开了仓库门。每个仓库都有好几百平米,而且到处堆满了各种原材料和成品,赵胜就在每一个仓库中逐堆地寻找。也不知找了多久,赵胜眼前一亮,在一个墙旮旯处,他发现在地面和垫板之间的缝里,有几片正是他要找的申奥火花。赵胜说:“当时我好像听到心在咚咚跳动,心情激动的无法形容。”就这样他配齐了所需要的两套火花。
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两次均给赵胜的收藏带来了特别的惊喜。2001年北京再次申奥获得成功,好几个火柴厂出品了祝贺申奥成功的纪念火花,赵胜全部收集到了。其中四川自贡威远火柴厂出品的最为独特,2000年底为了纪念申奥,也是祝贺威远姑娘唐琳夺得悉尼奥运冠军,火柴厂特别印制了两枚火花,画面上印有“祝贺北京2008年申办成功”的字样,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自贡市火花协会又在这套火花上加印了新的内容和文字:一边为申办会徽和五环旗,一边为“新北京,新奥运”、“2008”,“2001、7、13、22时”等字样。因为他们加印的仅有100多套,靠着几十年的友谊,他从朋友处得到这套火花。这种火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在火花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赵胜18岁从乡下进北京火柴厂工作,由于从小喜欢邮票、香烟广告片,一到火柴厂他就爱上了火花收集。在他收集的体育题材火花中,从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城运会以及武术、棋类等一直到全民健身,真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值得一提的是全运会的火花,从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十届全运会,全国出品的所有的火花都被他收集到了。
赵胜根据火花收藏界详细的名录指导,将各届全运会出了多少套火花,每套多少枚等基本情况了然于心,这样收藏起来就方便多了。他说:“出的最多的是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有七八套:出的最少的是第四届全运会,仅出了一套。”
56年乐与路,赵胜将其中体味概括为:“勤奋加信心;机遇加幸运;信誉加朋友。”收藏过程中,赵胜遇到的挫折远不像他总结的15个字那样简单。
有些火花是某省的一个很小的县镇级火柴厂生产的,但他都努力通过火花收藏界的朋友,千方百计地搞到手;有些火花是朋友从千里之外带到北京赠予他的。“文革”期间,他被列为批斗对象,冠以市工业口的“黑苗子”,被关进牛棚进行改造,也尝到了“坐土飞机”的滋味。为了心爱的火花不被抄走,他把火花藏到了屋顶棚里和墙拐角处,一些珍品就用红宝书夹起来。等文革过后,因受潮发霉以及鼠害,赵胜损失了大半的火花。这使他的信心一下从高潮跌至谷底,恰好在此期间,一位四川的朋友也和他发生了同样的遭遇;但对方坚定收藏的决心让赵胜很受感动,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好抱怨和退缩的,应该振奋精神将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赵胜说:“收集火花并不是个花钱才能培养成的爱好。他集这么多年,如果从那时吸烟的话,按每包3块钱算,56年至少花掉六七万元,但他收集火花的总投资不过五六万而已。”
责编 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