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难作文,提到作文心就烦” 。长期以来,写作成了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甚至出现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令人担忧的局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紧锁双眉,冥思苦想,然而却是无从下笔,无事可写,结果勉强挤出一点“牙膏”或“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却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感人,不生动。这是由于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山区,生活贫困,接触社会少,可阅读的书籍较少,个性内向,表达能力差,加上校方为预防各种安全事故,学生就像笼子里的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写作的素材少得可怜。再者生活在农村,教改信息闭塞,许多教师对当前作文的教学改革不清楚,理论不够,方向不明,指导欠妥。
如何改变这被动的局面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与同行们商榷。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首先,教师的课要上得生动、有趣,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情。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当活动一结束,立即让他们互相说一说活动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笔写下这些活动的热烈场面、欢乐气氛,以及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动作神态等。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既有内容可写,也不用胡编乱造,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其次,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大胆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在教学作文时,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生活的农村也有它独特的优势,作为农村孩子从小接触的是蕴涵着无数知识、无数学問的农村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农”为本,立足于“农”,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这一切就在孩子周围,他们是在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写他们自己的事,亲切、真实,有话可说,自然便会激起表达的欲望,写起来兴趣盎然,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写作能力自然提高了。
还有,要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星级”评比,举办“学习园地”展台,办班报发表学生习作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用“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多积累一些习作材料
写作离不开材料,正如盖房离不开砖瓦一样。材料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在写作前,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写作中,材料是反映观点的支柱。可见,离开材料便无法写作。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要写出好的文章,没有积累是万万不成的。只有注意积累,并且积累得多,才能文思如泉涌。材料怎么得来呢?
材料靠积累而来。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诸多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充实内心体验,积累习作素材。另外,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还应教育学生多做摘抄记录,对所读文章中优美的、绝妙的词句、细节等,都可以摘录下来,理解其义,体会其味,甚至可以背诵下来,自然便可灵活运用在写作之中。
我们还应在上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丰富材料,使学生写作时能写我所写。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室,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书籍,并且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学会正确地阅读。还可以在班内建立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
三、经常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勤加练习,善于修改,提升习作能力
有的学生说:“我认真写成的作文,满怀期待地交给老师,结果发下来一看却发现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老师将他的思想强加于我上,我真觉得心灰意冷。”其实,儿童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有他的独特的童语,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改。讲评学生写成的习作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挫伤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因为,评价批改有双重任务,不光输出知识信息,疏通行文,指点布局的优劣,还得输出情感信息和学生交流思想,让每次批改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要变教师一人批改为多渠道批改:学生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等。 对于优秀习作在讲评中可以向全班学生推荐并在课堂上朗读、评析;对中等习作采取师生共同评议、修改的办法,表扬写得精彩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大家想想、议议、改改;对差的习作则启发反复修改,多给这些学生以正面鼓励,指出习作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意见。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让习作与生活联系,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的桥梁,不仅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坚持不懈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教学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紧锁双眉,冥思苦想,然而却是无从下笔,无事可写,结果勉强挤出一点“牙膏”或“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却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感人,不生动。这是由于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山区,生活贫困,接触社会少,可阅读的书籍较少,个性内向,表达能力差,加上校方为预防各种安全事故,学生就像笼子里的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写作的素材少得可怜。再者生活在农村,教改信息闭塞,许多教师对当前作文的教学改革不清楚,理论不够,方向不明,指导欠妥。
如何改变这被动的局面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与同行们商榷。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首先,教师的课要上得生动、有趣,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情。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当活动一结束,立即让他们互相说一说活动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笔写下这些活动的热烈场面、欢乐气氛,以及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动作神态等。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既有内容可写,也不用胡编乱造,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其次,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大胆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在教学作文时,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生活的农村也有它独特的优势,作为农村孩子从小接触的是蕴涵着无数知识、无数学問的农村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农”为本,立足于“农”,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这一切就在孩子周围,他们是在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写他们自己的事,亲切、真实,有话可说,自然便会激起表达的欲望,写起来兴趣盎然,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写作能力自然提高了。
还有,要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星级”评比,举办“学习园地”展台,办班报发表学生习作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用“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多积累一些习作材料
写作离不开材料,正如盖房离不开砖瓦一样。材料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在写作前,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写作中,材料是反映观点的支柱。可见,离开材料便无法写作。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要写出好的文章,没有积累是万万不成的。只有注意积累,并且积累得多,才能文思如泉涌。材料怎么得来呢?
材料靠积累而来。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诸多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充实内心体验,积累习作素材。另外,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还应教育学生多做摘抄记录,对所读文章中优美的、绝妙的词句、细节等,都可以摘录下来,理解其义,体会其味,甚至可以背诵下来,自然便可灵活运用在写作之中。
我们还应在上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丰富材料,使学生写作时能写我所写。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室,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书籍,并且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学会正确地阅读。还可以在班内建立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
三、经常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勤加练习,善于修改,提升习作能力
有的学生说:“我认真写成的作文,满怀期待地交给老师,结果发下来一看却发现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老师将他的思想强加于我上,我真觉得心灰意冷。”其实,儿童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有他的独特的童语,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改。讲评学生写成的习作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挫伤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因为,评价批改有双重任务,不光输出知识信息,疏通行文,指点布局的优劣,还得输出情感信息和学生交流思想,让每次批改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要变教师一人批改为多渠道批改:学生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等。 对于优秀习作在讲评中可以向全班学生推荐并在课堂上朗读、评析;对中等习作采取师生共同评议、修改的办法,表扬写得精彩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大家想想、议议、改改;对差的习作则启发反复修改,多给这些学生以正面鼓励,指出习作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意见。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让习作与生活联系,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的桥梁,不仅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坚持不懈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教学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