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展望:决策的权威参考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0-21日,2017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未来10年中国水稻、小麦、玉米、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需求、价格和贸易情况进行了展望,并分析了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通过召开农业展望大会等形式,建立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成为当下为农民提供科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以农业展望报告为形式,通过发布权威专业的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市场相关主体生产经营决策,调节农产品供需关系,标志着我国农业管理进入以需求為导向、更加重视信息引导市场的新阶段。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报告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重要创新。他强调,要依靠市场化信息化提升2亿多小农户利用信息、参与市场、融入产业的能力,把小农户培育成新农民,融得进产业链、连得上大市场。他表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推进中国特色小农现代化,是支撑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国际示范引领作用。
  供求失衡农业管理方式亟待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产量连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的稳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好的形势遮不住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问题成为摆在农业持续发展面前的重大难题。
  过去,农业部门的主要政策目标在增加农产品产量,聚焦良种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落实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产量,而不用关心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农民能否盈利。这种管理方式和理念,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严重的供需失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管理方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这种只关注生产端的管理方式亟待转变。
  “农业展望是应用现有信息判别未来农业走势、释放农产品市场变化信号、强化农产品市场导向的技术工作,也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加强农业管理、引领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世界农业强国管理服务农业、调控农产品市场、引导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通用工具。”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介绍,我国从201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并发布农业展望报告,已连续举办了3届,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是我国召开的第4届农业展望大会。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顺应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创新现代农业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布农业展望报告已成为创新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释放信号引导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2017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提升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信息来引导传统的农业生产决策模式,从从众、守旧的生产计划安排,转向数据化的科学分析预测。农业展望指导下的“以需定产”的生产决策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指导农户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这种农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以全面监控分析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促进产销及时对接、平衡供需,进而有效减少农产品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价格的大起大落。还能推动产品结构、质量安全、物流配送环节按照需求侧的变化及时做出响应和调整,从而实现农业供应链条的“闭环”管理。许世卫介绍,“它不同于未来规划,也不同于行政文件,它是一个供生产者、经营者决策参考时的权威参考值。”
  许世卫介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培育面向市场的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能力。要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推动工作、落实政策,切实提升依靠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现代农业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通过市场信号引导,增强农产品生产对消费和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农业展望手段,对主要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引导帮助生产和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创办三年多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已经成为引导农产品市场预期和农业生产的大会。“相信通过展望大会发布农业信息,释放市场信号,变信号为产业力量,在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供给体系中地位的进程中,农业展望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陈萌山说。
  团队支撑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能够做好农业展望工作,是一个国家农业数据能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农业科技能力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农业管理水平的表现。”陈萌山说。   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报告,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美国从1923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94届,澳大利亚从1971年开始也进行了45届。近十多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经合组织(OECD)也每年定期发布世界农业展望报告。
  “中国农业展望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历年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其内容翔实、可靠,预测结果准确,对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引导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农业政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许世卫介绍,展望报告发布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引导市场预期至关重要。经过团队数据分析人员的认真比对,对历年展望报告不同农产品产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展望期内,不同农产品产量取得了良好的预测结果。与2016年实际结果相比,2016年预测结果除稻谷以外,其他品种预测方向均正确,所有品种平均预测误差率为2.4%,在预测误差允许范围之内。2015年展望报告中羊肉、水产品2个品种误差在1%以内,各品种产量的预测误差平均为2.29%;2014年展望报告中棉花、牛肉等4个品种误差在1%以内,各品种产量的预测误差平均为1.8%。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农业监测预警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和我国主要农产品国际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创新团队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这是一支以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先进系统研发为主要任务的科研群体。据介绍,该团队自2002年正式成立起来,针对新世纪国家农业信息监测预警重大需求,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加强团队建设,在国家主体科研计划的持续资助下,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引领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和预警研究方向,推动了农业部农产品全产业链分析队伍建设。
  在许世卫的带领下,该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建了农业信息分析学,丰富了农业信息学科理论体系;研发了农信采等农产品市场信息速采设备,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即时性标准化采集难题;攻克了农业大数据智能分析技術,研制了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促进了农业信息分析领域技术进步。
  为了确保2017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准确发布。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2016年形势,持续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及市场情况进行监测,为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利用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运算得出未来十年农产品基线预测结果。最后依据预测主要结论会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等单位数十位专家进行会商研讨,审定形成未来十年的农业展望报告,具有高度权威性。这一展望成果,将成为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的“风向标”。
其他文献
未来十年,稻米、小麦总产量将保持稳定,生猪价格将稳中有降,国产奶消费有望突破低位徘徊的现状……4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以下简称“报告”),以大量农业日常监测数据为支撑,综合CAMES模型基线预测和有关专家的分析判断,展望我国2017年、“十三五”期末和未来10年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勾勒出未来十年的
期刊
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来,中国棉花生产格局深度调整。以2016年来说,中国棉花市场运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情况、新趋势。一是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品质改善。二是棉花消费低迷。三是棉花价格先跌后涨,快速上行。四是国内外棉价联动趋势明显。五是棉花进口降至低位。六是中国储备棉投放成交比例高。  展望未来10年,中国棉花生产将有所恢复,棉花品质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升,棉花消费稳中略降,棉花进口
期刊
蔬菜是居民日常膳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种类,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未来十年,随着设施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蔬菜产量将持续稳定增加,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将更加合理。蔬菜消费总量将保持稳中有增态势,居民将更加青睐新鲜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类型的蔬菜产品,即食、免洗、免加工等成品或半成品蔬菜及以蔬菜为原料生产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蔬菜加工品需求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既种植甘蔗又种植甜菜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国际食糖市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2016年中国食糖产需缺口扩大,价格大幅上涨;未来10年,预计中国食糖生产和消费稳中趋增,进口规模较大。  2016年,受前期糖料收购价格低迷、种植成本上升、比较收益下滑等因素影响,糖农种植意愿下降,导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与食糖产量连续两年下滑。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2016年
期刊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小麦生产整体将保持稳定,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净进口量先降后增。  2016年中国小麦产量略减,消费量稳中略增  报告回顾了2016年中国小麦的供需形势。2016年小麦总产量12886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结束了连续12年的增产。由于黄淮地区小麦灌浆期和收获期普遍受降雨等特殊气候影响,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不完善粒超标较为严重
期刊
未来10年,中国水果产量和消费量增速放缓,消费量增速大于产量增速,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2016中国水果产量增加、价格整体走低  2016年,中国水果种植面积估计为23506.5万亩,与上年相比增长1.9%,全国水果总产量达到2.83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3.4%。其中,除香蕉和柑橘减产外,各类大宗水果品种均不同程度增产。苹果产量达到431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梨产量与上年相比增长6%。葡萄产量达
期刊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预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在需求拉动下中国禽肉产量将继续增加,进出口平稳发展,价格受成本推动波动上涨。展望期内,禽肉生产和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增速显著放缓,市场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受2016年养殖效益较好、产业扩张步伐加快影响,预计2017年禽肉產量继续小幅增加。受饲料价格低位运行影响,2017年禽肉价格可能略低于2016年的价格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预计,未来10年猪肉产量年均增速1.6%,从2017年的5321万吨增至2026年的6234万吨,生猪出栏量从6.84亿头增至7.80亿头,年均增1.3%。2017年猪肉产量和生猪出栏量预计分别较上年增0.4%和0.1%;未来10年猪肉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和1.2%。2017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分别较上年增0.3%和减0.2
期刊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7-2026)》,对中国主要农产品2016年市场形势进行了回顾,对未来10年进行了展望。  报告认为,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拉动下,牛羊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717万吨和459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4%和4.2%,呈现稳步增长势头。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中国城镇化带
期刊
在世界奶业格局中,中国作为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日益重要。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奶类产量3752万吨,与上年相比降3.5%;奶制品加工量299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7.7%;全国奶制品销售量2975.40万吨,产销率累计为99.3%,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奶制品进口量196万吨(折合原料奶1279万吨),与上年相比增15.3%,奶制品到岸价同比下降,下半年奶粉价差有所缩小;原料奶收购价走势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