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探析

来源 :领导之友·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围绕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大国治理思想。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既明确了为什么治理的问题,也解答了由谁来治理以及如何治理的问题。方向、理念、主体明确,目标、布局、手段清晰,把握了规律性、体现了创造性、富于时代性。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布局;方法论
  [作者简介] 张希中(1979—),男,河南周口人,中共鹤壁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3-0005-05 [收稿日期] 2016-1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客观实际和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需要,围绕治理国家为了什么、由谁来治理国家、怎样治理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大国治理目标论、大国治理理念论、大国治理主体论、大国治理布局论、大国治理领域论、大国治理方法论。
  一、大国治理目标论
  “治”,在于把握重大平衡;“理”,在于规范发展秩序。国家治理总是围绕一定的目标来进行的。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的目标,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1]“四个为”正是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治理目标突出了一个“安”字。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习近平大国治理的目标指向就是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目标在人民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根本价值诉求。社会和谐稳定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目标在社会层面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国家长治久安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目标在国家层面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都贯穿着一个“安”字,治理的精粹就在于平安、安宁、安定。自国家产生起,稳定和发展始终是国家需要破解的根本性问题,而对其认识和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政权兴衰。对中国人来说,对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的动荡不安、积贫积弱,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因而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更加殷切的期盼。正是基于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深刻洞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60多年历史的科学总结,习近平将平安视为人民群众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重要的民生工作和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其大国治理的根本目标。
  二、大国治理理念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核心理念。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关于国家治理能力,在习近平看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力,即国家机构履职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制度,无能力,那么制度就徒有虚名;有能力,没制度,那么能力就会被泛用滥用。应在制度体系下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制度体系。[2]我们应完整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內涵、精神实质及其辩证关系,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并做到使二者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一方面,要完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有效运用制度的能力。
  习近平在大国治理实践中,紧紧扭住科学发展不放松,依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提出和形成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也是治理理念的重大飞跃。大国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方式必将发生根本转变,发展实践必将实现深刻变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夯实根基。
  三、大国治理主体论
  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人民主体力量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基本主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超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由谁来进行治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治理国家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在理念上实现了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注重发挥多元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形成了党政主导、左右联动、上下互动、合作共治的多元治理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实际上已经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雏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等等,[3]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形成了协同治理的格局。这些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国家进行治理的重要主体,这一转变意味着国家治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为此,实现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发挥党在治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才能真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主体、社会自治、政府治理的有机统一的综合治理过程,形成多元共治的善治格局。[4]   四、大国治理布局论
  从宏观上讲,习近平大国治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布局展开。国家治理是总体治理,党的治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分支领域和子范畴。首先,党的治理在治理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强大有力正确的党是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国家治理、社会治理,都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其次,国家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体治理,是具有最为广泛深厚容量社会关系的治理形态,在治理布局中具有核心地位。从外延上看,国家治理包含着党的治理和社会治理。[5]再次,社会治理在治理布局中处于基础地位。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和重点,将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发挥其正能量,能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重要的社会基础。
  五、大国治理领域论
  习近平大国治理就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囊括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经济、政治等八大领域。
  在经济治理方面,习近平主要强调,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在政治治理方面,习近平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围绕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着力破除潜规则,树立新规矩,强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監督权力,以高压治标与制度治本相结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在文化治理方面,习近平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文化治理的目标,将文化兴盛看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将意识形态工作置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提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社会治理方面,习近平以实现中国梦为社会治理凝心聚力的目标,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动力,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抓手,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6]在生态治理方面,习近平以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为生态治理的方向,将良好生态环境视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政治角度看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问题,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到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高度予以强调,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强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并从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愿景出发呼吁全球共同治理生态问题。在执政党治理方面,习近平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为目标,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在军队治理方面,习近平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创新发展了军队治理理论,提出了“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思想,将听党指挥作为强军之魂,将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强军之要,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深刻阐明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地位、根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科学回答了军事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关于全球治理,习近平将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创新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六、大国治理方法论
  习近平大国治理方法论主要包括大国治理根本方法、基本方式、重要手段、基本方法、具体方法。
  (一)矛盾分析法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根本方法
  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7]这一论断着眼我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深刻阐明了发展新阶段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入揭示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注入了“活的灵魂”。
  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矛盾。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回避,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不是为了治理而治理,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它不仅适应时代潮流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也为引领民族复兴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指针。可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总体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基本方式
  治理目标确定后,治理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采取何种手段实施治理,就成了一个大国领航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答的重大课题。习近平面向现实问题,在对以往治理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着眼于减少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探索提出了大国治理的最有效方式和手段,推动了治理活动的良性运转。   一是将法治作为大国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导方式,是统领其他治理方式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8]由此可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成为关键一环;在国家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成为重要内容。法治的引领和规范,能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和整体转型中保持平稳有序。
  二是将德治作为大国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在大国治理的实践中,重视发挥德治在大国治理中的价值导向作用。他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
  (三)协商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重要手段
  治理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高度重视协商民主的作用,将协商作为大国治理的重要方法,他还用口语化的表达对协商民主进行了阐释,即“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9]发展协商民主,就是为日益多元的表达提供一种制度性通道,来容纳广大群众参与与表达的热情,从而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
  (四)历史分析法是習近平大国治理的基本方法
  善于汲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指导和推动现实工作,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习近平认为历史是一部宝贵的教材。我们应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这对于开创未来将会大有助益。[10]
  (五)整体、系统、协同治理是习近平大国治理的具体方法
  习近平特别注重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其大国治理思想是一种综合治理观。习近平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1]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他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谈到生态治理时,他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必须树立系统观,综合施策。他还强调,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会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1]在国家安全上,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来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他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七、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在国家治理方面探索成果的基础上,面向当前中国现实问题和当今时代要求,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形成了大国治理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问题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迈上了新高度。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系统回答了执政的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治理党和国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则的同时,积极汲取人类文明成果,不断创新执政理念,强化治理思维,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创造了有利条件,夯实了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二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突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顺应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总进程,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破题,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境界。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站在时代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对“实现什么样的治理、怎样治理”作出了科学回答,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基础上,实现对中国发展特殊性的深刻把握,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世界治理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于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现代化的逻辑理路[J].观察与思考,2014,(4).
  [5] 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
  [6] 代山庆.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J].学术探索,2015,(3).
  [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R].人民日报,2015-01-25(1).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10]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R].人民日报,2014-10-14.
  [责任编校:彭澜]
其他文献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我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制度创新,是粤港澳地区融合发展的前瞻性指导。本文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从制度供给、要素
绿色发展落实基层的实践中,既需要理论叙事的宏观话语,更需要基层生态环境的切实改善。本文以内蒙古M水库社区发展及环境变迁为观察视角,通过对该社区自1958年建设之初60余年
摘 要:在我国城乡和城市的行政管理关系存在“上管下”体制机制的框架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不仅要横向地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城乡关系,也有必要注意纵向地协调上下级地区之间的城乡关系,改变过去发展要素较多地向上集中、向中心聚集的状况,通过更多地向农村、向基层配置发展资源要素,创造出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城乡关系;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
<正>自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部署和推进该项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了新认识,但对于到底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如何进行供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成功实践能够给世界如下启示:人类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一条道路;发展中国家应当并且能够破解诸多发展难题;社会主义对于国家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制度优势。  关键词:中国奇迹;世界启示;现代化;发展难题;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8)05-0051-04  2
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二、作者简介:来稿须提供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格式为:**省**市(县)人]、工作单位、职称、学
以公共政策视角观之,信访是以政策形式生成的本土议题。信访内容、主体和语境构成了信访政策的一整套系统。信访政策内容由政策决策、相关行政法规和政策实践组成。信访政策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民生观的主要内涵与时代价值 郭培培,曹海霞 第1期 05-10  习近平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莫纪宏 第2期 05-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底线思维 闫 莉,王金岭 第2期 12-16  略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创新点 李大光 第3期 05-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与
期刊
策划人语2016年是地方各级党委“换届之年”,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陆续奔赴新的领导岗位。他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一级党委、政府的形象,释放着新班子的执政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许多新论断,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论及党内政治生活,突出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在党内的重要地位。  (一)严肃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