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温度》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解读】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本节课的要求是: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
  从知识体系看,《温度》是《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核心部分.因为物态变化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都与“温度是否变化”有关,而且在学习物态变化现象时也都要研究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温度这一节知识是学习六种物态变化的基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学生的吃穿住行都充斥着温度的知识,所以,温度这一节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温度》这一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温度和温度计.细剖一下,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温度的物理意义、单位、1 ℃的规定;液体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其中重点是液体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和使用方法.因为只有明白了液体温度计的制成原理才能理解使用温度计时的注意事项.例如,测液体温度时有一条注意事项是——“测液体温度时,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如果不理解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就很难理解这一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学会使用温度计不仅仅是后面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需要也是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温度”一词并不陌生,温度的高低与冷热之间的关系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细究时往往会受生活中前概念的影响,比如很多同学的潜意识里会认为0 ℃的冰比0 ℃的水冷.所以,这节课在对温度意义的认识方面应着重引导学生抛弃前概念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相同即是冷热程度相同.
  另外,对于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学生也会受到生活中前概念的影响,也是学生易错之处.因为学生在生活中通常把温度的单位说成是“度”.所以,在学习温度单位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强化“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关于物体的热胀冷缩,学生不仅仅在生活中已接触到此类现象而且在小学科学课中专题研究过固、液、气三种物态的热胀冷缩.这样的基础对于突破“液体温度计制成原理”这一难点非常有利.
  温度计的使用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而且温度计的读数(包括零上和零下)在小学四年级里也专题学习过.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与热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温度的意义.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并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4.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教学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教学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评价设计】
  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以及表情对学生加以肯定,以激励正能量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在反馈练习和实验交流中,当场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习题设计】
  1.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反馈练习一和课堂检测,了解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反馈练习二和课堂检测,了解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反馈练习三、四,了解目标3的达成情况.
  4.通过反馈练习五和课堂检测,了解目标4的达成情况.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章引入,本节引入
  用轻松活泼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导学生回顾水的三种状态.
  学生轻松地听故事.
  提出问题:以你的生活经验,物质在自然界中能以哪三种状态存在?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的提问.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简介物态变化.引出本章课题——物态变化
  介绍:小水滴的旅行过程就是物态变化的过程.
  提出问题:小水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冰?冰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由这个问题总结温度对学习物态变化的重要性.引入课题——温度.
  出示《温度》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利用活泼、简短且是学生熟悉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引导学生对这一章的研究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
  教学过程板块一:认识温度
  教学目标达成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中与热有关的现象知道温度的意义.
  与学生交流对今天天气的感受是热还是冷?温度高还是低?
  学生依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同时将温度与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关联,从而得出温度的物理意义.
  反馈练习一:温度相同的水和冰,哪个比较冷?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自身对天气冷热的感受引入温度的物理意义,在使温度这一概念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为下面“可以凭感觉”感知温度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板块二: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目标达成目标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找一位志愿者演示课本的“观察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并不可靠.   一位同学配合老师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后在小组上体验.
  介绍一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都有感觉,提示学生:遇冷或遇热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提出问题:它在遇热或遇冷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思考.
  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为了让它更实用,思考下列问题:
  1.要比较方便、准确地比较出两杯冷热程度差不多的水的温度,可以怎样改进?
  2.如果想携带方便一些,你会做怎样的改进?
  学生思考并在同桌之间讨论,并在班级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做粗细管的对比实验.
  出示演示用温度计,引导学生看到玻璃瓶缩小成了玻璃泡,直玻璃管缩小成了毛细玻璃管.
  观察改造后的结构即:温度计的结构.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实验改成小游戏,提升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遇冷遇热时体积的变化的思考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找出自制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这样的设计在无形中就将学生的已有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了.学生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就能演变出温度计的“雏形”.教师的演示实验在进一步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还帮助了学生理解温度计采用毛细管的道理.
  教学过程板块三:温度的单位
  教学目标达成目标2:通过自学会读、会写摄氏温度并知道0 ℃和100 ℃的规定并提出问题:
  3.如果想知道具体的温度值,还需要做怎样的改进?如何标注刻度呢?
  学生思考回答.自学课本第51页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在小组上交流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询问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惑.
  思考并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反馈练习二:(口答)
  1.温度计上的℃表示什么意思?
  2. -6 ℃的两种读法是什么?
  3.如何给自制温度计标注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评价目标2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板块四: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目标达成目标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在哪里见过这种液体温度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引导学生生活经验和课本上的图片认识三种温度计.
  学生认识桌上的三种温度计.
  引导回顾:使用带有刻度的仪器前要观察什么?
  提出问题: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填写在导学案的表格里.
  学生观察并填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量程和分度值,回答下列问题:
  体温计为什么从35 ℃开始而不从-2 ℃开始呢?
  哪个温度计比较灵敏?它的灵敏会让你想到结构中的哪一点与众不同之处?
  如果要测热水的温度,你会选用哪个温度计?如果选择了体温计,会有什么后果?
  想想议议:如果被测温度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果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之后提出这三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这三个问题的前两个问题都是关于体温计的知识,这样的设计将体温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降低了学习体温计部分的难度.
  反馈练习三:引导学生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图1).
  引导学生对照导学案自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注意事项.
  对照导学案自学并交流.
  反馈练习四:议一议:如图2所示,你能判断下列温度计的使用存在哪些问题吗?
  在肯定学生自学成果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点出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实验并交流实验数据和实验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评价了目标3中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反馈练习从理论上评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达成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板块五:体温计
  教学目标达成目标4: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体温计的基本性能和使用须知.
  提出研究问题:测液体温度时能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用体温计测体温时,也不能离开人体读数吗?两者温度计的结构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体温计与其他两种温度计相比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这个研究问题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探究欲望.
  分析外表的不同之处是否是其能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
  引导学生自学找出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体温计水银柱的上升和断开情况.
  学生观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将体温计水银柱的情况放大将更有说服力,更有助于学生认识体温计的特殊构造.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记得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如果不甩,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看下面的案例:
  反馈练习五: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这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并不发烧的病人测体温,结果会是什么呢?针对这个事件,你嘱咐小张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我展示的能力.
  课堂小结同学们盘点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于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困惑?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能力.
  课堂检测
  1.物体的叫温度.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 0 ℃,的温度是100 ℃.地球表面最低气温是-88.3 ℃,读作.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
  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步骤,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
  C.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D.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F.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4.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性质制成的.如图4所示的温度计,分度值是℃.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设计意图:学生自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设计1.根据本节学过的知识,自制液体温度计.2.调查一下周围哪些场合需要测量温度?用的是什么样的温度计?
其他文献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物理模拟卷或高考试卷中,常出现判断物理表达式正确性问题.面对大多出自大学教材,或通过物理竞赛思维讨论才能得出的物理表达式,许多学生感觉束手无策.如何进行科学思维,才能排除错误因素,轻轻松松确立物理表达式的正确性呢?下面谈谈解决这类问题的几种思路.  3.3 电子秤测量数据分析  随着砝码增加,压力增大,形变量增大,输出电压增加.更加直观体现,作 电压- 质量散点图(图5).从图象上
期刊
物体在传送带的摩擦生热问题一直是功能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几乎涉及力学的全部知识,如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以及功能关系等,在习题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本文就物体在传送带上的摩擦生热问题展开论述.  1 水平传送带  设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m置于传送带的左端,初速度为v0,传送带的速度为v1.
期刊
【教学设计思路】  《走进分子世界》这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物质结构问题的研究,因此本课教学旨在带领学生沿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的路径进行微观世界的研究,在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并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强烈愿望.通
共点力平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高中物理的常考题型.甚至有些同学误认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速度为零,或说速度为零的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这样都是不对的.应该理解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需满足的条件应是其合外力为零.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呢?  1 什么是共点力  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  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基本认识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
期刊
1教材依据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一节.2设计思想2.1教学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埋头苦读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轻松应对是我们向往的目标.君见生埋头苦读于资料堆,甚感欣慰;君亦见生成绩平平无起色,悲哀至极.  努力,为何换不来成绩?坚持,缘何等不来满意的结果?“罪魁祸首”乃“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学生的现状表明,相当多的学生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他们拿到一道题,往往找不到思考点、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尤其中下学生表现特别明显,所以单纯的重复收效并不明显,掌握正确、合适又
期刊
1引言  按照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要注重给学生创建“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做到在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达成,使学生的
期刊
【文题】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他发现每一
题目 用一水平恒力作用于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经过4 s物体获得100 J的动能.若改用一半大小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物体由静止运动8 m后也可获得100 J的动能.则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大?  这是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知识竞赛的第18题,试题中给出了参考答案.  点拨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是不能认为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严格地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