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座“万园之园”在那场大火中化为乌有,计残缺的西洋景独领了风骚,误导了国人和外国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本来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皇家同林,却在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150年来,这事没法烟消云散,反而一天天清晰起来,中国人以一种复杂的心态天天祭奠着圆明园。
“圆明”两字本出自佛家语言.博学多智的康熙皇帝用其为自家园林命名,期望佛光永远普照。从康熙中期国家安定开始,150年历五帝从未停止过对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营造,最后总占地面积达5200亩(近350万平方米),这等规模及气魄随着那把大火成为绝响。
中国人恨哪,我们泱泱大国,竟让那些红毛番鬼欺凌污辱,抢完还烧,没一点儿江湖规矩,难怪他们自己人都说这是一伙强盗,名符其实的江洋大盗。英军司令格兰特,法军司令孟托邦,都留有了形象,以面相而论,前者阴险残酷,后者狡猾狠毒,我们无法想像150年前的今天,狼烟四起圆明园,狼奔豕突的局面。
圆明同是由两个150年建立起来的形象。第一个150年,它尽享风光,侍候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还有那个倒霉的咸丰,所有见过圆明园的东西方任何人无不为它惊讶而兴奋,用世界上任何语言赞美它也不过誉;而第二个150年,与之彻底反向,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耻辱写得清清楚楚,读之五味杂陈。甚至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都不再提及它,回避它,希望从记忆中将它抹去。
学者们说,圆明园与大清国兴衰并行,命运等同:三百年以来,它们同享兴盛时的光荣与衰败时的耻辱,而后者让中国人心如刀绞并不能释怀。
圆明园给今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废墟,它曾长久地默默地矗立在原址,替国人承受着难以诉说的苦难。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它最早的照片是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拍摄的,那时圆明园被烧毁已过去13年,给人的印象仍是风韵犹存。
恰恰是这风韵犹存的照片误导了国人。在这之后一百多年的日子里,无数摄影师在此拍摄了无数作品,来祭奠圆明园。连我在三十多年前也凑数拍摄过,并站在残存的石柱前做遐想状,发怀古之幽情。
这些废墟给人的印象强烈,会让大众误以为这是圆明园的中心。其实,圆明园占地5200亩,而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仅80南,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它地处东北角,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人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大众熟知的残石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景,由于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遂成为圆明园的标志。
西洋楼景区的建设本是哄乾隆皇帝高兴的应景之作,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后乾隆很是心满意足了一番,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时间久了,洋味就开始寡味,所以乾隆帝晚年就不再去西洋楼消遣。
圆明园最重要的景观奉旨收入到《圆明园四十景》画册,其实康雍乾三帝的最爱还是中国文化,康熙的镂月开云,雍正的万方安和,乾隆的九洲清晏,都曾给皇帝们无穷的文化乐趣,而这些,都在那场大火中化为乌有.让残缺的西洋景独领了风骚,误导了国人和外国人。
“圆明”两字本出自佛家语言.博学多智的康熙皇帝用其为自家园林命名,期望佛光永远普照。从康熙中期国家安定开始,150年历五帝从未停止过对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营造,最后总占地面积达5200亩(近350万平方米),这等规模及气魄随着那把大火成为绝响。
中国人恨哪,我们泱泱大国,竟让那些红毛番鬼欺凌污辱,抢完还烧,没一点儿江湖规矩,难怪他们自己人都说这是一伙强盗,名符其实的江洋大盗。英军司令格兰特,法军司令孟托邦,都留有了形象,以面相而论,前者阴险残酷,后者狡猾狠毒,我们无法想像150年前的今天,狼烟四起圆明园,狼奔豕突的局面。
圆明同是由两个150年建立起来的形象。第一个150年,它尽享风光,侍候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还有那个倒霉的咸丰,所有见过圆明园的东西方任何人无不为它惊讶而兴奋,用世界上任何语言赞美它也不过誉;而第二个150年,与之彻底反向,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耻辱写得清清楚楚,读之五味杂陈。甚至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都不再提及它,回避它,希望从记忆中将它抹去。
学者们说,圆明园与大清国兴衰并行,命运等同:三百年以来,它们同享兴盛时的光荣与衰败时的耻辱,而后者让中国人心如刀绞并不能释怀。
圆明园给今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废墟,它曾长久地默默地矗立在原址,替国人承受着难以诉说的苦难。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它最早的照片是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拍摄的,那时圆明园被烧毁已过去13年,给人的印象仍是风韵犹存。
恰恰是这风韵犹存的照片误导了国人。在这之后一百多年的日子里,无数摄影师在此拍摄了无数作品,来祭奠圆明园。连我在三十多年前也凑数拍摄过,并站在残存的石柱前做遐想状,发怀古之幽情。
这些废墟给人的印象强烈,会让大众误以为这是圆明园的中心。其实,圆明园占地5200亩,而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仅80南,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它地处东北角,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人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大众熟知的残石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景,由于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遂成为圆明园的标志。
西洋楼景区的建设本是哄乾隆皇帝高兴的应景之作,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后乾隆很是心满意足了一番,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时间久了,洋味就开始寡味,所以乾隆帝晚年就不再去西洋楼消遣。
圆明园最重要的景观奉旨收入到《圆明园四十景》画册,其实康雍乾三帝的最爱还是中国文化,康熙的镂月开云,雍正的万方安和,乾隆的九洲清晏,都曾给皇帝们无穷的文化乐趣,而这些,都在那场大火中化为乌有.让残缺的西洋景独领了风骚,误导了国人和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