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志趣相投”的专业,选“情投意合”的大学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志愿填报是“专业 学校”模式,与传统高考“学校 专业”模式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专业选择是起点,职业规划是终点。选择了哪个专业,基本决定了以后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者界定着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范围。对专业志愿的选择要做到“志趣相投”。每位考生选择心仪大学的标准各异,面对“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大学,会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在大学期间,希望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选择大学的角度和標准也因人而异。无论受哪种因素的影响,考生都需要做到客观认识大学、理性选择大学。挑选适合自己的大学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讲究的是“情投意合”,切不可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
  〔关键词〕新高考;专业;院校;志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9-0023-04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金榜题名”的梦,这个梦,规划了又规划,憧憬了又憧憬,最终目标是读一所理想的大学,学一个心仪的专业。殊不知,志愿填报也占高考“半壁江山”。科学的高考志愿填报既要用好高考分数,又要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是,当那么多专业和大学摆在面前,需要考生做出选择时,学哪一门专业?选哪一所大学?怎样选?面对这一道道难解但又必须解的题,要创新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技巧。高考志愿的选择和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每一种选择都是考生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次设计,与考生的个人定位和职业规划有着密切关系。
  一、树立按专业(类)选择志愿的思维模式
  以往的传统高考志愿填报是“学校 专业”模式,实行“以院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按每个学校的分数线来投档,如果没有达到分数线也可选择服从调剂。而新高考志愿填报是“专业 学校”模式,实行“以专业为单位”的平行志愿,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录取不分批次。
  在新高考“专业 学校”的志愿模式下,高校各大专业首先“亮相”,这就给考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要打破传统高考拼名校的思维模式,树立“专业优先”的意识,树立按专业(类)选择志愿的思维模式,进一步了解并掌握选择专业志愿的技巧。
  有人说:“选择一个专业,就是选择一份事业,甚至是一份志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专业选择是起点,职业规划是终点。专业选择是职业定位及人生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哪一专业,就基本定位了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或界定着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范围。因此,在填报志愿前,考生们要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以及将来想干什么。需要从人生的定位和发展的角度选择自己的专业志愿,需要尊重并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想要的、符合自己发展定位的专业。
  当然,专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填报高考志愿时,盲目地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过度看重工资待遇或由父母越俎代庖等,都不是理性的方式,一旦失误,就会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
  二、选专业要知己知彼,与成绩相匹配
  专业选择不仅仅是学一门专业的问题,更是决定考生未来四年要面对什么,甚至关乎考生一生工作的问题。有人说,“大学只陪你四年,专业却关乎你的职业发展,伴随你一辈子”,面对这样的“终生伴侣”,考生们应该怎样做出自己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个决定都有自己的思考。为了能从容地应对专业志愿的选择问题,考生们要探索寻找自己与专业两相适应的最佳契合点。
  首先,所选贵在知己。俗话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聪明人买鞋不是去挑价钱最贵的,也不是去挑最时髦流行的,而是买适合自己脚的、穿着舒服的。选专业如同选鞋,关键在“合不合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让专业适合自己,就要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知晓自己的性格所向,发挥自己的能力所长,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所向。这个探索了解自己的过程,能让自己的专业选择取向更加明晰,“知己”是选择专业和职业的第一参考。
  其次,所选应该知彼。对专业的选择切不可跟着感觉走,需要考生们下功夫、做足了解相关专业的功课:了解专业的性质和内涵、清楚专业的课程设置、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及就业情况。同时,还要进一步了解各高校该专业的开设情况。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信息和数据做支撑,考生们只有在“知彼”的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甄别,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有的放矢。
  再次,所选体现所需。社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日新月异,今天还在走俏的专业,也许明天就少有人问津;今天还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专业,也许明天会爆出冷门。但是这些需求改变不了一个稳定的原则,那就是真正高素质、有实力的人永远被需要。如果考生们在尊重个人兴趣与志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选择相应的专业,让自己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所好”和社会“所需”有机组合,建立个人核心竞争力,就能使自己的选择不断增值。如果计划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选择一些侧重实践、就业率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或继续深造,就要注重夯实基础,考虑长远发展,选择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雄厚、特色优势明显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
  最后,所选与成绩相匹配。专业志愿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高考成绩、学校以及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支撑这个平衡点的关键是考生的高考成绩,成绩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重要支撑,所选专业应当是录取分数线与自己高考成绩相当的专业。考生可通过各高校招生网站查阅比对往届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以此作为参考,依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合理地排列出院校专业录取梯度。在保证专业(类)的前提下,逐步拉开院校梯度,把自己的分数与目标高校和心仪专业无缝衔接起来。
  三、适合自己的专业要与志趣相投
  其实,专业志愿的选择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需要尊重考生个人实际,切不可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也不可只求分数不吃亏,凭分论天下。考生要在“知己”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探索“我”在哪些方面能与哪些专业相匹配?只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探索和甄选,才能选择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我”。那样,上了大学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会倍感快乐,步入社会后,自己所学是社会所需,能为社会所用就是一种幸运,将来从事的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考生也可借助相关知识,对自我进行探索认知,通过完成《自我探索认知细目表》(表1),和着自己的节拍,找寻那个与“我”志趣相投的专业目标。
  条条大路通罗马,专业选择重要但不绝对。因为专业同职业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专业对应很多不同职业,如:数学专业可做教师,也可应用于精算师、数据处理分析师等;漢语言文学可做教师,也可应用于文秘、编辑等。一个专业还对应很多不同行业,每个行业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发挥各自的优势。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和方法都会使我们的素养不断提升;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专业,没有对与错之分,只要填充真实的内容到兴趣里,梦想的职业道路就会越走越通畅,越走越宽广。
  四、选心仪大学要以“彼”知“己”
  如果把上大学看作是一场即将开始的人生旅行,把高考成绩比作准备出游的资金,那么用这些“钱”去哪个风景区既经济又实惠呢?去看泰山的巍峨和瑰丽的日出,因为有恐高症不能前行;喜欢大海澎湃的激情和宽广的胸怀,因为不会游泳,也只能是岸边无趣的看客;神往青海西藏的异域风情,因为有高原反应,只能扫兴而归……假如把这种挑选旅游景区的思维方式代入到挑选大学的问题中,在准备出行前,一定要先“知彼”,了解“彼”是否适“己”?“知彼”,就是要全面了解想去的大学有哪些办学优势?有哪些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个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什么?这就好比大家都报团去了一个山路蜿蜒陡峭的景区旅游,你也随着大家一起出游,想爬到山顶饱览“一览众山小”的美景,可是爬到半山腰就气喘吁吁、体力不支,越落越远……这时黯然神伤的落寞和感慨便会涌上心头,原来自己根本就不适合爬山!但是会游泳,只要走进水的世界、海的怀抱,就能感受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与活力……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是最适合的选择,但最适合的选择会成就最有发展的未来。
  选心仪的大学志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以彼知己”“知彼适己”才能使自己的选择“不殆”。
  五、选心仪大学要胸中有“数”
  面对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学,要去挑选自己心仪的大学,就好比大海捞针。要想办法找到一个突破口,慢慢缩小可供选择的大学范围。这就需要考生从自我探索开始,先探索选定自己的专业目标,再查找开设这些专业的不同层次的高校,初步划定一个可供自己选择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专业目标锁定的高校信息,有意识地搜集一些相关大学的基础数据,综合多方面资料,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逐一分析排除,逐步预选想报考的高校,再根据高考成绩圈定目标高校,在综合“预选专业 预选高校”的基础上,对往年录取数据进行查阅比对,进行志愿备选,最终确定志愿目标。这个决策过程能使自己的选择有的放矢,真正做到“胸中有数”。这个志愿决策的过程可图示如下:
  考生们可以通过对高校探索细目表的分析,逐步预选想报考的高校,如表2所示。
  六、学会用平衡单进行志愿决策
  高考志愿决策是一个人整个生涯决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不同人有不同的参考要素,归纳起来有一些相近的要素。国家认证职业规划导师梅金锁在《决策平衡单,高考志愿规划常用的专业方法》一文中,为考生们提供一些适用于高考志愿规划的参考要素:
  (1)院校层次和底蕴;(2)专业兴趣;(3)地域层次;(4)成绩匹配度;(5)有利于考研;(6)有利于出国;(7)交通便利;(8)区域适应性;(9)专业就业;(10)行业前景;(11)滑档风险;(12)男女生比例是否有利找到爱情,等等。
  这些因素因人而异。考生在进行志愿决策的过程中,要冷静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深刻思考,除了上述这些因素外,还有哪些影响自己进行志愿决策的因素……可结合自身实际,把影响自己进行志愿决策的因素一一列出,参考使用决策平衡单工具进行辅助决策。
  在决策平衡单使用过程中,考生们可结合表3中所示的影响院校志愿决策的考虑因素进行思考,对影响自己进行志愿决策的因素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具体评分,计算出总分并进行比较,最终的结果会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帮助提高志愿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降低志愿填报风险。
  当然,每个人选择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选择。无论受哪种因素的影响,考生都需要做到客观认识大学、理性选择大学。不论选择上哪一所大学,沿途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让我们风雨兼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威海,264205)
其他文献
[摘要]以北京9所中小学324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取专业自主权量表、职业认同量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探讨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 专业自主权与职业认同均可显著正向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2)职业认同在专业自主权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专业自主权部分通過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教师;专业自主权;职业认
〔关键词〕歧视;体验式心理干预;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1-0017-03  【活动背景】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疫情高发地区的一些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遭受到他人的歧视,这种歧视在后期甚至慢慢泛化、扩大成对于外地人的排斥和污名化。许多自媒体在网上呼吁,防范疫情不应该演变成为地域歧视。歧视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被歧视的
关键词:性意识;身体意象;形体焦虑;接纳;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33-05  【活动理念】  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明显变化不仅唤醒了学生对“美”的意识,也高度唤醒了他们的“性”意识。然而,关于“性”的教育渠道匮乏,很多学生在面对生理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变化时,会表现出回避或过度反应。此外,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
2009年1月8日,福建省建瓯市教育学会心理学分会在建瓯市第二中学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陈泉和、教育局基教股负责人张新民、进修学校培训处副主任曾建兴及来自各中小学的会员代表六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陈泉和当选会长,建瓯市第二中学校长丁清泉、实验小学校长曹建忠及曾建兴当选副会长。  会上,心理学分会秘书长曾建兴作了分会工作报告。三年来,分会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发挥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文章以广东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为例,在简要介绍当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校园心理剧和它作为实现家校共育新途径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家校共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34-04  最近,央
〔关键词〕人际交往;扑克牌;小学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52-02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己人际交往的现状;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交朋友的技能,提高同伴交往能力;  3.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主动交往。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方法】  团体辅导、合作探究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理念】  随着新高考的到来,“专业 学校”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日渐进入学生的视野。这也意味着,专业的选择要求学生更加清晰地去回应“有哪些专业?我想学什么专业?什么样的专业适合我……”,要求学生不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以及整合自身内外的资源。美国生涯发展理论专家Donald E.Super认为,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机会,对自我的角色、心仪的专业(职业)等进行尝试、探索
提 要:怨是人之常情,亦是人之通病。自古及今因为利与情,人们心中之怨良多。孔子洞察于此,指出“怨”的产生主要是人们“放于利而行”,他以一贯之道“仁”化解“怨”,提出在原则上“以直报怨”,在方式方法上以“忠恕”之道解怨,在目的上“求仁得仁”而“无怨”。  关键词:孔子;怨;利;仁;直;忠恕  《孔子家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孔子弟子子羔的故事:  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
〔摘要〕“选科走班”政策下的重新分班导致大量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本文分析了分离焦虑的成因、表现及解决办法。实践证明,通过恰当的“仪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新集体的归属感,从而减少对原班级的分离焦虑。仪式作为一种有象征意义的形式,是构建意义的手段,它不同于常规的教育方式,在加强学生的自我肯定与认同、适应人生转折方面能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关键词〕归属感;走班;分离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紧扣学生的“心”理;教学内容的选定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选取“新”颖的形式;教师语言的表达要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