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新化县、冷水江市气象局提供的基本气象资料以及试验观测资料,论述了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建立度夏补淡反季节蔬菜基地,缓解蔬菜供应淡季矛盾的对策与途径,可供蔬菜均衡供应生产的参考。
  关键词蔬菜非宜菜期;淡季;气候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179-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气象局(2012)234号短平快项目“利用山地凉棚气候效应发展度夏补淡蔬菜”。
  作者简介陈标新(1969-),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硕士,从事生态经济研究,Email:394797228@qq.com。
  收稿日期20131209蔬菜生产大部分在露地进行还是自然雨养型农业,产量的高低仍受气象条件的制约,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及鲜嫩蔬菜的易腐性与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均衡性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天气气候条件变化是造成蔬菜上市量分配不均衡的最主要、最不稳定的环境因子。淡季缺菜是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最突出的矛盾,淡季蔬菜供不应求,菜价陡涨,对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均增添了困难,甚至影响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1-2]。因而,缓解蔬菜生产季节性与需求均衡性的矛盾,确保城镇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为此,2012年湖南省气象局批准立项短平快项目,在国家特贫县新化县雪峰山区与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冷水江市世界锑都锡矿山山区剖面设立了9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蔬菜试验研究基点,进行蔬菜气象平衡观测试验与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及对策研究,笔者在此对这些气候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利用新化县气象局与冷水江市气象局1981~2013年基本气象资料、新化县与冷水江市1978~1993年气象哨不同海拔高度资料与2010~2013年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考察资料,以及冷水江市、新化县1981~1997、2010~2013年蔬菜生育期气象要素平行观测试验研究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蔬菜生产非宜菜期的温度指标,对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淡季蔬菜供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 蔬菜生产非宜菜期的温度指标温度是蔬菜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环境条件,是影响蔬菜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蔬菜生长发育均要求一定的温度,耐寒蔬菜(甘蓝、白菜、菠菜、芹菜、香菜、金针菜)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 ℃,低于15 ℃生长缓慢,5 ℃时生长缓慢;半耐寒蔬菜(萝卜、胡萝卜、花柳菜、芥菜、莴笋、蚕豆等)生长适宜温度为17~20 ℃,适宜种植的月平均温度15~18 ℃,5 ℃以下生长停止;喜温蔬菜(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菜豆等)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 ℃,5 ℃以下发生冷害;耐热蔬菜(冬瓜、南瓜、丝瓜、节瓜、苦瓜、豇豆、刀豆、空心菜等)生长适宜温度30 ℃,适宜种植的月平均温度为21~28 ℃[2]。由此可见,月平均气温5 ℃以下的低温时段不适宜于耐寒、半耐寒和喜温蔬菜的生长,月平均气温25 ℃以上的高温时段不适宜于喜温蔬菜的生长。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湘中山地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为耐寒蔬菜、半耐寒蔬菜、喜温蔬菜和耐热蔬菜。因而可将月平均气温低于5 ℃和高于25 ℃作为当地蔬菜非宜菜期的温度指标。
  2.2蔬菜“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蔬菜大部分在露地生产,天气气候环境条件是影响蔬菜生长发育和产量高低的瓶颈,也是形成蔬菜供应淡季的最重要最不稳定的限制因素。
  2.2.1春季低温“倒春寒”是形成蔬菜供应“春淡”的基本原因。春季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北方极地干冷空气与南方海洋暖湿气流交绥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南下后常在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滞留形成静止锋,持续长期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气温波动大,土壤冷湿(表1),1月上旬~3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低于10.0 ℃,其中1月中旬~2月上旬旬平均气温低于5.0 ℃,耐寒蔬菜生长缓慢,半耐寒蔬菜生长停止,1月上旬~2月下旬旬平均地面温度在10.0 ℃以下,地面极端温度1~4月分别为-16.0、-11.5、-3.5、-0.5 ℃,5 cm地温1和2月均低于10.0 ℃,在6.6~8.3 ℃变化(表1),为蔬菜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根系生长微弱。太阳光辐射能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春季由于阴雨天气多,1~5月平均降水日在12.9~18.2 d,月日照百分率在22%~28%,其中,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达12~24 d;1、2、3月的日照百分率均在22%左右,降水量多,蒸发量少;1、2月的旬降水量为49.4~74.0 mm,蒸发量为44.7~46.3 mm,降水量比蒸发量多4.7~28.7 mm;3~5月的月降水量达116.5~236.8 mm,蒸发量为73.3~128.0 mm,降水量比蒸发量多43.2~128.0 mm(表1)。由此可见,春季低温“倒春寒”,阴雨低温寡照,土壤冷湿,是影响早春蔬菜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
  根据资料统计,新化县历年1、2、3月平均气温分别为4.9、6.1、10.9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 ℃的开始日期为3月23日,春播叶菜类蔬菜受天气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栽种面积不大,单产不高,同时夏收的瓜、果、豆类等喜温蔬菜的移栽定植期又需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5 ℃以上,限制在清明到谷雨期间,使夏菜早熟受到极大影响,推迟了蔬菜上市期,同时品种少,产量低。由于春季正值瓜豆类等喜温蔬菜接种移栽期,加上此时要腾出部分冬种菜田种植早稻,处于作物换茬季节,上市供应蔬菜的菜田面积减少,蔬菜上市量少,若3、4月天气异常“倒春寒”严重,则上市量就会进一步减少。春淡期上市的蔬菜品种大多是秋冬种的叶菜类蔬菜,抗寒性较强,需短日照才不致于提早抽苔开花,但每年2~3月娄底地区常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蔬菜作物造成冷害和湿害,一方面冷害使春播喜温的瓜、豆不能正常出苗生长,甚至出现烂种死苗,而延迟上市供应时间,另一方面低温会促使冬性弱的叶菜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进入3月份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延长,气温明显回升至10 ℃以上,又促使冬性弱的叶菜很快通过光照阶段而提早抽苔开花,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上市量减少。阴雨湿害,使蔬菜作物根系活力受到抑制导致衰亡;土壤中还会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以及诱发病害发生。由于上述原因导致2、3月份大量叶菜集中采收后,春播喜温蔬菜还不能及时上市,出现青黄不接,出现4月下旬~5月中旬的蔬菜供应“淡季”。   2.2.2夏秋高温干旱是造成蔬菜供应“秋淡”的主要原因。夏秋季节,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带状形式伸向大陆,脊线位于25°~27°N,588 dagpm线北界在长江流域以北,西伸脊点达110°E以西,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湖南造成连晴天气。当亚洲中高纬度为纬向环流,而热带辐合带稳定在我国南海一带时,长江流域带状副高较长时间稳定,导致湖南7~9月出现夏秋连晴、高温、干旱的天气[1-2]。经统计(表2),新化县自6月中旬开始至9月上旬旬平均气温上升至25.0 ℃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38.6~40.1 ℃,6月上旬~9月≥30.0 ℃的高温天数达90 d,平均地面最高温度为42.1~51.4 ℃,6~9月极端地面最高温度达65.5 ℃以上,降水量少,蒸发量大,7~9月降水量比蒸发量分别少103.3、68.1、89.1 mm;7~9月的各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分别为20、15、26 d,各月日降水量≥10.0 mm的降水日数分别仅为3.7、3.8、2.1 d;日照强烈,7~9月日照百分率分别为56%、53%、43%。
  2.3 缓解蔬菜供应 “淡季”矛盾的对策
  2.3.1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分层建立度夏补淡反季节山地蔬菜基地。分层建设度夏补淡蔬菜基地,将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垂直气候差异变成蔬菜生长发育采收及供应上市期的时间差,将山地气候凉棚效应资源优势变成蔬菜商品,既可增加蔬菜来源,缓解城市蔬菜供应“淡季”矛盾,又可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创一条崭新的就业门路。由于不同高度的气候差异,造成同一种蔬菜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生长发育期的差异和蔬菜上市供应季节的差异,因而可以利用山区立体气候差异,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分层建立蔬菜生产二线基地,使各类蔬菜的生长各得其所,克服蔬菜供应的淡季[1,3]。海拔3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区,土壤肥沃,热量丰富,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6.5~17.0 ℃,极端最高气温39.0~40.0 ℃,极端最低气温-10.9 ℃,≥10 ℃积温5 100~5 500 ℃·d,无霜期270~280 d,年降水量1 35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 600 h左右,属中亚热带气候,基本能满足蔬菜周年生长发育的需要,适宜茄果类、瓜类、豆、叶菜类、水生菜等多种蔬菜的种植,据此,应在城镇、近郊建立常年蔬菜基地,以确保城市人口的蔬菜供应;300~500 m的低山、丘陵、山坡地区,年平均气温15.4~16.4 ℃,≥10 ℃积温4 700~5 100 ℃·d,无霜期250~260 d,日照时数1 500 h左右,年降水量1 300~1 400 mm,气候温和、温润,阳光充足,适宜于建立辣椒、茄子、西红柿、冬瓜、南瓜、芋头、豆角等蔬菜生产基地,可在蔬菜生产供应中起着重要的骨干作用;500~800 m的半山地带,年平均气温13.7~15.4 ℃,≥10 ℃积温4 200~4 800 ℃·d,无霜期240~250 d,年降水量1 4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400~1 500 h,气候温凉、湿润,夏无酷热,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适宜喜凉蔬菜生长,可建立生姜、尖红椒、迟鲜椒、迟冬瓜、芋头等二线蔬菜基地;海拔800 m以上的中山地带,年平均气温10.5~13.0 ℃,降水量1 600 mm以上,≥10 ℃积温3 800~4 300 ℃·d,气候温寒,具有南温带的气候特色,相当于水平方向上黄河流域的河南郑州至河北遵化的热量条件,适宜于早萝卜、早包心白菜、马铃薯、早秋菠菜、磨芋以及耐寒蔬菜的生长,可为度夏补淡发挥重要作用。
  2.3.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菜土,满足蔬菜周年平衡供应。娄底市城郊与山地由于地势海拔高度、气候、土壤、面积、栽培技术及劳动力负担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多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蔬菜生产基地。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类蔬菜基地的作用,以满足城市人民对蔬菜的需要。
  2.3.2.1四季园。分布在近郊,人多地少,肥源充足,栽培经验丰富,复种指数高,专业化程度高,每年栽培蔬菜约6~7次,高的达10次,栽培生育期短,早熟高产的速生叶类菜和瓜果、豆类蔬菜,如“两小季”的“春菜”与“热水菜”。能周年生产蔬菜,源源有菜上市,对解决5与9月淡季的蔬菜供应有决定性作用,是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
  2.3.2.2老货园。分别在中、远郊,耕地面积较多,粮、菜兼作,复种指数3~4次,多栽培生长期较长且高产耐贮运的大宗蔬菜,如冬瓜、南瓜、豆角、黄芽白、红萝卜、迟辣椒、西红柿、萝卜、甘兰等,此类蔬菜基地不仅数量可以满足市场需要,而且也能增加多样优质品种,弥补“四季园”的不足。
  2.3.2.3辅助性菜园。利用山地和果、茶园栽培蔬菜,因这些地方在早春多雨时期,比较爽水,地温回升快,有利于旱熟瓜类蔬菜栽培,亦宜栽培凉茹、迟萝卜或间作蕌头、黄花、春包菜、马铃茹等,不但丰富了蔬菜的花样品种,亦有利于缓解4~5月蔬菜供应的“淡季”,可在早稻或中稻收获后,栽培一季耐贮耐寒的蔬菜,称“半年菜土”或季节性菜土,主要是弥补蔬菜基地在严寒冰冻期上市的不足。半年菜土的菜在1、2月份相继落园后,可接种春马铃茹,在5月淡季上市,尔后再种一季晚稻,实行一菜一稻三熟制,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又可调节淡旺矛盾。
  2.3.2.4水生菜园。在低洼地区,或利用水源较好的自肥田,安排一定的数量,作为栽种茭白、水芋、藕、菱等水生蔬菜基地,以丰富和弥补8、9月淡季的品种和数量。
  2.3.2.5特产基地。根据市场消费习惯和加工出口任务的需要,在远郊山区安排一定面积种植特产品种,如竹笋、生姜、辣椒、萝卜、野菜等。
  2.3.3合理安排品种,克服蔬菜供应旺季。
  2.3.3.1“骨干菜”与“搭配菜”相结合。每季要安排一些产量高、栽培普遍、适合市场一般消费需要,在市场供应上能起主要作用的骨干蔬菜和一些花色品种相结合,这些骨干蔬菜约占总上市量的60%~70%。4月下旬~5月下旬梅雨时期的蔬菜淡季,以春白菜、春莴笋、春包菜、木耳菜、春马铃茹、韭菜等蔬菜为主,并搭配一些春菠菜、春冬苋菜、春芹菜、春茼蒿、春排菜、春黄芽白等,从而弥补了春淡缺口,接上早熟夏菜的供应;8月下旬~9月下旬高温干旱期的蔬菜供应淡季,以丝瓜、冬瓜、南瓜、苦瓜、凉茹、秋白菜、蕹菜、藕、芋头等蔬菜为主,并搭配一些秋黄瓜,接上早熟秋菜;1、2月份严寒冰冻期蔬菜淡季,以黄芽白、包菜、萝卜、红萝卜、冬白菜、芽头等耐寒贮蔬菜为主,并搭配一些菠菜、乌金白、中红菜、韭白、大蒜、冬苋菜、芹菜、葱蒜等,随着天气转暖,即可接上越冬蔬菜。如此每年以骨干菜为主,花色小品种为辅的安排方式,既保证数量上的需要,又可增加花色品种,调节市场供应。   2.3.3.2生长期长的菜与生长期短的菜相结合。每季安排几种生长期长的蔬菜,并搭配一些生长期短的蔬菜,如此既有利于科学安排劳动力,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又可满足市场需要,做到均衡供应、花色品种多样。夏季以生长期长的丝瓜、苦瓜等和生长期短的苋菜、蕹菜、木耳菜、热水白菜、排菜、热水菜芯等相结合。叶菜类播种期较灵活,可视需要,分期播种,分批采收;而丝瓜、苦瓜生长期长,从芒种边开始采收,尔后可陆续源源采收,一直到秋分边结束,使在盛夏和初秋的炎热季节中,既有瓜菜类供应,又有叶菜类上市。同时还要利用丝瓜生长前期植株矮小,间、套种春播速生叶菜类,到后期又可利用其棚蔓护荫,栽培早大蒜及作早芹菜的育秧地,对缓解4、5和8、9月的蔬菜供应淡季均有好处。
  2.3.3.3早熟品种与中熟、晚熟品种相结合。根据市场消费需要,选用各种成熟期不同的蔬菜品种,分别安排栽培面积,进行分批播种,以达到均匀和拉长蔬菜供应期的目的。利用红菜苔的早、中迟熟品种,分别在大暑前和处暑至白露间、秋分至寒露边播种,其收获期可从白露边开始,一直延长到次年的清明边。利用冬瓜早、中、迟熟品种分期播种,早的芒种边上市,迟的寒露边落园,供应期长达130 d以上,因而采取早、中、迟熟的品种相结合,对蔬菜的品种多样化及均衡供应至关重要。
  2.3.3.4耐贮藏蔬菜与加工菜相结合。为了保证蔬菜淡旺季的均衡供应,在安排各类蔬菜品种时,就适当安排一定面积的耐贮蔬菜和加工蔬菜。耐贮蔬菜一种是露地也可以贮存的品种(如黄牙白、包菜、红萝卜、萝卜等),另一种是室内贮存的品种(如大葱、园葱、芋头、马铃薯、生姜、大蒜等),利用贮存时间,以拉长其供应期,有利均衡供应。加工菜为集体及消费者家庭加工需要,如夏菜中的辣椒、刀豆、豆角等,秋冬菜中的萝卜、红萝卜、包菜等,越冬蔬菜中的榨菜、青菜、排菜、蕌头等。通过贮藏和加工使之达到以旺养淡的目的。尤其是对越冬蔬菜,要进行巧妙安排,由于越冬蔬菜品种单纯,且入春后,很快完成其阶段发育,迅速抽苔、开花、集中上市,常形成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在秋冬菜陆续落园后,既不能让很多商品菜地空闲,又不能过多地安排越冬迟白菜和迟红菜等,更不能影响次年夏菜的下种。因此,在保证3月下旬~4月上旬市场鲜菜供应的提前下,要适当安排一些春榨菜、迟青菜、迟排菜、园葱、大葱等品种,这样既可满足蔬菜加工的需要,又缓和了3月下旬~4月上旬的旺季矛盾,对缓解5月蔬菜淡季供应亦有一定的作用。
  2.3.4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改革耕作制度,克服蔬菜供应淡旺矛盾,做到周年均衡供应。充分利用春秋季温度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根据蔬菜可以集约栽培的特点,采取轮、间、套、混种,在原来的“三大季”栽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扩大春播春夏收和夏播夏秋收的“两小季”的栽培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在“三大季”的基础上,针对5月与9月底淡季供应的需要,有计划地穿插“四小季”的栽培,如在瓜、果、豆类的栽培大季中,穿插春播夏收的小季栽培,既利用瓜、果、豆类菜前期生长缓慢与行、株行距较大的特点,间、套各种速生春播蔬菜(如春白菜、春冬苋菜、春芹菜、春莴笋、春排菜、春茼蒿以及早熟夏菜中的蕹菜、苋菜、木耳菜等),如此间套种既有利于瓜、果、豆类蔬菜的防寒防虫,又有利于解决4、5月的淡季矛盾;在秋播、秋冬收的大季中穿插夏播、夏秋收的小季栽培,把秋黄瓜、种菜豆、秋豆角、迟茄子等间作在热水白菜、热水菜芯、热水排菜、热水蕹菜、热水苋菜等土中,这样既可利用热水叶类菜需要淡粪助浇,保持土壤湿润,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生长,又丰富了8、9月淡季的蔬菜上市品种。此外,还可培植高产多年生细菜品种(如韭菜、生姜、四季葱、佛手瓜等),为秋淡增加花色品种和菜源。
  2.3.5建立蔬菜气象防害减灾防御体系和蔬菜气象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威协。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蔬菜专业大户均要建立蔬菜气象信息网络,及时将天气预报和天气灾害信息传递到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手上,以便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减少气象灾害损失,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无公害高质量的低碳生产蔬菜的良性循环。
  3结论与讨论
  (1)据研究,月平均气温5.0 ℃以下,半耐寒蔬菜生长缓慢,喜温蔬菜生长停止;月平均气温25 ℃以上,喜温蔬菜生长缓慢,以月平均气温低于5.0 ℃和月平均气温高于25.0 ℃作为蔬菜非宜菜期的温度指标。
  (2)蔬菜“春淡”季节主要出现在月平均气温低于5.0 ℃以后延2个月的4月下旬~5月中旬,即春季喜凉蔬菜与夏季喜温蔬菜换茬青黄不接的时期;蔬菜供应“秋淡”季节主要出现在月平均气温高于25.0 ℃以后的约2个月的7月中旬~8月底与9月初,即喜温蔬菜与喜凉蔬菜的换茬过渡时期。
  (3)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发展度夏补淡蔬菜基地。以季节性蔬菜为主,主攻度淡蔬菜,其目的是推迟春季喜凉蔬菜的供应期,延长夏季喜温蔬菜供应期和提早秋季喜凉蔬菜的上市期,既可增加菜源又可利用山地气候的天然凉棚效应,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是缓解蔬菜供应淡季的良方佳策。
  (4)解决蔬菜淡旺矛盾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因而政府要将山地度夏补淡蔬菜气象研究基地建设列入财经预算,纳入菜蓝子工程统筹安排,解决必要的经费,要加强蔬菜气象研究工作,围绕“周年均衡供应,消灭蔬菜淡季”为中心,充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出多种类型的高产优质、多抗性的优良淡季蔬菜品种,并实行主栽品种早、中、晚配套,做到良种杂交化,保温设备地膜、拱膜、大棚化,育苗保温电热化,蔬菜无公害化,植保生物化,深入地进行蔬菜气象及小气候研究,不断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耆验.利用山区立体气候发展渡淡蔬菜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93(5):30-32.
  [2] 陈耆验,刘富来.山地淡季蔬菜栽培[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3] 陈耆验.湘中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1981(6):32-36.
其他文献
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就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案、实践、成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构建地方农业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综合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317-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012166);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
期刊
摘要根据1990、1999和2010年3期遥感数据获取吐鲁番绿洲土地利用的数据,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9年由于草地和水域的转移面积减少的负贡献,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下降,区域环境质量下降;1999~2010年耕地和草地转入面积增加的贡献,使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上升,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近20年吐鲁番绿洲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明显,土地利用的生
期刊
摘要依据蓟县2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以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满意度和效益为基本评估对象,以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为基本方法,对气象服务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和客观评估分析。结果发现,暴雨或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时效、预测的准确性和气象预警覆盖率是地质灾害关注最高的气象信息;对目前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程度达88%,手机短信以其传输便捷、迅速等优势仍然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
期刊
摘要介绍了农商实训创业中心概况,针对实训企业主动性不高、实训实效不明显、管理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从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加强自身建设几方面提出了农商实训中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商实训创业中心;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070-01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科研项目(SK20121601)。  作者简介董晓亮(
期刊
摘要介绍了我国当前的二噁英排放控制标准、监测技术规范,分析了二噁英监测能力现状和二噁英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二噁英;排放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机构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191-02  作者简介马文鹏(1982-),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环境监测、二噁英监测研究,Email:65615714@qq.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小麦萌发期POD、CAT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豫农51、周麦22、济麦19、淮麦22等几个小麦品种,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测定了小麦POD、CAT酶活性。[结果]小麦萌发期在0~120 h期间,5%、15% 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1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比5%PEG6000胁迫下其活性
期刊
摘要浙江舟山为打响普陀佛茶的知名度,以普陀佛茶文化节庆的方式将当地传统茶产业和佛教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利用普陀山佛教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来推广发展普陀佛茶产业,促进普陀佛茶品牌的形成。通过对普陀佛茶文化节的开发背景、举办内容、影响力和趋势的分析研究,探索当今时代佛教文化和茶产业的联合开发价值和途径。  关键词普陀佛茶文化节;佛教文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TS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
期刊
摘要针对食品安全市场频现“柠檬市场”现象,基于以往学者对于柠檬市场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从“柠檬市场”理论角度提出了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如限定各主体的行为规范、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实施企业自检制度、推动全民参与等,为净化食品市场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柠檬市场;食品安全;综述;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259-03  基金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冻融条件对破壁提取巢湖水华新鲜蓝藻中藻蓝蛋白的影响,为后续提取纯化试剂级藻蓝蛋白提供支持。 [方法]在各种条件下,冻融破壁后,利用粗提液中藻蓝蛋白即PC纯度和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冻融次数、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冻融介质对藻蓝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 [结果]粗提液中PC纯度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小,PC得率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PC纯度和得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先持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水域的不同位点的水质污染程度。[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新疆伊犁河水域的30个水样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各样点 MCN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0个水样点中有12个水样点无污染(PI值在 0~1.5);10个水样点轻度污染(PI值在1.5~2.0);8个水样点中度以上污染(PI值2.0以上)。[结论]新疆伊犁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