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发后,上至中央国家,下至省级、地市级、区县级都在积极加快新型智库建设的步伐。但无论是智库研究,还是智库实际运作,省级以上的智库都得到很好的关注和发展优势,而地市级、区县智库的发展则较为滞后,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一块“短板”。中国幅员辽阔,地方问题解决千差万别,基层智库、特别是区县智库是最好的智力保障,不荣忽视。所以,区县智库不仅要认识本身建设的困境,更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才是服务地方发展的良方。
关键词:区县;新型智库;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93-02
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对智库队伍建设的战略重视。总体来看,对中央国家层面、省级地方智库层面进行研究和实践都较为集中,但对区县级地方智库研究和实践则很少。区县级党委政府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前线,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同时掌握的素材、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是最丰富和最接地气的。但事实上,地方智库却问题众多,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一块“短板”。所以,如何建立区县地方新型智库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目前区县智库建设的状况
(一)整体实力弱小,发展进程滞后
目前,区县智库的规模偏小,机构设置单一,人才储备也比较缺乏。一些区县的党委政府研究室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政策咨询的作用,常常是区县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机构,成为党委或政府的秘书班子,主要负责大型会议的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而区县党校或行政学校也变成了宣讲团队。实际上,区县党校除了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和重大的方针政策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研究本地区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地方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但区县党校在宣传和培训干部上花的功夫远远大于提供决策咨询。在地方社科院建立上,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地方高校的决策咨询又往往不够接地气,民间智库有名无实,发展更是滞后。
(二)科研咨询分离,“两张皮”現象严重
近些年来在政策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或以委托、或以招标等形式进行科研咨询。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有较大的悬殊,课题咨询情况往往出现科研与咨询“两张皮”的现象,要么是理论性强,针对本地区情况实际操作无借鉴意义,要么是操作泛泛而谈,没有提到一定高度,创新价值不大,重复性强效力低下,这样的咨询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三)决策咨询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
对区县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来说,智库参与决策咨询几乎是不规范的。在很长时间里,智库参与区县地方决策咨询并没有进行制度设计,也没有纳入决策法律程序,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者个人意愿。在很大的程度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人对专家学者有种戒备心理,总认为他们眼高手低,不能干实事,想到咨询时就拉几个专家学者问问意见、建议,想不到的时候,就内部商讨决策,随意性比较大。其实,科学决策要求决策咨询程序规范化,这不仅符合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趋势,更能体现决策的民主化。而在这方面,地方智库面临的道路是比较坎坷的。
二、区县智库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区县智库“库微言轻”
区县智库一般都属于地市级以下的行政级别,在资源配置、业务能力、人才吸引上都远远不如国家级或省级智库。所以地方党委政府对区县智库给予的关注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要智库进行决策咨询时,区县地方党委政府往往更青睐于省级或更高级智库,这样就更挤压本地智库的发展空间。但高级智库所站的角度一般都比较宏观,并不能完全扎根在区县,对地方的实际运作和情况了解并不充分。所以积极扶持区县地方智库发展十分必要。
(二)智库保障体制机制不完善
区县智库由于没有一套好的体制连线保障,导致各种研究资源的分散和交叉,即使投入再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效果也难以推陈出新。例如,在决策咨询中,对信息共享是十分必要。但因为不同的智库性质和能力的原因,信息采集的质量会影响对策和建议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需要,越接近党政部门核心圈的智库得到的信息就越有效,毫无疑问,官方智库和半官方智库要比民间智库更有优势。再如其他的决策评估机制、成果转换机制等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区县地方智库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对智库发展保障没有提供积极的发展环境,导致地方智库发挥作用也是非常有限。
(三)区域思想市场缺乏活力
智库产品就是思想商品,也需要市场提供交易场地。如果全国是统一完整的思想市场,那么区县就是区域的思想市场。地方发展千差万别,需求也不一样,这就为地方智库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区域思想市场已经成为真空地带,缺乏应有的活力,区县智库难以作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供需双方的不平衡,再加上区县政府作为思想市场的监管者不到位造成的。
三、新背景下区县新型智库建设对策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1]区县在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时,对此需给予充分重视,统筹本地智力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智库建设。
(一)遵循思想市场规律,明确区县智库两大目标定位
区域性思想市场的打造和地方新型智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里,区域性思想市场也同商品市场一样,也有供求双方,需求方是面临各种复杂问题、急需专家意见支持的地方党委政府,供给方是拥有智力的各类研究者。而各类智库机构则是供需双方的连接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服务好决策者,对下服务好研究者。因此,在实践中,区县地方智库须兼顾双重目标,一是建成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核心智库,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智库机构;二是改善地方智库发展环境,成为发挥孵化器的智库平台。 (二)聚集区县智力资源,分类建立三种智库
智力资源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的吸纳人才。专家类型不仅包括研究性的学术专家,也包括实践型的技术专家,像区县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中层骨干,他们对本地区的发展有大量的信息和经验。人才也不仅包括本地现有的人才,还有外地人才的引进和本地人才的引导和培养。这样就扩大了智力资源的范围,将最大程度上发挥思想解放的价值,加强智力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同时按照性质不同,分别建立“三库”,即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政府智库是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核心智库,可由区县党委研究室、党校(行政学校)、各委办局的研究机构构成。高校智库除了本地区的高校外,还应该破除区域壁垒,将其他地域高校等纳入统筹范围,增强问题研究能力,缩短学术研究成果和实际转化的渠道和时间。民间智库则是以第三方相对中立的立场对党委政府决策进行咨询评估,使决策破除利益藩篱,实现整个地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条件和环境允许,可以成立一个民间智库发展促进会,鼓励和支持民间咨询产业的发展。
(三)优化组织资源,成立决策咨询协调中枢
智力资源聚集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组织资源,只有优化、符合自身实际的配置才能释放智库红利。从区县当下的智库发展情况看,一些地方目前还没有一个对所有智库进行统一指导和运作的协调机构,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决策咨询委员会,成为区县智库体系的中枢纽带。
决策咨询委员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一是在职化,可由現任的区县领导担任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主任。这既坚持党管智库的原则,又能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区县中心工作的要求。二是一体化,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可设在区县党委研究室,方便决策需要与智库研究无缝连接,提高咨询成果的精准度。三是实体化,决策咨询委员会可通过区县党校(行政学校)搭建各类智库交流沟通平台,定期举行公共政策研讨沙龙、问政于民座谈会、高校智库论坛等。同时,可创办交流期刊,登载智库活动情况,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健立相关机制,保障智库体系运作有序进行
除了上述提到要建立决策咨询委员会这一中枢机构外,还需要其它规则制度设计的保障。
一是建立财力保障机制。可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咨询工作,确保对外购买课题研究服务和咨询研讨服务的能力。同时,决策咨询委员会需出台一套经费管理办法,并每年公布细化到具体项目内容的预算方案,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
二是建立人力保障机制。探索具有区县特色的“智库旋转门”之路,决策咨询委员会可与高校合作,不断吸收来自高校、媒体的优秀分子顶岗锻炼,弥补决策咨询委员会力量的不足,提高连接效率,培育新的人才队伍。
三是建立智力保障机制。制定发布《区县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智库管理办法》等规定,明确区县智库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智库成员进入门槛和升降级机制等。同时建立《课题管理办法》等,明确项目立项、监督、结题等标准,推动项目运营规范化。
(五)创新信息管理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党委政府信息公开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这就导致一些智库难以掌握关键资料,不能把握问题实质,咨询成果不能被采用,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为改变此现状,有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一是依法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和范围,将智库研究人员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使其承担利用政府信息的法律责任,从而打通双方信息渠道。
二是赋予决策咨询委员会一定权限,能够协调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智库相关研究给予帮助和支持,从而促进智库和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的紧密结合。
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区域性综合决策咨询数据库,将研究成果、动态信息、成果转化应用等在数据库中展示。通过一定权限设置,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纵向和横向共享的互动服务,提高生产和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到2020年重点建设一批高端智库
[EB/OL].http://www.wenming.cn/djw/sy/jjq/zxdjxx/
201501/t20150121_2412368.shtml.
[责任编辑:秦 超]
关键词:区县;新型智库;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93-02
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对智库队伍建设的战略重视。总体来看,对中央国家层面、省级地方智库层面进行研究和实践都较为集中,但对区县级地方智库研究和实践则很少。区县级党委政府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前线,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同时掌握的素材、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是最丰富和最接地气的。但事实上,地方智库却问题众多,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一块“短板”。所以,如何建立区县地方新型智库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目前区县智库建设的状况
(一)整体实力弱小,发展进程滞后
目前,区县智库的规模偏小,机构设置单一,人才储备也比较缺乏。一些区县的党委政府研究室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政策咨询的作用,常常是区县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机构,成为党委或政府的秘书班子,主要负责大型会议的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而区县党校或行政学校也变成了宣讲团队。实际上,区县党校除了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和重大的方针政策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研究本地区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地方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但区县党校在宣传和培训干部上花的功夫远远大于提供决策咨询。在地方社科院建立上,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地方高校的决策咨询又往往不够接地气,民间智库有名无实,发展更是滞后。
(二)科研咨询分离,“两张皮”現象严重
近些年来在政策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或以委托、或以招标等形式进行科研咨询。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有较大的悬殊,课题咨询情况往往出现科研与咨询“两张皮”的现象,要么是理论性强,针对本地区情况实际操作无借鉴意义,要么是操作泛泛而谈,没有提到一定高度,创新价值不大,重复性强效力低下,这样的咨询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三)决策咨询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
对区县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来说,智库参与决策咨询几乎是不规范的。在很长时间里,智库参与区县地方决策咨询并没有进行制度设计,也没有纳入决策法律程序,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者个人意愿。在很大的程度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人对专家学者有种戒备心理,总认为他们眼高手低,不能干实事,想到咨询时就拉几个专家学者问问意见、建议,想不到的时候,就内部商讨决策,随意性比较大。其实,科学决策要求决策咨询程序规范化,这不仅符合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趋势,更能体现决策的民主化。而在这方面,地方智库面临的道路是比较坎坷的。
二、区县智库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区县智库“库微言轻”
区县智库一般都属于地市级以下的行政级别,在资源配置、业务能力、人才吸引上都远远不如国家级或省级智库。所以地方党委政府对区县智库给予的关注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要智库进行决策咨询时,区县地方党委政府往往更青睐于省级或更高级智库,这样就更挤压本地智库的发展空间。但高级智库所站的角度一般都比较宏观,并不能完全扎根在区县,对地方的实际运作和情况了解并不充分。所以积极扶持区县地方智库发展十分必要。
(二)智库保障体制机制不完善
区县智库由于没有一套好的体制连线保障,导致各种研究资源的分散和交叉,即使投入再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效果也难以推陈出新。例如,在决策咨询中,对信息共享是十分必要。但因为不同的智库性质和能力的原因,信息采集的质量会影响对策和建议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需要,越接近党政部门核心圈的智库得到的信息就越有效,毫无疑问,官方智库和半官方智库要比民间智库更有优势。再如其他的决策评估机制、成果转换机制等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区县地方智库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对智库发展保障没有提供积极的发展环境,导致地方智库发挥作用也是非常有限。
(三)区域思想市场缺乏活力
智库产品就是思想商品,也需要市场提供交易场地。如果全国是统一完整的思想市场,那么区县就是区域的思想市场。地方发展千差万别,需求也不一样,这就为地方智库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区域思想市场已经成为真空地带,缺乏应有的活力,区县智库难以作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供需双方的不平衡,再加上区县政府作为思想市场的监管者不到位造成的。
三、新背景下区县新型智库建设对策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1]区县在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时,对此需给予充分重视,统筹本地智力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智库建设。
(一)遵循思想市场规律,明确区县智库两大目标定位
区域性思想市场的打造和地方新型智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里,区域性思想市场也同商品市场一样,也有供求双方,需求方是面临各种复杂问题、急需专家意见支持的地方党委政府,供给方是拥有智力的各类研究者。而各类智库机构则是供需双方的连接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服务好决策者,对下服务好研究者。因此,在实践中,区县地方智库须兼顾双重目标,一是建成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核心智库,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智库机构;二是改善地方智库发展环境,成为发挥孵化器的智库平台。 (二)聚集区县智力资源,分类建立三种智库
智力资源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的吸纳人才。专家类型不仅包括研究性的学术专家,也包括实践型的技术专家,像区县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中层骨干,他们对本地区的发展有大量的信息和经验。人才也不仅包括本地现有的人才,还有外地人才的引进和本地人才的引导和培养。这样就扩大了智力资源的范围,将最大程度上发挥思想解放的价值,加强智力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同时按照性质不同,分别建立“三库”,即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政府智库是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核心智库,可由区县党委研究室、党校(行政学校)、各委办局的研究机构构成。高校智库除了本地区的高校外,还应该破除区域壁垒,将其他地域高校等纳入统筹范围,增强问题研究能力,缩短学术研究成果和实际转化的渠道和时间。民间智库则是以第三方相对中立的立场对党委政府决策进行咨询评估,使决策破除利益藩篱,实现整个地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条件和环境允许,可以成立一个民间智库发展促进会,鼓励和支持民间咨询产业的发展。
(三)优化组织资源,成立决策咨询协调中枢
智力资源聚集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组织资源,只有优化、符合自身实际的配置才能释放智库红利。从区县当下的智库发展情况看,一些地方目前还没有一个对所有智库进行统一指导和运作的协调机构,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决策咨询委员会,成为区县智库体系的中枢纽带。
决策咨询委员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一是在职化,可由現任的区县领导担任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主任。这既坚持党管智库的原则,又能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区县中心工作的要求。二是一体化,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可设在区县党委研究室,方便决策需要与智库研究无缝连接,提高咨询成果的精准度。三是实体化,决策咨询委员会可通过区县党校(行政学校)搭建各类智库交流沟通平台,定期举行公共政策研讨沙龙、问政于民座谈会、高校智库论坛等。同时,可创办交流期刊,登载智库活动情况,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健立相关机制,保障智库体系运作有序进行
除了上述提到要建立决策咨询委员会这一中枢机构外,还需要其它规则制度设计的保障。
一是建立财力保障机制。可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咨询工作,确保对外购买课题研究服务和咨询研讨服务的能力。同时,决策咨询委员会需出台一套经费管理办法,并每年公布细化到具体项目内容的预算方案,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
二是建立人力保障机制。探索具有区县特色的“智库旋转门”之路,决策咨询委员会可与高校合作,不断吸收来自高校、媒体的优秀分子顶岗锻炼,弥补决策咨询委员会力量的不足,提高连接效率,培育新的人才队伍。
三是建立智力保障机制。制定发布《区县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智库管理办法》等规定,明确区县智库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智库成员进入门槛和升降级机制等。同时建立《课题管理办法》等,明确项目立项、监督、结题等标准,推动项目运营规范化。
(五)创新信息管理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党委政府信息公开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这就导致一些智库难以掌握关键资料,不能把握问题实质,咨询成果不能被采用,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为改变此现状,有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一是依法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和范围,将智库研究人员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使其承担利用政府信息的法律责任,从而打通双方信息渠道。
二是赋予决策咨询委员会一定权限,能够协调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智库相关研究给予帮助和支持,从而促进智库和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的紧密结合。
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区域性综合决策咨询数据库,将研究成果、动态信息、成果转化应用等在数据库中展示。通过一定权限设置,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纵向和横向共享的互动服务,提高生产和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到2020年重点建设一批高端智库
[EB/OL].http://www.wenming.cn/djw/sy/jjq/zxdjxx/
201501/t20150121_2412368.shtml.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