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奇正式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且在国民议会获得通过。这一决定被普遍认为法国将抛弃40多年独立的外交传统,戴高乐主义将走向终结。本文试着通过对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分析萨科奇选择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主要目的。
中圖分类号:D756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奇正式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结束40多年来“孤立”于北约核心军事决策体系外的历史。这一决定被认为是法国一直以来在欧洲“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理念已经发生转变,主导法国四十多年的“戴高乐主义”将走向终结。但是,尽管萨科奇亲美,但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法国国家利益出发,不会放弃法国的民族独立和大国地位,也不会放弃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
1 戴高乐主义及其精神实质
“戴高乐主义”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将军得名,是战后法国历史上一面鲜明的外交旗帜,它以法兰西民族精神为思想基础,在二战以后法国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占据世界权力中心地位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精髓是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它以对抗美国霸权为主线,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便是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戴高乐主义根植于法兰西民族精神。法国曾经称霸欧洲,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体系,在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国力达到了顶点。自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兰西民族就形成了“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传统,“除犹太民族外,没有其他民族像法国人那样如此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①戴高乐将军对法兰西的神圣更是有一种信仰,他讲到:“我本能地感觉到上天创造法国,如果不是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就会让它遭受惩戒性的灾难……总之,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②
法国的反美情绪正是来自于法国人的这种大国情怀。二战中法国国土沦丧,从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而美国则成为西方世界的霸主。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正是法国衰落的受益者。③战后美国以欧洲领导者的身份进入欧洲,法国则虽然以战胜国的身份勉强跻身大国之列,但却沦为二流国家,无法在欧洲发挥独立的大国作用。昔日大国沦为大西洋联盟中的小伙伴, 这样的现实自然让骄傲的法国人无法接受。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建设,法国实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之后,法国人开始了谋求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独立的大国作用,戴高乐主义便应用而生了。
戴高乐主义的本质目标就是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战后初期法国国力衰弱,执行了一条亲美政策,使得法国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民族利益和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这使得以法国为荣的戴高乐难以接受。他说:“我们的国家除了外国命令我们做的事外,自己什么也不做。”④戴高乐一直将美国看作是法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争取大国地位的主要障碍。
退出北约军事组织是戴高乐主义反美独立外交的最具象征性的表现。北约产生于冷战时期,是美国为对抗苏联及其军事联盟华约的威胁所成立的,由美国控制并将西欧囊括其中,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军事基地。北约成立之初,法国扮演了一个“被称为大西洋团结的霸权主义统治下的驯服的角色”,⑤成为西方阵营在欧陆的兵力投放中心和西德前沿的最有力支撑点。但是随着法国的经济得到一定恢复,戴高乐重新执掌政权后,法国已经不甘心充当一个小角色,要求在国际舞台发挥其大国作用分享权力。1958年9月17日,戴高乐在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备忘录中提议,在大西洋联盟中建立一个以美英法三国为主导的理事会。他警告说,如果被拒绝的话,“法国将不参加任何发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或者将依照这个组织的公约第十二条的规定,保留要求修改公约或者退出该组织的权利。”⑥在美英拒绝这个要求之后,戴高乐开始行动了。
1959年,法国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不再受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指挥;1960年,法国拒绝将空防系统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1962年,法国成功研制核武器; 1966年,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同时还取消了北约军用飞机在法国过境和降落的权利,限令美军及其基地在一年内撤出法国,北约理事会被迫从巴黎迁往布鲁塞尔。这样,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机构,摆脱了对美国政治和军事上的依附关系,同时也使法国从当时的“集团政治”中解脱出来,成为在东西方严重对峙局面下一支较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除此之外,戴高乐积极推动法德和解并建立欧洲共同体市场,通过控制欧洲市场来控制欧洲。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和合作”三原则,使法国独立地就国际问题特别是欧洲问题与苏联进行磋商。在对待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上,法国大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各种场合反对美国干涉越南,甚至在安理会谴责美国武装干涉多米尼加……
戴高乐主义开辟了战后法国历史的新篇章,戴高乐之后的几任总统基本上都继承了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冷战时期,通过反美,法国不仅赢得了第三世界的友谊,而且在第二世界国家中取得了领导地位,同时还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和削弱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⑦正如沃勒斯坦所言:“法国是当今世界上能对美国地缘政治地位产生重要影响的惟一国家,英国不能,俄国不能,甚至中国也不能。这并非因为法国如此强大,而是由于她坚持不懈地推动了一个多极世界,因此法国代表了一股强大的世界力量。”⑧
2 法国重返北约与戴高乐主义
萨科奇一直是法国政坛坚定的亲美派,他上任之后一改前面历届总统与美国对抗的做法,着手恢复因伊拉克战争以来逐渐恶化的法美关系,在诸多国际问题上主动与美国保持一致。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积极推动欧盟率先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强烈呼吁北约各盟国增兵阿富汗,法国积极响应,增派了部队……此次,萨科奇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军事机构并在国民议会上投票通过这一决议,在法国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反对派认为这一决定将改变法国一直以来在欧洲“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理念,使法国外交丧失独立性,主导法国40多年的戴高乐主义将走向终结。
然而,戴高乐主义在法国深入人心,尽管重返北约意味着降下了戴高乐主义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但萨科奇的最终目标必然是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他绝对不会放弃通过独立的外交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国际地位。
首先,重返北约不会放弃法国外交的独立性。维护法国的独立是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萨科奇虽然积极倡导法国重返北约,但他不会甘心追随美国,放弃法国在外交事务中的独立性。2008年8月萨科奇在新版的《法国国防与安全学说白皮书》中就正式提出了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设想,萨科齐说:“我仍将坚持戴高乐将军曾经宣布的原则,即法国在任何条件下都将保留对本国军队参与军事行动的决定权。在和平时期,法国不会将任何一支法军部队交由北约指挥。法国核力量将永远为国家所有。”⑨重返北约不会影响法国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更不会成为美国的附庸。
其次,重返北约不会放弃法国的大国地位。萨科奇自上任以来就一直积极谋求法国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其大国作用。上任不久就成功促使欧盟各国同意成立一个涵盖南欧、北非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地中海联盟,进一步扩大法国和欧盟在地中海地区影响力;金融危机中,萨科奇积极召集欧盟领导人召开峰会商量对策,高调主张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并积极倡导召开全球金融峰会。在重返北约的问题上,萨科奇的目的是要与美国“分享领导权”,提升国际影响力。他认为只有重返军事一体化机构,才能全面参与北约决策,加强盟友对法国的信任,推动近年来停滞不前的欧洲防务建设进一步发展。
再次,分享领导权、推动欧洲防务建设是法国重返北约的战略目标。重返北约,法国放弃的是过去通过与美国对着干来独立发挥法国作用的外交传统,而代之以一种通过与美国合作,分享权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行为,这是戴高乐主义在新的国际形势与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发展,是萨科奇在审时度势之后的战略选择。
萨科奇认为,美国单极称霸时代已告结束,世界进入了相对大国时代,要全面及时客观应对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威胁,只有通过合作建立“负责任的伙伴关系”,才能够建立“符合实际的21世纪国际新秩序”。因此,加入北约,正视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对于法国来讲,是十分必要的。退出北约尽管使得法国得以维持一个独立的身份来作出自己的决定,但代价是游离于北约核心决策层之外。冷战后结束以后北约国际影响力一直上升,虽然美国依然占据主导权,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联盟集团,法国早就已经承认了北约的重要性。美国同意将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交由法国人主持,并在葡萄牙里斯本建立一个新的联合司令部,由法国人担任指挥,使得表面看来法国得以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重返北约。
萨科奇的另一个目标是要推动近年来停滞不前的欧洲防务建设。法国一直希望通过推进欧洲防务一体化以促进欧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法国将起主导作用,借助欧盟力量提升国际地位。但是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处于北约的保护之下,欧洲防务一直停滞不前。此次萨科奇明确表态,法国重返北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美国要接受欧洲享有独立防务,并要求英国应该积极参与。从而使法国通过加入北约领导层,拥有决定权,进而可以改组北约,推动欧洲防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美国排除在欧洲之外。
虽然萨科奇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他想要真的如愿却并非易事。首先,美国不会放弃霸主地位。虽然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受到重创,但他仍然是全球最强,霸权之路不会停止。北约是美国维持霸权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尽管近年来北约的性质和任务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基本上仍然是由美国控制,美国不会放弃在北约的领导权,这与萨科奇分享领导权的愿望是恰好相冲突的。尽管现在美国看似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但其考虑是希望通过法国加入北约,可以增加北约兵力,同时在阿富汗战场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承诺由法国出掌的两个盟军司令部,实际效力如何,还有待考证。另外,要推动欧洲防务建设,英国的态度十分重要,因为英法拥有欧洲最大的军事力量,没有英国合作,欧洲防务就难以取得进展。而英国一直奉行北约优先的原则,对扩充欧盟军事实力不感兴趣也认为没有必要。
3 结语
萨科奇希望通过重返北约,结束法国长期以来游离于北约核心决策层的状态,通过分享领导权,更大程度的发挥法国在国际上的大国作用。但是在一个美国占主导的北约内部,法国能否如愿还有待考证。正如一些批评者所讲,重返北约可能会使法國失去多年来在国际上的独立形象,限制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策自主性,卷入一些法国不必要参加的军事行动,为美国利益流血牺牲。法国游离在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之外并未妨碍其根据自身利益和立场参加北约军事行动,回归其中未必能够换来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增加,而且还一次性失去了推动欧洲防务建设“讨价还价的筹码”。
注释
①米歇尔·维诺克.对我讲述法兰西.法国普隆出版社,1995.
②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法国普隆出版社,1970.
③刘得手.法美分歧原因的历史考察.欧洲研究,2004(6).
④⑤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法国普隆出版社,1970.
⑥戴高乐研究所.希望(L’Institut Charles de Gaulle , Espoir).1976(15).
⑦刘秀红.戴高乐主义的实践与影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1).
⑧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法国是关键.宾格姆顿大学布罗代尔中心.评论,2003(106).
⑨引自2009年3月11日萨科奇在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
中圖分类号:D756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奇正式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结束40多年来“孤立”于北约核心军事决策体系外的历史。这一决定被认为是法国一直以来在欧洲“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理念已经发生转变,主导法国四十多年的“戴高乐主义”将走向终结。但是,尽管萨科奇亲美,但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法国国家利益出发,不会放弃法国的民族独立和大国地位,也不会放弃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
1 戴高乐主义及其精神实质
“戴高乐主义”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将军得名,是战后法国历史上一面鲜明的外交旗帜,它以法兰西民族精神为思想基础,在二战以后法国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占据世界权力中心地位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精髓是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它以对抗美国霸权为主线,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便是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戴高乐主义根植于法兰西民族精神。法国曾经称霸欧洲,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体系,在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国力达到了顶点。自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兰西民族就形成了“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传统,“除犹太民族外,没有其他民族像法国人那样如此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①戴高乐将军对法兰西的神圣更是有一种信仰,他讲到:“我本能地感觉到上天创造法国,如果不是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就会让它遭受惩戒性的灾难……总之,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②
法国的反美情绪正是来自于法国人的这种大国情怀。二战中法国国土沦丧,从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而美国则成为西方世界的霸主。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正是法国衰落的受益者。③战后美国以欧洲领导者的身份进入欧洲,法国则虽然以战胜国的身份勉强跻身大国之列,但却沦为二流国家,无法在欧洲发挥独立的大国作用。昔日大国沦为大西洋联盟中的小伙伴, 这样的现实自然让骄傲的法国人无法接受。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建设,法国实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之后,法国人开始了谋求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独立的大国作用,戴高乐主义便应用而生了。
戴高乐主义的本质目标就是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战后初期法国国力衰弱,执行了一条亲美政策,使得法国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民族利益和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这使得以法国为荣的戴高乐难以接受。他说:“我们的国家除了外国命令我们做的事外,自己什么也不做。”④戴高乐一直将美国看作是法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争取大国地位的主要障碍。
退出北约军事组织是戴高乐主义反美独立外交的最具象征性的表现。北约产生于冷战时期,是美国为对抗苏联及其军事联盟华约的威胁所成立的,由美国控制并将西欧囊括其中,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军事基地。北约成立之初,法国扮演了一个“被称为大西洋团结的霸权主义统治下的驯服的角色”,⑤成为西方阵营在欧陆的兵力投放中心和西德前沿的最有力支撑点。但是随着法国的经济得到一定恢复,戴高乐重新执掌政权后,法国已经不甘心充当一个小角色,要求在国际舞台发挥其大国作用分享权力。1958年9月17日,戴高乐在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备忘录中提议,在大西洋联盟中建立一个以美英法三国为主导的理事会。他警告说,如果被拒绝的话,“法国将不参加任何发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或者将依照这个组织的公约第十二条的规定,保留要求修改公约或者退出该组织的权利。”⑥在美英拒绝这个要求之后,戴高乐开始行动了。
1959年,法国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不再受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指挥;1960年,法国拒绝将空防系统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1962年,法国成功研制核武器; 1966年,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同时还取消了北约军用飞机在法国过境和降落的权利,限令美军及其基地在一年内撤出法国,北约理事会被迫从巴黎迁往布鲁塞尔。这样,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机构,摆脱了对美国政治和军事上的依附关系,同时也使法国从当时的“集团政治”中解脱出来,成为在东西方严重对峙局面下一支较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除此之外,戴高乐积极推动法德和解并建立欧洲共同体市场,通过控制欧洲市场来控制欧洲。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和合作”三原则,使法国独立地就国际问题特别是欧洲问题与苏联进行磋商。在对待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上,法国大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各种场合反对美国干涉越南,甚至在安理会谴责美国武装干涉多米尼加……
戴高乐主义开辟了战后法国历史的新篇章,戴高乐之后的几任总统基本上都继承了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冷战时期,通过反美,法国不仅赢得了第三世界的友谊,而且在第二世界国家中取得了领导地位,同时还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和削弱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⑦正如沃勒斯坦所言:“法国是当今世界上能对美国地缘政治地位产生重要影响的惟一国家,英国不能,俄国不能,甚至中国也不能。这并非因为法国如此强大,而是由于她坚持不懈地推动了一个多极世界,因此法国代表了一股强大的世界力量。”⑧
2 法国重返北约与戴高乐主义
萨科奇一直是法国政坛坚定的亲美派,他上任之后一改前面历届总统与美国对抗的做法,着手恢复因伊拉克战争以来逐渐恶化的法美关系,在诸多国际问题上主动与美国保持一致。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积极推动欧盟率先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强烈呼吁北约各盟国增兵阿富汗,法国积极响应,增派了部队……此次,萨科奇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军事机构并在国民议会上投票通过这一决议,在法国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反对派认为这一决定将改变法国一直以来在欧洲“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理念,使法国外交丧失独立性,主导法国40多年的戴高乐主义将走向终结。
然而,戴高乐主义在法国深入人心,尽管重返北约意味着降下了戴高乐主义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但萨科奇的最终目标必然是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他绝对不会放弃通过独立的外交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国际地位。
首先,重返北约不会放弃法国外交的独立性。维护法国的独立是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萨科奇虽然积极倡导法国重返北约,但他不会甘心追随美国,放弃法国在外交事务中的独立性。2008年8月萨科奇在新版的《法国国防与安全学说白皮书》中就正式提出了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设想,萨科齐说:“我仍将坚持戴高乐将军曾经宣布的原则,即法国在任何条件下都将保留对本国军队参与军事行动的决定权。在和平时期,法国不会将任何一支法军部队交由北约指挥。法国核力量将永远为国家所有。”⑨重返北约不会影响法国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更不会成为美国的附庸。
其次,重返北约不会放弃法国的大国地位。萨科奇自上任以来就一直积极谋求法国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其大国作用。上任不久就成功促使欧盟各国同意成立一个涵盖南欧、北非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地中海联盟,进一步扩大法国和欧盟在地中海地区影响力;金融危机中,萨科奇积极召集欧盟领导人召开峰会商量对策,高调主张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并积极倡导召开全球金融峰会。在重返北约的问题上,萨科奇的目的是要与美国“分享领导权”,提升国际影响力。他认为只有重返军事一体化机构,才能全面参与北约决策,加强盟友对法国的信任,推动近年来停滞不前的欧洲防务建设进一步发展。
再次,分享领导权、推动欧洲防务建设是法国重返北约的战略目标。重返北约,法国放弃的是过去通过与美国对着干来独立发挥法国作用的外交传统,而代之以一种通过与美国合作,分享权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行为,这是戴高乐主义在新的国际形势与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发展,是萨科奇在审时度势之后的战略选择。
萨科奇认为,美国单极称霸时代已告结束,世界进入了相对大国时代,要全面及时客观应对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威胁,只有通过合作建立“负责任的伙伴关系”,才能够建立“符合实际的21世纪国际新秩序”。因此,加入北约,正视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对于法国来讲,是十分必要的。退出北约尽管使得法国得以维持一个独立的身份来作出自己的决定,但代价是游离于北约核心决策层之外。冷战后结束以后北约国际影响力一直上升,虽然美国依然占据主导权,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联盟集团,法国早就已经承认了北约的重要性。美国同意将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交由法国人主持,并在葡萄牙里斯本建立一个新的联合司令部,由法国人担任指挥,使得表面看来法国得以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重返北约。
萨科奇的另一个目标是要推动近年来停滞不前的欧洲防务建设。法国一直希望通过推进欧洲防务一体化以促进欧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法国将起主导作用,借助欧盟力量提升国际地位。但是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处于北约的保护之下,欧洲防务一直停滞不前。此次萨科奇明确表态,法国重返北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美国要接受欧洲享有独立防务,并要求英国应该积极参与。从而使法国通过加入北约领导层,拥有决定权,进而可以改组北约,推动欧洲防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美国排除在欧洲之外。
虽然萨科奇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他想要真的如愿却并非易事。首先,美国不会放弃霸主地位。虽然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受到重创,但他仍然是全球最强,霸权之路不会停止。北约是美国维持霸权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尽管近年来北约的性质和任务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基本上仍然是由美国控制,美国不会放弃在北约的领导权,这与萨科奇分享领导权的愿望是恰好相冲突的。尽管现在美国看似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但其考虑是希望通过法国加入北约,可以增加北约兵力,同时在阿富汗战场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承诺由法国出掌的两个盟军司令部,实际效力如何,还有待考证。另外,要推动欧洲防务建设,英国的态度十分重要,因为英法拥有欧洲最大的军事力量,没有英国合作,欧洲防务就难以取得进展。而英国一直奉行北约优先的原则,对扩充欧盟军事实力不感兴趣也认为没有必要。
3 结语
萨科奇希望通过重返北约,结束法国长期以来游离于北约核心决策层的状态,通过分享领导权,更大程度的发挥法国在国际上的大国作用。但是在一个美国占主导的北约内部,法国能否如愿还有待考证。正如一些批评者所讲,重返北约可能会使法國失去多年来在国际上的独立形象,限制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策自主性,卷入一些法国不必要参加的军事行动,为美国利益流血牺牲。法国游离在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之外并未妨碍其根据自身利益和立场参加北约军事行动,回归其中未必能够换来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增加,而且还一次性失去了推动欧洲防务建设“讨价还价的筹码”。
注释
①米歇尔·维诺克.对我讲述法兰西.法国普隆出版社,1995.
②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法国普隆出版社,1970.
③刘得手.法美分歧原因的历史考察.欧洲研究,2004(6).
④⑤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法国普隆出版社,1970.
⑥戴高乐研究所.希望(L’Institut Charles de Gaulle , Espoir).1976(15).
⑦刘秀红.戴高乐主义的实践与影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1).
⑧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法国是关键.宾格姆顿大学布罗代尔中心.评论,2003(106).
⑨引自2009年3月11日萨科奇在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