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课堂效益、消减学生厌学心理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情绪带有普遍性,不仅中差生厌学,而且连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时常流露出厌学思想倾向。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学生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道德情感,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因此、对政治课的厌学心理作为一种纯粹消极的心理反应,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政治课堂;厌学心理;课堂效益
  一、何为厌学心理。
  厌学,即讨厌、厌倦学习,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模式,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要素构成。其中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学习对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认知对厌学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支配着学生对学习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即是拥护、支持、顺从,还是怠慢、反对、逆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认为读书无用,学不学一个样,并且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情感成分是指对学习内容的一种情感体验,即厌恶、抵触学习的情绪,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理解掌握某一信息或知识时,会感到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认可、不理解的信息和知识,会感到疑惑、烦忧和厌倦,它由认知决定,是行为倾向的直接动力。当厌学情绪不能有效消减和克服时,这种不良情绪就会愈来愈强烈,导致产生厌倦学习内容的行为倾向,一般表现为: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充分认清厌学心理的构成,对寻找解决策略,有效预防和消减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有着重大意义。
  厌学心理的形成是由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我心理等诸多主观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教学价值的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只有双方协调,相互促进,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出现厌学现象,说明在教学中产生了教与学的失调,教师天天面对一群既不爱学也不会学的人,如果不能适当消除或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学热情必然受到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效益、实现教学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默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应付就成为学习的负担。”
  二、对政治课的厌学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学生对学科的偏见,认识不到课程对其发展的实际意义,缺乏应有的有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心态。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政治课是时政的需要,是人云我云之事,是空洞的说教,认为课程的一些内容是骗人的假话,学了也没用,在有的学生心目中的政治课枯燥乏味,很难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一开始就抱定不得已而学之的态度。
  其次,教师观念陈旧,方法僵化单一。中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有的教师还在用陈旧观念教育学生,彼此间无共同语言,难以沟通;固守“一言堂”、 “满堂灌”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搞“题海战”、难以让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转为活跃状态,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
  再次,教师不以平等、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师生缺少沟通和心灵共鸣。对有厌学倾向的学生,一些政治教师往往讽刺挖苦、严历惩罚,久而久之,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被尊重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乏和无法替代的基本心理需要,人生的成长首先要从自尊的源泉中吸取力量。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贯穿始终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而且是以心理的积极影响为主要特征的感情交流。情感深度与厌学心理成反比,如果教师漠视学生的存在,不尊重学生的需要,动辄训斥,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学生也就有了“恨其师,厌其道”的情感迁移。
  所以,政治教师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从教育教学角度反思和探索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源,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上学生欢迎的课。
  三、转变教师角色,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表现为课堂内的管理与监控、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讨论与交流、辅导与练习等一系列师生互动方式和组织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树立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掌握相应的教学规范,突出有效教学环节,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化是必然的,即应该从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向成为与学生合作、对话和共享这一“平等主体中的首席”角色,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生活学习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和经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一般是:外界刺激→感觉→识别→初步反应→复述与反应选择→形成观点。教学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听教师的讲授,其学习效率不超过百分之五,如果让其参与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复述知识,形成观点,学习效率可增至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政治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考纲要求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题通常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切实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同时也应把讲、思的机会让给学生。为此,政治课课堂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条件,遵循“设疑(情景设置)——阅读——讨论——归纳——检测”五个步骤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预设心理期待,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情境,敏锐捕捉到学生瞬间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学生潜在智能,指导他们运用最新学习方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身发展、不断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本领。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消减厌学心理,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如果教师从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上去构思和组织课堂,将理论知识、政治立场、道德信念融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案例,必然会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灵活的教学组织、丰富的知识常识。在“五步法”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做到:设疑要旨意明确,难易适度,联系实际;指导阅读要及时、准确,注重时效;课堂讨论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广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归纳要解释难点,讲清概念与原理的结合点。政治课教学要以课堂设计为前提,以课堂互动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通过个体实践,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通过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诱导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等个性心理,确保他们依靠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把握课堂节奏并适时参与,与学生合作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需要、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因此,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让学生适当参与教学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从课本中寻找依据,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又达到了相互增长见识的目的。鼓励学生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质疑,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讨论中明辨是非。实践证明,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启学生心智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克服单向的讲授式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消减学生的厌学心理。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加深认识,达成共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小组交流或者是课堂讨论,都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或引导点拨、或引领控制,指导学生学会承担、尊重、倾听、分享,学会欣赏他人和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整理、归纳、反思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正在不断深入推进的新课改,作为农村初中化学老师,我欣喜,也困惑。新教材、新理念、新模式给化学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对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必须在困惑中不断思考,破难前行,践行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化学教学;困惑与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知识难度略有降低,学生
期刊
目前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现状值得我们反思。字词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想当然。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甚至认为,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生字学习都是重点。当然,由于各年级教学侧重点不同,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可能象低年级那样,占据太多课堂时间。通过一些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有时可以轻松达到教学效果。下面试以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习惯,渗透学法  
期刊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需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美术教育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组织好高中美术教学,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重要性;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高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体现出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方面的遍地开花,面对从前与高考几乎没有关系的美术、音乐、通用技术等课程,如今集结在高考基本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程的加快,为了更好的满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知识教育的实施,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应试教育落实转轨到素质教育中来,这一伟大战略性措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材;改革;素质教育;实施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一、通过日记、作文与心灵对话,为学生心理保健筑“防线”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情绪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与心灵对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防线”。  例如,我班有一位女生毕业前夕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便批评了她,她很不服气,第二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期刊
化学教育价值研究,是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必备基础。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
期刊
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有了较大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特点。这些特点对语文教学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组织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和引导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风貌是极有必要的。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1、闭锁性。初中生心理闭锁性这一特点,表现
期刊
摘要: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方法;教材知识;学习能力  在当前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当代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重要性;阅读技巧;有效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习惯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外语学科素质教育问题的核心,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
期刊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诸要素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可是,目前许多学生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在这里,我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