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设疑艺术”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设疑作为一种教学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课堂之上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精心设计的课堂设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思想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独具个性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学会作出自己的分析思考、判断。因此,优化课堂设疑的方法,提高课堂设疑艺术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设疑时需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设疑是一门艺术。善于设疑,是教师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欣赏语文名师的那些精彩课堂教学,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们匠心独具的课堂设疑,在课堂里激起儿童生命灵性的光彩,碰撞出个性思维的创新火花,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在执教“渑池之会”时,就没有跟我们老师一样根据课文的内容和顺序逐一设疑,而是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题: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和楚王是打了个平手呢?还是决出了胜负?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读呀、想呀、划呀、写呀、争呀、辩呀,课堂上是你来我往,各抒己见,生气勃勃。这一问题设计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导读面的广度,还是思维训练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一般老师的正常思路。因为他不是引导学生单纯地从一个方面来认识蔺相如的特点,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与不同角度来立体地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所以他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徐老师的课堂设疑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且是多角度,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精心准备问题
  问点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切入点。要设疑就必须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设计问题的切入点要优化,怎样优化呢?(1)从文章的关键处设问。课堂设疑首先是“问点”要精。精确的“问点”一般应设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质难处、思维的转折处以及规律的探索处。如教学《詹天佑》一文,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想想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教师相机板书“杰出”“爱国”。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设计问题: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看边画边想:从哪些词句看出詹天佑是位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在研读重点语句时,动画演示开凿隧道采用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中部凿井法”,火车行驶在 “人”字形线路上的情景,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能领会到詹天佑的卓越才干和创新精神。(2)追求问题的思维价值。肤浅的没有思考容量的封闭性问题必然导致学生肤浅的思维。这就要求课堂设疑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追求问题的思维价值。如教学《草船借箭》时问:“箭很明显是用计骗来的,为何题目不改成《草船骗箭》呢?”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认真读课文,逐步了解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早就算到第三天四更时分必有大雾,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又将箭如数射“还”曹操。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雄才大略。在品读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3)尽量不要针对课文问。如讲《再见 亲人》,不要老是问:“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她为什么这样做?”,“小金花的妈妈怎样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说明了什么?”,“大嫂为什么跑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她怎么拄着拐杖为志愿军送行?”等等。教这一课我只让学生用心去读,告诉他们读的时候,要抓住有想法的、被感动的句段,深入思考体会后,读出自己的感动,讲出自己的见解。虽然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一个没提,但学生在表达中一边说自己的理解,一边引用朗读课文章节,既理解了文章内容,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就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学习语文,用教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灵活施问,追求效率
  设疑是一种艺术。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改革常规的问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才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表达题意,让学生乐于思考回答。如教学《将相和》的“完璧归赵”这一部分,可提这样的问题: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亲王?为什么?这个问题包孕着多种诱答因素:可能是真撞,也可能假撞,在吓唬秦王。由于这种问法改变了,因而问后学生讨论激烈。教师这时不直接评判,而要相机诱导学生反复读书,深入思考。最后体会到:蔺相如在相机行事,是在与秦王以死相拼。这样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品质,还能从而达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总之,课堂设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设疑能使学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愤悱”状态。特别是容易使学生在问题解决前产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茫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奇;当意识到问题要解决时,会出现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满足。有效的课堂设疑能引领学生解题方向,活化学生思维过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他文献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能力;逐步形成实验、调查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新教材贯彻了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针对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在编写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实验入手,引出问题(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探索。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向及质量,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抓住思维
期刊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开讲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全副身心集中到课堂上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这样,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才能做到成功开讲呢?以下七法,可供参考。  一、展示目标法  教师开讲时可简明扼要地展示出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及所学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
期刊
摘要:一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犯难,形成了一种对写作的恐惧症。怎样去消除这种恐惧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可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作文。用作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作文。用平等民主的思想,指引学生“评”作文。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乐园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作文。一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犯难,形成了一种对写作的恐惧症。怎样去消除这种恐惧症,激发学生的
期刊
新课改条件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积极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如何用新的课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成为了课改实验的核心问题,这次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峻性的考验,教师必须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性地实践。  一、重视沟通  充分尊重学生,热
期刊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
期刊
有的教师认为,高三毕业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不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要以教师讲授、甚至灌输为主,似乎学生自主学习法只适宜高一、高二年级,不适宜高三毕业班教学,与高三课堂教学相矛盾,自主学习法会影响高三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似乎要完成高三教学任务只能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罐”、学生在课堂上“满堂听”,把学生自主学习法与高三课堂教学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在认识
期刊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被我们所熟知,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也是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很多老师被多媒体教学所误导,导致课堂结构没有合理地设计,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
期刊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哪些呢?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