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利用99mTc-硫胶体对1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了全身骨髓核素检查,并将显象表现分为5型(荒芜型、抑制型、灶I型、灶II型和正常型)。本研究介绍了各类型的显象特点及对其临床应用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示分型有助于对再障的诊断以及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期刊
我们对血小板膜糖蛋白IIb单克隆抗体HIP2的作用特点作了研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得健康人血小板膜上HIP2分子结合数为35 200 ±6 000。电镜检查显示免疫胶体金标记的HIP2散布在血小板表面及其开放管道系统,并有帽形成。温度和抗凝剂可影响HIP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健康人、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和α-糜蛋白酶处理的血小板中观察了HIP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其在血小板表面结合数之间的关系;在
在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和冼涤血小板悬液中分别加入尿激酶或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率下降,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减少,而在事先经抑肽酶孵育的富血小板血浆和冼涤血小板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尿激酶或纤溶酶,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率无明显改变,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的减少也较轻微,提示纤溶酶可造成血小板膜GPIb的损伤,抑肽酶对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期刊
分析我院1971~1989年间住院的124例成人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ENL)病例。对107例(86.3%)患者进行了门诊或家庭跟踪随访,对108例的组织病理切片进行重新复查确定分类,并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及剖腹探查的发现重新确定临床分期。对PENL的发病率、诊断标准、临床病理特点及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本组5年生存率为58.6%,10年生存率为38.0%,对PENL者早期施行根治性局部
期刊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血清及T淋巴细胞亚群对巨核细胞生长的影响,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巨核系祖细胞、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分别去除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患儿血清及/或补体观察巨核细胞集落产率的变化。结果提示:自身血清中存在有抑制巨核系祖细胞的生长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因子;抑制T细胞对巨核系祖细胞的负调控功能降低。
我们对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癌性促凝物(CP)进行了研究。19例初诊APL均表达高CP活性。其中10例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CP活性(44.74 ± 12.57U/mg)明显高于9例不伴DIC患者(9.14±4.78U/mg)。CP活性与白血病病情密切相关。CP活性检测在白血病早期诊断和复发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还可以用于检测微小残留病。研究结果提示,人白血病细胞可以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