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体验到乐趣。要有计划地进行,长期地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开拓思路 循序渐进
教学的艺术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调动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地长期地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做法。
一、开拓思路,把文章写具体
写作文有了内容,但如何写好,写具体,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
1.再现情景,引导回忆。
学生作文时,或引导学生回忆,或运用多媒体再现主题反映的内容,再现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味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的情形。学生如临其境,见景生情,使当时的人和事再现,唤起记忆,入情入境,唤起表达的欲望,如写义务劳动、记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等。如在拔河比赛活动中,事先用录像机录下同学们激烈角逐的场面,摄像机特写同学们在拔河中用尽全力的神态,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的热烈场面,拔河获胜时人们的胜利喜悦情形等,作文时用多媒体播放录制的内容,学生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兴趣极其浓厚,表达的欲望相当强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2.学会观察,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写。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方法。一个场面、一个事物、一处景物、一件东西,只有对象明确,范围清楚,为儿童所熟悉、所喜爱、贴近儿童生活,才能够激起儿童习作的兴趣。首先,要确定好观察点,注意取景角度。例如《长城》一文,先写远看长城,观察点在远处,后写长城的高大坚固,观察点在近处。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长城,由远及近,由概貌到细处,写得既全面又精析。其次,要认真比较,写出特色。例如《桂林山水》通过丽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相比,写出了桂林的山和水的不同特点,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绝唱做了很好的注释。
3.指导学生写得具体。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注重典型示范,引导联想。作文前选择一两篇类似的写得具体的作文范例,读给学生听,指出写得具体生动的地方。在讲读课文中除结合范文进行指导外,还善于启发学生从一事想到另一事,从现在想到过去,想到将来,从事物的现象想到事物的本质,等等。其次,指导写具体还要多问“怎么样”。比如公园的景色很美丽,到底怎样美丽呢?会开得很热烈,到底怎样热烈?有时候问一次不行,还要连续问几个“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个个“到底怎么样的”都得到明确的答案,就一定能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
二、指导学生写从最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
1.写亲身做过的事。
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2.写观察过的。
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教育学生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在观察或参观的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体充实。
3.写听到过的。
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要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4.写想之所想。
要学生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往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
5.以读促写。
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己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否则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放胆文”与“下水文”的指导
学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自己想写的事,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样做就怎么写,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我所感兴趣的事”,学生生活的世界是个万花筒,他们感兴趣的事很多。如公鸡打架、猫捉老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饶有趣味的,春天时他们有的悄悄溜到河边捞小虾养着玩,有的用纸盒喂着几条蚕虫,天天在观察翻动……这一切,他们写起来兴趣很浓,且有血有肉。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他们练习写“放胆文”。当然,这样的作文有点稚气,取材于生活琐事,不那么“富于思想性”,也可能不那么文雅,但是这些作文一般无做作,无气话,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反映了他们眼中的客观世界。
给学生写“下水文”也是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妙招。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不妨自己写一写,考虑如何审题,中心是什么?选择什么材科?如何布局谋篇?这样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体会到题目是否出得合适,学生是否有内容可写,文章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除了这种写法之外,还可以怎么写等。这样不仅可以深知作文的甘苦,体会写作的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方便以后的批改,而且“教师下水”,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航天.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李克用.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开拓思路 循序渐进
教学的艺术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调动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地长期地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做法。
一、开拓思路,把文章写具体
写作文有了内容,但如何写好,写具体,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
1.再现情景,引导回忆。
学生作文时,或引导学生回忆,或运用多媒体再现主题反映的内容,再现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味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的情形。学生如临其境,见景生情,使当时的人和事再现,唤起记忆,入情入境,唤起表达的欲望,如写义务劳动、记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等。如在拔河比赛活动中,事先用录像机录下同学们激烈角逐的场面,摄像机特写同学们在拔河中用尽全力的神态,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的热烈场面,拔河获胜时人们的胜利喜悦情形等,作文时用多媒体播放录制的内容,学生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兴趣极其浓厚,表达的欲望相当强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2.学会观察,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写。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方法。一个场面、一个事物、一处景物、一件东西,只有对象明确,范围清楚,为儿童所熟悉、所喜爱、贴近儿童生活,才能够激起儿童习作的兴趣。首先,要确定好观察点,注意取景角度。例如《长城》一文,先写远看长城,观察点在远处,后写长城的高大坚固,观察点在近处。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长城,由远及近,由概貌到细处,写得既全面又精析。其次,要认真比较,写出特色。例如《桂林山水》通过丽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相比,写出了桂林的山和水的不同特点,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绝唱做了很好的注释。
3.指导学生写得具体。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注重典型示范,引导联想。作文前选择一两篇类似的写得具体的作文范例,读给学生听,指出写得具体生动的地方。在讲读课文中除结合范文进行指导外,还善于启发学生从一事想到另一事,从现在想到过去,想到将来,从事物的现象想到事物的本质,等等。其次,指导写具体还要多问“怎么样”。比如公园的景色很美丽,到底怎样美丽呢?会开得很热烈,到底怎样热烈?有时候问一次不行,还要连续问几个“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个个“到底怎么样的”都得到明确的答案,就一定能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
二、指导学生写从最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
1.写亲身做过的事。
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2.写观察过的。
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教育学生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在观察或参观的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体充实。
3.写听到过的。
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要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4.写想之所想。
要学生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往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
5.以读促写。
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己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否则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放胆文”与“下水文”的指导
学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自己想写的事,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样做就怎么写,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我所感兴趣的事”,学生生活的世界是个万花筒,他们感兴趣的事很多。如公鸡打架、猫捉老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饶有趣味的,春天时他们有的悄悄溜到河边捞小虾养着玩,有的用纸盒喂着几条蚕虫,天天在观察翻动……这一切,他们写起来兴趣很浓,且有血有肉。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他们练习写“放胆文”。当然,这样的作文有点稚气,取材于生活琐事,不那么“富于思想性”,也可能不那么文雅,但是这些作文一般无做作,无气话,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反映了他们眼中的客观世界。
给学生写“下水文”也是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妙招。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不妨自己写一写,考虑如何审题,中心是什么?选择什么材科?如何布局谋篇?这样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体会到题目是否出得合适,学生是否有内容可写,文章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除了这种写法之外,还可以怎么写等。这样不仅可以深知作文的甘苦,体会写作的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方便以后的批改,而且“教师下水”,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航天.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李克用.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