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汉语分科教学,是建国以后花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集中优秀力量最多,中央领导最重视,力度也最大的一次语文教学改革。中央指定胡乔木领导,教育部由副部长也是人教社社长叶圣陶直接领导,伯箫是第一线总指挥。如此领导阵容是空前的。自那以后至今,也不曾有过。
   1951年到1958年,这套教材从启动到停止使用,历时八年之久。从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胡乔木在讲话中宣称,“语文教学的目的存在着特别混乱的现象,其原因是没有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提出分科的问题,同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下半年,语文教育界开始讨论。1953年4月,教育部向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提出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示,语言、文学可以分科。并指定成立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由胡乔木任主任。1953年12月,胡乔木向中央写了《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1954年2月1日,毛泽东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吴伯箫正是在这个紧要关口来到出版社。
   他未来之前,教育部教学指导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分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制定和编写已做了许多具体准备工作。分科虽然是学习苏联(也是原俄国)的模式,内容却无法照搬外国,必须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选材,必须研究当时尚乏共识的汉语语法,从中提炼出各方都能接受的临时教学语法体系。吴伯箫的到来,对这项艰巨的工作是极大的促进。在他的领导下,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教材初稿顺利地编写出来了。
   伯箫对工作全心投入,一丝不苟,与叶老配合得很好。比如编辑初选的课文以及注解、练习等文字,他都一一亲自审阅,经他同意再送叶老审定。伯箫他不光审阅,还自己推荐课文。他推荐的课文,不是在书本或报刊上标出所选的文章给大家看,而是亲自抄写一遍,用毛笔写成优美的行楷,抄件本身就是艺术品。白天繁忙无暇,抄写在深夜。他的办公室夜夜灯火,有时亮到天明。他工作或写作,通宵是常有的事。他笑着说,早晨用冷水洗个脸就精神了。
   为了广泛征求作家的意见,在伯箫的主持下,召开过几次作家座谈会,最盛大的一次是在和平饭店召开的。茅盾、臧克家、老舍、萧三等文学大师都曾到会。在此之前,中学语文教材中虽然选入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界却很少联系。这种交流不但听到许多宝贵的意见,而且获得文学界的理解和支持。与会者对中学语文课一律表示赞同,情绪热烈。课本的初稿编出以后,伯箫还带领我们出去调查研究,并且组织试教。计试教中学74所,参与试教学生27000多人,试教取得了极好的成绩,广大师生热烈欢迎这项改革。至此,教学大纲草案及教材试教本均已定稿,各界舆论都表示支持,试教又给分科的施行提供了实践的确证。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全国推行)了。
   (节选自刘国正《忆吴伯箫同志》。题目为编者所加)
  人物速评
   吴伯箫先生以其优秀作品和高尚人格,受到后人景仰和崇敬。他全心全意投入教材编选工作,他为我国语文教育所做的贡献,必将为后人所铭记,催人奋进。
  作家作文观
   吴伯箫先生认为,把作文写得明白通顺(把花木侍弄得枝叶扶疏),不容易,要付出心血。要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多练(能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养成说老实话的习惯。事想得明白,话说得清楚,才知道作文应该怎么写,怎样写得好。
   学作文,开头走就要把路走正。知道什么写什么,懂得什么写什么,实践什么写什么。吴老在《文风不是私事》中说:“好的文风,一要表达正确的思想,二要抒发健康的情感,三要文字准确、鲜明、生动,合乎語法,合乎逻辑。句子要短一些,去掉每一个多余的字;篇幅不要太长,删节任何多余的话。”
其他文献
文题速递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作文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1.严格审题,确定重点   这是一篇介绍某种科技产品的作文,要特别注意后面的要求: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审题时要扣住题目要求,思考严密,从而确定作文重点,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2.了解对象,确定顺序   介绍生活
期刊
作者介绍   乔斯坦·贾德,1952年出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十余年。1986年创作出版第一本书《贾德谈人生》。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对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探索、思考。代表作《苏菲的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之一”,乔斯坦·贾德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作品简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期刊
我家窗口,正对着那个老式公交站台。   斑驳的站台有一个异常显眼的站名——交通运输局。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窗口观察那些要乘公交车出行的人: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甚至同样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等车、上车方式。有意思吗?有点儿。但又好像没有。   那天,窗外狂风大作,雨点抽打着窗玻璃,大树在北风中颤抖着,伸出枯瘦的枝丫,似乎在哀求冬天能对它仁慈点。   我又早早起床,站到窗前。虽然屋里暖暖的,但我的手还是
期刊
这个世界,丰富多彩,需要你一页一页地去阅读。  春姑娘悄然走来,大地朗润,万物复苏。瞧,小草从地下悄悄钻出来,露出可爱的小脑瓜,嫩嫩的,绿绿的,似乎正在用好奇的眼睛四处打量这个崭新的世界。岸边的垂柳已抽出嫩绿的枝条,上面点缀着密密的细芽儿。风儿一拂,柳枝飘飘,如长袂少女,翩翩起舞。风儿渐渐止息,河面如镜,柳影幢幢,似那对镜梳妆的俊俏姑娘。几只“先知”的鸭子不懂“风”情,嘎嘎叫着游过来,搅乱了一池春
期刊
左读范文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数量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极其轻快优雅。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
期刊
古人云:“时穷节乃见。”说的是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大考场,各种各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身上。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要想做天地间的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凡事对号入座。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被人泼了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
期刊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证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议论,而是层层推进的递进式议论。这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借鉴意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期刊
总体原则   学以成人。读书学习目的是什么?这是孟子强调的首要问题。人生时间有限,书海无涯。在宝贵的时间里,选择读哪些书,取舍标准在于读书目的。孟子认为,读书首先为了明白事理,提升个人修养。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读书学习就是要把人的善良之心找回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心,都可以成为一个贤人。而读书学习则是让人明事理,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文明人,从一个低级欲望的人变成一个
期刊
蒋勋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美怀有布道之心,令人感动。席慕蓉说:“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会长存。”今天我们一起读他的一篇美文,看看他与古诗词的故事。  品读经典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   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
期刊
文题导入   生活中处处有“顶”。你看,一粒种子,顶出土层;一只海燕,顶风冒雨;一座大山,顶天立地;一个团队,合力相顶……它们都顶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春天!“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   请以“顶出一个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习作展示  顶出一个春天  季王钰洁  春天来了,但天气还是有点冷。我打开窗户,伸了伸懒腰,看了看对面楼下的迎春花。   它们小小的,根茎十分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