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祠堂:立体的族谱与族训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nett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原区新圩毛氏宗祠图/ 山东画报出版社

  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办理红白喜事、上灯修谱、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等的重要活动场所,它集祭祖、管理、行使族权于一身,神圣而庄严,集中体现着人们的精神要求。祠堂的建筑以宗族观念为基石,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所以,祠堂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由祠堂厚实的砖墙、粗大的梁柱,我们不难体味它象征人们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人类价值;由祠堂显赫的门面、宽阔的空间,我们不难领略它激励后人勤劳上进、光大门第的精神价值;由它考究的建筑、精致的装潢,我们可以品评它富丽堂皇的外表之下,蕴涵着的艺术价值。一座祠堂既是一座缅怀祖宗功名的纪念碑,往往也是一座表彰先人善行义举的道德碑,它默默无言,却又铿锵有力,用砖石木的语言教化着后人。
  宗族之志:新圩毛氏宗祠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毛家村是一个八十多户、四百多人口的小村庄。然而,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不到百年的时间,该村获大学学历以上者有一百五十人。村中有条长约五十米的裕元巷,出了博士、教授、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八十余人。故而,该村被一些媒体誉为“博士教授成群的村落”。裕元巷里有副对联称:“州县名绅商贾巨子裕元是巷,父子泰斗兄弟精英毛门斯派。”
  裕元巷的开创者为毛仁炬,他自幼丧父,从小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后在新圩街上开“裕元和”棉纱布店发迹。家谱上盛赞毛仁炬,“谦逊以持己,宽和以处世”“生平慷慨,见善心趋”“事亲至孝,忍辱睦邻”,其品行可见一斑。毛仁炬训导后人“士人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必先以变化气质为主”“且尔等能奋志前程,以诗书训子孙,令世世不乏读书种,名由此扬者,余亦何患无功名哉”。毛仁炬经商赚钱,不为满足物欲,不为敛财置产,他虽有六子三女十四孙的大家庭,却只有六栋住房、几十亩地。毛家果然世世不乏读书之才,毛仁炬的两个儿子成了清末的秀才,于民国初年创办吉安县私立高等小学,后又创办私立吉安小学。1926年,毛礼铎三兄弟在吉安创办私立文山中学,并创办《大华日报》。1929 年,知名爱国人士毛健吾在湖南衡阳创办大刚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创办《大刚报》,后迁至香港,成为香港一张很有名气的报纸。上世纪初毛家人还建立了类似“公堂会社”式的助学组织,叫“义学会”,靠公田出租和义仓存粮,来接困济贫和扶助教育。
  毛氏宗祠又名“文接堂”。文接堂可谓人才接力,济济一堂。以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等为主的高等人才,分布于全国诸多重要城市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除从事教育者外,还有工业、经济、新闻、企业、医药、军事等行业的高级人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始至今,迅速形成令世人刮目相看的裕元巷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渊源,在于耕读传家的传统,在于毛氏宗族世代秉持的传承文明、文化接力的宗族之心。
  新圩毛家村开基于宋淳熙年间,毛氏宗祠重建于1936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建筑。宗祠按赣中传统建筑风格布局,为“三间两井三进”,青砖、灰瓦、马头墙,红石立角,青石门框、横担。祠堂前矗立着“冬官第”牌坊,牌坊上用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的景德镇瓷板画镶贴。支撑牌坊的四根水磨石柱,每根高三米五,直径约八十厘米,用的是从美国运回来的“洋灰”,请上海知名建筑师设计,由江浙工匠手工打磨,耗时一个月建成,费用占整个祠堂造价的三分之一。水磨石柱上方有仿意大利风格的卷草花饰、水泥浮雕“狮象四瑞”,下有水泥文竹型下水道。将外来文化元素和传统民族工艺有机结合,体现了上世纪初叶毛家人接受先进理念的时代特征。
  牌坊有联夸耀毛氏祖上荣光:“司空司马第,太守太保家。”祠堂大门上方“毛氏宗祠”四字由时任吉安专员公署专员兼任吉安县县长的“吉安王”李正谊亲赐墨宝。祠堂内,镂空木刻精美绝伦,斗拱飞檐巧夺天工,祠堂楹联则是言辞殷切,“迎尚书以就养心能兼孝,因刺史而兆基官即为家”“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继宗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地灵而人杰。站在高处远看毛家村,村庄四周高、中间低,就像一方墨砚。村落正处于宝砚中央,而裕元巷处于村庄中央。站在文接堂前远眺,视线越过纯化河,视野内山峦起伏延绵,正对面的三座山峰造型就是一副笔架。一道精美的砖砌漏花古屏墙与祠堂相隔,屏墙外是半月形的聚星池,池子又名“七星伴月”,从远处龙头山引来一股涓涓水流,流入聚星池,池水有了龙头活水的充泽和净化,“宝砚”就能永远丰润、翰墨飘香了。古村低洼,却不积水,余水都从村西北一座名叫莲桥的单拱石桥下排出,古老的莲桥就是“宝砚”的出水口。
  名门望族:衢州孔氏家庙
  在我国,孔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方祀孔的地方,设在国子监(太学)内,地方上则设在州学、(郡)县学中;第二类是民间建立的孔庙,广布于全国各地,俗称文庙;第三类就是孔子世家的家庙,是孔子后裔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普天之下,家庙只有两座,一座在山东曲阜,一座在浙江衢州。衢州为什么会有由宗子奉祀的孔氏家庙呢?说来话长。
  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陷汴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亡。同年五月,赵构在应天称帝,为高宗,改元建炎。建炎二年(1128)秋,宋高宗在扬州行宫举行郊祀,召远在曲阜的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等侍祀。时逢金兵分三路向山东、河南、陕西进发,取道山东的一路,在建炎三年(1129)春,初攻下徐州,进而南下,直指扬州。宋高宗朝廷仓皇至杭州。孔端友已无法回到被金兵统治的曲阜,只好追随宋高宗南渡。同年九月,金兀术分兵两路过长江,破建康,进逼杭州,宋高宗携众往浙东逃窜,直到建炎四年(1130)春金兵北撤。四月,宋高宗到达越州,驻跸州治。宋高宗在越州的两年间,金王朝的力量逐渐北缩,南宋政权逐渐巩固,形成了南宋王朝与金王朝对峙之势。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南迁孔裔陆续赴任。绍兴元年(1131)孔端朝赴徽州黟县,就任通城令。孔端思在杭,就任府学教授。衍圣公孔端友任郴州知州,到任患疾身亡。   孔端友死后,对孔子世家的定居问题,朝廷的处理是很慎重的。宋高宗对滞留在衢州的孔子世家,作出了“诏以其(孔端友)子为右承奉郎,封衍圣公”的决定,绕过了孔子世家的居留问题。第二年,又将无功名的孔瓒补为迪功郎,并令吏部授予其初品官职。宋高宗的用意在于:首先,对留在衢州的孔子世家的正统性、连续性再一次予以肯定;其次,对金王朝授孔端友之侄孔璠为迪功郎、受封衍圣公的举动予以否定,以保持孔子世家的统一;第三,对孔子世家继续留居衢州表示默认。
  当时,暂时留居在衢州的孔子世家,多次请求在当地再建一座家庙。然而若如此,那就表明宋高宗抛弃了“大一统”的传统,承认金王朝对孔子世家的分裂,同时证明南宋王朝无力收复山东等大片疆域,无力使南迁的孔子后裔回归曲阜,会带来恶劣的政治影响。为了让南迁的孔子世家有个祭祖的地方,绍兴六年(1116),宋高宗赵构作出了“诏权(衢州)州学为家庙”的两全之策。可是,到了宝祐元年(1253),南宋不仅没有收复中原,反而失去更多的疆土,宋理宗准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兴建了第一座衢州孔氏家庙,以州学权代孔氏家庙的局面才告结束。州官孙子秀因此而升为太常丞。
  南宋与金的长期割据和对峙,导致中国的长期分裂,也使得孔子裔孙南北隔离。这种同时并存两个宗子、两个衍圣公的分裂局面,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元世祖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发现了关于孔子世家的两个情况:其一,“太宗世,诏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垄衍圣公卒,其子与族人争袭爵”;其二,元兵攻下衢州时,发现衍圣公孔子五十三世孙孔洙仍然健在。为了维护礼仪和传统,为了“大一统”的帝国昌盛,经过数年的调查和思考,元世祖明确了“孔子后,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世孔端友子玠寓衢……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为了统一孔子世家,元世祖下诏“江南衍圣公入觐,命归曲阜袭封”。这项决定完全符合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度,有利于分离孔裔归于统一。但是,在荣誉和利禄到来的时刻,江南衍圣公孔洙却怀着仁义的信念,以衢州有家庙,有五代先祖的陵墓以及年迈的老母为由,请求朝廷让他回归衢州,率已经南迁在江南的众多族人,继续在衢州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恳请皇上将衍圣公爵位赐予曲阜的族弟孔治。元世祖同意了孔洙的请求,封孔洙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江学校事”,并且给他“护持陵庙的玺书”,对孔洙让爵的高尚品格,元世祖十分感慨地赞颂说:“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
  从孔洙让爵之后,南宗的正统地位被废除。元朝统治者为了避免孔氏南北两宗日后相互嫌隙而生争执,更不允许南宗背忘孔洙让爵之风,制订了《整治孔氏弟子违犯家规》的典章,修订了《孔氏南宗家规》,立有“遵制典”、“端教源”、“示劝惩”、“防冒姓”等条款,“行令在衢子孙永遵制典,恪守祖风,有违者以不忠不孝论。置之重典,永有叙录”。《衢州家庙考》云:“衍圣公洙让爵于曲阜,南宗中衰,家庙书楼,其制非宝祐之旧。”
  衢州孔庙曾经三迁三建,十多次修葺。现址的孔庙为明正德十五年(1520)所建,位于衢州府城东隅,占地约二十亩,基本上是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的规模来规划建造。建筑占地面积约一万三千九百平方米,分为孔庙、孔府及后花园三部分。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东、中、西三条轴线布局,庙前设有金声门、玉振门、棂星门、大成门四门。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甬道、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进大成门可上佾台,那是祭祀孔子时歌舞的地方,由青石铺成。紧接佾台的孔庙主殿大成殿,是庙内的最高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阁雄伟,气势不凡。双重飞檐中立有一块竖匾,上书“大成殿”三字,檐下挂着“生民未有”匾额,为清雍正皇帝御笔。殿内有清康熙皇帝撰写的“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正殿上方。大殿高二十三米,长和宽各九米。殿内正中是孔子坐像,两旁侍立着其子伯鱼及孙子思像,横梁上悬有十余块历代皇帝御书匾额。殿内共有木质圆柱十二根,其中最大的圆柱周长一米八,一人难以合抱。东西两庑祀十二哲、中兴祖孔仁玉以及孔传、孔端友。金声门左,是家塾所在,内进为祟圣祠,祠后是圣泽楼(旧称御节楼),祠前稍西为报功祠,祀官绅之有功于南宗者。玉振门右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及思鲁阁等建筑。思鲁阁上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像高不足两尺。孔子长袍大袖手捧朝笏,亓官夫人长裙垂地,形象生动。阁下立有先圣遗像碑,相传为孔端友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手迹摹刻。
浙江衢州孔氏家庙。图/ 山东画报出版社
浙江衢州孔氏家庙前的牌坊。图/ 黄琼/FOTOE

  镇守人心:流坑董氏大宗祠
  江西乐安县流坑村董氏的远祖可上溯至西汉大儒董仲舒,历代先人如何千里辗转到流坑,似无确切的说法。流坑的董氏大宗祠曾以宫殿般的煌煌气派,镇守着宗族的人心,凝聚着安居乐业的祈望。
  村北陌兰洲的大宗祠遗址上,残存的五根花岗岩石柱,傲指蓝天,笑看风云流散;幸存的一对红石巨狮,相视无语,听任背着书包的孩子们把自己骑在胯下嬉笑打闹,仿佛早就没了脾气。所遗石柱,为大宗祠第二进“敦睦堂”中柱,高达八米,柱体以半圆形的花岗岩石块对拼,错缝垒叠,外以白色灰浆涂抹,再髹以黑色生漆。柱础为双层,也是花岗岩质。凭着这座建筑的残骸,不难领略它曾经的宏伟,曾经的堂皇。族谱中描述:“标坊坦道,重门翼庑,幽室崇堂,叠库层楼,肃斋净庐,绕垣绳巷,诸无弗称。”
  两百年间,大宗祠曾两次重建,最终还是毁于兵燹,人们只能沿着族谱上的文字和构图进入其中。这是前带院落的三进式重檐建筑,庭院前方及两侧均辟有石构坊式门,东曰“累朝师保”坊,西称“文武状元”坊。入正中辕门跨墨池达主体建筑的正门“德厚流光”门,两侧置石狮,穿庭而入,第一二进分别为“贤育楼”和“敦睦堂”,均属三开间重檐式;第三进则是更为高大的五开间重檐式,中间有“孝敬堂”祭祀近祖,两侧分别是“彰义堂”“报功堂”“宗原堂”“道原堂”,祭祀远祖、乡贤、地仙等。也就是说,这座宗祠除主祀开基祖董合等列祖列宗外,还将族中官宦、乡贤等附祀其中,但凡膺朝廷一命之荣者皆可安坐于此,享受族人的叩拜。辟报功堂为铭记和报答堪舆先生杨救贫及其弟子,董氏居然把堪舆先生的成我之恩视同生我者了;设彰义堂特以表彰和激励有助族之举的义士,居官分俸者、居家助银修神龛祭器者、出力修祠出钱供祭者均在彰表之列;道原堂祀奉远祖西汉大儒董仲舒以溯其道学之源;宗原堂祀奉的流坑董氏开基祖董合之曾祖父。
乐安县流坑董氏大宗祠。 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大宗祠作为建筑组群,在主体建筑左边是桂林祠,祀董氏十六世祖;其右还有幸存下来的桂紘祠,即文馆,祀孔子。它不仅集宗祠、文馆于一处,而且主体建筑后进五堂并立,其上复置敕书阁,祭祖、祀孔,兼祀名宦、乡贤,旁及民间杂神。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得罪,如此大肚能容,该视作大姓望族的大家风范呢,还是浸润在骨子里的中庸之道?
  流坑董氏自始建大宗祠起,直至清末,建祠、修祠不断。至清道光年间,村中宗祠及大小房祠达八十三座,还有二三十座书院、宅第为纪念先人被改为祠堂,现存有屯田祠、校书祠、双桂祠、环中祠、益宇祠、振卿祠等五十多座祠堂。不少祠堂的上层楼房,都被设置为敕书阁用以藏书,仿佛书也是供奉祖先的佳果,也是绵延不断的香火。
  流坑祠堂里张挂着董氏祖宗的画像。一个个正襟危坐,很是威严。《流坑董氏衣冠图》的原物为宣纸字画心、边以淡蓝色绫装裱的长卷。字画心分成许多格,以年代的先后为序,每格有一个董氏人物的衣冠画像和由历史文化名人亲笔题书的像赞。举行祭祖活动时,便将此图挂在大宗祠的祭堂上。当烛火通明、香烟缭绕之际,仰望那些音容宛在的祖先,族人们定会有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吧,与之相伴的是宗族的骄傲。
  这种骄傲的宗族情感一定是与生俱来的。正是它孕育和造就了大宗祠这样的建筑,因为,只有如此宏伟的宗祠才能表达流坑人世家大族的千古不朽的荣耀。
  流坑董氏高贵非凡的自我意识,可从族谱对婚姻的清规戒律中窥见一斑:
  婚姻一节,吾宗素严。系世家大族及门户清白者,方与成婚,妇则谱载娶某处某氏,女载适某处某氏,或并书某翁与某婿者,重其贤也。间有贪财结亲娶小姓者,图载本夫“因娶某处某姓女为妻,黜族”。有子者书“侧室”,无子者削不书。以女配小姓者,尤为辱先。本父母黜族,系伯叔兄主婚者亦黜族。图载如娶妇者,传亦不载,各终身不许入祠。而姑录其后者,罪不及子孙也,自此修谱以前言之。以后有犯者黜族,外男仍议罚,女追财祠入祠。本宗作媒者,一并论罚。
  字里行间,真是森严壁垒。本族人等,哪怕耕织渔樵,也是高贵的血统。于是,和小姓通婚被视作辱身辱祖,为宗族所不容,甚至不惜以“黜族”的惩罚来严禁。流坑董氏的族规、祠规等规约中,多有以“黜族”“终身不许入祠”“合众攻之”来震慑人心的惩戒条款,种种戒律无非是要求族人遵圣训、供赋役、崇礼教、敦俭朴、广储蓄、息争竞、积阴德、善贻谋、修武备、勤职业、端蒙养、宗正学、禁邪巫、禁佃仆等等。
  耸立于村中的宗祠,威严地镇守在人们的心头。宗族依靠它,维系着森严的宗法关系,同样,也依靠它来建立生活秩序。
  大宗祠,无疑极其有力地强化了流坑人对自身的体认。它的标坊坦道、重门翼庑,让人们警醒于自己的尊贵出身;它的幽室崇堂、肃宅净庐,让人们惊觉于自己的高傲地位。宗祠那五根残柱至今仍像惊叹号一般直插在族人的心头!而那对红石巨狮,虽有些落寞,却依然是流坑董氏引以为豪的心灵影像。
  (摘自《中国祠堂的故事》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删节)
其他文献
清代檀香花鸟扇,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图/FOTOE  从古至今,扇子一直是人们在夏天驱暑纳凉时不可或缺的日常物品。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字记载上看,早在尧舜时期便出现了扇子。《说文解字》中说:“萐,萐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萐莆叶便是最早制做扇子的材料之一。在人们使用竹子做扇骨之后,扇子便有了古代的称呼“箑”。另一位古代先贤舜,也被古人认为是制作扇子的始祖,晋朝崔豹在《古
期刊
但李从珂来到洛阳后,李嗣源责令他回自己在京师的府邸,暂时拒绝入朝请见。李嗣源似乎有意在等待杨彦温的到来,以了解事情真相,暂时不理李从珂,也是做个姿态给安重诲看。  药彦稠率兵攻河中,五日攻克。但他却给明宗李嗣源送来了杨彦温的人头。李嗣源大怒,但已经没有办法。  当时就有一种议论认为:后唐明宗时,四海安静,恬然无事,兵戈已息,而河中又不是边郡,更靠近国门,一个小小的衙内指挥使,怎么敢如此狂悖,向帝国
期刊
直想去格拉纳达,是因为中学时在语文课上听到老师放的一首曲子《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课堂上那舒缓悠扬的吉他声将我的心带到了一个遥远而宁静的地方,沉浸到一种忧郁的异域情调中。直到那个在纳塞瑞斯皇宫(Nasrid Palace)的夜晚,坐在四壁空旷的天井中,面对一泓孤独的泉水和头上的深邃夜空,我才深刻的感受到那熟悉的曲调中所蕴含的这座宫殿和这座小城的沧桑。  从伦敦到格拉纳达有直飞的航班,飞机上坐满了前
期刊
约1958年,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职工们在严寒的天气里做工间操。图/吴雍/FOTOE  作为全民健身的一种体育活动,广播体操已经伴随中国人65年了。  1950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访问苏联,学习苏联的体育制度。代表团中唯一的女性杨烈在回国后向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并得到批准。杨烈找来了北师大体育科班出身的同事刘以珍帮忙。刘以珍回忆起自己上学时曾经
期刊
若问“自古诗人皆入蜀”这句口头禅从何而来,一般都会联想到诗为一代之盛的唐朝。的确如此,整个唐五代时期,因为国家政治军事大局的原因,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文人入蜀浪潮,三百余年间,前后相续,未曾衰歇,往下一直延续到宋代,它深刻地影响了巴蜀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发展进程。  唐五代的巴蜀,政区沿革大致如此: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全国因山河形便分为十道,巴蜀地区主要分属剑南道和山南道。其治所分别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期刊
本年1月,中国国家足球队再次启程,远赴澳大利亚征战第16届亚洲杯足球赛。几乎没有多少球迷看好中国队在此次亚洲杯的前景。国足多年来的惨淡表现和严重退化,已经让球迷越发失去谈论的兴趣和激情。  唯一能给人些许希望的是,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足球复兴运动。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教育部将正式接管校园足球,让其脱离体育部门
期刊
一部将哲学、科学和人类友谊完美结合的历史传记  《勇敢的天才》  【美】西恩·B ﹒卡罗尔 Sean B ﹒ Carroll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年1 月  定价:49.80 元  美国作家西恩·B.卡罗尔所著的《勇敢的天才》有个很长的副标题:一位科学家和一位哲学家从法国抵抗运动到诺贝尔奖的勇敢冒险。  这位哲学家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加缪。而这位科学家叫雅克·莫诺,是一位
期刊
被人认为天生就是军人的张自忠将军,其实当兵入伍的时候已经25岁了,早就过了从军的年龄。他是软磨硬泡才进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一进入军队,他就显示出了极为出众的军事才华,很快就被任命为连长。当时,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这全连126名士兵中,后来成为军长、师长的就有十个,而任命为旅长、团长一级的就更多了。一个连队里居然走出这么多的将官,实在让人叹服。  张自忠将军第一次对日作战是在喜峰口战役中。喜
期刊
汉画像石:《专诸刺王僚》。公元前515年4月,吴国公子光设宴邀请吴王僚,并派刺客专诸伺机行刺。因吴王僚亲兵保卫森严,专诸把匕首藏于熟鱼腹中,上菜时刺死吴王僚,公子光夺取了政权,为吴王阖闾。图/FOTOE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他们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
期刊
1945 年2 月,玛琳·黛德丽在德国为美国士兵演唱。玛琳·黛德丽1901 年出生于柏林,1922 年进入电影界,1930 年去美国好莱坞发展,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女影星之一。二战期间,她成为宣慰非洲与欧美军队艺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为此她中断了自己的正常演出,一直积极参与并资助战时的避难和流亡者。图/ CFP  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而在2009年,为纪念二战欧洲战事爆发70周年,英国唱片公司推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