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是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行业里的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记不清是哪位业内人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行业里有三类人,第一类人尽可能地没有事情整出一些事情来;第二类人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发生却无从下手;第三类人在纳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风趣之余,引人深思。有人快速布局,有人无从下手,有人谋定后动,有人无动于衷,这是对2010的真实写照。此时回顾2010,其实每一个出版人都会发现,与年初相比,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变化更是发生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而促成这些变化的因素,是来自那些想整出一点事情的人。所谓的盘点,不过是向他们致敬的一个机会,不管他们在这一年是超出了预期,还是没有达到目标,但总归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数字出版的2010年。
一、政府部门不断发力
尽管目前很多数字出版相关的法规和条例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尽管目前数字出版最大的行业问题依然是体制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在为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首先是新闻出版总署方面,年初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任务,9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国内数字出版行业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和目标,10月,总署又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11月4日,总署公布了首批获准的电子书从业资质企业名单,初步完成了对数字出版现有主要产业链的管理布局,并具备了向未来新业态产业链的管理布局迅速修正的能力。其次是各级地方政府, 将数字出版基地作为拉动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整合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资金、用地、人才、项目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既帮助了新型数字文化企业进行孵化,也可以为老牌文化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广东、浙江等陆续成立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数字出版产业园、数字出版基地。事实上,各级政府的努力不仅仅局限于此,在2010年,由政府出面,牵头建立行业联盟、参加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带队学习考察等事情几乎司空见惯,甚至为了帮助出版业提高与运营商的分成收益和话语权,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直接出面,代表整个出版业与电信签署了合作协议,这在行业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二、版权乱局
如果有人说2010年数字出版的行业状态是十分混乱的,那么他很可能是在说数字版权。整个2010年数字版权官司不断,从一开始的Google事件,一直到年底的百度文库事件,一天都没有消停过。先是作者告硬件厂商,出版社告硬件厂商,硬件厂商告硬件厂商,然后是作者告网络平台,出版社告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告网络平台(硬件厂商和网络平台之间的互掐倒是很少见),总之,只能称之为版权乱局。
混乱的源头,在于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数字版权授权混乱,或者版权约定不明,或者约定有合同期,或者根本未进行约定,并因此导致产业下游连锁性的版权混乱。比如轰动一时的龙源期刊败诉事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龙源期刊没有获得作者的授权(事实上,大多数从事数字期刊出版的运营商都可能存在侵权行为,没有运营商会得到所有作者的数字版权授权),而2010年5月,龙源期刊总裁汤潮拒绝支付总额不过两万多元的罚款,主动接受行政拘留惩罚的事情,直接引发了6月的“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研讨会”和总署的“期刊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专门会议”,对于业界影响深远。混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盗版横行,2010年9月,读客图书爆料,《藏地密码》截止到2010年9月6日,被“数字出版”两年,收入为零。而苹果商店上共有9个版本的《藏地密码》付费下载,且9个版本全部是盗版,著作人的数字版权在当前的数字网络环境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成为数字版权目前最大的问题;11月,盛大文学与百度的版权战火再起(2010年没有断过),侯小强连续在微博上发言:“百度文库不死,中国原创文学必亡。文学正版一役即在此处。若狙击无效,明日之文学就是今日之MP3”,更是将盗版问题提升到了行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而在百度文库的背后,还有豆丁、新浪爱问等一大批类似网站,在这种环境下,即便赢了百度,盛大文学也会不断地重复昨天的故事,除非通过商业模式的变化,来代替单纯的版权保护技术。
在这种现状下,疏导比封堵会更加有效果。我从来不认为版权是通过技术或者法制能够彻底解决的,而应该是以利益为导向,并付诸新商业模式的设计:比如对作者的传统权利作出一些分解和授权,也可以学习一些金融行业的做法,将数字产品作为一个股票来发行,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内容的用户相当于某一种形式的股民,拥有该数字产品的某种权益分享,真正的变保护作者的利益为保护读者自己的利益。在此模式之下,再辅助法制和技术手段,才有机会最大程度地改善盗版问题。
三、智能终端崛起
在和台湾的同行们交流云计算的时候,发现他们管“云计算”叫“云端”,一头是云,一头是端,由端到云,再由云到端,我觉得这种叫法非常符合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内容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最终将使我们埋没于冗繁的“云”中,而智能终端,将以智能型的软件为核心,成为读者可随身携带的,并集成知识与内容解决方案的硬件载体,它最终将跨越阅读,形成以用户自己为核心的网络时代个人信息驾驶舱。
自2010年新年伊始,阅读器市场就进入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阶段,几乎每天都有阅读器的新品推出,不仅亚马逊的Kindle,巴诺的Nook,国内的汉王,就连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读者》集团等传统的出版机构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阅读器,最多的时候,国内市场有近百个电子阅读器品牌在市场上惨烈厮杀,直到盛大的Bambook以超低价格(999元)入市,极大地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利润空间,这才逐渐稳定了市场的结构。在未来,除非元太科技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否则这个市场不会再翻起大的浪花。2010年另外一个智能终端产品可以称作是万人瞩目,那就是苹果的iPad,4月上市首日,销量就超过了30万台,上市80天时达到300万台,从而使苹果取代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有报道说,截至12月初,iPad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但依然供不应求。作为一种阅读的新时尚,iPad成功地拉动了报刊媒体的阅读方式,并通过精美互动的页面,给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将改变用户们的生活,同时也将改变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进程。最后一个需要介绍的智能终端是智能手机,这是移动互联网未来最直接最广泛的智能终端设备。2010年8月,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6300万台,同比增长50%。另外,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将在2010年达到2600万部,较2009年增长约50%,因此,2010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智能手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在此之后,将是各类智能手机系统上应用的快速增长。现在,各类阅读软件种类成百上千,而且排名第一大类应用软件也并非游戏,而是电子书,且电子书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
尽管Bambook的出现,使电子阅读器行业的利润急剧降低,但这并不是威胁电子阅读器行业的更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来自于iPad体验对用户的冲击,其实如果只有iPad的话,阅读器还是可以与iPad形成足够的差异化的,只要阅读器能够保持细分市场的优势,依然可以做到生存无忧,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即将出现的众多的PAD新品类,PAD的大爆发,将使电子阅读器很难继续保持在细分市场的优势,而只能局限于纯粹的技术差异化,但在没有市场支持的情况下,纯粹的技术优势将会越来越单薄,直至最终E-ink技术退出阅读市场。
四、联盟合作不断探索
数字出版是一个交叉的行业领域,出版业做数字出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与IT业、互联网业、移动通信业做数字出版有什么不同,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内容本质,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因此,不管是大出版集团,还是小文化工作室,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然后走强强联合的联盟合作道路,如果发现自己还没有优势,那么就先从打造优势做起,以避免在未来合作的道路上被边缘化或失去话语权。
目前联盟合作方式有三种,首先是以地域或行业为特点的行业大联盟,比如2010年2月全国第一个数字出版行业组织——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挂牌成立,就包括了广东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产业运营、教学科研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近百家;而2010年5月,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牵头成立的“数字出版联盟”,则由40余家国内出版单位、民营出版商、技术服务商等共同发起成立。第二种联盟合作方式是在产业链上的几家企业的强强联合,比如2010年4月,新华传媒、解放日报集团,与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注资成立全新的平台公司,目的就是将三方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在传统的业务之上建设全新的数字出版业务体系。第三种联盟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对多的图书版权授权合作,运营商建平台,出版社来唱戏。由于运营商的平台不单单为某个出版社设计,所以运营商对平台上的用户一刀切,因此,很难做到对出版社的用户群体的切割细分和准确的营销推广,技术反倒成了获取版权的手段,这种做法正逐渐为出版社和作者所抵制。由于这类合作太多,所以就不进行举例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出版社应当建立一种机制,在获取分成受益之外,还应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效率进行检测,并争取与运营商共享用户信息数据库资源,此为题外话。
尽管行业里有多种联盟出现,但是却缺少联盟合作的典范,原因很多,要么是所有的资源累加在一起只起到了物理反应,没有起到化学反应;要么是某个企业想自己打通产业链,达到一家独大目的;要么就是始终在一对多的平台上展开不对等的合作,市场没有细分,用户定位也不准确。而下一步,资本的运作将成为联盟的最高级的运作方式,联想乐基金投资读览天下,雄牛资本投资山东世纪金榜,鼎晖投资磨铁,都多少与数字出版有些关系,这些都是专门的投资者,但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出版资本运作将趋向于更加专业和理性,并最终实现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跨越式发展数字出版的愿景。
下面是我的结束语,尽管看起来不像结束语,可既然是盘点,我还是不得不说一说知网。知网是主动整事的第一类人里面的代表人物,前几天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的首发式,人满为患,1400人捧场,200人没有座位,数个分会场皆人满为患,一个做数字出版的企业,那是怎样的磅礴气势,知网让我们看到了做数字出版的信心。说到了信心,我又想起前天在出版社网站年会上的一个事情,在我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一个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数字化的网络时代,让出版社如何找到自己发展数字出版的信心。我举了一个例子:后舍男生,这两个娱乐圈的小后生,要政策没政策,要组织没组织,要资金没资金,要人脉没人脉,要阅历没阅历,他们的视频作品在全球有上亿的观众,仅在亚洲就有超过7000万的浏览量,很多人甚至将他们的视频作品作为经典曲目保留在自己的硬盘中,他们两个都能够在这个数字时代建立自己的网络品牌,我们这些以组织单位存在的出版社就做不到吗?如果是,那是心理上做不到,还是财力上做不到,还是觉得不做也罢。
这就是我想说的话:两个年轻人能做到的事情,出版社的团队们也可以做到,有创意,有行动,方向正确,就足够了,不是吗?所以,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为成为2011年最能整事的那一类人而共同努力吧。
一、政府部门不断发力
尽管目前很多数字出版相关的法规和条例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尽管目前数字出版最大的行业问题依然是体制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在为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首先是新闻出版总署方面,年初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任务,9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国内数字出版行业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和目标,10月,总署又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11月4日,总署公布了首批获准的电子书从业资质企业名单,初步完成了对数字出版现有主要产业链的管理布局,并具备了向未来新业态产业链的管理布局迅速修正的能力。其次是各级地方政府, 将数字出版基地作为拉动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整合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资金、用地、人才、项目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既帮助了新型数字文化企业进行孵化,也可以为老牌文化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广东、浙江等陆续成立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数字出版产业园、数字出版基地。事实上,各级政府的努力不仅仅局限于此,在2010年,由政府出面,牵头建立行业联盟、参加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带队学习考察等事情几乎司空见惯,甚至为了帮助出版业提高与运营商的分成收益和话语权,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直接出面,代表整个出版业与电信签署了合作协议,这在行业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二、版权乱局
如果有人说2010年数字出版的行业状态是十分混乱的,那么他很可能是在说数字版权。整个2010年数字版权官司不断,从一开始的Google事件,一直到年底的百度文库事件,一天都没有消停过。先是作者告硬件厂商,出版社告硬件厂商,硬件厂商告硬件厂商,然后是作者告网络平台,出版社告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告网络平台(硬件厂商和网络平台之间的互掐倒是很少见),总之,只能称之为版权乱局。
混乱的源头,在于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数字版权授权混乱,或者版权约定不明,或者约定有合同期,或者根本未进行约定,并因此导致产业下游连锁性的版权混乱。比如轰动一时的龙源期刊败诉事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龙源期刊没有获得作者的授权(事实上,大多数从事数字期刊出版的运营商都可能存在侵权行为,没有运营商会得到所有作者的数字版权授权),而2010年5月,龙源期刊总裁汤潮拒绝支付总额不过两万多元的罚款,主动接受行政拘留惩罚的事情,直接引发了6月的“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研讨会”和总署的“期刊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专门会议”,对于业界影响深远。混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盗版横行,2010年9月,读客图书爆料,《藏地密码》截止到2010年9月6日,被“数字出版”两年,收入为零。而苹果商店上共有9个版本的《藏地密码》付费下载,且9个版本全部是盗版,著作人的数字版权在当前的数字网络环境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成为数字版权目前最大的问题;11月,盛大文学与百度的版权战火再起(2010年没有断过),侯小强连续在微博上发言:“百度文库不死,中国原创文学必亡。文学正版一役即在此处。若狙击无效,明日之文学就是今日之MP3”,更是将盗版问题提升到了行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而在百度文库的背后,还有豆丁、新浪爱问等一大批类似网站,在这种环境下,即便赢了百度,盛大文学也会不断地重复昨天的故事,除非通过商业模式的变化,来代替单纯的版权保护技术。
在这种现状下,疏导比封堵会更加有效果。我从来不认为版权是通过技术或者法制能够彻底解决的,而应该是以利益为导向,并付诸新商业模式的设计:比如对作者的传统权利作出一些分解和授权,也可以学习一些金融行业的做法,将数字产品作为一个股票来发行,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内容的用户相当于某一种形式的股民,拥有该数字产品的某种权益分享,真正的变保护作者的利益为保护读者自己的利益。在此模式之下,再辅助法制和技术手段,才有机会最大程度地改善盗版问题。
三、智能终端崛起
在和台湾的同行们交流云计算的时候,发现他们管“云计算”叫“云端”,一头是云,一头是端,由端到云,再由云到端,我觉得这种叫法非常符合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内容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最终将使我们埋没于冗繁的“云”中,而智能终端,将以智能型的软件为核心,成为读者可随身携带的,并集成知识与内容解决方案的硬件载体,它最终将跨越阅读,形成以用户自己为核心的网络时代个人信息驾驶舱。
自2010年新年伊始,阅读器市场就进入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阶段,几乎每天都有阅读器的新品推出,不仅亚马逊的Kindle,巴诺的Nook,国内的汉王,就连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读者》集团等传统的出版机构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阅读器,最多的时候,国内市场有近百个电子阅读器品牌在市场上惨烈厮杀,直到盛大的Bambook以超低价格(999元)入市,极大地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利润空间,这才逐渐稳定了市场的结构。在未来,除非元太科技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否则这个市场不会再翻起大的浪花。2010年另外一个智能终端产品可以称作是万人瞩目,那就是苹果的iPad,4月上市首日,销量就超过了30万台,上市80天时达到300万台,从而使苹果取代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有报道说,截至12月初,iPad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但依然供不应求。作为一种阅读的新时尚,iPad成功地拉动了报刊媒体的阅读方式,并通过精美互动的页面,给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将改变用户们的生活,同时也将改变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进程。最后一个需要介绍的智能终端是智能手机,这是移动互联网未来最直接最广泛的智能终端设备。2010年8月,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6300万台,同比增长50%。另外,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将在2010年达到2600万部,较2009年增长约50%,因此,2010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智能手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在此之后,将是各类智能手机系统上应用的快速增长。现在,各类阅读软件种类成百上千,而且排名第一大类应用软件也并非游戏,而是电子书,且电子书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
尽管Bambook的出现,使电子阅读器行业的利润急剧降低,但这并不是威胁电子阅读器行业的更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来自于iPad体验对用户的冲击,其实如果只有iPad的话,阅读器还是可以与iPad形成足够的差异化的,只要阅读器能够保持细分市场的优势,依然可以做到生存无忧,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即将出现的众多的PAD新品类,PAD的大爆发,将使电子阅读器很难继续保持在细分市场的优势,而只能局限于纯粹的技术差异化,但在没有市场支持的情况下,纯粹的技术优势将会越来越单薄,直至最终E-ink技术退出阅读市场。
四、联盟合作不断探索
数字出版是一个交叉的行业领域,出版业做数字出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与IT业、互联网业、移动通信业做数字出版有什么不同,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内容本质,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因此,不管是大出版集团,还是小文化工作室,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然后走强强联合的联盟合作道路,如果发现自己还没有优势,那么就先从打造优势做起,以避免在未来合作的道路上被边缘化或失去话语权。
目前联盟合作方式有三种,首先是以地域或行业为特点的行业大联盟,比如2010年2月全国第一个数字出版行业组织——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挂牌成立,就包括了广东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产业运营、教学科研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近百家;而2010年5月,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牵头成立的“数字出版联盟”,则由40余家国内出版单位、民营出版商、技术服务商等共同发起成立。第二种联盟合作方式是在产业链上的几家企业的强强联合,比如2010年4月,新华传媒、解放日报集团,与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注资成立全新的平台公司,目的就是将三方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在传统的业务之上建设全新的数字出版业务体系。第三种联盟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对多的图书版权授权合作,运营商建平台,出版社来唱戏。由于运营商的平台不单单为某个出版社设计,所以运营商对平台上的用户一刀切,因此,很难做到对出版社的用户群体的切割细分和准确的营销推广,技术反倒成了获取版权的手段,这种做法正逐渐为出版社和作者所抵制。由于这类合作太多,所以就不进行举例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出版社应当建立一种机制,在获取分成受益之外,还应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效率进行检测,并争取与运营商共享用户信息数据库资源,此为题外话。
尽管行业里有多种联盟出现,但是却缺少联盟合作的典范,原因很多,要么是所有的资源累加在一起只起到了物理反应,没有起到化学反应;要么是某个企业想自己打通产业链,达到一家独大目的;要么就是始终在一对多的平台上展开不对等的合作,市场没有细分,用户定位也不准确。而下一步,资本的运作将成为联盟的最高级的运作方式,联想乐基金投资读览天下,雄牛资本投资山东世纪金榜,鼎晖投资磨铁,都多少与数字出版有些关系,这些都是专门的投资者,但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出版资本运作将趋向于更加专业和理性,并最终实现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跨越式发展数字出版的愿景。
下面是我的结束语,尽管看起来不像结束语,可既然是盘点,我还是不得不说一说知网。知网是主动整事的第一类人里面的代表人物,前几天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的首发式,人满为患,1400人捧场,200人没有座位,数个分会场皆人满为患,一个做数字出版的企业,那是怎样的磅礴气势,知网让我们看到了做数字出版的信心。说到了信心,我又想起前天在出版社网站年会上的一个事情,在我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一个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数字化的网络时代,让出版社如何找到自己发展数字出版的信心。我举了一个例子:后舍男生,这两个娱乐圈的小后生,要政策没政策,要组织没组织,要资金没资金,要人脉没人脉,要阅历没阅历,他们的视频作品在全球有上亿的观众,仅在亚洲就有超过7000万的浏览量,很多人甚至将他们的视频作品作为经典曲目保留在自己的硬盘中,他们两个都能够在这个数字时代建立自己的网络品牌,我们这些以组织单位存在的出版社就做不到吗?如果是,那是心理上做不到,还是财力上做不到,还是觉得不做也罢。
这就是我想说的话:两个年轻人能做到的事情,出版社的团队们也可以做到,有创意,有行动,方向正确,就足够了,不是吗?所以,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为成为2011年最能整事的那一类人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