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国有、私营、外资、合资等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竞争也前所未有的激烈。但是,我国建筑业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处理好,必将影响我国建筑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将在分析目前建筑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发展策略。
关键词:建筑业 问题 战略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高、难、精项目彰显出我国建筑业的总体实力。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从产业的层次,还是从企业层次来看,我国建筑业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1 目前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业仍没能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偏大,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小而专、小而精的小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第二,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
1.2 市场规范程度较低 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索取回扣等问题一直是建筑业的顽症,尽管国家对上述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大力地防治,但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体系完备的、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我国尚未建立。目前,相关部门已在探究和初步建立规范建筑业各方主体行为的长效机制,但在短期之内,建筑业还将处于市场规范程度较低的局面。
1.3 过度竞争现象明显 建筑业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集中度较低,且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1.4 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
1.5 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据了解,我国目前新建建筑中有95%仍属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近三成。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造成建筑不节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措施不利,造成节能项目难以落实,这样造成巨大能源浪费。
1.6 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组织结构老化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已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但目前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其次,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仍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重項目、轻收益、轻管理,再加上管理人才匮乏等原因,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另外,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
1.7 关键性人才匮乏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建筑业人才的现状看,一些从业人员因循守旧,已显示出对新经济状态的诸多不适应;企业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严重匮乏:熟练型技工的断档,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1.8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资源整合能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至关重要,企业能较好地整合资源,才能有效地发挥协同效应。这里说的资源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也涵盖了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外部资源。对建筑企业来说,主要的外部资源有:银行及金融机构、政府、专业承包商、建材供应商、业主、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的研究机构等,与这些资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无疑将获得竞争优势,而且这些竞争优势也往往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具有持久性。
2 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2.1 “走出去”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已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调查发现,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将“走出去”作为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重点战略,而一些特大型企业,更是将“走出去”战略列为重中之重。
2.2 “总承包”战略 许多大中型企业将总承包作为重要战略和主要战略,这或许预示着施工环节价值将发生转移一今后纯粹的施工获利润的可能性将日益减小。其实,总承包的核心也是要通过提高效率来改进盈利水平,因此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资源掌握能力以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能力,而企业高层要实现对很大管理幅度的有效监控,就需要企业具有相当的标准化水平。将此战略作为重要战略和主要战略的企业,需要在这方面大力加强。
2.3 “多元经营”战略 多元经营能为企业增加盈利点,并有效规避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外,将多元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如成立全资房地产企业、参与其他行业投资参股或组建具有独立法人的控股公司等。整体看来,基本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价值链上下游的延伸,实现同一价值链的多元经营。也有些企业推行板块化,在进行延伸的同时,更在其他点上构筑核心能力,从而出现几大版块均分实力的格局。
2.4 “提升管理能力”战略 调研发现,改变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状态,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已成为许多企业的一大共识。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首先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重项目、轻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到“向管理要收益”的轨道上来。其次,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具有应有的理念、理论、方法和常识,从而能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做到规范化管理。
2.5 “科技兴企”战略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运作逐步进入规范,科技的作用将在竞争中凸现出来。为尽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许多企业将“科技兴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并决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组织机构和科技创新机制,为企业配备高素质的科技骨干,大力研究开发具有自己特点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节省成本降低消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力争在微利时代,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6 “人才兴企”战略 由于行业整体从业人员匮乏及企业间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才兴企”战略被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列为重要战略。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决定大力改革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能发挥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采取创新性的分配办法,对人员进行考评和激励。同时,许多企业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努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各种锻炼和学习机会。随着“人才兴企”战略的广泛实施,我国建筑业的综合实力必然会大大加强。
关键词:建筑业 问题 战略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高、难、精项目彰显出我国建筑业的总体实力。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从产业的层次,还是从企业层次来看,我国建筑业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1 目前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业仍没能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偏大,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小而专、小而精的小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第二,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
1.2 市场规范程度较低 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索取回扣等问题一直是建筑业的顽症,尽管国家对上述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大力地防治,但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体系完备的、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我国尚未建立。目前,相关部门已在探究和初步建立规范建筑业各方主体行为的长效机制,但在短期之内,建筑业还将处于市场规范程度较低的局面。
1.3 过度竞争现象明显 建筑业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集中度较低,且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1.4 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
1.5 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据了解,我国目前新建建筑中有95%仍属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近三成。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造成建筑不节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措施不利,造成节能项目难以落实,这样造成巨大能源浪费。
1.6 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组织结构老化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已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但目前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其次,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仍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重項目、轻收益、轻管理,再加上管理人才匮乏等原因,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另外,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
1.7 关键性人才匮乏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建筑业人才的现状看,一些从业人员因循守旧,已显示出对新经济状态的诸多不适应;企业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严重匮乏:熟练型技工的断档,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1.8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资源整合能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至关重要,企业能较好地整合资源,才能有效地发挥协同效应。这里说的资源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也涵盖了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外部资源。对建筑企业来说,主要的外部资源有:银行及金融机构、政府、专业承包商、建材供应商、业主、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的研究机构等,与这些资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无疑将获得竞争优势,而且这些竞争优势也往往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具有持久性。
2 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2.1 “走出去”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已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调查发现,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将“走出去”作为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重点战略,而一些特大型企业,更是将“走出去”战略列为重中之重。
2.2 “总承包”战略 许多大中型企业将总承包作为重要战略和主要战略,这或许预示着施工环节价值将发生转移一今后纯粹的施工获利润的可能性将日益减小。其实,总承包的核心也是要通过提高效率来改进盈利水平,因此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资源掌握能力以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能力,而企业高层要实现对很大管理幅度的有效监控,就需要企业具有相当的标准化水平。将此战略作为重要战略和主要战略的企业,需要在这方面大力加强。
2.3 “多元经营”战略 多元经营能为企业增加盈利点,并有效规避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外,将多元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如成立全资房地产企业、参与其他行业投资参股或组建具有独立法人的控股公司等。整体看来,基本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价值链上下游的延伸,实现同一价值链的多元经营。也有些企业推行板块化,在进行延伸的同时,更在其他点上构筑核心能力,从而出现几大版块均分实力的格局。
2.4 “提升管理能力”战略 调研发现,改变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状态,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已成为许多企业的一大共识。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首先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重项目、轻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到“向管理要收益”的轨道上来。其次,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具有应有的理念、理论、方法和常识,从而能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做到规范化管理。
2.5 “科技兴企”战略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运作逐步进入规范,科技的作用将在竞争中凸现出来。为尽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许多企业将“科技兴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并决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组织机构和科技创新机制,为企业配备高素质的科技骨干,大力研究开发具有自己特点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节省成本降低消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力争在微利时代,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6 “人才兴企”战略 由于行业整体从业人员匮乏及企业间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才兴企”战略被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列为重要战略。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决定大力改革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能发挥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采取创新性的分配办法,对人员进行考评和激励。同时,许多企业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努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各种锻炼和学习机会。随着“人才兴企”战略的广泛实施,我国建筑业的综合实力必然会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