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这一问题,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二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三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想象翅膀。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一是“情”,二是“境”,境为情服务,情在境中生。该模式借助形象,创设情境,丰富体验,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联结起来。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直观的画面或播放生动、感人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形象,从而丰富表象,激发情感,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氛围。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兴趣和热情之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端同样要注重“情”的激发,“趣”的调动,这样才能迅速地将学生牵引到课堂中来,使之专心致志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一个较为理想的铺垫。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时俱进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创设高质量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可见、可闻、可感的生动情境中,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听故事导入、看课件图画导入、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等。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西湖》一文时,笔者就采用了图画导入的方式:首先播放西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的景色,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 样?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这样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拨动了学生情感之弦,引发了学生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向往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很多写景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如《九寨沟》《美丽的南沙群岛》《黄山奇松》等。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无不是经典之作,凭借这些课文的学习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理解感悟能力和运用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情感的参与,那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纯语言技术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是缺少活力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倦怠之情,丧失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4单元的几篇写人叙事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做人的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情感的波澜。笔者教学这一单元中的《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就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当时场景,创设情境,在激发情感、感染学生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课伊始,笔者首先运用课件呈现护士长叶欣的照片,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直观印象;在讲读课文中间部分的重点段落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呈现叶欣等医护人员奋力抢救非典患者的紧张而又忙碌的场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高强度”“高风险”;在讲读课文最后一段时,又运用多媒体再现了叶欣同志追悼会现场上“花圈如海,泪水如雨”的悲伤而又感人的场景,结合这场景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从这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情境创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结合文本语言用心品味,说说文中叙述的关于叶欣的哪些事情令你感动。这些举措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体味文本内涵的热情,养成了读中悟、悟中读的良好习惯。
  反思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这篇课文比较难讲,难就难在“情”的激发,因为学生既对课文内容所发生的情境——抗击“非典”知之甚浅,又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身先士卒、舍己救人”的精神缺乏认识。如果教师只是借助语言来打动学生,常常会显得很苍白。这类课文的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内容的情境,并对情境产生认同,在认同中激发情感,才能形成深刻的理解。在这节课例中,笔者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突出了人物和事件,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告别叶欣的真实情境中,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在重点词句、人物理解上继续贯彻了设境激情的教学策略,利用音乐烘托情感、利用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在充沛的情感变化中主动形成对人物的认同,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体会情感,仿佛身临其境,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升华了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主题。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想象翅膀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实际上学生在感悟语言、品评句段时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想象。有了想象的参与,抽象的文字才能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借助想象可以领略语言丰富的内涵与表达形式上的美妙。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直观情境,开启学生想象翅膀,让他们敢想、敢说,使其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诱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获取深刻、丰富的体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比如,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但愿人长久》意境优美,其中第4自然段描写了苏轼“望月埋怨”的情景,笔者在让学生阅读这一段的语言文字之后,结合课文插图播放了一段悠扬的音乐,呈现出了流动的画面,文、图、声融为一体,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学生融入在这美妙的意境中,想象与联想油然而生。笔者相机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你就是大诗人苏轼,看到这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伴随着学生的想象,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多媒体技术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言语表达总是源于一定的情境形象刺激,而多媒体课件依靠其独有的视听技术恰恰可以提供生动的形象刺激,来引发学生的想象表达,帮助学生积淀情感。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语文课堂会变得更有吸引力,会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乐此不疲地徜徉于美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下旬刊,2009(8).
  [2]顾亚锋.多媒体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ANSYS软件作为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吊装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某石化公司常减压装置冷换框架整体吊装施工,利用ANSYS合理建立模型,对吊装过程中的关键工况进行了
电影象征问题,或著述,或论文,可谓比比皆是,故文章题目用一"也"字,象征在当今文艺领域,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媒介。在电影艺术中,也存在丰富的象征话语流变。在电影创作中,应
“这是我的孩子么?”10年间,邓亚军始终都在解答这道“是非题”,回答了共约37000次。$$ 一个问题,两个选项,却承载着约37000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事实上,即使是陌生人之间,99
报纸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为描写对象,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当代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新时期以来他执着于卑微人生的关注,擅于运用富有中国
白兆麟先生是我国训诂学复苏时代最早步入这个领域的第二代学者,在文法学和训诂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都独具民族的乃至个人的特色,其语言学思想主要
目的: 观察笑气自控吸入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早孕自愿中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笑气止痛,对照组常规方法手术.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