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前,成君忆因《水煮三国》一“煮”成名。这本畅销书给他带来的名气延续至今。 之后,成君忆推出的作品也并不少,但再没有一本书的社会反响超越《水煮三国》。
最近,成君忆又推出两部新作品《战国——竞争力时代的慷慨悲歌》和《牛郎织女》。再次回归读者视线的成君忆,能否再创畅销书新纪录呢?答案不得而知。成君忆似乎也已经不再在乎畅销书作家这个名头。但谈起擅长的管理学,成君忆引经论典,滔滔不绝。他坦言,现在很多企业走向失败的原因,都是管理者自身问题。
“很多企业做不好,不是环境因素,而是企业家格局不够大,视野不够宽,简单讲就是他们见识不足,读书太少。”
因果
“总结历史经验,管理好一家企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采访一开始《英才》记者便抛出一个“大”问题。
“人品”没有片刻犹豫,成君忆脱口而出:“现在很多企业家人品不好。许多特别成功的企业家,最后结局却是以巨大的失败告终,都是因为人品不好,种下恶的因,一定结不出善的果。”
吕不韦是成君忆认为体现因果的典型代表人物。“吕不韦从一介普通商人官至一国之相,被很多商人推崇,并且只看到他获得了利益,而忽略了他悲惨的下场。实际上,吕不韦正是因为功利心太重害了自己,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另一个反面例子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也做了一些被冠以‘伟大’的事情,但秦朝从来没有过盛世,百姓更没有过安居乐业,秦始皇在位期间危机四伏,他死后两年多,秦朝就灭亡了。”
成君忆把秦国比喻成了一家公司,秦始皇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长为了方便管理,制定了标准化的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等。“标准化是管理最基本的常识,并不是伟大的创新。秦始皇不是改革家,也不是优秀的管理者,他只是强迫症患者,保守、固执、强硬,把秦国的制度强加给其他六国”。
“统一六国后,疆域的辽阔,并未使他个人的格局变得足够宽大。相反,他的控制欲反而愈加强烈,所有细节都希望在自己的把控之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所以才自称为皇帝。”成君忆说,很多企业家性格中都存在和秦始皇一样的问题。虽然这种性格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更容易控制住局面,做成一些事情,运气好利用某个机会可以一飞冲天,但最终酿出的一定是苦酒。
“怀着虚荣心做老大,和怀着海纳百川的心做老大的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企业家总喜欢证明自己,认为找个明星陪吃饭,甚至陪睡觉,自己就很了不起。对于这种人,根本不必羡慕他们在聚光灯下的夺目,因为等待他们的几乎都是失败。”
成君忆推崇的管理学来自孔子的一个观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企业家都没有把自己的人品看成企业成败的必要条件,但管理学最大的技巧就是先管好自己再影响别人,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根本没办法管理别人。”
如果想达到成君忆所述的管理境界,制度显然只能是附加品,文化占据了主导力。成君忆的理想中文化治国的典范是汉朝,因为那一朝代国民道德观念是很强的,官就是做好官,民就是做好民,男人就是当好男人,女人就是当好女人……总之每个人对自己都有要求。
不过,成君忆也强调,仅仅心怀善念不足以当好管理人,还得学会做个明白人。
边界
官与商,自古以来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学者吴思曾比喻说,商人一直被政治关在笼子里,活动范围有多大,取决于政府对笼子开放的边界有多大。第一位在日本创业成功并上市的中国企业家宋文洲曾撰文表示,企业家都是政治高手。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政治手腕越高。一呼百应的企业家,必是政治博弈的高手。
是在商言商?还是深入政治?关于此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回顾中国历史,贬商的统治者比比皆是,中国古人讲究的阶层四民“士农工商”,商人排在了最后一位。但成君忆则认为商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上的确有一些统治者会刻意抑制商业的发展,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商人的力量太强大时,想控制商人,并掠夺他们的财富。这就造成了商人地位低下的错觉,但实际上商人的地位从来都是很高的,原因很简单,所有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金钱才是政治最大的力量”。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成君忆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战国时期各霸一方的诸侯,几乎都是地主出身;另一个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前身是客家商人罗芳伯建立的兰芳公司。
“从战国到三国再到晚清,都可以找到商人的力量足矣超越国家的例子,所以在官商之间,商人的地位并不低下,但前提是为商的人知道边界在哪,并且能控制好局面。比如,现在仍然有一些百年传承的企业活跃在市场上,他们并没有因为政治的变化而销声匿迹。反而很多消失的企业都是管理者自身发生了问题。”
说易行难,边界红线在哪?如何控制局面?
虽然自己也做过企业,开过公司,但成君忆并没有大谈政商理论,转而谈起了人生哲学。“现在很多企业家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无知,他们不了解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不是企业不安全,是企业中的人不安全。人要懂得去顺应自然。”
成君忆又谈起了庄子。“庄子的智慧完全可以成为魏国的宰相。他的朋友甚至怕他竞争而想伤害他。但庄子并没有因为爱慕虚荣卷进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小百姓。但他活得非常自在快乐。这就是因为他了解了生命的本质,自然来自然去。”
采访接近尾声。成君忆又一次提到了企业家的格局与人品,“格局小一定会自作聪明,人品差一定会自寻死路。外来的灾难,坦然面对,如果自作聪明让企业毁在自己手上,那就只能自己解决”。
绕来绕去,似乎所有管理的问题,不过都是管理者自己的问题。
最近,成君忆又推出两部新作品《战国——竞争力时代的慷慨悲歌》和《牛郎织女》。再次回归读者视线的成君忆,能否再创畅销书新纪录呢?答案不得而知。成君忆似乎也已经不再在乎畅销书作家这个名头。但谈起擅长的管理学,成君忆引经论典,滔滔不绝。他坦言,现在很多企业走向失败的原因,都是管理者自身问题。
“很多企业做不好,不是环境因素,而是企业家格局不够大,视野不够宽,简单讲就是他们见识不足,读书太少。”
因果
“总结历史经验,管理好一家企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采访一开始《英才》记者便抛出一个“大”问题。
“人品”没有片刻犹豫,成君忆脱口而出:“现在很多企业家人品不好。许多特别成功的企业家,最后结局却是以巨大的失败告终,都是因为人品不好,种下恶的因,一定结不出善的果。”
吕不韦是成君忆认为体现因果的典型代表人物。“吕不韦从一介普通商人官至一国之相,被很多商人推崇,并且只看到他获得了利益,而忽略了他悲惨的下场。实际上,吕不韦正是因为功利心太重害了自己,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另一个反面例子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也做了一些被冠以‘伟大’的事情,但秦朝从来没有过盛世,百姓更没有过安居乐业,秦始皇在位期间危机四伏,他死后两年多,秦朝就灭亡了。”
成君忆把秦国比喻成了一家公司,秦始皇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长为了方便管理,制定了标准化的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等。“标准化是管理最基本的常识,并不是伟大的创新。秦始皇不是改革家,也不是优秀的管理者,他只是强迫症患者,保守、固执、强硬,把秦国的制度强加给其他六国”。
“统一六国后,疆域的辽阔,并未使他个人的格局变得足够宽大。相反,他的控制欲反而愈加强烈,所有细节都希望在自己的把控之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所以才自称为皇帝。”成君忆说,很多企业家性格中都存在和秦始皇一样的问题。虽然这种性格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更容易控制住局面,做成一些事情,运气好利用某个机会可以一飞冲天,但最终酿出的一定是苦酒。
“怀着虚荣心做老大,和怀着海纳百川的心做老大的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企业家总喜欢证明自己,认为找个明星陪吃饭,甚至陪睡觉,自己就很了不起。对于这种人,根本不必羡慕他们在聚光灯下的夺目,因为等待他们的几乎都是失败。”
成君忆推崇的管理学来自孔子的一个观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企业家都没有把自己的人品看成企业成败的必要条件,但管理学最大的技巧就是先管好自己再影响别人,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根本没办法管理别人。”
如果想达到成君忆所述的管理境界,制度显然只能是附加品,文化占据了主导力。成君忆的理想中文化治国的典范是汉朝,因为那一朝代国民道德观念是很强的,官就是做好官,民就是做好民,男人就是当好男人,女人就是当好女人……总之每个人对自己都有要求。
不过,成君忆也强调,仅仅心怀善念不足以当好管理人,还得学会做个明白人。
边界
官与商,自古以来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学者吴思曾比喻说,商人一直被政治关在笼子里,活动范围有多大,取决于政府对笼子开放的边界有多大。第一位在日本创业成功并上市的中国企业家宋文洲曾撰文表示,企业家都是政治高手。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政治手腕越高。一呼百应的企业家,必是政治博弈的高手。
是在商言商?还是深入政治?关于此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回顾中国历史,贬商的统治者比比皆是,中国古人讲究的阶层四民“士农工商”,商人排在了最后一位。但成君忆则认为商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上的确有一些统治者会刻意抑制商业的发展,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商人的力量太强大时,想控制商人,并掠夺他们的财富。这就造成了商人地位低下的错觉,但实际上商人的地位从来都是很高的,原因很简单,所有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金钱才是政治最大的力量”。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成君忆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战国时期各霸一方的诸侯,几乎都是地主出身;另一个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前身是客家商人罗芳伯建立的兰芳公司。
“从战国到三国再到晚清,都可以找到商人的力量足矣超越国家的例子,所以在官商之间,商人的地位并不低下,但前提是为商的人知道边界在哪,并且能控制好局面。比如,现在仍然有一些百年传承的企业活跃在市场上,他们并没有因为政治的变化而销声匿迹。反而很多消失的企业都是管理者自身发生了问题。”
说易行难,边界红线在哪?如何控制局面?
虽然自己也做过企业,开过公司,但成君忆并没有大谈政商理论,转而谈起了人生哲学。“现在很多企业家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无知,他们不了解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不是企业不安全,是企业中的人不安全。人要懂得去顺应自然。”
成君忆又谈起了庄子。“庄子的智慧完全可以成为魏国的宰相。他的朋友甚至怕他竞争而想伤害他。但庄子并没有因为爱慕虚荣卷进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小百姓。但他活得非常自在快乐。这就是因为他了解了生命的本质,自然来自然去。”
采访接近尾声。成君忆又一次提到了企业家的格局与人品,“格局小一定会自作聪明,人品差一定会自寻死路。外来的灾难,坦然面对,如果自作聪明让企业毁在自己手上,那就只能自己解决”。
绕来绕去,似乎所有管理的问题,不过都是管理者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