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缩泉饮治疗小儿功能性排尿障碍39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39例小儿功能性排尿障碍中,遗尿症25例,不稳定膀胱症8例,神经性尿频6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4~13岁,病程10天~9年。所有患兒均符合使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并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和鉴别诊断。排除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尿崩症、糖尿病等疾病。遗尿症患儿夜间或午睡时遗尿;不稳定膀胱症主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白天尿失禁和夜间遗尿;神经性尿频患儿虽有频繁尿意,但不伴尿失禁和夜间遗尿症。
  治疗方法:加味缩泉饮药物组成包括益智仁、菟丝子、桑螵蛸、山药、乌药、五味子、麻黄、菖蒲,气虚加党参、黄芪。纳差加鸡内金,山楂。病程长加煅龙。剂量每味药用3~10g,常规煎服,1剂/日,分3~4次服用,10天1疗程。并嘱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睡前少饮水,对年长儿及病程长者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悲观情绪。
  疗效判断标准。①遗尿症: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停药后3个月未发生夜间遗尿为治愈;治疗超过1个疗程,症状改善,遗尿次数每周<2次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遗尿次数减少不明显为无效。②不稳定膀胱症: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停药后3个月无尿频,尿急,白天尿失禁和夜间遗尿为治愈;症状改善,未再发生白天尿失禁,遗尿次数少于每周2次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神经性尿频: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3个月未再发生尿频,尿急等为治愈;症状改善,小便次数明显减少为好转;症状无改善,小便次数不减为无效。
  
  结 果
  39例患儿中,遗尿症治愈1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服药5~20剂,平均12剂。不稳定膀胱症治愈5例,好转3例,服药3~15剂。神经性尿频全部治愈,服药2~10剂。
  
  讨 论
  中医认为本病为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失约,不能约束水液,故见小便频数或遗尿。治宜温肾去寒,缩尿止遗。方用缩泉丸加味,方中益智仁、菟丝子、桑螵蛸温肾纳气,暖脾摄津,固涩缩尿。乌药温散下焦虚寒,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山药、鸡内金、五味子健脾补肾,固涩精气。更配麻黄,菖蒲醒神开肺,通调水道,使气化复常,开合有度。诸药合用使脾气强健,肾精充足。则水有所制,气化有权。膀胱约束有力,开合有度,故溺频遗尿可愈。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抗生素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与单纯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方法:148例做微波前,宫颈局部用抗生素,并于微波治疗后输抗生素全身用药,132例单纯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结果:配合疗法的1次治愈率为98%,單纯疗法的1次治愈率达92%。结论:配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疗法。  关键词 宫颈糜烂 微波 抗生素
摘 要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在妇女宫颈肿瘤筛查中的准确性,提高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方法:选择建水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及单位体检人员,自愿行液基细胞学(LCT)检查3445例,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结果:LCT标本满意率3010/3445(87.37%),正常或炎症2603/3445(占75.56%);ASCUS及AGUS339/3445(占9.8
旨在解决“高药价加剧看病贵”难题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可能遇到了问题。据卫生部官员日前透露,卫生部原定的2009年度国家基本药物。
公路材料质量的因素。材料供应有计划、堆放规范、设立标识牌、严禁混堆、管理有序,防止水泥、钢材等材料因受潮、变质、锈蚀等原因失去原有的性质。一材料检测应当及时、避免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古诗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与掌握传统文化,因此,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
摘 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32例(35只眼)全身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同时,加压吸入纯氧。结果:32例(35只眼)中有效28例(30只眼)83.3%,无效4例(6眼)16.67%。结论:高压氧在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压氧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doi:10.3969/j.issn.1007-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与温度、光强等环境因素、负载及电池的老化程度有关,最大功率点也随之变动。应用分区遗传算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可以使光伏输出功率始终保持在最大功率点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重胰安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和对照组(B)。A组用中西医结合疗法,B组单纯用西药方法,两组西医疗法完全相同。结果:A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70%和60.0%(P<0.01),病死率分别为18.64%和34%(P<0.01),中转手术率分别为4.41%和14%(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