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公园绿化设计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有关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大多是关注于湿地公园内部的内容,而忽略了湿地公园周边环境的设计。周边环境的好坏不单单和湿地公园密切相关,还能够对湿地公园的景观效应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考虑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对湿地公园的绿化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引言: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1 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概念
  1.1 景观生态学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独特性首先在于是人工与自然结合。本文所阐述的生态,并非仅是生态学,而是现代景观学与现代生态学结合的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
  1.2 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景观美学隶属于环境美学范畴。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2以湿地植物为主的植物景观
  (1)水面的植物景观
  针对不同面积的水面,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湿地公园除具有一般公园的功能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有广阔的水面。水域不但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调节空气湿度的生态功能,而且构成了园林景观的要素。单独的、平静的水面不足以形成美丽的风景线,当搭配了植物的种植,能给辽阔的水面带来无限的生机。按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营造湿地水面景观时,应遵循湿地植物设计原则,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科学处理植物与水体的关系,模拟再现自然水景,充分展现水生植物的丰富色彩与姿韵。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微风吹过,荡漾起层层微波,使水面增添了无穷的情趣,给人们带来清新舒畅之感,勾勒出温馨的园林意境。
  (2)自然式水岸线景观
  湿地公园的水岸线应采用自然式护坡的营造方式。湿地具有过滤和渗透的作用,而混凝土砌筑的护岸将会破坏它这种功能。理想的湿地护岸形式,是以自然的湿地土壤沙砾基質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采用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来设计湿地岸边环境,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实现湿地的自身调节能力,又营造出了错落有致、野趣十足的生态环境。
  (3)乡土植物景观营造
  由于地域条件和环境气候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湿地公园,适合栽种的植物也有所不同。乡土植物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存活率极高,对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的营造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乡土植物早已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种植成本较其他外来品种要低,符合湿地公园生态园林的要求,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植物设计原则,顺应节约型园林的发展趋势。
  配置乡土植物时,应选择色彩丰富,姿态优美,能随着季节更替演变的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群落。乡土植物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枝等众多的观赏特性在植物配置中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美景观。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地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使各地的湿地公园创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也是对本土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现,传承与发展了地域的植物文化,使游览者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远的认识。
  (4)彩叶植物的景观营造
  绚丽的色彩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留恋往返。彩叶植物,是指其叶片呈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将彩叶树种按色素种类来分,有黄色类、橙色类、红色类、蓝色类和花色类等。只有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彩叶植物才能充分展现其美丽,因此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科学地选择彩叶树种,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群落。
  彩叶树种的配置方式千变万化,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规则式,即按照一定的几何图形来配置植物,有一定的株行距,整齐、庄严的特点,运用色块种植方式,营造出植物的立体造型,强调色彩构图之美,表现出色彩的明快感,适合用于规则式园林或者庄重的场合。自然式,即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它的形式灵活,富于变化,通常应用在自然式园林中,常见的方法有孤植、丛植、群植。彩叶树种具有艳丽的颜色,通过孤植能产生色彩与数量的对比,发挥景观中心视点的作用,展现了植物个体美与群体美的结合。丛植多为衬景,将彩叶树种三五成群地点缀在园林中,高低错落的层次结构,不仅能丰富景观色彩,而且活跃了园林气氛。
  3 湿地公园的绿化设计
  3.1 从美学角度分析
  3.1.1 体现湿地植物的群体美。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强调远观,要成带状或是片状栽植,有一定的规模,才能突出湿地的特色。尤其对于河港纵深景观的营造,要以整体为主,突出整体美,然后再细致到局部。在邛海湿地公园的设计中,也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在芦苇荡这一片,以中间的芦苇为远景,前边的水草,睡莲等浮生植物为近景,一方面构成视线上的通畅,另一方面芦苇的片植起到了阻隔空间的作用。在芦苇中间架上木栈道,行走在其中,拥有了一种意境之美,同时也是因为大片的芦苇给人一种茂密,隐蔽的心理感受。   3.1.2 注意水面的留白。在适当的位置留出水面,不栽种植物,一方面不会让水面因为全面被植物覆盖而产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就如同一幅山水画里面一样需要留白来增加想象力。在留白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与水的交界线,对留白部分的造型。
  3.1.3 营造优美的天际线。在邛海湿地公园,有远处的庐山,中间的邛海,近处的溪水和树木花草,这些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感。同时,相对区域内植物种类并不是很多,仰望或是平视都能看到这些简单植物所营造出的天际线,天际线的优美,可展现更加宜人的景色。
  3.1.4 粗犷美与精细美的结合。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植物景观特色是生态、自然而富有野趣。西昌湿地公园在注意保留生态、自然富有野趣的植物景观之外,还在园路、休息点、商业点、游客集散等地方栽培了相对精致的植物景观。这样既没有削弱湿地的生态、自然,又通过精致与粗犷的对立统一,突出了湿地公园的生态美,游客不会因为景色单调而感到视觉疲劳。
  3.1.5 虚与实的结合。画要讲究虚实,湿地公园也就像一幅画,同样讲究虚实关系,通过岸上的树,水中的倒影相互映照,通过天气季节的变化,雨雪风霜和环境构造成虚虚实实的场景。
  3.2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
  3.2.1 尽量从湿地的狭义定义出发:生态学中,湿地的水文地理环境、水成土壤以及喜湿生物是构成湿地的三大基本特征,而在邛海湿地公园中,并不是将湿地公园改建成水景公园,它是建立在对原有地区的水文、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3.2.2 从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出发:不能仅以某一植物为主题来规划设计,不管在任何一个片区,都应站在一个景观群体的角度来分析处理问题。合理安排高矮灌木、草地等,就能构成一个合理的生态配置。
  3.2.3 考虑与生态环境和周边景色的相容性:每一个区域都应保留部分原有景观,结合改造,才不会有景色之间格格不入的感觉,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的不同生长期构成的景观效果的自然性。
  3.2.4 营造多样的湿地环境:在邛海湿地公园,创造了多样的生境,包括多样的池塘,人造沙滩,小广场,栈道还有港湾等等。
  4 湿地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
  公园中大部分动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动物雕塑也是其中运用的一种,注重了动物形态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或者直接用自然景观石做雕塑,免去了人工加工和过度开采,具有一种天地人神的自然情怀,石头承载着沧海桑田,用这种景观石做一种景区的名字,或是象征一个标志,都有它独到的乐趣。道路是公园的交通系统,每一个地方如何铺装也是有一定的考究,而在邛海湿地公园中,道路的铺装十分多样。大片草地,让人亲近自然;石子路,让人脚底按摩;青石板,间隔放置,有草有花,生态也清爽。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作用。它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除考虑满足教育功能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需求,还要特别关注对于景观美学的追求。景观美学主要通过自然景观资源整合以及人工设施如建筑、园林小品设施形態与构造与周围自然景观相结合所形成的景观艺术效果来体现。坚持园林绿化量质并举的方针,以乔、灌、藤、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品种、多层次植物的绿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中杰.生态美学与美学生态[J].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1,(05).
  [2]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0,(02).
  [3]陈维越,罗言云.成都市望江楼公园风景园林空间分析[J].北方园艺,2011,(08).
  [4]关午军,李路平.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J].重庆建筑,2012,(05).
其他文献
摘要:深圳市益田村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库工程,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库之一,车库设计采用中心岛法施工,车库结构抗浮设计采用抽水减浮方案。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全方位介绍该大型地下停车库的综合施工技术,提出了大型地下停车库工程采用中心岛法与盖挖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大型地下结构采用抽水减浮方案的施工控制要点,该工法节约工期和投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循环利用了地下水,符合国家提倡的节约、环保、
期刊
摘要:溶洞地区桥梁钻孔灌注桩基施工根据所处不同地形,容易出现一些因地形特征带来的施工问题,而出现问题若不能即时彻底的解决,将会影响整个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工程地质状况,详细阐述了岩溶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并施工中容易发生事件与对不同厚度的溶洞处理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溶洞处理  1.工程概况  某桥全桥长约7
期刊
摘要:城市旧给水管由于常年运用,受到管外的尖锐物或外力压扁、在输送水上胀破等情况。在进行旧给水管的改造修复时,我公司应用内衬 HDPE管修复技术,并就此技术的施工进行试验。  关键词:旧给水管;内衬HDPE管;施工试验  一、内穿插HDPE管技术原理  管道内穿插HDPE管的压缩进管施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径向均匀缩小即“等径压缩”;另一种是径向挤压形成凹形即“U型压缩”。等径压缩是指将管HDPE管
期刊
摘要:单元式幕墙技术也日益成熟,物理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等其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随着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超高层、高层建筑已成城市的主角,单元式幕墙凭着其加工精度高和施工快捷的优势,成为了超高层、高层建筑的首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单元式幕墙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单元式幕墙;防水设计;抗变形设计;密封设计  一、单元式幕墙概述  (一)单元式幕墙分类  幕墙的分类形式较多,而且不完
期刊
摘要:城市道路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纽带之一,而道路的排水系统是对于道路交通的顺畅及道路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设置地道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以使地下水位控制在地道箱体底板和引路道路结构层之下,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另外一个就是在汛期及时排除地道内汇集的雨水,维持道路交通的畅通。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设计经验,对于地道排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市政
期刊
摘要:变电站的电气安装质量关系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本文就变电站电气安装技术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安装  一、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安装  (一)变压器的安装  变压器按照安装流程和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安装,是保证变压器这一设备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保障整个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基础。变压器在出厂之后一般要经过长途运输才会抵达变电站安装现场,期间多采用人工来实施变压器的监测,防止运输过程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愈加明显,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建筑电气的施工技术,并对这些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电气施工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高科技自动化的电气化设备可以使建筑物更加具有人性化,但要是在施工中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管网作为保障正常生产及生活的生命线,对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人工管理、纸介质图纸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供水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需求。因此,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應运而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完整地进行供水管网信息管理,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无法比拭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对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使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
期刊
摘要:通过对污水系统现状、河涌水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河涌截污工程规划整体思路及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市河涌;截污;策略  1.河涌概述  城市城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片区内河涌密布。经过多年的水利及市政建设,已建成多座水闸及雨水泵站。目前虽然排水系统是按雨、污分流制规划和建设的。但由于仍有大量城中村合流制的存在,以及分流制管网大量错接乱排,大量污水排入河涌,致使河涌成为沿线住宅及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楼项目,详细地介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监测的内容、方法、施工流程。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监测;方法  引言  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开挖、降水的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围护结构、地表及附近高大建筑物的变形或沉陷,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围护和结构施工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