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网红,公众最易联想到的是明星女友、天王嫂或是清一色的整容面孔,伴随娱乐属性总是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如今,一位名副其实的网红,不仅需要在社交平台拥有大量粉丝,还要有把粉丝变现的能力。她们多会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和眼光对粉丝群定向营销,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网络红人Avaya Hugo在Instagram上已经有6000个粉丝,而且她每天还会收到很多免费邮寄来的衣服。Avaya已经拥有一千多个帖子,而且为35个婴儿品牌代言,还是卡戴珊儿童系列的小模特。和其他Instagram网红不同,Avaya并没有令人嫉妒的生活,比如在游艇上畅饮香槟,或者在沙滩或泳池摆出瑜伽Pose。Avaya的父母今年都22岁,并不是名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女儿Avaya现在才小有名气。
偶像平民化时代到来
1848年,加州沙特磨坊发现金矿。之后,30万人从各地涌入,包括大量华人。数十年间,挖出了过亿的黄金,挣钱最多的却是一间丹宁牛仔裤鼻祖——Levi’s,不错,Levi’s用帆布做的裤子大受淘金者的欢迎,这也是Levi’s的掘金故事。
几百年后,动辄亿计的投资,各路掘金者涌入互联网行业,他们冲着一座新矿而来,这座矿看起来不会枯竭,随着时间推移,越发丰饶。这座矿,就是所有人的在线时间。
回想社交网络兴起之前,公众的适度迷恋通常只属于那些聚光灯下光鲜靓丽的明星显贵。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成就上,更多时候,他们还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他们是商业的宠儿,是品牌的传播者。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众的目光开始被这样一群人吸引,他们有的是纯天然制造,有的则是流水线生产,有人因言出位,有的以大胆成名,有的靠脸吃饭,有的凭才华闯出一片大好时光——校花、老师、健身达人、网络主播、段子手、年过九旬的模特、默默无闻的好心人,甚至在德国自制麻辣香肠的重庆大妈,在他们身上,一夜成名So easy!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网红。
网红,即网络红人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是人们视线的焦点,如同凸透镜下的纸片,众人的目光汇集到一个点,焦点便成为燃点。互联网拉近了人际交往的距离,也为网红的诞生敞开了大门。顾名思义,网络红人通常是从网上发端,被网友热捧出来的红人,而到了今天,网红已是个毁誉参半的称呼,在强调“红”之余,更伴随着争议。
人们质疑网红的诞生离不开幕后推手的商业运营,然而,红人出现的条件被日益简化,一条微博、一则评论、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可能伴随“网红”一夜成名。或许在最开始,他们只是单纯地与粉丝们分享自己的穿搭经验或生活体验,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互动在你来我往的分享间,他们偶然发现这是门好玩又赚钱的生意,玩着自拍和“气质”,同时名利双收。
粉丝经济的颠覆革命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那些有谋划的人,哪怕只是一技之长,在这个时代也会被相当数量的人认可和追随。比如以情怀动人的罗永浩,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葩”肖骁,他们不一定才华满溢,颜值爆表,但是他们愿意在擅长的领域分享,触发了威望;他们与粉丝开放性地交流,触发了信任,与粉丝的关系更加平等,有些甚至建立起类似于朋友般的信任。这样的关系,在最近几年的商业实践中,体现了更加强大和直接的变现能力。他们的生命周期未必长久,但置于当时当刻,他们所带来的转化率和爆发力是绝对让人惊叹的。这也触发了近期的一个新的生意模式:网红经济。
其实很多年前,这种网红经济的模式就已经诞生和存在。网红们通过社交平台塑造自己鲜明的形象,通过“故事”来聚集大量粉丝与之互动赢得信任后,开店形成品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互联网上的内容是由1%的人产生的,而这其中的优质内容则会获得充分的曝光,在线上经过大数据的洗礼后,线下再通过口碑传播完成与线上的联动,马太效应更是明显。网红们每天在社交平台上表现出美好的生活形态,无形中架起粉丝与梦想的桥梁,成为粉丝定时的精神食粮,促使粉丝们愿意去关注网红,关注网红新推的商品。比如以形式活泼的星座漫画走红微博的“同道大叔”,在通过内容吸引了近900万粉丝后,本人靠出书、广告、周边实现了财富自由,获得超过2亿人民币的估值。
换言之,网红在电商的变现中发挥着导流的作用,类似传统品牌广告中明星的地位,聚焦视线,支配粉丝情感,这是网红养成的最初一步,积累了较大流量的关注度和稳定的粉丝渠道后,网红们开始在借助品牌广告的营销渠道方式,即网红渠道电商,当商品和网红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及时间轴上,两者间一个链接的点击成为人们一次对于有限预算的抢夺。在这里,社交信息流、商品信息流、媒体信息流逐渐融合,宣传和购买的界限变得模糊。在人们想到要购买某商品时,发现已经从网红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可用讯息,这种即时转化的效果,传统的品牌广告只有望洋兴叹。
小而美的突围
2015年V影响力峰会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微博时尚红人的微博阅读量超过1500亿,互动量达3.2亿。3.2亿的互动量规模,足以在垂直电商中战无不胜。与此同时,微博还宣布2016年将把重点放在继续招募和扶持优秀微电商达人和导购达人上,帮助其实现影响力变现。
互联网本身是大流量大经济,网红的社群模式则是小流量小而美。后者依托于微博、微信,随时都有可能被平台限制,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红得有理,赚得有据。网红电商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在社交媒体和电商的夹缝中突围出线,对单个个体来说不啻为新生名利场。然而天花板也是显见的,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这个似乎可以左右逢源的行列,届时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得益互联网,网红走到了人前,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相比较聚光灯下的其他人,网红更知晓产品、生态和价值,也更需要专业技能,玩得了视频,做得了传播,写得了段子,做得了营销,还需要勤奋努力日夜更新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从这种角度看,网红也是励志和生生不息的。
网络红人Avaya Hugo在Instagram上已经有6000个粉丝,而且她每天还会收到很多免费邮寄来的衣服。Avaya已经拥有一千多个帖子,而且为35个婴儿品牌代言,还是卡戴珊儿童系列的小模特。和其他Instagram网红不同,Avaya并没有令人嫉妒的生活,比如在游艇上畅饮香槟,或者在沙滩或泳池摆出瑜伽Pose。Avaya的父母今年都22岁,并不是名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女儿Avaya现在才小有名气。
偶像平民化时代到来
1848年,加州沙特磨坊发现金矿。之后,30万人从各地涌入,包括大量华人。数十年间,挖出了过亿的黄金,挣钱最多的却是一间丹宁牛仔裤鼻祖——Levi’s,不错,Levi’s用帆布做的裤子大受淘金者的欢迎,这也是Levi’s的掘金故事。
几百年后,动辄亿计的投资,各路掘金者涌入互联网行业,他们冲着一座新矿而来,这座矿看起来不会枯竭,随着时间推移,越发丰饶。这座矿,就是所有人的在线时间。
回想社交网络兴起之前,公众的适度迷恋通常只属于那些聚光灯下光鲜靓丽的明星显贵。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成就上,更多时候,他们还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他们是商业的宠儿,是品牌的传播者。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众的目光开始被这样一群人吸引,他们有的是纯天然制造,有的则是流水线生产,有人因言出位,有的以大胆成名,有的靠脸吃饭,有的凭才华闯出一片大好时光——校花、老师、健身达人、网络主播、段子手、年过九旬的模特、默默无闻的好心人,甚至在德国自制麻辣香肠的重庆大妈,在他们身上,一夜成名So easy!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网红。
网红,即网络红人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是人们视线的焦点,如同凸透镜下的纸片,众人的目光汇集到一个点,焦点便成为燃点。互联网拉近了人际交往的距离,也为网红的诞生敞开了大门。顾名思义,网络红人通常是从网上发端,被网友热捧出来的红人,而到了今天,网红已是个毁誉参半的称呼,在强调“红”之余,更伴随着争议。
人们质疑网红的诞生离不开幕后推手的商业运营,然而,红人出现的条件被日益简化,一条微博、一则评论、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可能伴随“网红”一夜成名。或许在最开始,他们只是单纯地与粉丝们分享自己的穿搭经验或生活体验,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互动在你来我往的分享间,他们偶然发现这是门好玩又赚钱的生意,玩着自拍和“气质”,同时名利双收。
粉丝经济的颠覆革命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那些有谋划的人,哪怕只是一技之长,在这个时代也会被相当数量的人认可和追随。比如以情怀动人的罗永浩,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葩”肖骁,他们不一定才华满溢,颜值爆表,但是他们愿意在擅长的领域分享,触发了威望;他们与粉丝开放性地交流,触发了信任,与粉丝的关系更加平等,有些甚至建立起类似于朋友般的信任。这样的关系,在最近几年的商业实践中,体现了更加强大和直接的变现能力。他们的生命周期未必长久,但置于当时当刻,他们所带来的转化率和爆发力是绝对让人惊叹的。这也触发了近期的一个新的生意模式:网红经济。
其实很多年前,这种网红经济的模式就已经诞生和存在。网红们通过社交平台塑造自己鲜明的形象,通过“故事”来聚集大量粉丝与之互动赢得信任后,开店形成品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互联网上的内容是由1%的人产生的,而这其中的优质内容则会获得充分的曝光,在线上经过大数据的洗礼后,线下再通过口碑传播完成与线上的联动,马太效应更是明显。网红们每天在社交平台上表现出美好的生活形态,无形中架起粉丝与梦想的桥梁,成为粉丝定时的精神食粮,促使粉丝们愿意去关注网红,关注网红新推的商品。比如以形式活泼的星座漫画走红微博的“同道大叔”,在通过内容吸引了近900万粉丝后,本人靠出书、广告、周边实现了财富自由,获得超过2亿人民币的估值。
换言之,网红在电商的变现中发挥着导流的作用,类似传统品牌广告中明星的地位,聚焦视线,支配粉丝情感,这是网红养成的最初一步,积累了较大流量的关注度和稳定的粉丝渠道后,网红们开始在借助品牌广告的营销渠道方式,即网红渠道电商,当商品和网红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及时间轴上,两者间一个链接的点击成为人们一次对于有限预算的抢夺。在这里,社交信息流、商品信息流、媒体信息流逐渐融合,宣传和购买的界限变得模糊。在人们想到要购买某商品时,发现已经从网红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可用讯息,这种即时转化的效果,传统的品牌广告只有望洋兴叹。
小而美的突围
2015年V影响力峰会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微博时尚红人的微博阅读量超过1500亿,互动量达3.2亿。3.2亿的互动量规模,足以在垂直电商中战无不胜。与此同时,微博还宣布2016年将把重点放在继续招募和扶持优秀微电商达人和导购达人上,帮助其实现影响力变现。
互联网本身是大流量大经济,网红的社群模式则是小流量小而美。后者依托于微博、微信,随时都有可能被平台限制,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红得有理,赚得有据。网红电商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在社交媒体和电商的夹缝中突围出线,对单个个体来说不啻为新生名利场。然而天花板也是显见的,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这个似乎可以左右逢源的行列,届时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得益互联网,网红走到了人前,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相比较聚光灯下的其他人,网红更知晓产品、生态和价值,也更需要专业技能,玩得了视频,做得了传播,写得了段子,做得了营销,还需要勤奋努力日夜更新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从这种角度看,网红也是励志和生生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