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指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识字为帆,以朗读为桨,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阅览其间胜景、撷采书中精华、畅抒心中感想。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
儿时便以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勉励自己勤奋读书,可如今已为人师的我面对这些充满朝气、天真聪慧的孩子们,产生了疑问:学海泛舟,非苦不可吗?学习的路上师生相伴,应该乐,可现实中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让一些学生如沐春风,而另外一些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全身心投入,为何却有那么多的无奈:当我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孩子偏偏喜欢“迂回绕道”、“节外生枝”;当我们在讲台前直抒情怀慷慨陈词时,却看到孩子们无动于衷,一脸漠然……孩子们怎么了?我们又怎么了?活泼好动,充满灵性的低年级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做到“轻松、自主、扎实、有效”呢?
一、紧拉识字之绳,方可扬帆起航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字更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養。然而,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所以,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听、想、读、说、识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1.直观演示,形象识记。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画、投影、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感官,将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人教版第一册《比一比》的教学内容是学习“黄牛、小猫、小鸟”等几个字。我运用多媒体软件,把这几种动物的动态画面展示在屏幕上,并配上声音。这样马上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实践证明,利用直观演示法识字,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掌握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赛场竞技,热情高涨。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就来劲,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争金星”、“摘果子”、“夺金杯”、“搭积木”等识字比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一字开花”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词语串串烧”的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得语文课堂更具高效。
3.创设情境,将字想活。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对于“鸟”字,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教师可以出示一幅“鸟”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鸟的样子,指出“鸟”上一撇表示鸟的嘴巴,一点是鸟的眼睛,并用彩笔突出这一点,并说:“如果‘鸟’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再请学生读一读这只可爱的“鸟”吧!这样学生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个字,与汉字的对话也更具童趣。
4.授之以渔,自主择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笔画加减法、部首更换法、形声字学习法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对一些简单的生字我就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形式上先让四人小组自学,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体会字意。然后让某一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组里面谁的方法最好,谁读得最好等。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这样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等,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紧握读之桨,方可畅游于学海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都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遵循孩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基础来确定“认读、连读、精读、诵读”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产生新的需要,产生学习阅读的动力。
1.认读字音,扫清初读课文的障碍。
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1)一目双行,借助拼音,感知语言,尝试朗读;(2)读中圈画,自学生字,教师指导,读准字音;(3)初步练读,多读多练,熟能上口(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指点;交流朗读,教师点拨,学生评价)。对于不要求掌握读音的字,教师可提示跳读(读拼音)。
2.连读流利,感知语句的基本意思。
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要求。(1)营造氛围,让学生放声朗读,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琅琅上口;(2)读中反顾,找出难读词句,反复试读,同桌请教,解决问题;(3)质疑再读,教师对于学生已努力仍读不好的地方实施点拨或范读,学生体会,掌握方法;(4)朗读交流,互听互评,互读互促,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认识“自然段”,并能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读时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自信心强,不指读,不唱读,能正确停顿,达到流利朗读的水平。
3.精读有魅力,情感融其中。
低年级阅读教材,所选文本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均短小精美,充满童趣,皆有利于学生学习,融入自己独特的理解去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口到、心到、手到”的良好习惯。(1)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自由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2)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3)研读展示、群体品评,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主动联系生活思考,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学习朗读方法;(4)多形式感情朗读,或比赛读,或分角色朗读,或边演边读,或配乐读,或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朗读教学中,我总是不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哪怕只是读一个字,一个词,只要你的感受是怎样,你就怎么读,把你与别人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如在教学《识字5》诵读部分时,我让一位学生先读,当读到“海风、海鸥、浪花”时,语气变得轻柔舒缓。我想:此刻,他眼前呈现出的一定是风平浪静的景象。于是我评说:“嗯,这是一片非常安静的海,风儿轻轻地吹,我也想读一读。同学们可以听听我读的感觉与他有什么不一样。”当我读这一串词时,我的语调故意变得高昂一些,语气也加重了许多。学生在评议时说:“××读的感觉海风是轻轻的,浪很小,海鸥贴在海面上飞。老师读的时候,我感到海风很大,海面上的浪也很大,海鸥飞得很高,海上很热闹。”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学生,老师这样读,是因为老师的感受和那位同学不一样。每个人读书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如果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了,书就读好了。
4.诵读记于心,语言靠积累。
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学海拾贝”,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段篇,则会终身受益,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结合课堂中的品读、悟情,内化于心后,再结合文本特点将其个性读出,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熟读成诵,或通过表演读诵,或由老师穿插揭示读诵,或假设情境读诵,还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等。这样,学生便可在教师不提“背”字一语中,水到渠成,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积累了词句,并掌握了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扎根于识字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时自主探究,在愉悦中学会知识,让课堂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黄宗耀.引导自主探究优化阅读教学.
[2]任焱.享受读书——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3]杨根林.追求愉快的阅读.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5]叶刚.打开生活视窗.照亮识字课堂.福建教育,2007,(5).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
儿时便以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勉励自己勤奋读书,可如今已为人师的我面对这些充满朝气、天真聪慧的孩子们,产生了疑问:学海泛舟,非苦不可吗?学习的路上师生相伴,应该乐,可现实中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让一些学生如沐春风,而另外一些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全身心投入,为何却有那么多的无奈:当我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孩子偏偏喜欢“迂回绕道”、“节外生枝”;当我们在讲台前直抒情怀慷慨陈词时,却看到孩子们无动于衷,一脸漠然……孩子们怎么了?我们又怎么了?活泼好动,充满灵性的低年级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做到“轻松、自主、扎实、有效”呢?
一、紧拉识字之绳,方可扬帆起航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字更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養。然而,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所以,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听、想、读、说、识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1.直观演示,形象识记。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画、投影、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感官,将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人教版第一册《比一比》的教学内容是学习“黄牛、小猫、小鸟”等几个字。我运用多媒体软件,把这几种动物的动态画面展示在屏幕上,并配上声音。这样马上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实践证明,利用直观演示法识字,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掌握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赛场竞技,热情高涨。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就来劲,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争金星”、“摘果子”、“夺金杯”、“搭积木”等识字比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一字开花”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词语串串烧”的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得语文课堂更具高效。
3.创设情境,将字想活。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对于“鸟”字,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教师可以出示一幅“鸟”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鸟的样子,指出“鸟”上一撇表示鸟的嘴巴,一点是鸟的眼睛,并用彩笔突出这一点,并说:“如果‘鸟’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再请学生读一读这只可爱的“鸟”吧!这样学生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个字,与汉字的对话也更具童趣。
4.授之以渔,自主择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笔画加减法、部首更换法、形声字学习法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对一些简单的生字我就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形式上先让四人小组自学,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体会字意。然后让某一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组里面谁的方法最好,谁读得最好等。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这样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等,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紧握读之桨,方可畅游于学海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都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遵循孩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基础来确定“认读、连读、精读、诵读”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产生新的需要,产生学习阅读的动力。
1.认读字音,扫清初读课文的障碍。
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1)一目双行,借助拼音,感知语言,尝试朗读;(2)读中圈画,自学生字,教师指导,读准字音;(3)初步练读,多读多练,熟能上口(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指点;交流朗读,教师点拨,学生评价)。对于不要求掌握读音的字,教师可提示跳读(读拼音)。
2.连读流利,感知语句的基本意思。
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要求。(1)营造氛围,让学生放声朗读,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琅琅上口;(2)读中反顾,找出难读词句,反复试读,同桌请教,解决问题;(3)质疑再读,教师对于学生已努力仍读不好的地方实施点拨或范读,学生体会,掌握方法;(4)朗读交流,互听互评,互读互促,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认识“自然段”,并能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读时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自信心强,不指读,不唱读,能正确停顿,达到流利朗读的水平。
3.精读有魅力,情感融其中。
低年级阅读教材,所选文本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均短小精美,充满童趣,皆有利于学生学习,融入自己独特的理解去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口到、心到、手到”的良好习惯。(1)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自由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2)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3)研读展示、群体品评,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主动联系生活思考,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学习朗读方法;(4)多形式感情朗读,或比赛读,或分角色朗读,或边演边读,或配乐读,或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朗读教学中,我总是不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哪怕只是读一个字,一个词,只要你的感受是怎样,你就怎么读,把你与别人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如在教学《识字5》诵读部分时,我让一位学生先读,当读到“海风、海鸥、浪花”时,语气变得轻柔舒缓。我想:此刻,他眼前呈现出的一定是风平浪静的景象。于是我评说:“嗯,这是一片非常安静的海,风儿轻轻地吹,我也想读一读。同学们可以听听我读的感觉与他有什么不一样。”当我读这一串词时,我的语调故意变得高昂一些,语气也加重了许多。学生在评议时说:“××读的感觉海风是轻轻的,浪很小,海鸥贴在海面上飞。老师读的时候,我感到海风很大,海面上的浪也很大,海鸥飞得很高,海上很热闹。”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学生,老师这样读,是因为老师的感受和那位同学不一样。每个人读书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如果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了,书就读好了。
4.诵读记于心,语言靠积累。
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学海拾贝”,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段篇,则会终身受益,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结合课堂中的品读、悟情,内化于心后,再结合文本特点将其个性读出,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熟读成诵,或通过表演读诵,或由老师穿插揭示读诵,或假设情境读诵,还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等。这样,学生便可在教师不提“背”字一语中,水到渠成,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积累了词句,并掌握了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扎根于识字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时自主探究,在愉悦中学会知识,让课堂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黄宗耀.引导自主探究优化阅读教学.
[2]任焱.享受读书——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3]杨根林.追求愉快的阅读.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5]叶刚.打开生活视窗.照亮识字课堂.福建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