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熟食与熟的生食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把食物做熟了吃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生吃食物的年代可能要远远长于吃熟食的年代。把食物做熟了再食用,也算是人超越动物的一个标志。人类的祖先们很费事地把食物做熟了吃,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的。古人最初把食物弄熟了吃,大概只是为了好吃。不论是淀粉、蛋白质,还是脂肪,生嚼起来都比较费力而且难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通过把食物弄熟,淀粉会吸水膨胀,交联糊化,随后形成良好的口感;而蛋白质被加热变性,尤其是其中的结缔组织失去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嚼起来比较容易。
  更重要的是,古人很快发现,熟食不仅吃起来容易,吃完以后也不容易生病——至少,没有那么多拉肚子的了。于是,“吃了生的东西要拉肚子”就成了一个信条,代代相传。大概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被父辈告知“喝生水要生病”,以至于许多人喝纯净水也要烧开再放凉。到了现代人们才明白,拉肚子不是因为吃了生食,而是食入了生食中所带的细菌。在弄熟食物的过程中,细菌即使没有被剿灭干净,剩下的散兵游勇也不能兴风作浪。现代食品加工,尤其是配方食品中,灭菌几乎是最核心的事情。
  
  传统食品加工的弊端与非热加工技术
  
  我们通常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把食物做熟:煎、炒、烹、炸、涮、烧、烤、炖、煮、蒸等,通过古人的造字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其中很多方式都是通过加热完成的。而即便像“涮”字里面有“水”,也是指达到沸腾的开水。所以一提到把食物弄熟,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想到加热。加热也确实是最有效的把食品做熟的办法。
  不过,人类吃够了熟食,近些年来显然又怀念起生食来了。熟食虽然解决了灭菌好嚼的问题,不过也破坏了人们想要留下的东西。比如说,要把细菌“热死”,比细菌更不耐热的小分子成分,比如某些维生素、香味物质等等,或者“人事不醒”失去了功能,或者飘然而去,挥发掉了。食物的外观也经常大受影响,或者变得“形容枯槁”,或者变得“面如死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刁钻,既要求营养卫生,又要求美味好看。加热这种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食物加工方式,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责。
  正因如此,人们开始寻找能够实现加热的好处,却又没有加热弊端的食物加工方式,于是就诞生了“非热加工”的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非热食品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比如高压处理、脉冲电场、交变磁场、紫外照射等等。这些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食品加工的目标,不过只有高压处理的成本能够降到商业化的地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餐饮行业。
  
  高压加工的原理与特色
  
  所谓高压加工,就是把食物在高压下保持一段时间,以实现灭菌和改变质地的目标。这里说的高压,不是通常说的“高压锅”里的那种“高压”。通常高压锅里的压力是两个大气压的水平,而高压食品处理所提及的高压则达到几千个大气压。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高压下细胞会发生许多变化,比如细胞膜被破坏,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酶失去活性等等。在高压的条件下,作为生命体的细菌跟在高温下一样,经受不住考验而香消玉殒。不过,对于压力的反应,细菌比人“坚强”许多,普通人在几米的水下就已经相当难受,而有些细菌在2000个大气压下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在3000~6000个大气压下,大多数的细菌就坚持不住了。在蔬菜水果内部,主要存在的就是这样的细菌,所以高压处理最先是在蔬菜类的食物中得到应用的。而肉类中另一些细菌,在6000个大气压下还能逍遥自在,这就需要适当加热。比如加热到几十摄氏度,双管齐下,它们就顶不住了。还有一些细菌芽孢实在很厉害,加热到75℃还能在8000多个大气压下生存,实在让人恼火。不过,人类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设计了一个循环加压的“阴谋诡计”:先加高压,细菌芽孢进入紧急状态,严密地把自己保护起来,人类摆出一副无可奈何败走撤退的样子,撤去压力;芽孢以为危机已经过去,纷纷发芽繁衍,然后人类回头一击,再次加压,可怜的细菌们于是全军覆没。
  而那些维生素、色素、香味物质等等小分子物质,对于高压这种“逆境”不敏感。当细菌们在苦苦挣扎的时候,它们却在一边谈笑风生,这情形跟加热的时候完全相反。这就是高压处理的最大魅力——杀死了细菌,却保留了食物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对于压力有一定反应,但也不是非常敏感——高压能够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把蛋白质分裂成片段,对于保持蛋白质的质感要比加热有利。
  用传统的方法加热处理食物的时候,热量只能从外往里传。对于大块或者大包装的食物来说,等到里面的加热好了,外面的已经熟得太“透”了。而压力是同时到达食物每个部分的,所以高压处理食物的另一优点是处理更加均匀。
  
  高压加工的应用
  
  高压处理食物早在1890年就被发明了,不过直到1992年,才在日本实现了商业化。第一种商业化的高压食品是果酱。因为要保存较长时间,传统的果酱需要进行高温灭菌,这种热加工破坏了一些维生素和风味物质。而高压处理的果酱则在实现灭菌的前提下,很好地保持了果酱的风味,所以一上市就大受欢迎。现在,高压处理成功地应用到了果汁、米饭、火腿肠、海鲜等食物上。其中海鲜的高压处理优势非常明显。
  一般人们吃海鲜都是追求“生猛”,所以海鲜通常只进行很轻微地加热,甚至完全不加热而生吃。很多海鲜,尤其是牡蛎一类的东西,很容易携带致病细菌。所以,享受完海鲜的美味然后以腹泻作为补偿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如果把海鲜深度加热到杀死细菌的地步,海鲜却又完全不“鲜”了。
  高压处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海鲜、鱼类中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对压力比较敏感,在几千个大气压下几分钟就不行了。而且,高压处理虽会让蛋白质失去空间结构,但许多酶却是依靠空间结构来实现功能的。酶的失活也就延缓了海鲜中风味物质的分解,有利于把海鲜的风味保持更长的时间。
  高压杀死了细菌,对于风味几乎没有影响,不过对于质感和外观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这种影响跟具体的种类有关,对牡蛎而言,高压处理之后,更加多汁,外观更加好看。更有趣的是,经过高压处理之后,牡蛎的肉会从贝壳上脱落下来。实验结果显示:2400多个大气压下处理两分钟,88%的牡蛎肉会脱落下来;而在3100多大气压下,所有的肉都会脱落,这是不是让人们在吃牡蛎的时候更开心了些?后来又有人发现,如果把牡蛎用塑料带扎上,加压处理之后,还会依然保持着“生剥”后肥美多汁等其他特色。
  责任编辑 赵柠
其他文献
广州能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我刊上宣传已有两年的时间了,因为南北方路途太远,记者都是在电话里跟这家公司联系。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读者投诉这家公司,是一家信誉很稳
由于当代医药卫生科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现代免疫学指导下的“疫苗”的广泛使用,到上个世纪末,人类在同传染病的斗争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
新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在1998年3月28日召开的加快铁路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今后五年铁路建设总体部署和目标;今后五年完成2500亿元的投资规模,初步计划,5年建成新线5340公里,预计
河南省封丘县公路派出所所长潘永朝狠抓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办事,促进了封丘公路路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潘永朝,中等身材,微胖中显出魁悟和健壮,是一个有着26年党龄的中年汉子。
2006年3月,世界第二大水泥制造商——瑞士豪西蒙集团决定投资1.25亿美元,增持华新水泥的增发股份,使其拥有绝对控股地位。同年11月,这项交易获得了国家商务部的批准,但中国证
我县地处江南平原,蚕豆秸丰富.以往几年我们都用棉子壳栽培草菇,为了广泛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我们采用蚕豆秸栽培草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原料配制
会议
一转眼,最初的张皇无措已经是过眼的小站,不断出现的欣喜与快乐大大抵消了新手妈妈的辛劳和疲惫,进入生命第3个月的宝宝,将给予爸爸妈妈们更多惊喜:他会“咿咿呀呀”地和你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