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20年前,经济学家樊纲和社会学家郑也夫较起了劲,为汽车要不要进入家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我曾是一员积极的参与者。20年过去了,据说那位支持汽车进入家庭的经济学家早已拥有自己的轿车,而那位反对汽车进入家庭的社会学家依然坚持以骑自行车代步。他们各自的我行我素似乎在告诉大家:双方的争论并非就此终结,有待于下回分解!
今天当我们再次谈及这场争论时,也许会感到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仔细回味亦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不管学者们以什么观点立论,以什么理论去争,在城市里,汽车时代的到来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今拥有自己的汽车更不是一个梦想,即使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享受上这现代社会的成果。不管你开的是豪华的奔驰,还是甲壳虫式的QQ,只要你手握方向盘,一脚踩下去,在马路上飞驶起来,那种有车的感觉无疑是最大的惬意和满足,嘿!有车真好。
不过且慢得意忘形,任何新生事物问世总会有它的正面和负面,就在有车一族尚陶醉在惬意和满足的兴奋时刻,另一种不安慢慢地袭上心头,这就是城市里日益加剧的拥堵,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几乎无一幸免,堵车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道另类的城市风景线。“堵啊堵”,它犹如一堵墙砌在人们的心里,说什么也“堵”之难去,让人郁闷,让人叹息!
中国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苦中作乐,乐天安命。前几天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在拥堵的大形势下,一批车友自发成立了民间组织——“堵盟”(被堵车人的联盟)。你可别小看它,它入盟的门槛还很高,凡想入盟的必须呈报每天上下班的堵车路线,经过审核确认才能加入。如今“堵盟”还有一个专门的QQ群,这一帮同病相怜的哥们儿可以经常在上面发泄遭堵的烦心事,一些对路况熟悉的人还为那些路盲、新手发短信提供一套最佳的路线,帮他们“一路畅通”。你别说,这彼此间的安慰、解嘲和互助还真管用!别有一番“堵并快乐着”的滋味。
一说起拥堵,不管是有车一族还是挤乘公交车的平民百姓,气就不打一处来,有着同样的抱怨和牢骚。有人说,这是因为地方政府不控制,车子越来越多。确实如此,以北京为例,每月净增6万辆,乖乖,一年就是七十多万辆,这增幅的数字是够吓人的。有人说,这是马路发展的太慢了。还是以北京为例,这几年你见过四环以内新建马路了吗?还有的说这是因为单行线太多了,立交桥太少了,红绿灯太密集了,交通规则太繁琐了等等。总之,一谈及堵车的事,许多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但当你大倒苦水时,往往却忽略了一点,在造成城市今天的拥堵中,纵有N条缘由,可别忘了,这也包括车的主人——你自己。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交管部门曾公布一组数据,在引发城市道路拥堵的成因中,人为的因素(司机)占57%,瞧瞧,原来你我他也是造成拥堵的“罪魁祸首”之一,这也许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我曾有幸去过欧洲,到过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道路并不比我国一些城市那么宽阔,在人均车的拥有量上也不比我们低,可给人的感觉是行车没有那么堵啊!虽然也有塞车的现象,甚至还有排着长队等待过路口的时候,但大都有秩序地一辆接一辆地前行,更少有违规抢行超车的。香港是个弹丸之地,用车行如织来形容也不为过。然而我在逗留的10天中很少见到严重的拥堵,更少有加塞儿的。而对比我国的内地,加塞儿不仅是家常便饭,甚至是一些司机引以为豪的“基本功”。
前不久,北京电视台为配合有关部门对交通的整治,在街头对加塞儿进行了一项随机的调查,当问及你是否有加塞儿的行为时,被调查的司机几乎无一例外都坦诚地回答说:“有。”出租司机要“谨慎”一些,他们怕罚,200元人民币毕竟不是小数。但绝大多数司机对此都习以为常,有一位老兄更是理直气壮地说:“在北京你不会加塞儿就是大傻冒儿。”于是我们在街头的十字路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为了偷巧地过路口,许多司机不管不顾地硬是往前挤、往前钻,形成一排壮观的违章“越车道”,司机等待着并线。
加塞儿,如果只是偶尔发生的个例,确实对交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可怕的是它已形成一种被人们认同的潜规则,更感到它管用,百试不爽,大家都跟风而上,仿而效之,时间一长也就形成从众的共性行为,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加塞儿,只是行车不文明现象突出的一例,其实类似的恶习比比皆是——随意调头,逆向行驶,乱闯红灯,胡按喇叭,向车外吐痰乱扔杂物,甚至酒后开车,玩命飙车等等。这些不文明之举虽说是些不起眼小事,但都反映出一些司机的修养和素质。人们的行为,即使是那些琐碎的细微,无一不属于道德的范畴,如果说行车中种种不文明是车德的缺失,一点也不为过,再延伸一下说它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绝不是上纲上线吧!
我们的社会是由你我他组成的“人”的群体。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那你与别人总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只要你开着车子上路,那就时时刻刻与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同行车辆的司乘人员以及交通警察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一路上的行车安全、行车文明,你就是当然的主角。有专家曾忧心忡忡地担心过:“如果大家只顾去圆自己的汽车梦,而不去关心汽车文明,有一天会引发大的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要想杜绝行车中的恶习,并非难事,也没有特别的难懂的大道理,只有一句大实话:只要你想去做,它易如反掌。就如在公共场所你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烟头纸屑那么简单。这些曾被国人深恶痛绝的不良行为,经过几年下来,如今在城市已大为减少,甚至绝迹。这绝非是“违者罚款”的警示之功,而是人们在认识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重要性,开始从我做起来了。一旦认识到人人有责,也就得了人人共享!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祖先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古训,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往往就是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起始的。行车中这些不文明的恶习决不应该与我们长期和平共处,伴随着我们终生,有鉴于此,不禁要大声地呼唤一下:让缺失的行车文明回来吧!
今天当我们再次谈及这场争论时,也许会感到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仔细回味亦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不管学者们以什么观点立论,以什么理论去争,在城市里,汽车时代的到来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今拥有自己的汽车更不是一个梦想,即使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享受上这现代社会的成果。不管你开的是豪华的奔驰,还是甲壳虫式的QQ,只要你手握方向盘,一脚踩下去,在马路上飞驶起来,那种有车的感觉无疑是最大的惬意和满足,嘿!有车真好。
不过且慢得意忘形,任何新生事物问世总会有它的正面和负面,就在有车一族尚陶醉在惬意和满足的兴奋时刻,另一种不安慢慢地袭上心头,这就是城市里日益加剧的拥堵,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几乎无一幸免,堵车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道另类的城市风景线。“堵啊堵”,它犹如一堵墙砌在人们的心里,说什么也“堵”之难去,让人郁闷,让人叹息!
中国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苦中作乐,乐天安命。前几天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在拥堵的大形势下,一批车友自发成立了民间组织——“堵盟”(被堵车人的联盟)。你可别小看它,它入盟的门槛还很高,凡想入盟的必须呈报每天上下班的堵车路线,经过审核确认才能加入。如今“堵盟”还有一个专门的QQ群,这一帮同病相怜的哥们儿可以经常在上面发泄遭堵的烦心事,一些对路况熟悉的人还为那些路盲、新手发短信提供一套最佳的路线,帮他们“一路畅通”。你别说,这彼此间的安慰、解嘲和互助还真管用!别有一番“堵并快乐着”的滋味。
一说起拥堵,不管是有车一族还是挤乘公交车的平民百姓,气就不打一处来,有着同样的抱怨和牢骚。有人说,这是因为地方政府不控制,车子越来越多。确实如此,以北京为例,每月净增6万辆,乖乖,一年就是七十多万辆,这增幅的数字是够吓人的。有人说,这是马路发展的太慢了。还是以北京为例,这几年你见过四环以内新建马路了吗?还有的说这是因为单行线太多了,立交桥太少了,红绿灯太密集了,交通规则太繁琐了等等。总之,一谈及堵车的事,许多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但当你大倒苦水时,往往却忽略了一点,在造成城市今天的拥堵中,纵有N条缘由,可别忘了,这也包括车的主人——你自己。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交管部门曾公布一组数据,在引发城市道路拥堵的成因中,人为的因素(司机)占57%,瞧瞧,原来你我他也是造成拥堵的“罪魁祸首”之一,这也许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我曾有幸去过欧洲,到过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道路并不比我国一些城市那么宽阔,在人均车的拥有量上也不比我们低,可给人的感觉是行车没有那么堵啊!虽然也有塞车的现象,甚至还有排着长队等待过路口的时候,但大都有秩序地一辆接一辆地前行,更少有违规抢行超车的。香港是个弹丸之地,用车行如织来形容也不为过。然而我在逗留的10天中很少见到严重的拥堵,更少有加塞儿的。而对比我国的内地,加塞儿不仅是家常便饭,甚至是一些司机引以为豪的“基本功”。
前不久,北京电视台为配合有关部门对交通的整治,在街头对加塞儿进行了一项随机的调查,当问及你是否有加塞儿的行为时,被调查的司机几乎无一例外都坦诚地回答说:“有。”出租司机要“谨慎”一些,他们怕罚,200元人民币毕竟不是小数。但绝大多数司机对此都习以为常,有一位老兄更是理直气壮地说:“在北京你不会加塞儿就是大傻冒儿。”于是我们在街头的十字路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为了偷巧地过路口,许多司机不管不顾地硬是往前挤、往前钻,形成一排壮观的违章“越车道”,司机等待着并线。
加塞儿,如果只是偶尔发生的个例,确实对交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可怕的是它已形成一种被人们认同的潜规则,更感到它管用,百试不爽,大家都跟风而上,仿而效之,时间一长也就形成从众的共性行为,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加塞儿,只是行车不文明现象突出的一例,其实类似的恶习比比皆是——随意调头,逆向行驶,乱闯红灯,胡按喇叭,向车外吐痰乱扔杂物,甚至酒后开车,玩命飙车等等。这些不文明之举虽说是些不起眼小事,但都反映出一些司机的修养和素质。人们的行为,即使是那些琐碎的细微,无一不属于道德的范畴,如果说行车中种种不文明是车德的缺失,一点也不为过,再延伸一下说它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绝不是上纲上线吧!
我们的社会是由你我他组成的“人”的群体。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那你与别人总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只要你开着车子上路,那就时时刻刻与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同行车辆的司乘人员以及交通警察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一路上的行车安全、行车文明,你就是当然的主角。有专家曾忧心忡忡地担心过:“如果大家只顾去圆自己的汽车梦,而不去关心汽车文明,有一天会引发大的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要想杜绝行车中的恶习,并非难事,也没有特别的难懂的大道理,只有一句大实话:只要你想去做,它易如反掌。就如在公共场所你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烟头纸屑那么简单。这些曾被国人深恶痛绝的不良行为,经过几年下来,如今在城市已大为减少,甚至绝迹。这绝非是“违者罚款”的警示之功,而是人们在认识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重要性,开始从我做起来了。一旦认识到人人有责,也就得了人人共享!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祖先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古训,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往往就是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起始的。行车中这些不文明的恶习决不应该与我们长期和平共处,伴随着我们终生,有鉴于此,不禁要大声地呼唤一下:让缺失的行车文明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