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加强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培育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权观念和中国特色的人权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人权观念 培育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21-02
一、当前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内涵
和谐社会下我们倡导的人权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权观念和中国特色的人权观念。
(一)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类的首要人权
生存权指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存条件获得基本保障的权利。离开的生存权,其它一切人权将无从谈起。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里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国情。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还不够雄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系统脆弱,贫富差距拉大,人民的生存权还受到诸如灾难和突发性事件等威胁的可能。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当前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
发展权是在生存权得以实现的基础上作为个体的人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只有拥有的发展权,人才能顺利地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担当好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二)坚持维护人权与尊重国家主权相统一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国家主权形成了冲击。一些西方大国趁机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即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人权己经不属于一国内政,国际组织或外国对一国内的人权状况进行干预不算干涉内政,人权的发展在于“摆脱集体主义统治”,突破传统的主权原则。该论调已成了某些霸权主义国家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对此,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明确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我们在倡导维护人权的同时必须尊重国家主权。
(三)坚持人权与社会改革协调发展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在实现人权的普遍原则时,都各有其特点。中国的人权现状也是与本身的国情相适应的,实现人权状况的改善必须与社会改革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弘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保障和扩大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四)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我国人权保障的根本出发点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政府行使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权保障也要围绕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二、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培育的必要性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的人权观念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疏通引导作为根本的工作方针,坚持尊重人、培养人、塑造人相结合的原则,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把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所有这些都包含着尊重人权、发展个性、维护人格平等的思想。
(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信息网络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逐渐模糊了国家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否定国家主权的思潮,他们认为国家不再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在有关人权等事务方面,当一个国家的政府“压制国内人权”或采取“非人道的政策”时,国际社会有权采取各种行动予以干预和制止。当前大学生权利意识不断抬升,他们对人权问题高度关注,西方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下的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和机会展开全方位的主观宣传和渗透,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传播其价值观念。在这种现实条件下,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念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自觉地认清新形势下人权发展的态势及其实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应对西方国家人权挑战的现实需要。
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是某些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等霸权主义者就不会放弃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攻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霸权主义者的最大障碍。他们随时有可能利用人权问题继续对我国发动新的攻势,这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加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人权观念的培育,提高人權意识和人权理论水平,揭露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人权攻击的阴谋,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四)培育大学生的人权观念,也是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的需要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是人权保障。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三、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培育的途径
(一)加强人权理论研究
人权研究是人权观念培育的基础和前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权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在理论上尚有许多空白之处,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人权理论体系。而已有的研究成果由于过于专业并不适用于普及教育。因此,今后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人权的理论研究,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理论一切优秀成果,形成比较完备的人权理论体系。
(二)高校应将人权观念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目前在高校所有专业单独开设人权课程尚不现实。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两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把有关理论与社会现实中的人权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特别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都可以将社会主义人权保障建设与有关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法律基础》培育人权观念是目前中国大学人权教育的最佳形式,而且是比较便利的方法。
(三)提高师资水平,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
“两课”教学队伍中有许多教师自身的人权观念就不科学、不健全。相关部门应利用适当时间,采取举办人权理论研修班、人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两课”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这一领域的教学水平。课堂是大学生人权观念培育的主渠道。实践证明,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案例分析法、师生对话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方法,都应在教学课堂中得到积极的尝试,以提高教学实效。人的正确思想观念,是从实际生活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其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长期努力。让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法庭旁听等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较好教育途径。
(四)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的作用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要通过这些新闻媒体对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言行加以褒扬,对不尊重人权、侵犯人权的行为予以批评,对国内外有关人权的典刑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应当而且必须把现代新闻媒体当作至关重要的人权教育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展开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宣传和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2]刘杰.人权与国家主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0-322.
[3]徐崇温.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求是,2000(21): 21.
[4]李晓明.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5):4.
关键词大学生 人权观念 培育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21-02
一、当前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内涵
和谐社会下我们倡导的人权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权观念和中国特色的人权观念。
(一)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类的首要人权
生存权指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存条件获得基本保障的权利。离开的生存权,其它一切人权将无从谈起。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里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国情。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还不够雄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系统脆弱,贫富差距拉大,人民的生存权还受到诸如灾难和突发性事件等威胁的可能。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当前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
发展权是在生存权得以实现的基础上作为个体的人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只有拥有的发展权,人才能顺利地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担当好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二)坚持维护人权与尊重国家主权相统一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国家主权形成了冲击。一些西方大国趁机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即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人权己经不属于一国内政,国际组织或外国对一国内的人权状况进行干预不算干涉内政,人权的发展在于“摆脱集体主义统治”,突破传统的主权原则。该论调已成了某些霸权主义国家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对此,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明确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我们在倡导维护人权的同时必须尊重国家主权。
(三)坚持人权与社会改革协调发展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在实现人权的普遍原则时,都各有其特点。中国的人权现状也是与本身的国情相适应的,实现人权状况的改善必须与社会改革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弘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保障和扩大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四)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我国人权保障的根本出发点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政府行使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权保障也要围绕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二、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培育的必要性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的人权观念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疏通引导作为根本的工作方针,坚持尊重人、培养人、塑造人相结合的原则,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把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所有这些都包含着尊重人权、发展个性、维护人格平等的思想。
(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信息网络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逐渐模糊了国家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否定国家主权的思潮,他们认为国家不再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在有关人权等事务方面,当一个国家的政府“压制国内人权”或采取“非人道的政策”时,国际社会有权采取各种行动予以干预和制止。当前大学生权利意识不断抬升,他们对人权问题高度关注,西方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下的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和机会展开全方位的主观宣传和渗透,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传播其价值观念。在这种现实条件下,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念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自觉地认清新形势下人权发展的态势及其实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应对西方国家人权挑战的现实需要。
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是某些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等霸权主义者就不会放弃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攻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霸权主义者的最大障碍。他们随时有可能利用人权问题继续对我国发动新的攻势,这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我们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加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人权观念的培育,提高人權意识和人权理论水平,揭露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人权攻击的阴谋,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四)培育大学生的人权观念,也是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的需要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是人权保障。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三、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培育的途径
(一)加强人权理论研究
人权研究是人权观念培育的基础和前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权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在理论上尚有许多空白之处,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人权理论体系。而已有的研究成果由于过于专业并不适用于普及教育。因此,今后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人权的理论研究,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理论一切优秀成果,形成比较完备的人权理论体系。
(二)高校应将人权观念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目前在高校所有专业单独开设人权课程尚不现实。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两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把有关理论与社会现实中的人权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特别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都可以将社会主义人权保障建设与有关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法律基础》培育人权观念是目前中国大学人权教育的最佳形式,而且是比较便利的方法。
(三)提高师资水平,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
“两课”教学队伍中有许多教师自身的人权观念就不科学、不健全。相关部门应利用适当时间,采取举办人权理论研修班、人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两课”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这一领域的教学水平。课堂是大学生人权观念培育的主渠道。实践证明,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案例分析法、师生对话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方法,都应在教学课堂中得到积极的尝试,以提高教学实效。人的正确思想观念,是从实际生活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其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长期努力。让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法庭旁听等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较好教育途径。
(四)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的作用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要通过这些新闻媒体对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言行加以褒扬,对不尊重人权、侵犯人权的行为予以批评,对国内外有关人权的典刑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应当而且必须把现代新闻媒体当作至关重要的人权教育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展开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宣传和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2]刘杰.人权与国家主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0-322.
[3]徐崇温.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求是,2000(21): 21.
[4]李晓明.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