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卓越教师培养是教育战线的大事,教育部有关卓越教师培养的文件中具体明确了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职前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研究其职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并重,三是结合中小学校,建立“U-G-S”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培育“卓越化学教师”为出发点,对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师生职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本文拟从U-G-S培养模式以及双导师机制两方面,通过构建师范生职前培养的模型,分析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培养卓越化学教师的特色,以及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带领下所取得的成果。卓越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慢慢探索,与时俱进。
【关键词】 化学卓越教师;“U-G-S”;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2
教育事业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大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导并组织高校积极申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所谓卓越教师,就是指优秀突出,热爱并且适合教师事业的教师,其培养价值取向,是指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主体(包括国家培养机构及教育者)依据一定需要,对培养卓越教师做出价值选择与价值决策所持倾向。[2]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培养卓越化学教师”的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基层中学尤其是乡镇中学提供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色并且能引导基层教育教学改革的化学教师。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根据学院特色,采用双导师制、UGS协同模式专门培养。学院目前创办的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训班,也称化学“卓师班”,共有20位同学,其中有4名同学来自除广东省外的其他省份。化學“卓师班”采用“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学生在提出申请后,进行面试,学院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来淘汰不适合在“卓师班”学习的学生,同时在同一级的化学专业的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卓师班”学习。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对“卓师班”人才培养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一体化,推动“三位一体”协同创新(UGS)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3]“U-S-G”教师教育新模式是指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等三个教师教育实施主体联合起来,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精神、高超教学实践能力和高度可持续发展潜能的教师。其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依托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粤东基础教育论坛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开展“5+2+1全程教育实践”模式的实践。前面的“5”是指用累计5学期的时间,学习通识课、化学专业课以及教师教育课并进行教学技能强化训练;中间的“2”是指用累计2学期的时间,进入基层中学进行“住校教师”锻炼(即:一边教、一边学、一边研究、一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后面的“1”是用累计1学期的时间总结微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化学教育方面的本科学位论文并参加教育硕士招考或找工作就业。
基于“U-S-G”模式下课程设计融合了教师教育的理念[4],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卓师班”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本专业课程本本专业总课时数为2589学时。各类课程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学院借鉴医生培养中的“住院医生”模式,让学生进行“住校教师”的锻炼,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也就是双导师联合培养,包括大二以内以校内导师为主,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指导;大三以后以校外导师为主,指导学生进行常规教学。学院安排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教师担任责任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学习指导及科研实践训练。小班教学一来导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考核较多,二来学徒式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师范生的培养,有利于导师执行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卓师班”全体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先后发表论文41篇,其中关于中高考化学知识解题方法的有22篇,教学设计有3篇,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有3篇,融入微课设计、中国象棋理念、翻转课堂等创新性化学教育的有5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3篇等。论文发表情况如表2所示。
此外,学院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开设教学经验、前沿教育理念讲座,指导学生就中学教学困惑做“微课题”研究。学院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供化学卓师生学习和研讨,化学卓师生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参加全国微课程制作大赛,获奖情况如表3所示。
在实践环节中,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卓师班”学生跟随校外导师到中学课堂,参与见习、实习以及教育研究等活动,体验中学课堂,从而锻炼课堂实践教学技能,形成扎实的教师基本功,逐步成为会备课、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的中学教师。学院重视实践活动,组织“卓师班”学生跟岗学习,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与优秀骨干教师交流经验,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技巧。“卓师班”在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化学卓师生共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的成绩。除此之外,化学卓师生在大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如表4所示的奖项
化学“卓师班”取得这样的成效,真正原因是抓住了师范生成长的主要关键点。化学卓师班职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考核机制灵活,考核内容由日常考核成绩与期终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日常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70%。引导学生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发展能力;二是创造性地实施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教师教育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师范生培养观念,改变了以往教师教育局面单一由师范大学提供的局面;三是双导师机制,注重教学实践。学院导师对化学卓师生进行“一对一”学习指导,“住校教师”与“微课题”研究并重,强化实践,专门培养。另外,与普通化学师范生相比,化学卓师生较早地开始观摩中学课堂,实践知识增长较快,同时实习的学校统一,有校外教师指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有利于教学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8)[2015-06-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
[2]朱晟利.论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3.
[3]贺美玲.“U-G-S”协同的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5.
[4]杨承印,高双军.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关键词】 化学卓越教师;“U-G-S”;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2
教育事业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大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导并组织高校积极申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所谓卓越教师,就是指优秀突出,热爱并且适合教师事业的教师,其培养价值取向,是指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主体(包括国家培养机构及教育者)依据一定需要,对培养卓越教师做出价值选择与价值决策所持倾向。[2]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培养卓越化学教师”的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基层中学尤其是乡镇中学提供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色并且能引导基层教育教学改革的化学教师。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根据学院特色,采用双导师制、UGS协同模式专门培养。学院目前创办的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训班,也称化学“卓师班”,共有20位同学,其中有4名同学来自除广东省外的其他省份。化學“卓师班”采用“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学生在提出申请后,进行面试,学院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来淘汰不适合在“卓师班”学习的学生,同时在同一级的化学专业的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卓师班”学习。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对“卓师班”人才培养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一体化,推动“三位一体”协同创新(UGS)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3]“U-S-G”教师教育新模式是指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等三个教师教育实施主体联合起来,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精神、高超教学实践能力和高度可持续发展潜能的教师。其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依托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粤东基础教育论坛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开展“5+2+1全程教育实践”模式的实践。前面的“5”是指用累计5学期的时间,学习通识课、化学专业课以及教师教育课并进行教学技能强化训练;中间的“2”是指用累计2学期的时间,进入基层中学进行“住校教师”锻炼(即:一边教、一边学、一边研究、一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后面的“1”是用累计1学期的时间总结微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化学教育方面的本科学位论文并参加教育硕士招考或找工作就业。
基于“U-S-G”模式下课程设计融合了教师教育的理念[4],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卓师班”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本专业课程本本专业总课时数为2589学时。各类课程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学院借鉴医生培养中的“住院医生”模式,让学生进行“住校教师”的锻炼,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也就是双导师联合培养,包括大二以内以校内导师为主,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指导;大三以后以校外导师为主,指导学生进行常规教学。学院安排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教师担任责任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学习指导及科研实践训练。小班教学一来导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考核较多,二来学徒式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师范生的培养,有利于导师执行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卓师班”全体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先后发表论文41篇,其中关于中高考化学知识解题方法的有22篇,教学设计有3篇,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有3篇,融入微课设计、中国象棋理念、翻转课堂等创新性化学教育的有5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3篇等。论文发表情况如表2所示。
此外,学院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开设教学经验、前沿教育理念讲座,指导学生就中学教学困惑做“微课题”研究。学院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供化学卓师生学习和研讨,化学卓师生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参加全国微课程制作大赛,获奖情况如表3所示。
在实践环节中,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卓师班”学生跟随校外导师到中学课堂,参与见习、实习以及教育研究等活动,体验中学课堂,从而锻炼课堂实践教学技能,形成扎实的教师基本功,逐步成为会备课、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的中学教师。学院重视实践活动,组织“卓师班”学生跟岗学习,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与优秀骨干教师交流经验,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技巧。“卓师班”在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化学卓师生共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的成绩。除此之外,化学卓师生在大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如表4所示的奖项
化学“卓师班”取得这样的成效,真正原因是抓住了师范生成长的主要关键点。化学卓师班职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考核机制灵活,考核内容由日常考核成绩与期终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日常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70%。引导学生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发展能力;二是创造性地实施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教师教育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师范生培养观念,改变了以往教师教育局面单一由师范大学提供的局面;三是双导师机制,注重教学实践。学院导师对化学卓师生进行“一对一”学习指导,“住校教师”与“微课题”研究并重,强化实践,专门培养。另外,与普通化学师范生相比,化学卓师生较早地开始观摩中学课堂,实践知识增长较快,同时实习的学校统一,有校外教师指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有利于教学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8)[2015-06-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
[2]朱晟利.论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3.
[3]贺美玲.“U-G-S”协同的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5.
[4]杨承印,高双军.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化学教育,2016,37(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