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生物活动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有益的补充,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选择课程活动内容从而有效开展活动是关键。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紧要的问题。我校生物组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生物活动课程的研究”在2009年12月开题,在生物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上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物活动课程 选择原则
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载体,学生通过活动载体,获得经验及有关信息,促进生物科学素质的提高。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选择课程活动内容有效开展活动是关键。我校生物组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生物活动课程的研究”在2009年12月开题,在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上做了一些探讨。在此基础上就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谈谈自身的认识。
一、动手第一的原则
活动课程强调活动性,应区别学科课程。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愉悦,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活动中得以显现和培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意义不同,学科课程应以系统的基础知识为主,尽可能地结合实际;而在生物活动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的最大意义、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就在于此。在生物活动课程中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动起手来,在动手的过程中勤于动脑,最终解决问题,得到答案。动手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只动手而不动脑,而是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例如,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有一项“自己动手种蔬菜”的活动。教师先把在那个季节适于种植的各种植物种子发给小组成员,我们在4月份把白菜、芫荽的种子发了下去,让学生在家中用花盆分别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并成下面的问题:
1.为了让种子早点萌发,你有哪些方法?
2.为什么有的种子不萌发呢?有多少种子萌发了?
3.白菜、芫荽种子萌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4.探究光照对白菜、芫荽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在种植中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的外总部条件即水分、空气、温度;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即种子的胚必须完整且活着,以及萌发率的问题;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不同种子的萌发率可能不同;通过第四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四个问题具有一定的由易到难的梯度,问题的解决需要动手实践,而在动手第一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培养了思维。
二、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原则
活动内容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人员都将会成为重要的限制因素,所以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是必要的。
因地制宜需要教师对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植物、常见昆虫、鸟类和生态较为熟悉,对校园的周边环境、附近的生物资源也应了解,以便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十中校园内草本植物的调查”、“校园内麻雀的生活习性的观察”、“校园内,捉蚂蚱”、“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秋冬季节,我们一起采集校园内的植物果实”等活动都可以选择在校园里开展,如果教师对校园环境不熟悉,这些活动很难开展。生物活动也可以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到蔬菜基地、制污工厂、环保部门去参观。如“和平广场绿化布局的考察”、“参观合肥植物园”、“参观合肥野生动物园”、“大蜀山的生态考察”、“参观合肥垃圾处理厂”等内容也要求教师对学校外的环境、生物资源较为熟悉。
因时制宜是必要的。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如春天适合植树、种花草,观察青蛙的发育;夏天适宜各种野外考察活动;秋天利于采集昆虫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冬季适宜观察生物如何过冬等。本学期我们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计划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在春季、在春暖花开5月份,内容是“蝴蝶的生活环境的考察及蝴蝶的采集、制作”。
因人制宜的原则要求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爱好、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份量都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学校活动课程设计,应随学生年级水平安排活动课程,选择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活动。“合肥市区酸雨情况的调查”这一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该活动可以监测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污染)的程度,但是该活动调查时间较长学生难以坚持、调查所用的仪器如酸度计学生较难掌握,所以选题虽好但开展效果却不理想。
三、有趣、多样原则
活动的内容应尽量选择那些有趣些的、生动些的,形式上要多样化,力求多变、避免单一。确定这一原则是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学生处在求知欲旺盛、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的阶段。如活动内容单一乏味,必然会降低其兴趣,影响活动质量。为了学生更好的参与课程活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去选择题目或自定题目,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把题目确定下来,从而兼顾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如有的学生提出增加制作生物小工艺品的活动,我采纳了建议并建议开展“校园草坪植物中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调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因子的研究”这一内容,当时学校正举行“三小”活动,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向大家展示自己。
学生在一天之中,相当长的时间在学校内,许多学生对校园内的绿化植物很有兴趣,但是却不知道有些植物叫什么。合肥十中是国家级绿色学校,校园绿化植物很多,校园绿化建设是典型的“乔——灌——草”立体绿化结构,乔木、灌木、草本很多,有一些学生常见和熟悉的植物如梧桐、雪松、冬青等,也有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如枫杨、乌桕、合欢等。于是我们开展了“合肥十中校园绿化乔木的生态调查”的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生物小组成员带着纸、笔、卷尺、绳子等一一记下了各种植物的名称、特征,并测量了部分乔木的树围、树高,丈量了草地的面积,最后统计了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有关合肥十中校园绿化植物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如学校因为校安工程的改造造成部分裸地的出现,裸地的边缘生有诸如香附子、狗尾草、车前草、趴埂草、马唐、稗草、苍耳等荒草。学生建议裸地上种植草坪,还有操场周边栽种白杨、白桦树等乔木。也有的指出校园的楼面、墙面没有竖直绿化,没有“空中花园”(楼顶也缺少绿化)。搞竖直绿化不但不占用土地,还能增加绿化面积。楼顶种植草坪不但能增加绿化面积,更重要的是让顶层的学生在炎热的夏季免受高温侵袭之苦。这些建议都是建立在认真调查和思索的基础上的,很难想象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活动会提出如此详细的内容,这些建议无疑对十中的绿化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活动中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内容还可以选择观察活动、参观活动、采集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等,可将这些活动交叉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单调,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之火才常燃不息!
四、灵活机动原则
活动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各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和学生的兴趣,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由大家共同确定活动内容。此外要科学拟定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等项目。但是在实施活动计划时,可能又有一些变数,如实验仪器损坏、实验材料短缺、活动地点无法落实等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而不必墨守成规,当活动计划濒于流产之际,可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如确实无法实施,要遵循灵活机动原则,及时调整或更换活动内容。
以我们生物活动小组的一次活动内容的更换为例。当时,按照计划应开展“合肥地区酸雨的调查”这一活动,但实验所用的材料如精密PH试纸、以及其它的测量仪器如酸度计缺少,其它的代用材料一时无法寻觅,所以难以开展。恰好这时学校为了基建砍伐了数株大树(有梧桐、榆树、侧柏),又拉来许多木材(松柏较多),我想这不正是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年轮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大家商量临时该为“木本茎的结构和年轮的观察”,在活动中我提出如下的几个问题:
1.请回忆茎的结构并仔细观察,指出木本茎的各个结构。
2.仔细观察茎的横切面,指出春材和秋材并数数年轮有几圈?
3.为什么有的地方年轮圈较窄,有的较宽?想一想这与环境有何联系?
这次活动中学生观察的很仔细,当他们知道这些已被砍伐的高大树木已经风风雨雨三十几年的时候,都不禁惋惜起来。这样在不经意中渗透了环保教育。
以上有关生物活动课程的选择原则,结合了本学期实践活动的一些体会,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个别活动计划的内容要求过高、准备工作赶不上、学生可利用的时间不足、缺少活动经费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 吴惠青、董闺聪. 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践[J]. 课程·教材·教法,1997,(01).
[2] 孙宽宁.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简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97,(01).
[3] 肖平. 初中生物活动课程活动方案设计要求初探[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1).
[4] 张树虎.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J]. 生物学杂志,2010,(01).
[5] 赵艳红. 重视生物活动课程和环境陶冶 完善素质教育渠道[J]. 经济前沿,2006,(01).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关键词】生物活动课程 选择原则
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载体,学生通过活动载体,获得经验及有关信息,促进生物科学素质的提高。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选择课程活动内容有效开展活动是关键。我校生物组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生物活动课程的研究”在2009年12月开题,在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上做了一些探讨。在此基础上就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谈谈自身的认识。
一、动手第一的原则
活动课程强调活动性,应区别学科课程。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愉悦,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活动中得以显现和培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意义不同,学科课程应以系统的基础知识为主,尽可能地结合实际;而在生物活动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的最大意义、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就在于此。在生物活动课程中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动起手来,在动手的过程中勤于动脑,最终解决问题,得到答案。动手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只动手而不动脑,而是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例如,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有一项“自己动手种蔬菜”的活动。教师先把在那个季节适于种植的各种植物种子发给小组成员,我们在4月份把白菜、芫荽的种子发了下去,让学生在家中用花盆分别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并成下面的问题:
1.为了让种子早点萌发,你有哪些方法?
2.为什么有的种子不萌发呢?有多少种子萌发了?
3.白菜、芫荽种子萌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4.探究光照对白菜、芫荽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在种植中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的外总部条件即水分、空气、温度;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即种子的胚必须完整且活着,以及萌发率的问题;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不同种子的萌发率可能不同;通过第四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四个问题具有一定的由易到难的梯度,问题的解决需要动手实践,而在动手第一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培养了思维。
二、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原则
活动内容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人员都将会成为重要的限制因素,所以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是必要的。
因地制宜需要教师对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植物、常见昆虫、鸟类和生态较为熟悉,对校园的周边环境、附近的生物资源也应了解,以便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十中校园内草本植物的调查”、“校园内麻雀的生活习性的观察”、“校园内,捉蚂蚱”、“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秋冬季节,我们一起采集校园内的植物果实”等活动都可以选择在校园里开展,如果教师对校园环境不熟悉,这些活动很难开展。生物活动也可以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到蔬菜基地、制污工厂、环保部门去参观。如“和平广场绿化布局的考察”、“参观合肥植物园”、“参观合肥野生动物园”、“大蜀山的生态考察”、“参观合肥垃圾处理厂”等内容也要求教师对学校外的环境、生物资源较为熟悉。
因时制宜是必要的。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如春天适合植树、种花草,观察青蛙的发育;夏天适宜各种野外考察活动;秋天利于采集昆虫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冬季适宜观察生物如何过冬等。本学期我们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计划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在春季、在春暖花开5月份,内容是“蝴蝶的生活环境的考察及蝴蝶的采集、制作”。
因人制宜的原则要求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爱好、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份量都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学校活动课程设计,应随学生年级水平安排活动课程,选择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活动。“合肥市区酸雨情况的调查”这一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该活动可以监测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污染)的程度,但是该活动调查时间较长学生难以坚持、调查所用的仪器如酸度计学生较难掌握,所以选题虽好但开展效果却不理想。
三、有趣、多样原则
活动的内容应尽量选择那些有趣些的、生动些的,形式上要多样化,力求多变、避免单一。确定这一原则是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学生处在求知欲旺盛、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的阶段。如活动内容单一乏味,必然会降低其兴趣,影响活动质量。为了学生更好的参与课程活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去选择题目或自定题目,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把题目确定下来,从而兼顾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如有的学生提出增加制作生物小工艺品的活动,我采纳了建议并建议开展“校园草坪植物中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调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因子的研究”这一内容,当时学校正举行“三小”活动,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向大家展示自己。
学生在一天之中,相当长的时间在学校内,许多学生对校园内的绿化植物很有兴趣,但是却不知道有些植物叫什么。合肥十中是国家级绿色学校,校园绿化植物很多,校园绿化建设是典型的“乔——灌——草”立体绿化结构,乔木、灌木、草本很多,有一些学生常见和熟悉的植物如梧桐、雪松、冬青等,也有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如枫杨、乌桕、合欢等。于是我们开展了“合肥十中校园绿化乔木的生态调查”的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生物小组成员带着纸、笔、卷尺、绳子等一一记下了各种植物的名称、特征,并测量了部分乔木的树围、树高,丈量了草地的面积,最后统计了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有关合肥十中校园绿化植物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如学校因为校安工程的改造造成部分裸地的出现,裸地的边缘生有诸如香附子、狗尾草、车前草、趴埂草、马唐、稗草、苍耳等荒草。学生建议裸地上种植草坪,还有操场周边栽种白杨、白桦树等乔木。也有的指出校园的楼面、墙面没有竖直绿化,没有“空中花园”(楼顶也缺少绿化)。搞竖直绿化不但不占用土地,还能增加绿化面积。楼顶种植草坪不但能增加绿化面积,更重要的是让顶层的学生在炎热的夏季免受高温侵袭之苦。这些建议都是建立在认真调查和思索的基础上的,很难想象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活动会提出如此详细的内容,这些建议无疑对十中的绿化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活动中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内容还可以选择观察活动、参观活动、采集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等,可将这些活动交叉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单调,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之火才常燃不息!
四、灵活机动原则
活动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各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和学生的兴趣,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由大家共同确定活动内容。此外要科学拟定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等项目。但是在实施活动计划时,可能又有一些变数,如实验仪器损坏、实验材料短缺、活动地点无法落实等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而不必墨守成规,当活动计划濒于流产之际,可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如确实无法实施,要遵循灵活机动原则,及时调整或更换活动内容。
以我们生物活动小组的一次活动内容的更换为例。当时,按照计划应开展“合肥地区酸雨的调查”这一活动,但实验所用的材料如精密PH试纸、以及其它的测量仪器如酸度计缺少,其它的代用材料一时无法寻觅,所以难以开展。恰好这时学校为了基建砍伐了数株大树(有梧桐、榆树、侧柏),又拉来许多木材(松柏较多),我想这不正是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年轮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大家商量临时该为“木本茎的结构和年轮的观察”,在活动中我提出如下的几个问题:
1.请回忆茎的结构并仔细观察,指出木本茎的各个结构。
2.仔细观察茎的横切面,指出春材和秋材并数数年轮有几圈?
3.为什么有的地方年轮圈较窄,有的较宽?想一想这与环境有何联系?
这次活动中学生观察的很仔细,当他们知道这些已被砍伐的高大树木已经风风雨雨三十几年的时候,都不禁惋惜起来。这样在不经意中渗透了环保教育。
以上有关生物活动课程的选择原则,结合了本学期实践活动的一些体会,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个别活动计划的内容要求过高、准备工作赶不上、学生可利用的时间不足、缺少活动经费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 吴惠青、董闺聪. 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践[J]. 课程·教材·教法,1997,(01).
[2] 孙宽宁.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简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97,(01).
[3] 肖平. 初中生物活动课程活动方案设计要求初探[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1).
[4] 张树虎.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J]. 生物学杂志,2010,(01).
[5] 赵艳红. 重视生物活动课程和环境陶冶 完善素质教育渠道[J]. 经济前沿,2006,(01).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