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子缠足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现象,过去西洋人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总以中国男人的长辫子和中国女人的小脚作为中国愚昧、落后的象征。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留学时,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曾向他打听中国女人裹脚是怎么的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畸形的。
缠足的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行,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在缠足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中国女子缠足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法不一,较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有宫女嫔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嫔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以后,此风从宫内传向宫外——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女子缠足之始。到了宋代,女子缠足就逐渐从宫廷推广到了民间,到了宋朝末年,社会上还兴起了一股“以大足为耻”的风气。到了明代,女子缠足的风气更盛,都认为这是时髦,坊曲中的妓女无不以小脚为媚男子之具。
女子缠足以后,她的三寸金莲就变成了一个最隐私的部位,绝不可让陌生男子看见。除了丈夫以外的男子,如果不小心碰了女子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胸部)还不大要紧,如果碰到小脚是万万不行的。中国古代有许多春宫画,身體的一切都可以裸露,但是从未见到女子裸露双足的,可见这个地方是最大的隐私。
《金瓶梅》中描写西门庆看上了潘金莲,去求王婆拉皮条,王婆说:“她有没有这个心思,实在不好说。你可到我家来吃饭,我请她也来,吃饭时你可以假装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后俯身去捡,顺势捏一下她的小脚。如果她发作开来,老身也没有办法了;如果她不言语,这事就成了。”西门庆照此去做,结果成了。
缠足后的一双小脚,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种种不便,而且在整个裹脚过程中,妇女要承受极大的伤残痛苦。这种毫无实际效用,又使承受者极端痛苦的事普遍流行,成为社会风俗,绵绵数百年。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才逐渐禁绝,但是直到全国解放后,少数边远地区仍有存在。缠足流行的社会根源:
第一,道德理由。缠足的习俗在旧时被认为是一个良家妇女的表现。缠足作为标识女性特点的重要一环,用以强化男女有别的传统规范。缠足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难而不易自行活动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车或乘轿,强化了男外女内的空间区划,有利于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礼教,从而达到按男子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元代伊世珍的《琅环记》说:“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阁之内,欲出则有帏车之载,是以无事于足也。”又如《女儿经》中说:“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
第二,审美理由。封建文人士大夫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赏玩小脚成为癖好。明清时代的文人有许多咏小脚的浓词艳句,如“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摩”;“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笋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周作人作于1925年的《拜脚商兑》一文中曾引了北京《晨报》上的一篇短文《小脚狂》:“我又遇见了一个美人,真是娇小玲珑,十分可爱!我看见她那一对金莲,再小也没有了。走的时候扭扭捏捏,摆摆摇摇,真个令人销魂!我瞻望了一会儿,恨不得把她搂在怀里接吻,但是她往北了”。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使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算脚了,成语“品头论足”有议论妇女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金莲”“香钩”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第三,生殖理由。小脚可以引起妇女本身体态和性生理等变化,从而更好地承当延嗣后代的生育工具。缠足以后足的形状成畸形,当足部接触地面时,全身的重量集中于踵部,走路时每走一步就会牵动腰髋部,长此以往,使妇女的腰髋部发达,影响骨盆,对妇女的性以及生育都产生影响。
第四,统治者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在五代以前虽然也有过缠足的记载,如“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等,但大概是指把脚裹小一点而已,使步态轻盈优美,起舞时婀娜多姿,而并未折骨缠裹。裹脚风俗的形成与统治者相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强调秩序,塑造权威,维护皇权与男权。汉代才女班昭在《女诫》中曾提到:“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男性的刚强在本质上就是以女性的柔弱为衬托的,所以,当时的男性潜意识必然迫使女性走向更弱势的地位。女性在缠了小脚之后,因行走不便只得轻抬步、微扭腰(所谓的莲步姗姗)而尽显柔弱,因不能轻松随便走动只得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一个娴静的贤妻良母。这与封建王朝政权渴望的秩序是相符的,更是逐渐走向极端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境界。
缠足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它的消亡体现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
缠足的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行,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在缠足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中国女子缠足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法不一,较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有宫女嫔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嫔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以后,此风从宫内传向宫外——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女子缠足之始。到了宋代,女子缠足就逐渐从宫廷推广到了民间,到了宋朝末年,社会上还兴起了一股“以大足为耻”的风气。到了明代,女子缠足的风气更盛,都认为这是时髦,坊曲中的妓女无不以小脚为媚男子之具。
女子缠足以后,她的三寸金莲就变成了一个最隐私的部位,绝不可让陌生男子看见。除了丈夫以外的男子,如果不小心碰了女子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胸部)还不大要紧,如果碰到小脚是万万不行的。中国古代有许多春宫画,身體的一切都可以裸露,但是从未见到女子裸露双足的,可见这个地方是最大的隐私。
《金瓶梅》中描写西门庆看上了潘金莲,去求王婆拉皮条,王婆说:“她有没有这个心思,实在不好说。你可到我家来吃饭,我请她也来,吃饭时你可以假装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后俯身去捡,顺势捏一下她的小脚。如果她发作开来,老身也没有办法了;如果她不言语,这事就成了。”西门庆照此去做,结果成了。
缠足后的一双小脚,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种种不便,而且在整个裹脚过程中,妇女要承受极大的伤残痛苦。这种毫无实际效用,又使承受者极端痛苦的事普遍流行,成为社会风俗,绵绵数百年。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才逐渐禁绝,但是直到全国解放后,少数边远地区仍有存在。缠足流行的社会根源:
第一,道德理由。缠足的习俗在旧时被认为是一个良家妇女的表现。缠足作为标识女性特点的重要一环,用以强化男女有别的传统规范。缠足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难而不易自行活动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车或乘轿,强化了男外女内的空间区划,有利于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礼教,从而达到按男子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元代伊世珍的《琅环记》说:“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阁之内,欲出则有帏车之载,是以无事于足也。”又如《女儿经》中说:“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
第二,审美理由。封建文人士大夫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赏玩小脚成为癖好。明清时代的文人有许多咏小脚的浓词艳句,如“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摩”;“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笋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周作人作于1925年的《拜脚商兑》一文中曾引了北京《晨报》上的一篇短文《小脚狂》:“我又遇见了一个美人,真是娇小玲珑,十分可爱!我看见她那一对金莲,再小也没有了。走的时候扭扭捏捏,摆摆摇摇,真个令人销魂!我瞻望了一会儿,恨不得把她搂在怀里接吻,但是她往北了”。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使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算脚了,成语“品头论足”有议论妇女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金莲”“香钩”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第三,生殖理由。小脚可以引起妇女本身体态和性生理等变化,从而更好地承当延嗣后代的生育工具。缠足以后足的形状成畸形,当足部接触地面时,全身的重量集中于踵部,走路时每走一步就会牵动腰髋部,长此以往,使妇女的腰髋部发达,影响骨盆,对妇女的性以及生育都产生影响。
第四,统治者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在五代以前虽然也有过缠足的记载,如“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等,但大概是指把脚裹小一点而已,使步态轻盈优美,起舞时婀娜多姿,而并未折骨缠裹。裹脚风俗的形成与统治者相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强调秩序,塑造权威,维护皇权与男权。汉代才女班昭在《女诫》中曾提到:“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男性的刚强在本质上就是以女性的柔弱为衬托的,所以,当时的男性潜意识必然迫使女性走向更弱势的地位。女性在缠了小脚之后,因行走不便只得轻抬步、微扭腰(所谓的莲步姗姗)而尽显柔弱,因不能轻松随便走动只得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一个娴静的贤妻良母。这与封建王朝政权渴望的秩序是相符的,更是逐渐走向极端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境界。
缠足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它的消亡体现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