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严谨的结构、简洁的形式以及绝妙的变化,使其成为一门极具魅力的自然学科,也吸引着无数的数学爱好者对其不断地学习和钻研。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总是认为教师可以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就会加强,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上也没了钻研和创新精神,并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急躁心理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急躁心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题不清。没有理解题意就已经开始着手答题,从而导致答题出错。第二,没有对相关的条件及材料进行对比和筛选,就盲目解题。第三,未能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被题目设计的陷阱误导。最后,不重视问题解答之后的回顾和反思,也没有相应的验证办法。
3.定式心理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都存在着思维定式。一般来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教师以及自身习惯的影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但是会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造成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影响学生对新问题的解答。
4.偏重结论
目前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这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现象不仅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看重结论评分,而不看重过程评价。尤其是家长和社会,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这也就助长了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心理。而在数学教学中则表现为学生只注重对定义、公式及定理的死记硬背,对于其推导过程则不是很了解,这就会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除了上述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外,还有自卑、自谅、迷茫和厌学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益也会下降,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防止及疏导对策
1.倾注更多的人文感情,解除自卑心理
一些学生在小学时,由于其自身的原因以及对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在学习上纷纷掉队,这就导致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忽视,使得学生产生了自卑感。而在进入初中之后,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和竞争激烈的教学课堂,他们只会选择“破罐子破摔”。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自卑心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感情。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的回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中,也应该挑选适合的题目。此外,在生活中给予关爱,并理解和鼓励他们,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2.给予充足的建构空间,消除依赖心理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有依赖心理,希望教师能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题的方法也应一一示范。这样表面看来虽然是省时省力,但是本质上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依据固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独自进行相应的探索、归纳和总结等,这期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犯错误是正常的。比如在探讨“相似三角形判定”时,教师可以用证明题的形式将三种判定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进行探索,并在学生碰壁时,给予相应的鼓励。
3.转变教学的课堂模式,消除抵触心理
在数学课堂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整天忙于题海战术,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激情,对一些问题的讲解也是枯燥无味,整个课堂显得毫无生气,学生自然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尽力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和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改善学生当前的厌学心理。如在讲授“投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生活中的相关例子,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4.注重教师教育与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有一道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在一等边△ABC 中,点M、N分别在BC、AC两条边上,且AN=CM,线段AM与BN相交于O点,求∠BOM的度数。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能够很快看出∠BOM=∠ABN ∠BAM,但关键性问题是不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这类学生在思路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缺少的是一种转换的思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任意确定思维的起点,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力,形成比较好的学习心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还应该注重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习惯,还应当注重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随时注意观察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变化,及时地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总是认为教师可以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就会加强,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上也没了钻研和创新精神,并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急躁心理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急躁心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题不清。没有理解题意就已经开始着手答题,从而导致答题出错。第二,没有对相关的条件及材料进行对比和筛选,就盲目解题。第三,未能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被题目设计的陷阱误导。最后,不重视问题解答之后的回顾和反思,也没有相应的验证办法。
3.定式心理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都存在着思维定式。一般来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教师以及自身习惯的影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但是会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造成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影响学生对新问题的解答。
4.偏重结论
目前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这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现象不仅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看重结论评分,而不看重过程评价。尤其是家长和社会,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这也就助长了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心理。而在数学教学中则表现为学生只注重对定义、公式及定理的死记硬背,对于其推导过程则不是很了解,这就会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除了上述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外,还有自卑、自谅、迷茫和厌学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益也会下降,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防止及疏导对策
1.倾注更多的人文感情,解除自卑心理
一些学生在小学时,由于其自身的原因以及对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在学习上纷纷掉队,这就导致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忽视,使得学生产生了自卑感。而在进入初中之后,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和竞争激烈的教学课堂,他们只会选择“破罐子破摔”。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自卑心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感情。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的回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中,也应该挑选适合的题目。此外,在生活中给予关爱,并理解和鼓励他们,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2.给予充足的建构空间,消除依赖心理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有依赖心理,希望教师能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题的方法也应一一示范。这样表面看来虽然是省时省力,但是本质上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依据固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独自进行相应的探索、归纳和总结等,这期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犯错误是正常的。比如在探讨“相似三角形判定”时,教师可以用证明题的形式将三种判定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进行探索,并在学生碰壁时,给予相应的鼓励。
3.转变教学的课堂模式,消除抵触心理
在数学课堂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整天忙于题海战术,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激情,对一些问题的讲解也是枯燥无味,整个课堂显得毫无生气,学生自然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尽力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和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改善学生当前的厌学心理。如在讲授“投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生活中的相关例子,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4.注重教师教育与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有一道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在一等边△ABC 中,点M、N分别在BC、AC两条边上,且AN=CM,线段AM与BN相交于O点,求∠BOM的度数。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能够很快看出∠BOM=∠ABN ∠BAM,但关键性问题是不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这类学生在思路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缺少的是一种转换的思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任意确定思维的起点,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力,形成比较好的学习心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还应该注重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习惯,还应当注重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随时注意观察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变化,及时地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