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掘到第一桶金的

来源 :科学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能分清楚谁是真正的劳动致富谁是投机取巧吗?这么难,让大家怎么说“第一桶金”的事儿?
  这个问题,和“宇宙是怎么诞生的”一样复杂。大小媒介上都在探讨这个话题,那些老板们也都遮遮掩掩地说一点,瞒一点,众多文章看下来,云山雾罩,越看越糊涂。
  对于那些最富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不足为外人道”。因为不愿痛快地说,所以闲言碎语也多,比如:钻政策空子、吃软饭、行贿、坑蒙拐骗之类——都是推测,但大多数人还都相信。每年都有一些大款们“落马”,似乎也在证实着这一点。还有,就是富豪榜提到谁了,谁就紧张,赶紧声明“我没那么多钱”。问人家“第一桶金”的问题,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问这个问题,人们的初衷大多是想学习,看看先富起来的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好迎头赶上。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涉及到商业秘密,还有隐私什么的。大家翻来覆去地说,而且翻来覆去地说不明白,最后的作用很可能是适得其反——不少富人会被穷人给妖魔化。你到街上看看那些骑车的老百姓,他们对待飞驰而过的汽车是什么态度,你就明白了。
  如果身处一个不相信富人的时代,也许,连富人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我还记得我有个同学,现在是时尚用品公司的老板,告诉我他20年前是怎么掘到第一桶金的。当时他还是一家国营单位的员工,因为承包了一个项目获得成功,按承包合同获得了1万块钱奖励。“那时候还没有百元大钞呢,”他说,“10块钱一张的票子,整整几大包。我把钱偷偷拿回家,藏在床头柜里,怕的是我爸爸知道,他是老革命,见着这么多钱会跟我急。夜里,我就躲在厕所里数这些钱,因为总是数不对,所以一直数到天亮。”
  现在人们对1万元已经不那么敏感了,但对100万仍然敏感。对富人的怀疑态度在减小,一方面是因为时代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富人的“门槛”提高了。但总的来说,还是有怀疑的。比如,我就很怀疑,因为我总是感觉被别人蒙骗。比如手机的双向收费,为什么我去德国留学的亲戚告诉我,德国的收费是单向的?还比如高速路收费,那天我看电视,里面说,全世界收费的公路不过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以前有些费用有组织报销,我还漠不关心,现在一切要自己负担,心就慌得很。还有,一辆汽车到底卖多少钱啊?我找朋友一口气问到生产厂家,人家都讳莫如深。所以,我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有钱人,心里止不住地犯嘀咕。要是没有被蒙骗,也许坐在加长林肯里的应该是我?
  就在我怀疑别人的同时,很不幸,我也被别人怀疑到了。因为我住的大房子被传成是“豪宅”。我买大房子,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住小房子太久,难受,感觉自己就要被时代抛弃;二是有两个钱烧的。但就是那两个钱,也不够首付、装修的。所以,我向亲戚们借钱,向银行借钱,把自己搞成一个真正的“还贷族”。即便如此,我也还没有置办书柜和新电脑,因为已经“瓢底”了。对于“豪宅”一说,我是极力否认。可朋友们却神秘地冲我笑笑说:“你慌什么呀?我们又没说你怎么了。我们只不过是说你这几年挣了不少钱。”上次有个空姐到我家做客,突然冒出一句:“还有像你这样的成功人士么?未婚的。给我介绍一个吧。”成功人士?我想,这可真是谁难受谁知道啊。
  我不知道真正的“富”是什么,却十分理解“富起来的慌张”。这大概是因为传统吧?比如“为富不仁”的古训,给我们烙印太深。但我觉得真正的原因,还是我们的规则不够,执行规则的办法也不多。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就让大家互相信不过。你能分清楚什么是新闻什么是炒作吗?很难。那你能分清楚谁是真正的劳动致富谁是投机取巧吗?那就更难了。这么难,让大家怎么说“第一桶金”的事儿?
  有一位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之余,喜欢到各处楼盘转悠,看到合适的就办贷款手续买下来,然后马上出租,用租金还贷。就这么滚着雪球,他告诉我,现在全北京城他名下的房子已经有“十七处”了。“说起来我也算富人了,但我手里没有现金,我的那些‘不动产’也还担着楼市的风险,而且,我是真的不敢让单位的人知道。那样就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他说,“我这就算是在淘第一桶金吧,等到贷款还清了,这金子就算淘着了。但我知道,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我的金子是为我儿子准备的。你说,什么时候咱们能向美国人一样,对富人充满真正的艳羡而不嫉妒呢?至少,我不会觉得我做了错事。”
  公务员淘楼,算错事吗?谁也说不清。
  
其他文献
“富人们拥有巨大财富实在是一件幸事,他们可以用财富所带来的权力进行慈善事业,让劳动大众享受好处,而这也让富人的生命变得有尊严。”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    1、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2001年至2002年间,向各地慈善总会捐款逾1000万元。  王健林,1954年生,现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具有
期刊
善于把握商机的人总有这样一个准则:充满神秘之地往往蕴含无尽的财富,并因令人憧憬神往而商机涌动,然后逐渐在经济界带动起一股投资狂潮。西藏,这个因遥远而神秘,因独有的纯净而让人们向往的地方,带出的商机已经显现。  提到西藏,你首先会想到什么?“遥远”、“神秘”,或者是“圣洁”、“纯净”。今天的西藏,已经成为都市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净土。即使没有去过西藏,也会被各种唯美的图片、生动的画面所吸引,发誓此
期刊
在人们看来,前往西藏,就能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亲密接触、有情众生、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踏上西藏这片热土,就能感受到纯朴的民风和真诚的人文关怀;生活在西藏,就能找到艺术的源泉,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进入西藏,就能远离闹市,避开喧嚣,忘却烦恼,返璞归真,得到心灵的慰藉。生活在后工业社会中的那些以“疏离”、“单一向度”和“妥协主义”为特征的人群,将西藏视为自然之旅和人文之旅的首选。  青藏高原
期刊
目前,藏医药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据有关医药行政部门披露,1999年,全国仅有藏药企业34家,到2001年,全国的藏药生产企业已经达到近百家,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另外四川、云南、新疆也有一部分,藏药已进入内地和国外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  西藏引人瞩目的不只是它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藏医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天然药物热”的兴起,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天然
期刊
汪力成是怎样成为中国大商人的  2002年2月以前,在全国企业界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华立仍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也只是一个在区域内和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但是,在2002年2月26日,汪力成和他领导的华立集团一夜之间便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和媒体追逐的焦点。这一天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将汪力成评选为2001年度8大中国商人之首,并称其为“抓住机会的赢家”,而排在其后的
期刊
生活于大都市中的人同时也发现,西藏的文化艺术在都市中不仅是陌生的,而且它独特的魅力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在都市中具有极大的消费市场。  近年来,在那曲的申扎和阿里日土县境内,相继发现许多古代岩画,题材多为野牛、牦牛、羚羊、野鹿、马、狗等等,以及祭神、狩猎、放牧、骑乘等场面,文物研究家认为这是古象雄国或象雄国以前藏族先民的艺术创造,是那个时代生产、生活和人们观念的写照。  公元八世纪是西藏经济、文化
期刊
近几年来,有关西藏的文化活动一浪高过一浪,藏学书籍急剧升温,藏学文化展场场爆棚,藏文化宣传更是吸引了大量的追逐者。一句话,只要是与西藏有关的内容,就会吸引足够的眼球,而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了另一个巨大的商机——藏学家、学者。  西藏热带出的商机还有哪些?如果真的要发掘一个长远的、极具潜力的商业机会,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西藏,对西藏的人文、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有透彻的见解。  近几年来,有关西藏的文化
期刊
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一个藏饰店,其实就等于仅仅踩在了这个商机的低端。只有将西藏的民俗和文化氛围作为经营的主要因素,才等于把握住了这个市场的主要脉搏。  记者清楚地记得,早在90年代中期,北京的街头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三五成群的身着藏袍的藏民,将粗犷却不乏精美的藏饰佩戴于身,手中还会捧上个把羚羊头骨,并不叫卖但生意也不错。那个时期藏饰似乎还仅限于都市中前卫人士的选择,拥有藏饰似乎成为搞艺术或音乐的
期刊
当人们对一种饱含神秘感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亲自领略的愿望就会特别强烈。去西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因此从藏餐中了解西藏的文化、风情也就成为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北京人最近突然发现,在京城云集的各大餐馆中又多出了一个“菜系”——藏餐。而且藏餐在北京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从2001年底到现在的1年多时间内,规模较大的藏餐馆就涌现出5、6家之多。  与此同时,藏餐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也纷纷
期刊
在供求关系中,代表供方优势地位的票证,曾经在20年前占据统治地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销声匿迹,如今票证又在许多领域频频出现。  中国人民久已生疏的票证再现江湖,它说明了什么?  今年年初时,深圳市民如果要购买新一代雅阁2.5L轿车,起码要等两三个月才能提车。经销商的通常做法是,消费者在交了全额车款之后,会拿到经销商给的一张购车票,上面标明3个月后的一个时间,经销商承诺在那个时间以前保证提货,也许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