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走出家门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熟悉的乡村生活无疑给我的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这五彩缤纷的乡村四季里,我一次次沿着家乡的田埂,聆听春风秋雨,聆听鸟啼虫鸣,聆听庄稼拔节的声音,聆听人欢马叫,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田园交响曲,挥洒着生命的天籁之音,给我童年生活涂上一层梦幻色彩,使我能够在远离土地多年重新拾回那流淌在悠悠岁月里的美好记忆。
曾经无数次感佩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大师们对乡村对田园的细腻描述,在他们的笔下,那沸腾的乡村生活场景,那如梦如幻的四季牧歌,那流淌在生命深处的春花秋月,那摇荡在青青陌上桑上的风声雨声,给我们留下许多无限回味的空间,令人遐思。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境界!这些普通的事物,对于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乡村的老农来说,他们也许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根本不会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他们熟视无睹四季的风景,读不懂大自然赋予田野的生命活力,但是大师们用最敏感的神经触及一草一木,倾听花开花落、秋虫呢喃的声音,并且他们能把倾听到的万籁之音描绘得出神入化。
我常常在想,童年生活的田园里究竟有那些值得我留恋的东西呢?从浅层情绪上我是看不出它存在的价值,当然也无法破解其中的奥妙。然而,直到许多年后,作为一个从田野里走出来以拨弄文字为生的我来说,乡村生活确实开阔了我的视野。在一个由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时代,我能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切入肌肤的来自田园的天籁之音,这不能不是我对久违了的乡村的一种深情回望和重新审视。
你听,春天来了,沉睡的大地苏醒了,村庄的大树上,布谷鸟的叫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时候,我的父老乡亲们就会一大早起来吆喝着牲口走进黝黑的土地,开始了一年的春耕生产,田野里到处充满了生机,庄稼汉子高扬起长鞭,大声呵斥着牲口,牛犊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咩咩乱叫,一群群山羊调皮地从高坡跳到低坡,好像在炫耀它弹跳的功夫。远处,一只黄鹂从高空飞来,落在一头老牛的身上,嘴里还叫个不停,老牛则悠闲地啃着刚刚露尖的小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走进村口,一只凶猛的大黄狗“汪汪”地叫着扑了过来,这只黄狗是邻居孙叔家喂养的,孙叔大声地训斥着,大黄狗这才摇头摆尾地走开了。就是这只很有灵性的大黄狗,每年都会从田野里给它的主人逮上几只野兔,村民们都说它比较聪明。
一场雷雨过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那些冬眠的青蛙和水蛇从土地里钻了出来,村庄里迎来了第一声蛙鸣,不久,大片大片的蛙声此起彼伏,把个宁静的乡村吵得一片喧闹。这时候,田野里的小麦开始拔节,阳光暖暖地照在青葱的田野,庄稼地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青蛙,它们是在忙着捕捉害虫。小溪静静地流淌着,蛙声一浪高过一浪,唱着丰年的谣曲,一只大公鸡昂首阔步走来,挺起脖颈“喔喔”地叫着,把青蛙惊得一个个跳入水中。
走在夏日的乡村,我时时感受到生命焕发出的盎然生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想必万物也充满了灵性,热烈的阳光下,我听到庄稼的拔节声是那样的动听,池塘里荷花盛开,蜻蜓飞舞,水流的声音像一把竖琴抑扬顿挫,把我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村东头的那片林子里,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像是在宣读村庄的誓言,它们不知道该怎样在风雨里保护自己,不知道黄雀就在身后,但它们却知道生是为了鸣叫,死是为了沉寂,不然,乡村的交响曲为什么会那样的和谐?
深秋的田野,远山空蒙,秋高气爽,一个成熟的季节就在眼前。在这成熟的季节里,田野里再也不会沉寂,深深的玉米丛中,藏满了蝈蝈、蟋蟀,它們一天到晚地鸣叫,在枯黄的草丛里钻来钻去,把丰收的捷报传遍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它们日食小草,夜饮甘露,把生命的热情发挥到极致。农人在田间忙着采摘玉米,牧童在小河边吹着短笛,喜鹊在大杨树上“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个顽童手拿弹弓,正在瞄准电线杆上的一只麻雀,这只倒霉的麻雀最终死在了那个顽童的弹弓之下,这也就意味着田园里又少了一个鲜活的歌手。
冬天的乡村,朔风吹过沉静的旷野,冷冷的月光下,凤尾竹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声音带着柔和驶过村庄的上空,给冬日的田野平添几许抒情的气息,在这样一个萧瑟的季节,能够听到月光下风尾竹发出的响声,这也算是田园里的另一道美妙旋律了。雪落的日子,凌冽的北风劲吹着荒芜的田野,鹅毛般的大雪飞向漫山遍野,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空旷的田野没有鸟翅划破它的寂静,只有雪花起伏有序的飘落。
我想当年陶渊明公远离仕途,远离喧嚣的街市,“采菊东篱下,悠然钟南山。”他也许是循着田园牧歌的声音走回来的吧?但无论怎样的留恋那片多情的土地,怎样钟情那片钟灵毓秀的山川,他还是走不出乡村的藩篱,走不出田园的交响曲,能够成为一代山水诗人,备受后人景仰,也算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吧?
我踏着田园里那些平平仄仄的鼓点一路走来,带着对乡村的深沉厚爱。如今,我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享受生活,但我仍然感到自己的卑微。年少时的田园牧歌时常回荡在我的耳畔,成为我生命里的交响曲,它使我陶醉,使我对乡村产生一种深深的眷恋。也许是那些蛙鼓虫鸣给我的生命注入了高贵的音色,加重了我生命的厚度,让我纯朴得像大自然的一棵树。有时我真愿沉默如山,看天空的流云,听自然的风声。
曾经无数次感佩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大师们对乡村对田园的细腻描述,在他们的笔下,那沸腾的乡村生活场景,那如梦如幻的四季牧歌,那流淌在生命深处的春花秋月,那摇荡在青青陌上桑上的风声雨声,给我们留下许多无限回味的空间,令人遐思。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境界!这些普通的事物,对于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乡村的老农来说,他们也许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根本不会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他们熟视无睹四季的风景,读不懂大自然赋予田野的生命活力,但是大师们用最敏感的神经触及一草一木,倾听花开花落、秋虫呢喃的声音,并且他们能把倾听到的万籁之音描绘得出神入化。
我常常在想,童年生活的田园里究竟有那些值得我留恋的东西呢?从浅层情绪上我是看不出它存在的价值,当然也无法破解其中的奥妙。然而,直到许多年后,作为一个从田野里走出来以拨弄文字为生的我来说,乡村生活确实开阔了我的视野。在一个由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时代,我能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切入肌肤的来自田园的天籁之音,这不能不是我对久违了的乡村的一种深情回望和重新审视。
你听,春天来了,沉睡的大地苏醒了,村庄的大树上,布谷鸟的叫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时候,我的父老乡亲们就会一大早起来吆喝着牲口走进黝黑的土地,开始了一年的春耕生产,田野里到处充满了生机,庄稼汉子高扬起长鞭,大声呵斥着牲口,牛犊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咩咩乱叫,一群群山羊调皮地从高坡跳到低坡,好像在炫耀它弹跳的功夫。远处,一只黄鹂从高空飞来,落在一头老牛的身上,嘴里还叫个不停,老牛则悠闲地啃着刚刚露尖的小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走进村口,一只凶猛的大黄狗“汪汪”地叫着扑了过来,这只黄狗是邻居孙叔家喂养的,孙叔大声地训斥着,大黄狗这才摇头摆尾地走开了。就是这只很有灵性的大黄狗,每年都会从田野里给它的主人逮上几只野兔,村民们都说它比较聪明。
一场雷雨过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那些冬眠的青蛙和水蛇从土地里钻了出来,村庄里迎来了第一声蛙鸣,不久,大片大片的蛙声此起彼伏,把个宁静的乡村吵得一片喧闹。这时候,田野里的小麦开始拔节,阳光暖暖地照在青葱的田野,庄稼地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青蛙,它们是在忙着捕捉害虫。小溪静静地流淌着,蛙声一浪高过一浪,唱着丰年的谣曲,一只大公鸡昂首阔步走来,挺起脖颈“喔喔”地叫着,把青蛙惊得一个个跳入水中。
走在夏日的乡村,我时时感受到生命焕发出的盎然生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想必万物也充满了灵性,热烈的阳光下,我听到庄稼的拔节声是那样的动听,池塘里荷花盛开,蜻蜓飞舞,水流的声音像一把竖琴抑扬顿挫,把我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村东头的那片林子里,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像是在宣读村庄的誓言,它们不知道该怎样在风雨里保护自己,不知道黄雀就在身后,但它们却知道生是为了鸣叫,死是为了沉寂,不然,乡村的交响曲为什么会那样的和谐?
深秋的田野,远山空蒙,秋高气爽,一个成熟的季节就在眼前。在这成熟的季节里,田野里再也不会沉寂,深深的玉米丛中,藏满了蝈蝈、蟋蟀,它們一天到晚地鸣叫,在枯黄的草丛里钻来钻去,把丰收的捷报传遍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它们日食小草,夜饮甘露,把生命的热情发挥到极致。农人在田间忙着采摘玉米,牧童在小河边吹着短笛,喜鹊在大杨树上“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个顽童手拿弹弓,正在瞄准电线杆上的一只麻雀,这只倒霉的麻雀最终死在了那个顽童的弹弓之下,这也就意味着田园里又少了一个鲜活的歌手。
冬天的乡村,朔风吹过沉静的旷野,冷冷的月光下,凤尾竹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声音带着柔和驶过村庄的上空,给冬日的田野平添几许抒情的气息,在这样一个萧瑟的季节,能够听到月光下风尾竹发出的响声,这也算是田园里的另一道美妙旋律了。雪落的日子,凌冽的北风劲吹着荒芜的田野,鹅毛般的大雪飞向漫山遍野,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空旷的田野没有鸟翅划破它的寂静,只有雪花起伏有序的飘落。
我想当年陶渊明公远离仕途,远离喧嚣的街市,“采菊东篱下,悠然钟南山。”他也许是循着田园牧歌的声音走回来的吧?但无论怎样的留恋那片多情的土地,怎样钟情那片钟灵毓秀的山川,他还是走不出乡村的藩篱,走不出田园的交响曲,能够成为一代山水诗人,备受后人景仰,也算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吧?
我踏着田园里那些平平仄仄的鼓点一路走来,带着对乡村的深沉厚爱。如今,我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享受生活,但我仍然感到自己的卑微。年少时的田园牧歌时常回荡在我的耳畔,成为我生命里的交响曲,它使我陶醉,使我对乡村产生一种深深的眷恋。也许是那些蛙鼓虫鸣给我的生命注入了高贵的音色,加重了我生命的厚度,让我纯朴得像大自然的一棵树。有时我真愿沉默如山,看天空的流云,听自然的风声。